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兴广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5212997
字数: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可怕的高血压,让人难以把持的平衡! 防止血压值太高,小心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中风找上门! 一味降压中药,让血管变得年轻,让健康不再踩到翘翘板上。
内容提要
《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知名中医专家依据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结合典籍验证,总结出100味药房可买到的降压药妙方,便于一般读者居家保健降压时对症使用。
目录
章 降血压——让健康不再走“高空钢丝”
读懂血压值,它是身体健康的风向标
何谓高血压
高血压牵动着“五脏六腑”
你知道吗大部分高血压都是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
不可忽视的高血压症状
可怕的高血压,心脏和大脑的杀手
第二章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降血压从平衡气血、协调脏腑开始
老中医教你降血压从养肝开始
治疗高血压,首先要看懂选对你吃的药
择时服药有讲究,阻止血压值升高
打破错误用药观点,有效降压更安全
第三章 对症药疗小病一扫光——专家教你吃对中药稳定m压
大蓟——保持血管弹性,有助降血压
山楂——有效调节收缩压、舒张压,辅助降血压
川芎——降低胆固醇,改善高血压引发的头痛眩晕
天麻——保护心脏,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木耳——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
五味子——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车前子——保持血管弹性,有降血压之功效
牛黄——扩张、清理血管,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
牛膝一抑制血压上升,缓解高血压早期症状
玉米须——扩张末梢小血管,缓解高血压头晕目眩
石决明——清肝明目,缓解高血压眼底出血症
龙骨——缓解高血压性头痛,帮助高血压患者调养身体
龙胆草——适宜有头晕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食用
生槐花——扩张冠状血管,改善高血压
代赭石——清肝熄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
地龙——调整血压,增强血管弹性
地骨皮——稳定血脂,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当归——扩张外周血管,有效降低血压
肉桂——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疾病
全蝎——缓解脑供血不足,帮助控制血压上升
决明子——抑制胆固醇的升高,适用于高血压兼冠心病
防己——扩张血管,调节血压
杜仲——持久降压,适用于单纯性高血压症
芹菜——避免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
吴茱萸——维持血压稳定,适宜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牡蛎——降低血压和预防前期高血压
牡丹皮——滋养肝肾,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龟甲——软化血管壁,降压又降脂
青木香——行气疏肝,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青葙子——缓解高血压诱发的头疼目眩
苦丁茶——有效降低血压,防止血栓
苦参——软化血管,有效降压
刺蒺藜——滋阴平肝,保护和软化血管
罗布麻——改善高血压,预防冠心病
泽泻——改善血液循环和血压状态,缓解“三高”症状
珍珠——缓解血压升高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
珍珠母——平肝潜阳,防止诱发的高血压
栀子——疏肝理气,有效降压
钩藤——降低血压,防止血液黏性增大引起血压上升
茺蔚子——扩张血管、利尿降血压
莱菔子——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莲子心——扩张血管,主治高血压、冠心病
夏枯草——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
臭梧桐——预防高血压、冠心病,降低中风概率
益母草——增加冠脉流量,降血压的理想品
桑叶——改善心肌供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桑白皮——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
桑寄生——辅助治疗肝肾亏虚型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黄芩——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降血压
黄连——降低血管阻力,预防高血压
黄芪——双向调节血压,适合气血两虚型高血压
菊花——有效缓解头晕头痛,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野菊花——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辅助降压
羚羊角——补肾降压,改善微循环
淫羊藿——减少血管阻力,改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琥珀——活血散瘀,调节血压
葛根——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蔓荆子——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磁石——降低血脂,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
莶草——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
僵蚕一双向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
