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小吃:尾巴的60道小吃日誌
定價:28.00元
作者:尾巴
齣版社:中國旅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032294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對中式小吃的喜歡就在這樣一次次的嘗試中慢慢纍加,等到發現時,已在口中、心裏占據瞭沉甸甸的分量。想起小時候看武俠小說,怎麼也想不明白那鬼靈精怪的黃容怎會用簡簡單單的兩道櫻桃湯、燴牛肉就討得平生貪吃的洪七公的歡心。等到年歲漸長親自下廚後纔明白,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的風各變化無窮、掌握生動有趣,遠超過世上任何的菜係,做中式小吃就這樣成瞭我沉迷的事情。那中找到*的心情,如同在滿桌眼花繚亂的菜色中尋得適閤的口味——滿足極瞭!嘗試每一道中式小吃,從傳統中變化齣新鮮。這不僅僅是一種對食物的喜愛,更是遠離故土後,迴頭驚覺心中對傢鄉無可代替的依賴與感情。
目錄
捲首語
廣東小吃
1.龜苓膏
2.抹茶酥
3.銀耳瓜盅
4.雙皮奶
5.芒果班戟
6.杏仁龍眼茶
7.蓮子綠豆沙
8.棗泥酥
9.蓮蓉包
10.炒河粉
11.皮蛋瘦肉粥
四川小吃
1.川北涼粉
2.燈影牛肉
3.龍抄手
4.擔擔麵
5.賴湯圓
6.八寶黑米粥
7.酸辣粉
8.雞絲涼麵
9.發糕
10.玻璃燒賣
11.鍾水餃
12.鍋盔
上海小吃
1.生煎包
2.蟹殼黃
3.一見鍾情
4.桂花糯米藉
5.排骨年糕
6.素火腿
7.粢飲糕
8.素包
9.牛柳兩麵黃
10.蜜汁豆乾
北京小吃
1.士多啤犁麻團
2.山藥糕
3.驢打滾
4.蓮子糕
5.鍋貼
6.艾窩窩
7.豌豆黃
8.薑汁排叉
9.窩窩頭
10.米粥
港式小吃
1.老婆餅
2.碗仔糕
3.叉燒包
4.黃金糕
5.菠蘿包
6.臘場捲
7.馬蹄糕
8.銅鑼燒
9.水晶奶黃包
10.馬拉糕
其他地言風味小吃
1.鹹水雙色
2.綠豆碰
3.香芋頭糕
4.黃橋燒糕
5.荷葉糯米雞
6.當歸蛋
7.三鮮豆皮
小吃基本技巧
1.鉸子
2.饅頭、包子發酵麵團
3.皮凍
4.酥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日誌”這個詞匯的選擇非常欣賞。日誌意味著它是連貫的、私密的,並且充滿時間的印記。我希望翻開這本書,不是看到一套冷冰冰的菜譜列錶,而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記錄。也許第一道小吃是在某個寒冷的鼕夜裏,為瞭禦寒而發明的;也許最後一道,是在某個慶祝豐收的節日裏,大傢圍坐一桌共享的甜蜜負擔。這種敘事性的穿插,能讓讀者在學習製作的同時,也被帶入到那種情境之中。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基礎款小吃的,比如如何在一道最普通的煎餅裏,吃齣與眾不同的層次感。對我來說,真正的烹飪大師,往往能將最簡單的食材發揮齣極緻的風味。如果這本書能揭示齣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訣竅,哪怕隻是作者的一點點心得體會,都將是無價之寶。它不應該隻是教我“做什麼”,更應該告訴我“為什麼這樣做會更好吃”。
評分拿到這本號稱有“60道小吃”的記錄冊,我立刻被它那種散發齣來的親切感所吸引。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米其林姿態,反而透露齣一種“鄰傢廚房”的溫暖氣息,就像是邀請你進入一個老朋友的私房小竈。我對於那種華而不實、技巧復雜到讓人望而卻步的菜譜嚮來敬而遠之。我更偏愛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時間和經驗積纍的傳統小吃,比如炸得酥脆的蔥油餅,或是慢燉齣濃鬱湯頭的麵食。我希望“尾巴”這位記錄者,能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這些小吃是如何代代相傳,是如何在不同的季節和場閤下扮演著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畢竟,小吃承載的不僅僅是熱量,更是一種集體記憶和社會情感的粘閤劑。如果這本書能捕捉到這種“人情味”,那麼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的食譜,而成為瞭一份關於生活方式的宣言。我甚至開始想象,也許書裏會附帶一些製作小吃時可能會遇到的“陷阱”或者“小竅門”,那些是隻有真正下廚的人纔能體會到的,這種細節的分享,纔是對讀者最大的尊重。
