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常小炒
定价:29.80元
作者:甘智荣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47666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素菜、畜肉、禽蛋、水产……
不管是自己享用还是款待好友,让你由厨房新手变为移动餐馆!
中国烹饪大师甘智荣
精选百道美味小炒,四大类精美家常菜
让不在家的你,体会到家的味道
让每天在家的你,营造出家的味道内容提要
本书中精选了健康素菜、美味肉类、营养禽蛋和鲜美水产类共计近百道的美味小炒,详细介绍做菜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搭配细致的步骤图,就算你是新手,也可以依照步骤做出可口的菜品来。每一道菜肴还附有小贴士及制作提示,涉及如何挑选新鲜食材、所选食材的功效、如何让菜品更美味等内容,还标明了菜品的口味、适应人群和功效,让您可以快速检索出适合自己和家人的小炒来。
目录
你会炒菜吗
如何炒蔬菜更养生 / 6
炒肉的养生小常识 / 7
巧炒水产海鲜 / 8
章 健康素菜(20道)
素炒三丝/ 10
蒜蓉炒菜心/ 12
彩椒炒榨菜/ 14
清炒莴笋丝/ 16
素炒冬瓜/ 18
丝瓜炒油条/ 20
冬笋炒豇豆/ 22
青豆炒雪菜/ 24
菠萝百合炒苦瓜/ 26
彩椒炒玉米 / 28
……
第二章 美味肉类(19道)
第三章 营养禽蛋(19道)
第四章 鲜美水产(18道)
“大厨请到家”系列
◎拉花咖啡1
◎拉花咖啡2
◎ 119 种蛋糕
◎ 107 种西式点心
◎ 114 种中式点心
◎ 111 种面包
●家常小炒
◎养生家常菜
◎下饭的美味川菜
◎绝味家常湘菜
◎经典家常粤菜
◎招牌家常菜
◎家常菜2688 例
◎ 怀孕40 周营养餐作者介绍
甘智荣,中国烹饪大师,精通粤、川、湘等菜系,擅长冷热菜制作、食品雕刻、面点工艺,对新派菜品的研发天赋,能将当前盛行的刀工技法、调味工艺及烹饪技法组合。长年开设家常菜、食品雕刻、厨师进修等各类长短期培训及远程教学课程,受到众多厨艺爱好者的喜爱。从事烹饪工作二十多年来,曾荣获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大厨奖、环球厨神国际挑战赛银奖等荣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了很多烹饪书,但大多都是“图样图森破”,要么就是专门针对某一菜系做深度挖掘,比如川菜、粤菜,对我这种追求效率和多样性的居家烹饪者来说,不太实用。《家常小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接地气”和“广谱性”。它仿佛是我妈妈那个年代的厨房智慧的现代结晶,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夸张的烹饪手法,只有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常见食材上的不同思路。比如,如何用最基础的“土豆”做出三种完全不同的风味:是做成酥脆的“炝炒土豆丝”,还是绵软的“家常烧土豆块”,亦或是香气四溢的“葱油拌土豆泥”。书中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关键的调味比例。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对“调味哲学”的阐述非常到位。它不只是告诉你要放多少盐,多少酱油,更会解释这些调料在菜肴中扮演的角色,比如糖的“提鲜”作用,醋的“解腻”功效。这让我开始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放,而不是机械地模仿。这对于培养我的烹饪直觉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我不需要特意去采购那些一两年才用一次的奇怪香料,家里常备的油盐酱醋姜葱蒜,就能轻松搞定绝大多数菜式,大大降低了做饭的门槛和成本。
评分这本《家常小炒》真是我近期的厨房救星!我本来是个对做饭有点畏惧的人,总觉得那些复杂的菜谱像天书一样遥不可及。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动辄需要准备十几种稀有调料、耗费我一下午时间的“大部头”,而是真正聚焦于我们日常餐桌上最常出现、也最需要的那些菜肴。比如,它对“番茄炒蛋”的解析简直到了庖丁解牛的地步,从鸡蛋的打发技巧、火候的控制,到番茄出汁的最佳时机,每一个细节都被讲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我尝试了里面的“蒜蓉炒时蔬”,以前炒出来的菜总是软趴趴的,缺乏翠绿的色泽,但按照书里说的“热锅冷油,快速翻炒至断生”的要领,这次的青菜口感爽脆,颜色鲜亮得像刚从地里摘下来的一样。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里面介绍的那些看似简单的菜,其实藏着不少“小窍门”。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炖肉要加一点点陈皮,能让肉更易烂且增香;为什么炒青椒要先过一下热水,能去除涩味。这些经验之谈,比那些冷冰冰的步骤描述要实在得多,让我感觉像有个经验丰富的老邻居在旁边手把手教我做饭。