附录1 防止皿管过早老化的6大养生法
附录2 有助于降血压的饮食调养3原则
附录3 有效的降血压巾医简易调养法
附录4 有效的降血压食养及预防速查表
附录5 高皿压患者突发危象救治法
附录6 家庭自救必学的心脏复苏法
作者介绍
李兴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主任。
1983年自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20余年来,一直活跃在教学和临床的线,主讲中药学、本草文献学、中药饮片辨识等课程。并坚持临床教学工作,开设特色门诊,针对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内科、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和参加编写的著作40余部。
2003年获北京市人民“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文摘
《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
高血压患者突发危象救治法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多呈现不稳定的特征,轻者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神智改变、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表现,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掌握高血压急救知识,就能将高血压紧急发作带来的危害降到低。
情况一:突然出现话说不清楚、活动不便时,高血压患者必须马上服用短效降压药,先将血压暂时稳住,然后就近送往医院就诊,并做相关的检查。
情况二:饱餐或劳累后产生胸闷、胸痛时,饱餐后引起心绞痛,立即舌下含服,或者含服消心痛。因为血压骤然升高除了会使血管收缩之外,还会诱发心绞痛。
情况三:高血压患者在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难以入睡的现象时,立即在舌下含服或者口服消心痛,也可口服卡维地洛或者卡托普利。同时,在症状得以缓解时,及时去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检查心脏有无病变。
情况四:当发生心绞痛时血压突然升高极易导致血管收缩而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家人让其舌下含服1片,让患者安静卧床吸氧,等到症状缓解时,再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情况五: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时,要让病人完全卧床,并将其头部垫高,使其侧卧,以便能够将呕吐物及时吐出来,避免呕吐物堵塞咽喉而引起窒息。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过程中避免震动,尤其不能随意挪动病人的头部。
情况六:原已有过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再度升高时,要防止脑出血再发,及时送医院治疗,尽快将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家庭自救必学的复苏法所谓的心脏复苏术,是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两种施救措施结合起来的方法。急症高血压患者倘若在施救过程中出现心脏暂时停止跳动的现象,要对其实施心脏复苏术,以便为医院救治赢得时间。因此,掌握的心脏复苏术,是家庭自救的措施。
步,找准心窝。施救人员先找准被施救者肋骨下缘的位置,然后顺着肋骨上移,找到肋骨与胸骨交会的心窝处,此处即为施救的重点部位。
第二步,有效的手部位置。将中指放在被施救者的心窝上,然后食指紧靠中指,放在胸骨上并进行定位。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紧靠在已经定位的那只手的食指旁,使得掌根恰好落在胸骨的中线上,放好后,抽出定位的那只手重叠放在上面。将两只手的手指相扣或者翘起,以免使被施救者的肋骨受到重压而骨折。
第三步,正确的身体姿势。施救者面向被施救者呈,两腿稍微张开至与肩膀同宽,两手臂要伸直,然后直接下压,将压力推至患者的胸骨上。此时要注意,在施救的过程中,下压时施救者的手肘不能弯曲。
第四步,施压技巧。下压时,要将胸骨往下按压4~5厘米;释放时,手部不用力,但是要保持相对位置不变,这样来回上下,反复按摩15次。
第五步,结合人工呼吸。在进行完胸外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80~100次),连续做15次胸外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每5秒一次。
第六步,重复进行。大约1分钟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胸外按摩和人工呼吸4次,如果这时还是无任何脉搏跳动的迹象,还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患者已经有了呼吸,要让其保持侧卧方式,以免由于血压升高,造成堵塞物堵塞喉管的现象发生。
……
序言
无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看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和系列名称,会本能地联想到它在内容上的严肃性和普及性。这通常意味着它在内容审核上是比较谨慎的,不会出现太多未经证实的“野路子”偏方。我更看重的是其科学性与传统智慧的平衡。我猜这本书在介绍每一种药食时,除了教你如何烹饪,一定还会附带一个简短的原理说明,解释为什么这个食材能对血压有帮助,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对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非常重要。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照着菜谱做饭的“机器人”,我希望自己能理解“为什么吃这个”。此外,我也很期待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针对不同体质(比如阳虚、阴虚、痰湿等)的降压食疗方案的微调建议。毕竟,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标准化的食谱总会有点偏差。