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玻璃罐甜点

怦然心动的玻璃罐甜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金玟廷 者:秦 娜 著
图书标签:
  • 甜点
  • 烘焙
  • 玻璃罐甜点
  • 甜品食谱
  • DIY甜点
  • 美食
  • 创意甜点
  • 下午茶
  • 轻食
  • 礼物甜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15456
商品编码:299805404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怦然心动的玻璃罐甜点

定价:49.80元

作者: 金玟廷 者:秦 娜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2291154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风靡欧美日韩的玻璃罐甜点,

安抚你的胃,治愈你的心。

不知不觉间,梅森罐(MasonJar)、weck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餐桌上。这些瓶瓶罐罐们虽然外观质朴,可当我们将饮料、果酱、沙拉、谷物等各种食材盛装入其中之后却能大放异彩,美貌程度足以让人忘记玻璃罐强大的实用功能,堪称美食摄影不可或缺的小道具。

其实,有着百年历史的梅森罐、weck罐一直是欧美寻常家庭的厨房。除了线条流畅可爱的造型,玻璃罐还具备的密封性能,能长久保持食物的风味,并且有多种尺寸可供选择。对本美食怀有执念的吃货们还研发出许多玩法,比如用玻璃罐来制作甜点。蛋糕、奶油、果酱、水果……各种食材如彩虹般在玻璃罐里层层堆叠,甜品界的颜值担当非它莫属;用勺子舀上一口,唇齿间漾开的美好瞬间将你治愈。

为什么需要用玻璃罐来盛装甜点?

创造自己的食物美学。掌握基本烘焙技能,即可发挥创意,创造玻璃罐里的小宇宙。

拯救手残党的神器。甩掉脱模失败、奶油总也抹不平滑的挫败感——放进玻璃罐,怎样都好看。

延长保存期限。食物的保存期限可延长至四至七天,并且风味保持完好。

不用担心造型被破坏。即使携带时再小心翼翼,蛋糕上的装饰也难免磕碰变形,装在玻璃罐里就完全不用担心啦。

可以作为烘焙模具使用。不少品牌的玻璃罐采用的是耐高温材质,可以直接送入烤箱,省时又省力。

携带超级方便。无论是办公室下午茶、小聚会,还是户外野餐,玻璃罐甜点都会让氛围更加美好,作为伴手礼也很棒。

尺寸、造型选择众多。除了梅森罐和WECK罐,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尺寸、不同价位的玻璃罐。

用心生活,从一只小小玻璃罐开始!

内容提要


玻璃罐具备携带方便、密封性佳的优点,耐热材质的玻璃罐还可以作为烘焙模具使用。无论是容易变形的奶油、慕斯,还是难以保鲜的时令水果,装进玻璃罐就不用担心了。层层堆叠的玻璃罐甜点堪称甜品界的颜值担当,作为伴手礼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书介绍了在欧美日韩引发热潮的玻璃罐甜点烘焙食谱。将蛋糕、水果、奶油等食材与自己的巧思装入玻璃罐,成品的美味由外看得见,食材鲜艳的色彩更是极具治愈效果。书中作者公开了自己精心研发且广受顾客好评的32款玻璃罐甜点配方,即便是烘焙新手,也能一次成功。本书不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部将美学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记录。

目录


前言 10

制作罐蛋糕的准备 12

罐的选择 14

罐的种类 16

罐的准备 18

工具的准备 20

材料的准备 22

制作罐蛋糕的过程 24

基本蛋糕食谱 26

制作罐蛋糕 39

罐蛋糕食谱 39

应季水果和香草罐 40页

草莓果冻和炼乳慕斯罐46页

巧克力和树莓罐 52页

草莓罐 58页

树莓慕斯罐 64页

格雷伯爵茶罐 70页

青葡萄布丁和酸奶慕斯罐76页

蓝莓马斯卡彭奶酪罐 82页

胡萝卜罐88页

芒果布丁和椰子罐 94页

蓝莓苹果碎罐 100页

焦糖玛奇朵罐 106页

白巧克力意式奶油布丁&绿茶罐 112页

豌豆炼乳罐 118页

橙子罐 124页

桃子提拉米苏罐 130页

香蕉布丁罐 136页

樱桃克拉芙缇罐 142页

焦糖香蕉罐 148页

咖啡布丁提拉米苏罐 154页

枫糖淡烤酥饼罐 160页

蒙布朗罐 166页

核桃杏软奶酪果冻罐 172页

甜南瓜 178页

红薯奶酪火锅罐 182页

柚子&巧克力罐 186页

双层奶酪罐 192页

玉米蛋黄酱罐 196页

黑森林蛋糕罐 200页

巧克力罐 206页

杏仁奶油果仁糖罐 212页

巧克力丝绒罐 216页

后记 220

作者介绍


金玟廷

毕业于弘益大学产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

曾任三星电子产品设计师,

在兼顾工作与育儿的同时,

取得了蓝带学院甜点烘焙师证书。

曾出版过《妈法式曲奇——可爱的马卡龙》和《不甜的蛋糕》等作品。

如今,

她在首尔盆唐区的亭子洞经营着“happyhappycake”甜点屋,

开设有甜点学堂。

还在在NAVER开通了。

她是一位浪漫的糕点师,希望所有人能感受到

品尝自制甜点、或将其赠予他人之瞬间的幸福美好。

她喜欢马卡龙,

也是一位与两个孩子共同享受烘焙时光的幸福妈妈。

译者简介:

