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

满28包邮 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迁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儿童心理学
  • 正面教育
  • 心灵成长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
  • 育儿指南
  • 儿童发展
  • 28元包邮
  • 内在动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9714
商品编码:3001487473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

定价:36.00元

作者:孟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2397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探索亲子之间爱的流动以及我们自己个人成长的书!
◆爱是*好的养料,我们教育的是孩子,哺喂的更是我们自身!
◆孩子对于爱的渴求,比食物和水更为强烈!
◆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让孩子汲取足够的爱的营养,活出生命的自由、轻盈以及温暖!
◆说到亲子情景,其实有三种,一种是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种是面对我们自己,一种是面对我们的孩子。自我关系也是一种亲子关系,我们能够做自己的好父母,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调整和父母以及自己的关系,才能面对孩子!
◆当我们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功课是自己站起来,和他们平等;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功课是不小看孩子,和孩子平等,相信孩子能自己站起来!

内容提要


“孩子,我爱你”,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上,但是什么是爱呢?如何去爱呢?

爱是内心的体验,是无法定义的。如果我们真想了解爱是什么,而不是以爱为理由对孩子做什么或者要求孩子做什么,我们不妨去问孩子:宝贝,什么时候你能感到我爱你?

当孩子得到足够的认同、重视、接纳以及安全感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爱的喜悦。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它们是爱的营养,也是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当孩子汲取了足够的爱的营养,才能够心灵富足,活出生命的自由、轻盈以及温暖!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爱到孩子的前提就是我们爱我们自己。让我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目录


章:为了孩子,我们不需要做那么多/1
孩子需要的只是爱.....................................................................2
心理营养就是爱......................................................................3
第二章:认同—孩子自信的来源/7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懂 ...............................................................8
是的,认同可以带来瞬间改变 ..........................................................10
自信来自内在自我确认 ................................................................14
学习成熟有爱的眼光 ..................................................................17
做不好是因为看不出 ..................................................................22
给不出是因为自己还没有 ..............................................................26
现在就开始练习.......................................................................32
第三章:安全感——孩子幸福一生的保障/39
你做的和你要的恰恰相反 ..............................................................40
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 ......................................................45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49
处于匮乏感中的父母 ..................................................................49
独立与连接的双重信任 .............................................................51
安全感缺乏的常见表现 .............................................................54
有安全感会怎样 ......................................................................56
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61
孩子的双重渴望 ....................................................................61
没有我,你行吗 .....................................................................65
没有你,我不行 ....................................................................71
有你更好,没你也行(上) ......................................................77
有你更好,没你也行(下) ......................................................84
第四章:重视—爱的聚焦/91
我所说的“重视” ..................................................................92
重视孩子的感受 ....................................................................97
孩子,你可以生气 ..................................................................97
不要让孩子害怕我们 ...............................................................101
每个感受都有自己的价值 ............................................................104
重视孩子的“想要” ................................................................108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想要” ....................................................108
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 ...............................................................111
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时 ...........................................................115
重视孩子的主权 ...................................................................119
我变得更坏了,因为伯父要我更好 .............................................119
看部电影先 ......................................................................122
更大更深的童年 .................................................................125
父母自视,贬损孩子的自尊 .................................................127
第五章: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135
“父母”是世间深的催眠 ........................................................136
重新看待父母 ....................................................................141
不再做“那个家的小孩” ..........................................................144
再见,亲爱的家 ..................................................................144
非童年之罪 .....................................................................145
从“需求”到“给予” ..............................................................148
身为父母的三个功课 .................................................................151
与孩子平等 ......................................................................151
信任孩子 ..........................................................................153
为自己负责 ........................................................................156
让关系回归朴素 ....................................................................160
我推崇的亲子关系 ...............................................................160
从负责到相处 .....................................................................161
从期待到爱 ........................................................................162
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165
第六章:问题与解决方式—亲子关系、父母关系、自我关系实操/171
亲子关系 ..........................................................................172
两个孩子都要我抱,我该怎么办 .................................................172
刚又对孩子暴力了,我好内疚 ....................................................174
不要相信让我们更焦虑的“专家” .............................................174
如何处理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 ....................................................177
我受不了老公对孩子大发雷霆 ....................................................177
我担心孩子像爸爸那样“急躁、喜欢控制” .............................179
认出老公的爱 .............................................................180
我的女儿不达目的不罢休 ....................................................181
如何应对孩子间的冲突 ......................................................183
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185
和孩子谈性谈什么 ..............................................................186
十岁儿子喜欢上同桌 .........................................................187
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我该怎么做 .................................................188
如何教孩子又不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 .........................................189
父母关系 ....................................................................190
我和父母很客气,这正常吗 ........................................................190
我妈妈很强势 ....................................................................190
母亲曾经“出轨”,我该如何面对 .............................................191
妈妈总是放不下对人的抱怨 ........................................................193
我很难和爸爸好好说话 ................................................................193
如何破解爸爸留给我的心理阴影 .................................................194
我特别看不起妈妈,怎么办 ........................................................195
我无法面对妈担心 .........................................................197
自我关系 ......................................................................198
如何与人连接 .................................................................198
为何诚实这么难 ................................................................200
诚实究竟有什么价值 ...............................................................202
诚实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 .....................................................204
我们自己改变就够了 ...............................................................209
不要去改变别人,即使出于善意 .................................................210
“以怨报怨”有错吗 ..............................................................212
什么叫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214
如何不做“受害者” .............................................................216
为什么人们不习惯为自己负责 ....................................................218
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主见 ...........................................................220
“为自己负责”和“爱”是什么关系 .........................................222
如何疗愈童年创伤 ...............................................................224
如何化解“不配得” .............................................................227

