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煮物之味
定价:24.00元
售价:14.4元,便宜9.6元,折扣60
作者:孔明珠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807404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二千五百年后,孔娘子孔明珠登场,所谓芝兰有根,醴泉有源,一不传书,二不传诗,倒是把乃祖“好吃”的一面发挥到了,冷不丁地就出了一本妙书《煮物之味》。
孔娘子的书,好就好在无一处无善良,无一处无趣味,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自然地流露,每每于切磋厨艺之际,带出一份亲情和友情,隽永随和,幽默真切,细腻处,如醴如酥;怀旧处,如吟如诉,除了让人食指大动,一种诱人共鸣的情愫。
《煮物之味》绝非“带人直奔刀镬砧板”的讲义圭臬,而是“本尊”之外,附丽了许多人生的“鲍汁”和“火腿汁”,打开以后可以清心、可以助谈、可以佐茶、可以下酒……
——上海作家 胡展奋
内容提要
煮物两个汉字在日文,意思是一种烹调的类型。日本料理分扬物——煎炸类菜肴;蒸物——蒸出来的菜肴;烧物——烧烤类菜肴;渍物——酱菜类;炒物——炒菜类;煮物,便是煮菜类了。这是一本双色的,开本不大,很有温馨感觉的美食随笔集子,本书的广告语是:主妇传授厨房秘诀,聪明女人找寻幸福通道。
目录
序 孔家厨艺
家常想念
初秋那碗蟹粉面
三腊相会
黄鱼金灿灿
冬日腌物绝唱
猪肝番茄菠菜汤
河蚌肉豆腐煲
烟熏鲳鱼
凉拌西瓜皮
冻豆腐砂锅
八宝鸭的前世今生
想象一碗汤
那一排吊烧
透着年味的菜
香椿炒蛋
咸菜肉丝面疙瘩
主妇独门
隔壁的蔬菜铺
素淡白米粥
豆天豆地
苦瓜几吃
简单咖喱餐
掌中宝
学做玉子烧
春天到来野菜香
恋恋红烧肉
海鲜羹娃娃菜
手撕包菜
蜜汁南瓜
酸菜鳜鱼
方便面的瘾念
酷暑蔬菜欢
雪菜蒸银鳕鱼
时尚拼盘
牡蛎的故事
每日一菇
咸蛋皮蛋炖鲜蛋
美味三皮
三文鱼头汤
清明刀鱼和鲥鱼
红色意大利面
柔柔酿茄子
豉汁珍珠小鲍鱼
杂粮煲仔菜饭
创意凉拌,清凉一夏
清凉色拉DIY
三菇汤四菇菜
剁椒鱼头
上汤菠菜
厨心雕凤
煮物之味
美食侦探
避风塘九肚鱼
稻香乳腐肉
香甜玉米烙
柳絮飞,蚕豆新
草头香肠菜饭
洋葱牛尾汤
培根卷卷卷
品尝英式下午茶
体验爱姆西
调味金指
红色风暴番茄酱
辣蓬蓬的芥末
我蘸酱油我作主
色拉酱大秀场
咖喱种种
蒜香的世界
“老干妈”炒一切菇
清凉糟拼盘
众葱中的大家闺秀
特别
学学餐厅创意菜(一)
学学餐厅创意菜(二)
学学餐厅创意菜(三)
学学餐厅创意菜(四)
学学餐厅创意菜(五)
煲汤方法大集合
一周经典搭配
后记
作者介绍
孔明珠 上海女作家,杂志编审。 已出版《东洋金银梦》、《我们的耳朵宛如贝壳》、《爱情备胎》、《青春期次》、《上海闺秀》、《孔娘子厨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等著作。作品以小说、散文、随笔创作为主。 《青春期次》获中国新闻出版署青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了很多烹饪方面的专业书籍,但很多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门槛太高,看不懂那些深奥的术语。但《煮物之味》简直是为我这种“厨房小白”量身定做的救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明书腔调,读起来像在听一位美食家讲述他的私房心得。特别是关于调味品的选取和使用,它提倡极简主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能提升“煮物”本味的辅料,而不是用一堆复杂的香料去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我尝试着按照它推荐的方法,减少了盐和酱油的使用量,转而更注重基础高汤的熬制,结果家人的反应是,这顿饭“吃起来更舒服,更健康”。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网红”菜,而是教你如何把“日常”过成“美味”,这种实用性和精神享受的完美结合,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煮物之味》简直是烹饪界的“清流”!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它的,原本以为又是那种把家常菜写得高深莫测的书,结果大跌眼镜。它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全是实打实的烟火气。作者的文笔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邻居在灶台边跟你絮叨家常,告诉你怎么去感受食材的脾气。