秦娜 山东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先从事韩语教育工作,出版有译作《恋味地中海:从里昂到托斯卡纳的慢食之旅》。

文摘







序言



《时间的琥珀:光影流转中的微观史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微观视角切入,探寻时间、记忆与物质变迁的非虚构力作。作者以植物学家的严谨与诗人的细腻,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存在于日常边缘的“容器”与“封存物”上。全书并非围绕某个单一主题展开,而是通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跨越世纪的案例分析,构建起一座关于“保存”与“遗忘”的宏大叙事迷宫。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剖析了一种特定形态的“封存介质”,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复杂历史、科学原理与人文情感。 第一部分:矿物之茧——地质时间中的信息编码 本部分聚焦于自然界中那些历经漫长地质时期形成的稳定结构,如晶体、化石以及特定矿物层。作者并未简单罗列地质学知识,而是着重探讨了这些结构如何成为地球历史的“硬盘”。 书中详细描绘了作者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中对一块含有史前微生物印记的黄铁矿的研究过程。这种被戏称为“愚人金”的矿物,其内部的微小空腔和气泡中,封存着数亿年前大气成分的精确快照。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如何使用非侵入性的同步辐射技术对这块矿石进行三维断层扫描,让读者得以“亲临”太古时期的地表环境。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琥珀的形成机制,但重点不在于其中的昆虫标本,而在于琥珀本身树脂流动与固化过程中,对外界光线和温度信号的“记录”。通过对不同年代琥珀的折射率进行比对分析,作者构建了一个关于古代森林生态系统热稳定性的复杂模型。这些矿物不再是僵硬的岩石,而是记录了行星脉搏的活态编年史。 第二部分:植物的缄默——纤维素迷宫中的季节回声 此部分将视线转向生命体中最为普遍的“容器”——植物的细胞壁与木质部。作者挑战了传统植物学的边界,探讨了植物的“记忆”是否能够以非遗传的方式被封存。 一个核心案例是关于古老梯田系统中的稻谷残留物的研究。通过碳十四测定和对淀粉颗粒形态的电镜分析,作者揭示了特定气候压力下,古代农人如何通过筛选具有更强抗逆性的种子的微小物理特征(如胚乳密度和细胞壁厚度),在数千年间“编程”了作物的抗旱能力。这些数据被巧妙地嵌入到谷物本身的结构中,成为一种物理性的、可追溯的农业智慧。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章节是关于“树的年轮”——这个我们熟悉的自然记事本。然而,作者的研究更进一步,探讨了树木在经历严重干旱或火灾后,其内部木质部形成的异常结构(如“伤疤组织”)如何捕捉了特定时间点的环境化学信号,包括火山灰的扩散路径和区域性酸雨的强度。这些木质部的切片被描绘成复杂的、充满噪音的信号波,等待被解码。 第三部分:人造秩序——玻璃、陶瓷与工业的封存逻辑 本部分将焦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类文明的创造物,特别是那些用于承载、运输和展示物品的工业制品。作者深入研究了早期玻璃制造的技术细节,揭示了工业流程中对“纯净性”和“稳定性”的追求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材料世界。 书中详细描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一家废弃的制药厂的遗址清理工作。在那些被遗忘的、厚重的波士顿瓶(Boston Bottles)中,残存的药物痕迹虽然已经分解,但玻璃本身的微观结构却记录了药物在其中反应时的热力学波动。作者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了玻璃内壁的离子交换层,推断出过去溶液的酸碱度和粘度。这些玻璃容器,在完成其内容物的保护使命后,本身成为了反应过程的“幽灵记录仪”。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早期摄影感光材料的“衰变时间表”。作者对十九世纪末柯罗版(Albumen Print)的背衬纸张进行了分析,发现纸张纤维素降解的速度与当时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存在惊人的正相关性。这使得这些老照片不再仅仅是视觉图像,而成为了城市污染历史的物理证据。 第四部分:信息的熵增——记忆的容器与解码的悖论 最后一部分将前三部分的发现进行整合,探讨了“封存”行为本身的人文意义与局限性。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我们将事物“封存”起来时,我们是在对抗时间,还是在加速遗忘? 本章通过对一个二十世纪初期的家庭“时间胶囊”的解剖展开讨论。这个胶囊中包含了当时流行的书籍、信件以及一些现代看来已然失效的电子元件。作者对比了纸质材料(易腐烂但易于阅读)与电子存储介质(结构稳定但格式依赖性强)的保存效果。纸张上的墨水字迹虽然模糊,但其承载的语境信息依然可被解读;而那些被精心保存的磁带和软盘,由于缺乏相应的播放设备和数据迁移技术,已经彻底沦为无意义的物理碎片。 作者总结道,真正的“时间容器”并非那些坚固的物理外壳,而是那些能够跨越代际、在不同信息载体上自我复制和重新诠释的“结构性知识”。无论是矿物晶格中的原子排列,还是植物细胞壁上的化学痕迹,亦或是工业玻璃的微观裂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物质世界如何试图抵抗熵增的宏大史诗。阅读此书,如同进入一个由无数微小、沉默的证据构筑而成的迷宫,每一次探寻,都是对逝去时光的一次温柔而坚定的解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的时候,除了看重内容,也相当在意“实用性”和“生活感”。我家里储藏的材料往往比较基础,所以我更喜欢那些不需要跑遍全城才能买到稀奇古怪原料的食谱。我期待这本书里能有一些巧妙地利用当季食材、或者能用家里常备的材料变出新花样的点子。比如,用家里的酸奶代替稀奶油,或者用某种常见的坚果做出替代品。另外,食谱的排版和易读性也至关重要。如果步骤描述得过于冗长晦涩,或者配图模糊不清,再好的配方也会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清晰的、分步骤的图解,最好还能附带一些“常见错误及修正方法”的提示,这样能大大降低失败的概率。毕竟,下班后只想轻松地做一个甜点犒劳自己,而不是进行一场复杂的化学实验。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实用主义,是我衡量一本美食书是否值得收藏的重要标准。