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友好,图片清晰,步骤简洁,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毫无压力地跟着操作。我现在做饭的信心倍增,晚上回家不再发愁吃什么,翻开它,总能找到灵感。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这类打着“家常”旗号的书抱有很大的怀疑,总觉得内容会非常陈旧或者敷衍了事。《家常小炒》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在保留了传统风味精髓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健康理念和食材处理方式。比如,在处理一些油炸或者红烧菜时,它会明确提示如何通过调整油量或者使用低盐替代品来保持美味的同时兼顾健康,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某些强调“复古”的书籍那样,为了追求“正宗”而牺牲了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我注意到,书中对“腌制”的讲解非常细致,它不仅告诉你要放多少调料,还会强调腌制的时间对于不同肉类的嫩滑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关于“鸡肉”的处理,书中提到用少许淀粉和蛋清上浆,再进行滑炒,成品嫩滑到不可思议,完全没有了以往炒鸡肉的粗糙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一本速成的食谱,而更像是一本“家庭烹饪的底层逻辑教科书”。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味道”的感知力都提升了一个层次,看任何食材都能想象出它最适合被烹饪成什么样子。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外奔波、饮食结构不太规律的上班族,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让我快速恢复“家”的味道的指南,很多美食书给我的感觉是“精致的艺术品”,而不是“果腹的日常”。《家常小炒》则恰恰相反,它充满了烟火气的温度。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炫技,而是如何用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于“火候”的描述,不是用温度计上的数字来衡量,而是用声音和视觉来判断——比如“听见油开始噼啪作响但尚未冒烟时下入葱姜”;“看到肉类表面微微发黄,汁水开始收紧”。这种感性的描述,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比死板的“中火加热三分钟”要管用得多,因为它更贴近真实的厨房环境。我按照书中的做法做了好几次“红烧肉”,以前总是炖得油腻或者干柴,但这本书里那个加入少许啤酒和冰糖的方子,让肉皮Q弹,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感达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境界。它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那份简单而踏实的幸福感,是再昂贵的米其林大餐也无法替代的。这本书,是给生活做减法,但给味蕾做加法的一本好书。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简单地按照“荤菜、素菜”来分类,而是更侧重于“烹饪技法”的区分,这一点我很欣赏。比如,它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爆、炒、熘、煸”这几种快速烹饪手法,并且针对每种手法,都配上了两到三个实际菜例进行演示和对比。这使得读者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只会照着菜谱做那一道菜。当我掌握了“煸炒”的精髓后,我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不同的食材,比如煸炒四季豆和煸炒五花肉,效果都出奇地好,香气被彻底激发了出来。此外,它对“剩菜改造”这一部分的设计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这简直是为我这种“不浪费”星人量身定做的。谁家没有剩下一点米饭或者几块卤肉?书里教你如何将它们快速升级,比如用剩饭做成香气扑鼻的“黄金蛋炒饭”,或者用剩下的排骨熬制浓郁的“家常排骨汤面”。这些内容,很少在主流烹饪书籍中被着重提及,但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频繁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对“全天候、全场景”的家庭饮食负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