基本信息
书名:幸福应景的中式糕饼点心
定价:36.00元
作者:颜金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381868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秋节时,本书介绍了很多人喜欢的蛋黄酥、凤梨酥、绿豆凸、紫芋酥、咖喱饼等点心,还有很经典的广式大月饼、广式小月饼、台式月饼、苏式月饼及冰皮月饼,甚至有做法繁杂、一般食谱书少见的五仁月饼,这些月饼自己亲手做,可自用或送礼更相得益彰。
过年时,的年糕、发糕、红龟粿、港式萝卜糕、芋头糕、八宝米糕等都包含在内,甚至还有近年流行的牛轧糖、枣泥核桃糕也都有。
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书中有*经典的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粄粽、湖州鲜肉粽、紫米粽及我爱的咸粽等各式粽子口味,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可依各自喜欢挑选适合的口味制作,与家人好友品尝。
本书根据读者需求收录询问度**的3大节庆点心,提供了*完整详细的制作方法,并在书中一一点出操作重点,对读者而言,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完整详细的“基本馅料”、“粽子包法”、“饼皮製作”与“糕饼整形方法”步骤图,让读者犹如亲临烹饪教室,将能成功制作出的糕饼。
内容提要
过年、端午、中秋是中国人重视的三大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具代表性的糕点;本书收录多人想学的三节中式点心及基础馅料,并附上详细图解及重点提示,让你次做就上手。
春节的团圆糕点:甜年糕、红豆年糕、桂花年糕、夹心年糕、客家九层糕、发糕、红龟粿、客家菜包、包仔粿、港式萝卜糕、芋头糕、客家咸甜粄、红豆鬆糕、芝麻鬆糕、马蹄糕、八宝米糕、福州芋泥、枣泥核桃糖、牛轧糖、花生糖。
端午必吃的平安糕点:台湾北部粽、台湾南部粽、客家粄粽、野薑花一口粽、硷粽、湖州鲜肉粽、湖州紫米豆沙粽、菖蒲粽、荷叶粽、广式裹蒸粽、绿豆糕、冰心绿豆糕。
中秋必学的送礼糕点:蛋黄酥、松子酥、绿豆凸、紫芋酥、抹茶酥、咖哩饼、蕃薯饼、芋头饼、苏式月饼、苏式椒盐月饼、总统三Q饼、黑糖太阳饼、台式月饼、凤梨酥、广式五仁月饼、XO酱广式小月饼、冰皮月饼、肚脐饼、扁月烧。
目录
3 作者序
4~5 本书使用说明
8~11 中式糕点基础材料介绍
12~19 基本馅料自己做
红豆沙馅、白豆沙馅、抹茶馅、绿豆沙馅、枣泥馅、莲蓉馅、金黄地瓜馅、芋泥馅
22 甜年糕、红豆年糕
年糕变化吃:酥皮烤年糕
24 桂花年糕
25 夹心年糕
26 客家九层糕
28 发糕
美味延伸:红曲发糕
30 红龟
美味延伸:草仔
32 客家菜包
34 包仔
35 芋头糕
36 港式萝卜糕
萝卜糕变化吃:XO酱萝卜糕
38 客家咸甜
40 红豆松糕、芝麻松糕
42 马蹄糕
44 福州芋泥
45 八宝米糕
46 芝麻汤圆
变化口味外皮:南瓜、紫芋地瓜、抹茶
48 酒酿汤圆
变化口味馅料:山药馅、巧克力馅
49 客家咸汤圆
50 枣泥核桃糕
52 牛轧糖
54 花生软糖
58 常见粽子包法
60 台湾北部粽
62 台湾南部粽
64 客家粽
66 碱粽、红豆碱粽
68 野姜花一口粽
70 湖州鲜肉粽、豆沙粽
72 菖蒲粽
74 广式裹蒸粽
76 荷叶粽
77 粽子蘸酱自己做
甜辣酱、蒜蓉酱、梅子酱
78 绿豆糕
美味延伸:冰心绿豆糕
82 基础饼皮的制作
89 糕饼的包馅与整形
94 蛋黄酥
美味延伸:松子酥
96 绿豆凸
98 紫芋酥、抹茶酥 100 总统三Q饼
新口味馅料:奶油地瓜馅
102 咖喱饼 104 番薯饼、芋头饼 106 黑糖太阳饼 108 苏式月饼
110 苏式椒盐月饼
112 凤梨酥
美味延伸:杂粮酥
114 台式月饼
新口味馅料:桂圆豆沙馅
116 广式大月饼
118 广式五仁月饼
120 XO酱广式小月饼
新口味馅料:红茶豆沙馅
122 冰皮月饼
新口味馅料:蓝莓馅
124 肚脐饼
126 扁月烧
作者介绍
颜金满,台湾烘焙名师
获得【证照】
中国台湾烘焙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烘焙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中餐烹调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中式面食乙级技术士证照(酥糕浆皮类)
【现任】颜金满,台湾烘焙名师
获得【证照】
中国台湾烘焙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烘焙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中餐烹调丙级技术士证照
中国台湾中式面食乙级技术士证照(酥糕浆皮类)
【现任】
中国台湾芳和国中特教班烘焙老师
中国台湾实践国中特教班烘焙老师
中国台湾烹饪补习班中式点心老师
中国台湾中正社区大学中式点心老师
中国台湾育达高职餐饮科夜间部中式点心老师
【著作】
《赚钱的路边摊》
《老店饼铺》
《果酱果醋水果酒》
《包出好点心》
《皇帝爱的宫廷点心》
《开家赚钱的中式早餐店》
《馅料轻松做》
《中式点心轻松做》
《糕与粿》
文摘
序言
我曾经试图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地方特色点心的资料,但信息零散,很多都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显然是作者多年来走访民间、深入考察的结果,内容非常扎实和接地气。里面收录了不少我从未听说过的区域性小吃,比如某个江南水乡特有的“猪油芝麻糖片”,或者西北地区过年时才会制作的某种酥脆小饼。作者在介绍这些点心时,不仅详述了制作方法,还尽可能地追溯了它们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仿佛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味蕾上的‘地理考察’。这种对地方风味的尊重和细致的记录,让整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老手艺人传承的轶事,它让冰冷的食谱变得有温度,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历史的沉淀和人情的维系。对于真心热爱中式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文献价值和实践价值是同等重要的。
