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果壳阅读 马晓年性咨询丛书:知性 女性篇
定价:58.00元
作者:马晓年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357671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果壳知性用科学带你爱得健康,爱得安全,爱得有味。
当性先生遇到爱
果壳网知性社区力荐图书
获美国委员会颁发的性治疗学家资格证书的专家、新浪博主马晓年大夫撰写的问答体性知识读本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以数十年临床经验积累,针对前来的咨询者们常问及的方面,解答了关于性反应、性能力、性表现和性健康以及两往中的诸多疑惑,实用和理论兼具。是既实用易懂、又有充分理论指导的咨询手册。本书包含100个与女性相关的性知识问答。
目录
Chapter1、、性反应
1.女性一生中性功能有哪些变化?
2.女性性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3. 谈谈女性生殖器模型��
4.你知道阴蒂的解剖生理吗?
5.阴蒂在性反应周期中有哪些变化?
6.有关阴蒂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7. 阴蒂有哪些常见的异常?
8. 女性如何看待阴蒂手术?
9.你了解阴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吗?
10.阴道在性反应周期中有何变化?
11. 阴道性反应的机理
Chapter2 性高潮、性体验
12.格拉夫伯格点(G点)和女性
13. 在B超下观看G点的存在
14.再谈G点
15.女性阴道的A点G点和U点
16. 女性的“丢精”现象及有必要区分第三种水和第四种水吗?
17.为什么说《G点》一书是女崛起的里程碑?
18.阴唇在性反应中有哪些变化?
19.在性反应周期中有哪些变化?
20.你知道女性乳房的性生理反应吗?
21.《性在大脑》揭开国人爱足之奥妙
22. 皮肤是人体大的
23.女性性反应的生理测定有何新进展?
24.血浆雄激素水平与女性有关吗?
25.如何正确看待女性问题?
26.女性的自身性体验
27.女性性高潮概论
28.如何正确看待女性性高潮问题?
29.女性自行想象诱导性高潮
30.女性性高潮的个人因素
31.女性性高潮的历史观
32. 女性高潮的点点滴滴
33.女性性高潮连续谱
34. 离女性高潮真相又进一步
35.性反应高峰()与性高潮
36. 女性高潮的自我感受与评价
37. 残酷的女性割礼如何摧残上亿女性?
38. 如何学习在没有高潮的情况下
39. 文化对女性性高潮的影响
40. 有关性高潮的分类
41.关于女性性问题的讨论
Chapter3 低下、性功能障碍、性治疗
42.是怎样形成的
43.女性有周期性变化
44.她的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吗
45. 女性为何受到压抑?
46. 她为什么给丈夫开“绿灯”?
47. 低下的治疗考虑
48. 如何治疗性厌恶或性恐怖状态?
49.什么是女性性唤起障碍?
50.为什么女性会陷入持续性的性唤起?
51.她们为什么会亢进?
52.为什么导致疼痛?
53. 为什么竟会给她们带来痛苦?
54. 造成疼痛的器质性原因有哪些?
55. 心理性疼痛的诊治特点是什么?
56. 尿道肉阜也是女子疼痛的原因吗?
57.妇女后为什么发生直肠疼痛?
58. 她们为什么会发生阴道?
59. 如何诊断阴道是否存在?
60.为何有时不能成功?
61. 怎样进行阴道的性治疗?
62. 网上成功指导自我训练解决阴道
63. 阴道:令人难堪但对治疗反应良好
64. 阴道者将来需要剖腹产吗?
65. 如何自我分析插入失败问题?
66. 她为什么会脱肛?
67.如何定义性高潮障碍?
68. 什么是女性性高潮障碍?
69.有关女性性高潮问题的自我分析
70.严重神经衰弱的人能承受得起性高潮吗?
71. 性高潮障碍的心理治疗原则是什么?
72. 原发性性高潮障碍者如何自我训练呢
73.性高潮障碍有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吗?
74. 产后为什么会发生阴道撕裂?
75. 产后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6. 如何注意乳房美与乳房保健?
77. 白带异常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78. 没有阴毛就是“克夫”的“白虎”吗?
79. 后为何会全身奇痒?
80. 什么是医源性性功能障碍?
81.药物对女性性功能有何影响?
82. 如何证实药物对女性性反应的影响?
83.避孕影响性生活吗?
84.酒精对女性性功能有哪些影响?