評分坦率地說,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對“不完美之美”的追求。小吃往往是粗獷的,帶著手工的痕跡,充滿瞭煙火氣的“不規整”。我不太喜歡那些過度美化、失去瞭食物本來麵貌的精緻擺盤。我期待“尾巴的60道小吃日誌”能夠忠實記錄下這種隨性與本真。我希望看到作者在記錄中流露齣的那種對食物的敬畏,以及那種不經意間展現齣的烹飪熱情。一個好的美食作者,他的文字本身就應該帶有味道。那種能夠讓你在閱讀時,舌根微微分泌唾液的感覺,纔是衡量一本美食書是否成功的終極標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廚房裏最常被翻閱的那一本,不是因為我真的要嚴格復製那60道菜,而是因為它能激發我自己的創造力,用它所傳達的精神,去改良或創造屬於我自己的“小吃日記”。這本書帶給我的,應該是一種持續的靈感和溫暖的陪伴,而非一次性的操作指南。
評分說實話,我對“滿28包郵”這個前綴感到一絲好奇,它帶著一種電商時代特有的、略顯務實的幽默感,仿佛在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告訴你:“嘿,這不貴,但內容絕對夠分量!”這種接地氣的營銷方式,反而讓我覺得作者或者齣版方是真正懂小吃文化的人——小吃,本來就該是大眾觸手可及的快樂。我非常期待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的錶現。是采用那種乾淨、極簡的現代攝影風格,還是更偏愛那種略帶顆粒感、充滿生活痕跡的紀實風格?對我來說,好的小吃圖片應該讓人産生強烈的“我現在就要吃到它”的衝動。如果圖片能抓住食物最誘人的那一瞬間——比如剛齣鍋時冒齣的熱氣,或者醬汁滴落時的光澤——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翻倍瞭。我希望“60道”的數目不是隨便湊數,而是每一道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故事性,能夠代錶某種地域風味或者特定的製作工藝,讓我在翻閱的過程中,像是在進行一場微型的味覺環球旅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讓人食欲大開,雖然我手頭這本《滿28包郵 小吃:尾巴的60道小吃日誌》的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光是這個標題和封麵給我的第一印象,就足以讓人心生嚮往。我得承認,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吃貨”,尤其是對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小吃更是毫無抵抗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本精心挑選的美食地圖,帶領我穿梭於街頭巷尾,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城市角落裏的美味秘籍。我尤其好奇“尾巴”這個稱呼背後,是不是藏著什麼特彆的故事或者獨特的烹飪哲學。一個好的美食日誌,不應該僅僅是食譜的堆砌,它更應該像一場旅行記錄,記錄下食物背後的文化、製作過程中的匠心,以及品嘗時的那份感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用文字和圖片將那些誘人的小吃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即使隔著書頁,也能聞到那股讓人垂涎欲滴的香氣。那種熱騰騰的,帶著街頭喧囂氣息的美食,纔是最能慰藉人心的存在。我已經在腦海中勾勒齣無數個周末的下午,泡上一杯茶,翻開這本書,規劃下一次“尋味”之旅的場景瞭。這本“日誌”的厚度,似乎預示著這份味蕾的探險將是多麼充實和令人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