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因人而异”的指导,即便只是一些简单的建议,也能大大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可信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厨房里一本“常青树”,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主要是因为我最近体检的血压有点让人不省心,医生也建议我先从生活方式调整开始。现在年轻人工作节奏快,饮食结构也很混乱,高油高盐是常态,所以我们这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却亮起了红灯。我打开这本书的目录瞥了一眼,就觉得它跟那些只罗列食材功效的“大部头”不一样,它似乎更注重“应用场景”。比如,它会不会有专门针对“早上起来血压偏高怎么办”的食谱?或者“加班熬夜后如何快速稳定血压”的食材搭配?如果真有这种贴近生活的场景化指导,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太高了。我对手头的那些进口保健品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更相信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那些药食同源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推翻的。我特别希望看到书中能对一些常见的、唾手可得的食材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大蒜、洋葱、芹菜这些,它们到底怎样搭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降压潜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多吃点蔬菜”这种空泛的建议上。这本书如果能把复杂的中医理论“翻译”成我们厨房里人人都能懂的烹饪语言,那就是功德无量了。我对那些需要特殊渠道才能买到的稀有药材并不抱太大期望,我更看重那些能在我家楼下菜市场买到的“平民英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也很有意思,它给我的感觉是沉稳可靠,而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爆款”气质。我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低调内敛的知识沉淀。我个人对数字特别敏感,书名中的“100味”这个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了100个食谱,而是能构建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比如,它是否将这100味药食分成了“清热类”、“健脾益气类”、“活血化瘀类”等不同功效模块?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不同状态——比如季节变化、情绪波动导致的血压起伏——来有针对性地选择食谱。如果能附带一个简易的自我评估表,告诉我什么时候应该侧重补哪一类食材,那就太完美了。我不想只是盲目地跟着食谱做,我更想通过这本书了解背后的原理,学会举一反三。毕竟,知识比食谱本身更有价值,它能让我未来在面对其他健康问题时,也能套用这套“药食通补”的思维方式。这种系统化的指导,是我对一本优质养生书的最高期待。
评分这本《百姓养生堂:降血压该怎么吃(你必知的100味降压药食通补方)》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朴实又带着点古朴的气息,让人感觉这本书里装的都是真材实料的养生智慧,而不是那些浮夸的现代概念。我一直觉得,高血压这事儿吧,说复杂也复杂,但追根溯源,很多时候还是得回到“吃”上。市面上那么多降压药,吃久了总觉得对身体有负担,所以,这种从食疗角度切入的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上了年纪、想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内容,但光凭这个名字和包装,我就能想象里面一定是满满的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食谱和食材介绍。尤其是那个“100味药食通补方”的宣传语,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感觉不是随便凑数的,而是经过筛选和提炼的精华。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传统中医里讲的“以脏养脏”的理念,是如何通过日常的烹饪巧妙地融入我们的三餐之中,而不是像吃药一样去“治病”,而是像享受生活一样去“调养”。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一个空白:如何科学又美味地管理好自己的血压,让健康不再是一件需要时刻紧绷神经的大事,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舒适状态。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中医一样,坐在我身边,用最朴素的语言,指导我每天的柴米油盐。
评分我对于这类养生书籍的筛选标准一向是:是否能长期坚持。很多号称能治百病的养生书,要么要求太高,要么味道太怪,坚持两三天就放弃了。我希望这本《百姓养生堂》能真正做到“百姓”,意味着食材易得、制作简单、味道适口。我买了很多食谱书,最终留下的不超过三本,因为它们要么是给专业厨师准备的,要么是味道清淡到让人食之无味。这本书的书名里带着“药食通补方”,我猜它在平衡“药性”和“美味”上一定下了很大功夫。我特别想知道,它是如何处理那些带有明显药味的食材,比如某些草药或特殊的豆类,如何通过巧妙的烹饪手法,让它们既能发挥降压作用,又不会影响家人的食欲,尤其是那些对味道比较挑剔的小孩或者老人。如果它能提供不同口味偏好的替代方案那就更棒了,比如喜欢咸鲜口味的人该怎么调整,喜欢清淡口味的人又该如何取舍。对我来说,养生不是忍耐,而是享受一种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最终价值,就在于它能否成功地将“药”的功效,融入到“食”的乐趣之中,让降压成为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