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定价:39.8元
作者:董克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21264948
字数:16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味道》《上菜》美食顾问董克平新作
★陈晓卿、徐、梦遥、小宽、熊丽等大神级吃货真挚推荐
★一饮一食,无非生活滋味;一肴一馔,尽显文化风情
★双封,全四色印刷,内文雅致纸印刷,精美图文,让你口水不断
内容提要
喜爱美食是生活的一个乐事,佳肴不仅可以品味、饱腹,还可以在享受色、香、味的同时,了解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几乎尝遍天下美食之后,董克平先生将其中印象深刻的佳肴从记忆中筛选而出,在文化的汁液中涮洗浸泡,用干净、老道的文字轻煨慢炖,而制成了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初尝满口鲜香,细品则味蕾轻颤,高潮过后,余韵悠长。
目录
作者介绍
董克平,《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央视《中国味道》总顾问,《上菜》评委,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会长。美食专栏作家,美食评论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行走于市井食肆之间,从思到食,感悟生活的味道;吃遍了五岳三川八大菜系,伏案执笔书写食中滋味,由飨而想,打通食物与精神、文化的关联。
已过知天命之年,无数菜肴经喉,天下滋味在口。点评美食,如老吏断狱,犀利而精准。笔端流露的,不只是引人口涎的食之味,还氤氲着灶台上的烟火气,弥漫着时空沉淀的文化味儿,以及我们习焉不察的生活之美。
多年微火慢炖,而成此《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请诸君品尝。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封面设计得很有味道,那种老式的排版和色调,让人联想到某个时代的记忆碎片,仿佛翻开它,就能闻到一股陈年的墨香。我本来对“饮馔笔记”这类题材兴趣不大,总觉得会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文字游戏,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没得说。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拖沓,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老友娓娓道来他这些年的经历和见闻。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简直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比如他对某一种食材处理方式的描写,那种对火候、对刀工的细致观察,让我这个厨房新手都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想象出那道菜肴最终呈现出的口感和风味。这种平实却又充满温度的文字,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每一个词句。它不是那种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作品,而是通过最朴素的语言,将他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流淌出来,让人读完后心里暖洋洋的,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加分项。纸张的触感很舒服,不是那种光滑的反光纸,而是略带粗砺感的米白色纸张,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让人舍不得粗暴地翻页。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疏密有致,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这在数字阅读时代,实体书的这种质感体验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你关掉屏幕,真正沉浸到纸墨的世界里去。而且,书中的某些配图,虽然数量不多,但选取和绘制的风格与整体的古典韵味高度契合,它们不是对文字内容的简单插图,更像是对意境的烘托,寥寥数笔,意境全出。这种对实体阅读体验的重视,让这本书从内容到载体,都散发着一种匠心独运的气息,让人倍感珍惜。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我发现作者在描述那些日常琐事时,总是能挖掘出其中不为人知的美感和哲学意味。这绝非简单的“美食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心灵手札。他似乎总能从最平凡的日常场景中,提炼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他写到一次外出就餐的经历,描述的重点并非食物本身有多么精妙,而是那位掌勺人那一刻的神情、他与顾客之间无声的交流,以及那种在烟火气中流淌出的匠人精神。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思考,我们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常常忽略了这些细微之处的价值。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去感受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地忽略掉的美好。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吃得更好,而是如何活得更有滋味。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中流露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的知识面非常广,信手拈来皆是典故,但绝不给人卖弄学问的感觉,而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叙事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文字的层次感。读起来,就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次私密的文化漫步,他会告诉你某个民间习俗的由来,某个传统做法背后的历史渊源,以及不同地域文化在餐桌上留下的独特印记。这种知识的渗入是潜移默化的,你可能读完一个段落,没有刻意去记住了什么具体的知识点,但合上书本后,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认知维度似乎被拓宽了一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比枯燥的教科书要高明百倍。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充满惊喜的探索过程,每一页都可能藏着一个等待被发掘的小小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展现出一种豁达而又不失批判性的观察视角。作者并非一味地歌颂传统或盲目推崇新潮,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审视着时代变迁对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和重塑。他对于某些日渐消逝的传统手艺抱有深深的惋惜,但同时也以一种接纳的姿态,去探讨新生事物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平衡的观点,使得全书的立意显得更加深厚和成熟,没有落入偏激或绝对化的窠臼。他描绘的不仅仅是“吃喝”,更是关于“传承”与“革新”的永恒命题。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了更复杂、更 nuanced 的理解,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考框架,去重新审视我们与“吃”这个最基本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果腹,而是融入了文化、记忆和时间的复杂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