比如讲到炖肉,它不光教你火候的掌握,更强调的是“耐心”这个调味料。读到关于高汤的部分,我简直像是闻到了那种慢炖出来的醇厚香气,那种从骨子里渗出来的鲜美,不是靠味精就能轻易模仿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煮”这个动作,它不是简单的水加热,而是一种与食物对话的过程。我试着按照书里对火候细致入微的描述去煲了一次汤,效果惊人,那种层次感和回甘,让我觉得过去几十年吃的“好汤”都是浮云。它真的教会了我如何用最朴素的食材,做出最能抚慰人心的味道。对于想从零基础开始,却又不想被复杂技巧吓跑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食物最纯粹的敬意。
评分说实话,我收到这本《煮物之味》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毕竟市面上的美食书太多了,大部分都是图好看、内容空洞的“花瓶”。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种沉静而有力的文字给镇住了。它不像那些浮躁的食谱,上来就堆砌难度系数极高的菜式,而是从最基础的“煮”这个概念入手,层层递进,深入骨髓。它对水的理解,对时间与温度的拿捏,简直到了哲学思辨的层面,但表达出来却又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毫无矫饰之气。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安静的厨房,空气里弥漫着蒸汽和食材的本味。其中关于“煮”的几种基本功训练,比如如何让蔬菜保持脆嫩的同时又完全入味,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并动手实践了。结果发现,以往我总是把蔬菜煮得软塌塌的,而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机,口感和风味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做多少道菜,而在于塑造你对烹饪的基本认知框架,让你真正理解“慢工出细活”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是它对“火候”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以往总觉得火候是玄学,要么太大要么太小,难以把握。但《煮物之味》却用非常具体、可以感知的描述方式,将火候具象化了。它不像很多书只会说“中火煮十五分钟”,而是会告诉你,当锅边开始冒出细小的、连续的气泡时,就是最好的“虾眼水”状态,此时下入的食材能保持最好的形态。这种精确到现象级的描述,让我第一次有了“掌控感”。我记得有一次尝试用它教的方法慢煮牛腩,整整炖了四个小时,结果牛肉的纤维感非常柔和,入口即化,但又没有散掉,汤汁浓郁得可以挂在勺子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烹饪的经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准的语言,转化成了可复制的知识体系。读完后,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煮东西,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页排版,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匠人气息。那种不张扬的朴素,反而衬托出了文字的重量。我是一个对“味道”非常敏感的人,经常觉得很多菜谱写得不到位,关键的“神韵”缺失了。然而,这《煮物之味》奇就奇在,它把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用文字精准地捕捉了下来。比如,讲到如何熬制一锅看似简单的白粥,它会细致描述米粒从坚硬到化开,汤汁由稀薄到粘稠的渐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用耳朵去听,去闻,去感知。这已经超越了食谱的范畴,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的教程。我发现,当我开始带着这种“觉知”去烹饪时,即使是煮一碗面条,味道也会变得不同。它引导我去体会食材在热力作用下发生的微观变化,让人对食物充满了敬畏之心。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味,藏在最简单、最容易被忽略的烹饪步骤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