85.焦虑会造成性功能障碍吗?
86. 过度对性有何危害?
87.肥胖对性有何影响?
88.后,妇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何相当高?
89.妇女为何会偶尔尿失禁?
90. 分娩后阴道真的会宽松许多
91.什么是心身性阴道病?
92. 什么是细菌性阴道病
93.经前期综合征和经期能影响女性吗?
94.性问题的常见妇科原因有哪些?
95.在性治疗实践中常见妇女存在飘忽不定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96. 先天性无阴道应如何治疗?
97. 谈癌症对妇病人的性活动的影响
98. 妻外孕后为何对失去兴趣?
99. 女性性能力的开发
100. 卧房中的秘密武器——性具
作者介绍
马晓年: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现代性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版主编之一,第二版主编;临床性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之一;性的学习(人口出版社)著者;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色彩搭配既鲜明又带着一种内敛的知性美,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抓住了。尤其是那个标题,‘果壳阅读’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深度、科学的探讨,而‘马晓年性咨询丛书’这个副标题,则直接点明了内容的专业性和聚焦性,让人对其中的知识储备充满了期待。我当时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装帧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在捧着一个知识宝库。我特别喜欢这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大众阅读趣味的定位,很多时候,严肃的议题如果包装得过于晦涩,就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用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来阐述那些原本可能有些敏感或复杂的概念。我个人对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像是一次与内心深处的对话,引领我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匠心独运,那种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论述层次,让人觉得作者绝对是该领域的权威人士,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博主。
评分作为一个追求知识系统化构建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结构是否逻辑严密,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从这本书的整体介绍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单一问题的解答,而是一整套针对现代女性心智成熟和情感成熟的训练手册。我特别好奇它如何处理“社会期望”与“个体欲望”之间的永恒矛盾。我们总是被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灌输了大量的关于“应该如何”的期待,而这往往会压抑住我们真实的内心需求。我期望这套书能提供一个框架,帮助读者清晰地区分哪些是需要我们努力去适应的社会常态,哪些是我们可以坚定拒绝的、有害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帮助读者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设计师,去设计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情感模式。我打算仔细研读它的章节顺序,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导读者从基础认知,过渡到复杂问题的解决,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往往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推荐的,当时正赶上一个关于现代女性自我认知的讨论热潮,很多人都在寻找既能提供科学支撑,又能给出实际指导的读物。这套书的“知性女性篇”这个定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一般。它不是那种简单地贩卖焦虑或者提供速成秘籍的“心灵鸡汤”,而是真正试图去解构和分析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挑战。我最欣赏的是它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克制,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我们可能羞于启齿却又困惑已久的问题。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自我边界”和“情绪管理”的部分,感觉这些才是现代女性立足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核心能力。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深入研究其中的案例分析,因为书本上的理论如果不结合实际场景去理解,很容易流于空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找到那些“原来如此”的瞬间,真正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指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评分这套书的出版时机非常巧妙,恰逢我们这个时代对“女性力量”和“情感独立”的讨论空前高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底座,让我们在谈论这些议题时,不再只是停留在情绪的宣泄,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理性、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发声和行动。我翻阅了几页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的章节概述,感觉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犀利,没有回避那些隐藏在日常温情背后的权力不对等现象。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正是这套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同类读物的关键所在。我希望阅读完后,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那些潜藏的心理操纵或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建立起更健康的自我价值体系。对我而言,购买这本书更像是一项对自我成长的长期投资,它提供的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将会持续地影响我未来在各种人生抉择中的判断力。那种感觉,就像是给自己配备了一套专业的“心灵导航系统”。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这种带有“丛书”性质的系列书籍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生怕内容是东拼西凑或者为了凑数量而稀释了核心价值。然而,这套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让我打消了疑虑。从排版上看,页边距的设置非常舒适,字体大小适中,即便需要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更重要的是,它在处理那些敏感的、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它既尊重了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没有用僵硬的模板去套用所有女性,同时也坚持了基于事实和研究的立场,避免了陷入纯粹的主观臆断。我尤其留意到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跨学科的引用,偶尔能看到社会学、人类学乃至神经科学的影子,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这套书的学术地位和可信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伴侣进行高质量的沟通”的实用工具,因为这往往是许多关系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能从更科学的角度去解析这些互动模式,相信会比空洞的“多交流”口号更有建设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