评分与其他烹饪书籍相比,这本书在“跨界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它没有故步自封于传统的框架内,而是展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比如在某些章节里,作者会探讨如何将一些现代食材或烘焙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传统中式点心的制作中,以适应现代人对健康和口味多样性的需求。我记得有一款用紫薯和奇亚籽来替代部分传统糖分和油脂的配方,口感依然保持了中式点心特有的酥松,但明显感觉负担小了很多,这对于注重养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对“半成品”的运用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思路,让你在时间紧张的时候,也能快速做出美味的点心。这种不拘泥于教条,勇于尝试和改良的态度,使得这本书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对现代生活的关怀。它让我明白,传统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评分这本《幸福应景的中式糕饼点心》的包装和装帧设计真是一绝,光是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古典的气息。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几笔写意的工笔花鸟图案,让人立刻联想到旧时光里那些精致的下午茶场景。我本来以为这种传统图案可能会显得老气,但翻开内页后才发现,里面的版式设计简直是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排版非常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糕点名字的解释都极其考究,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罗列,更多的是融入了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节令习俗。比如提到某种春节的甜点时,作者会细致地描述“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是如何通过点心的造型体现出来的,这种深度的挖掘,让原本只是制作指南的书籍瞬间拥有了文化史的厚重感。我对摄影不太懂,但不得不说,这书里的照片简直是艺术品。每张成品图都打着柔和的光,光影的过渡自然得像是自然光下拍摄的,糕点的酥皮纹理、馅料的层次感都清晰可见,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就动手试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封面到内页的每一个小角落都体现得淋漓尽致,真的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美”的坚持。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一开始是带着一点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式点心的书很多,很多都是流于表面,要么配方含糊不清,要么就是步骤图拍得像个黑洞。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配方讲解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的典范,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技巧的环节,比如“开酥”或者“捏花边”,作者没有简单地用文字带过,而是配上了非常详尽的分步骤图解。我特别提一下那个关于制作传统广式月饼皮的环节,我以前做月饼皮总是发硬或者回油过度,但按照书里说的,精确控制水油混合的温度和搅拌的时间,最后出来的饼皮柔软细腻,颜色金黄漂亮,连我那个最挑剔的奶奶都赞不绝口。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人感动,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原料选择的小贴士,比如哪种面粉的筋度最适合做酥皮,什么温度下的猪油最容易操作,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是书本知识无法轻易替代的宝贵财富。它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充满信心地去挑战那些以往觉得遥不可及的复杂点心。
评分我是一个对季节性饮食非常有感触的人,总觉得不同的时节应该有应季的食物来搭配,这才能感受到生活真正的韵律。这本书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就在于它对“应景”二字的精准拿捏。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中式点心都堆在一起,而是根据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清爽祛湿、秋天的丰收喜悦和冬天的温润滋补,清晰地划分了不同的章节。比如在春季篇里,介绍的那些带着清香的艾草青团或者桂花糕,色彩清新淡雅,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植物芬芳。到了深秋,那些用红枣、核桃、山药等材料制作的滋补糕点,那种暖暖的甜意和扎实的口感,让人在天气转凉时感到无比的慰藉。这种将传统节气与饮食文化深度融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和制作的乐趣。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日历来规划我的点心制作日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更好地去庆祝每一个时令的变化,让生活过得更有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