作者介绍


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太平洋国际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为《母子健康》《父母世界》《父母必读》《好家长》《*家长》等多家知名亲子杂志开设专栏,并且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卡酷《宝贝一家亲》、《成长在线》、《宝贝星计划》等多家亲子节目。所经营的亲子公众号 “父母软实力”曾获搜狐自媒体白玉兰奖。著有《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等亲子书。

文摘


序言



《内在力量的觉醒:点亮孩子成长的五色光芒》 引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绽放的种子,他们内在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与生命力。如何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真正地“看见”孩子,理解他们成长的需求,并有效地为其提供滋养,是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面临的至高课题。《内在力量的觉醒:点亮孩子成长的五色光芒》并非一本填鸭式的育儿指南,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探索孩子内在世界的旅程。本书将深入剖析影响孩子生命成长的五大核心原动力,并提供切实可行、充满智慧的实践方法,帮助您成为孩子内在力量的坚实后盾,引领他们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第一章:看见那颗渴望连接的心——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基石 孩子最初的探索,是从与世界的连接开始的。这种连接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他们建立自信、勇于尝试的基石。本章将聚焦于“安全感与归属感”,这如同孩子心灵最坚实的土壤,滋养着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 安全感的本质: 我们将辨析,安全感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于情感上的稳定与可预测性。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被听见、被珍视的。父母的稳定情绪、一致的反应模式,以及清晰的界限,都是构建安全感的重要元素。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即使是那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对关注和理解的渴望。 建立归属感: 归属感意味着孩子觉得自己是某个群体(家庭、学校、社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在这个群体中拥有独特的价值。本书将提供丰富的情感连接技巧,如高质量的陪伴、积极的身体接触、共同参与的家庭活动,以及鼓励孩子表达感受的沟通方式。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接纳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即使面对挫折,也能感受到坚实的后盾。 从依恋到独立: 适度的依恋是孩子安全探索世界的起点。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支持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走向独立。这包括如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尝试和犯错的空间,以及如何在他们跌倒时,提供支持而非包办。我们将强调,健康的独立并非意味着孤立,而是在内心拥有安全感之后,勇敢地向外拓展。 识别和应对分离焦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分离焦虑。本章将提供实用的策略,帮助父母理解并有效地应对这些情绪,例如如何为孩子提供过渡性的物品,如何进行平稳的告别,以及如何在分离后给予孩子充分的安抚。 第二章:点燃探索的火焰——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它驱动着他们不断学习、探索和理解这个世界。《内在力量的觉醒》将引导您如何呵护并点燃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好奇心的来源与价值: 我们将探究孩子好奇心的萌芽,以及它在认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孩子之所以对周围事物充满疑问,正是他们试图建立秩序、理解因果关系、并构建自己认知图谱的自然表现。 创造激发好奇的学习环境: 本章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家长营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这包括提供多样的感官体验,鼓励孩子触摸、观察、实验,以及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成为学习的契机。例如,一次简单的户外散步,就可以变成一次关于自然植物的认知之旅。 提问的艺术: 父母的提问方式对孩子的求知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将分享如何提出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而非仅仅提供标准答案。从“这是什么?”到“你觉得它为什么会这样?”,一次提问的转变,就能打开孩子思维的新天地。 鼓励试错与反思: 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本书将强调,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惩罚的对象。我们将指导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韧性,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进步。 让学习充满乐趣: 学习不应该是枯燥的任务,而应该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游戏化、故事化等元素融入学习过程,让孩子在玩耍中主动汲取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章:感受情绪的浪潮——情绪智慧与自我管理的指南 情绪如同孩子成长路上的风暴与阳光,理解并管理好它们,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在力量的觉醒》将带领您深入孩子的情绪世界,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情绪智慧。 认识情绪的丰富性: 孩子的情绪世界复杂而多变。本章将帮助您识别和理解孩子各种情绪的信号,无论是喜悦、愤怒、悲伤,还是恐惧。我们将强调,没有“坏”情绪,只有需要被理解和引导的情绪。 共情与情绪回应: 父母的共情能力是孩子情绪健康的催化剂。我们将提供切实可行的技巧,教您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的情绪,用言语和行动表达理解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是被看见和被尊重的。 情绪词汇的建立: 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将提供引导孩子学习情绪词汇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情绪调节的策略: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本书将分享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以及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并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从情绪中学习成长: 情绪不仅是需要被管理,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从每一次情绪体验中汲取教训,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从中成长。 第四章:点亮内在的火花——自我效能感与内在动力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是孩子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某项任务并获得成功的信念。《内在力量的觉醒》将聚焦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成为有能力、有自信的行动者。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我们将深入分析,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的。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劝说以及生理和情绪状态,都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设定小目标,积累大成功: 帮助孩子学会设定切合实际的小目标,并为他们提供达成目标的平台,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我们将分享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让孩子能够一步一步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鼓励主动性与责任感: 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鼓励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是培养其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从选择穿什么衣服,到参与家务劳动,每一次主动的选择和责任的承担,都在为孩子内在动力的积累添砖加瓦。 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 孩子内心的声音对他们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用肯定、鼓励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自我评判,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我做不到”到“我试试看”: 克服孩子的退缩和恐惧,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是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提供支持性的策略,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体验挑战带来的成长。 第五章:连接真实的世界——社会性技能与协作精神的孕育 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内在力量的觉醒》将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有效的社会性技能,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让他们能够自信、和谐地与他人相处。 理解社交的本质: 社交并非仅仅是与人交往,更是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以及建立互惠关系的过程。本章将探讨孩子社交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应给予的恰当支持。 