评分

我是一个极度注重“故事性”的读者。对我来说,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它承载着记忆、情感和文化。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的作者在创作这些甜点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路历程或者灵感来源。比如,某个甜点是不是源自一次旅行中的偶遇,或者是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如果书的文字风格是温暖而富有哲理的,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食谱本身。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情绪上的慰藉,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慢下来的空间。阅读美食书籍,有时就像进行一次精神上的“下午茶”,需要一些能够引发共鸣的文字来陪伴。那种仅仅罗列材料和步骤的“冷冰冰”的指南,总是少了一丝灵魂。我希望能被那种细腻的情感描述所打动。

评分

我最近对那种需要耐心和精度的烘焙技术非常着迷,尤其钟爱那些需要多层结构和复杂口感搭配的甜点。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收录一些挑战性适中的法式小点心制作技巧,比如如何做出层次分明的酥皮,或者内馅在不同温度下保持完美流动的秘诀。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工艺的精细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吃”的表面。一个好的甜点书,应该能够深入解析每一步骤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为什么某种油脂需要在特定温度下加入,或者不同糖类的结晶特性如何影响最终的质地。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大师级”的诀窍,比如如何避免蛋糕塌陷,或者如何调配出既有深度又有层次感的风味组合,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我可不希望它只是一本简单的“新手入门”,我更倾向于那种能让我不断学习、精进技艺的进阶指南。我对那种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的作者,总是抱有极大的敬意。

评分

从纯粹的“健康”角度来审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对传统甜点进行“轻量化”或“改良”的尝试。我知道甜点本质上是享受,但如果能在美味不打折扣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糖分或者使用更优质的脂肪来源,那将是巨大的加分项。例如,是否探索了使用天然代糖(如罗汉果糖或赤藓糖醇)的效果,或者如何利用水果本身的水分和甜度来减少额外添加糖的使用?我关注的是创新性地平衡“口福”与“无负担”。如果书中能提供不同版本选择——比如“经典版”和“轻盈版”——那就太贴心了。此外,如果能附带一份基本的营养成分估算(即使是粗略的),对于那些有饮食控制需求的人来说,也会是一个非常友好的设计。这种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兼顾身体感受的平衡点,是我在现代甜点书中寻找的“黄金比例”。

评分

这个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了!那种略带复古的糖果色调,配上精致的手绘插图,一看就知道里面装的绝对不是什么枯燥的食谱。我忍不住想象着,翻开书页,是不是立刻就能闻到焦糖的香气和新鲜莓果的甜味?虽然我还没有翻开内页细看,但光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它已经成功地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甜蜜和幸福感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那种手工制作的质感,仿佛每一个配方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不是那种流水线上的冰冷复制品。它给人的感觉是,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在这里找到制作“完美甜点”的信心。这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对于像我这样,经常在网上浏览美食图片的“云吃货”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欣赏和珍藏的艺术品。我期待着书里的内容,能够像它的封面一样,充满惊喜和温暖的细节,让人在制作甜点的过程中,也收获一份宁静和快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