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师教做家常主食
定价:25.00元
作者:《天天饮食》栏目组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43651357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师教做家常菜,窍门一点就明白!好吃面条,中式面点,风味西点,百变米饭,营养靓粥。
内容提要
《天天欣食》栏目从2007年10月开始播出大师菜系列,不断飚升的收视率给了节目组无比信心。2008年9月底,该栏目组联手青岛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大师教做家常菜》和《大师教做招牌菜》,良好的市场反馈,更让他们喜出望外。为了更好地回馈观众朋友,他们将大师菜系列按不同门类细分,推出《大师教做养生菜》、《大师教做家常主食》和《大师教做滋补汤》,让您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烹制的菜品。
本书为其中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每道主食的制作要点,您只需举一反三,就能轻轻松松做出百变主食。
我们真心地希望这本《大师教做家常主食》能丰富您的餐桌,让简单的主食多姿多彩起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对“家常主食”的定义未免也太过狭隘和保守了。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融合了地方特色的创新做法,或者至少是跨地域的主食变种,毕竟现在信息交流这么发达,一本“大师”级的书籍理应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几乎完全集中在北方地区最基础的几样面食上,比如馒头、烙饼和几种最基础的面条。对于南方地区的主流米制品,比如各种精细的年糕或者油条的改良做法,几乎没有涉及。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家常”做法,比如葱油饼,竟然被分成了“初级版”和“进阶版”,而“进阶版”只是在面粉里多加了一勺猪油,这种内容的堆砌和重复感非常明显,让人感觉篇幅完全是靠注水凑出来的。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带来惊喜和新知的烹饪宝典,而不是一本对传统守得比石头还死的食谱合集。
评分这本书在对待现代厨房工具的态度上显得非常傲慢且过时,这让它在今天看来缺乏实际操作性。作者似乎坚信,只有传统的石臼、木擀面杖和老式土灶才能做出“正宗”的主食,对于现代家庭越来越普及的厨师机、烤箱甚至高功率搅拌机,这本书几乎是抱持着一种鄙夷的态度,要么完全不提,要么就是警告读者“使用机器会丧失灵魂”。举个例子,在讲解饺子皮的制作时,他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如何用双手揉出“虎口”的劲道,但对于如何利用厨师机的揉面钩功能来节省体力和时间,却只是一笔带过,并暗示这样做出来的皮“缺乏生命力”。我理解对传统的尊重,但既然定位是服务于当代大众的“家常”食谱,就应该与时俱进,提供如何在现有设备下达到最佳效果的指导,而不是强迫读者去重现一个早已被淘汰的厨房环境。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古板和说教,读起来完全没有一点乐趣,更别提激发烹饪的欲望了。作者似乎坚信,讲解食谱必须板着一张脸,用一种极其严肃的、带着批判意味的口吻来“教导”读者。比如在介绍米饭的煮法时,他用了整整两页篇幅来论述“为什么现代人煮不好米饭”,语气中充满了对当代生活方式的不满和对传统技艺失传的哀叹,感觉我不是在学做饭,而是在接受一场关于“道德滑坡”的演讲。对于实际操作,那些所谓的“大师秘诀”也显得飘忽不定,很多地方需要靠猜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比如关于“水和面粉的黄金比例”,他给出的描述是“要让面团在手中感受如同初雪落下般的轻盈,但又要有初春土地的韧性”,这种诗意的表达在厨房里根本派不上用场,我需要的是克数和毫升数,而不是气象报告!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文学散文集,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烹饪哲学”里,却完全忘记了读者是需要具体、可执行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失望。纸张的质量很差,油墨蹭得一手,翻页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感觉像是用了最廉价的回收纸。更别提那些图片了,色彩失真严重,很多步骤图根本看不清食材的纹理和大小,完全失去了作为烹饪指导的意义。比如做面条那几页,面团的状态描述得含糊不清,配图模糊得让人抓狂,我试着跟着做了一次,结果面条不是粘在一起就是断得七零八落。我本来还指望能从中学到一些关于发酵的细微技巧,但这本书里对这些关键点几乎避而不谈,通篇都是那种新手都不需要的常识性介绍,对于一个有一定下厨经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对“大师”这个词的理解太敷衍了,这种质量的成品,连基础的参考书都算不上,更别提什么“教学”了。我本来还想买一套送给刚毕业自己做饭的侄女,看到实物后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生怕她以为所有食谱都做成这个样子。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混乱得令人发指,完全没有按照食材种类或者烹饪难易程度来划分,读起来像是在翻阅一本随机拼凑的笔记。比如,前面还在讲如何用老面头发酵做大包子,下一页画风突变,突然跳到了如何用电饭煲煮出完美糙米饭的技巧,紧接着又是一段关于如何储存干香菇的说明。寻找特定食谱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噩梦,你必须依靠书后的索引(如果索引准确的话),才能勉强找到你想要的那一页。而且,很多关键的步骤或者技巧,比如“烫面”和“和面”的技巧,被分散写在了好几个毫不相关的食谱后面,而不是集中在一个专门的章节进行系统讲解。这种结构性的缺陷,使得即便是新手也很难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路径,每次想查找一个知识点都要费力地在全书范围内进行搜索,极大地影响了实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