同理心与换位思考: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观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将分享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的方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阅读故事等方式,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沟通的艺术: 有效的沟通是社交的核心。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教孩子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如何倾听他人,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团队合作与分享: 协作精神是孩子在集体中成长的重要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游戏、项目等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合作、以及共同为目标努力。 处理冲突与建立界限: 冲突在社交中不可避免。本书将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冲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界限,同时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界限。 培养数字时代的社交智慧: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面临着新的社交挑战。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数字时代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习惯,辨别网络信息,以及保护自己。 结语: 《内在力量的觉醒:点亮孩子成长的五色光芒》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爱的实践。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邀请您以一颗开放、敏锐的心,去观察、去倾听、去回应您的孩子。当您真正理解了他们内在的需求,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滋养,您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体内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将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闪耀出最动人的光芒。这趟旅程,将使您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许多关于育儿的困惑和焦虑。作者并没有用一些高深的理论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讨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大堆规矩,而是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解释为什么某些习惯对他们很重要,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比如,关于“自律”的养成,书中提到要从让孩子体验到“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开始,而不是一味地强制。这一点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因为不够自律,却忽略了去发掘他内在的动力。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设定一些小目标,并帮助他一步步去实现。当他完成目标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比我任何一次的表扬都要来得真切。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管教”孩子,更是教我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互动中,滋养他内在的生命力,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和我一样,希望成为更好父母的家长们。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书,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它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让他们健康成长的四大关键动力,并且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了讲解。其中关于“建立自信”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以为自信是天生的,或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出来。但这本书告诉我,自信的根源在于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被认可,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只看到他的不足。我也学会了,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从中寻找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从中学习。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填鸭式”的教育,而是一个“引导式”的陪伴过程。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一个更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观察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成长的过程,让我对爱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我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能帮助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些最细微却又最关键的触点,去滋养孩子内在的生命力。书里并没有讲太多大道理,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作者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我认同、探索世界、发展同理心以及形成责任感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安全感”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回应和陪伴,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的。我自己的孩子就属于比较敏感的类型,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波动,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过于急躁地去“纠正”他的行为,反而扼杀了他的表达欲。书中提到,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时,他们才能更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我尝试着在孩子表达情绪时,先蹲下来,耐心倾听,而不是立刻否定或说教。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孩子明显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想法,也更愿意听我的一些建议。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指南,它教会我如何用更温和、更智慧的方式去与孩子互动,去发掘他内在的潜能,而不是仅仅关注他外在的表现。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完全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推荐,而且大家一致的评价是“颠覆认知”。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刷新了我对“如何教育孩子”的很多固有观念。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内在品格的塑造。它非常强调“四大原动力”的概念,而且对每一个动力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比如,关于“探索”的动力,我以前总觉得孩子玩玩闹闹就是浪费时间,但这本书告诉我,每一次的探索都是孩子学习和认知世界的过程,即使是看似“捣乱”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他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通过很多实际案例,示范了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且鼓励探索的空间。这一点让我反思自己在家里的做法,是不是太过于限制孩子的手脚,担心他弄脏弄乱。现在我学会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发现,去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bos>处都透露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尊重,这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更容易将书中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育儿实践中。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它的内容非常有条理,结构也很清晰,不是那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作者将孩子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归结为四大方面,并逐一展开论述,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具体的指导方法。我特别看重它关于“建立联结”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上的连接有多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高质量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才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石。我开始有意识地放下手机,多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聊天,即使只是短短的十分钟,也能感受到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感。书里还提到了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挫折,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我的孩子前段时间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非常沮丧,我之前总是急着安慰他,反而让他觉得自己的情绪被忽视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应该先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