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家常菜1000样
定价:36.00元
作者:朱太治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04848390
字数:100000
页码:3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集纳美味、营养、保健于一体,是您值得拥有的家庭美食好助理。
为了满足大家对美食烹饪与健康营养的追求,我们精心编撰了《经典家常菜10OO样》一书,以完全彩色图解的方式创新制作,依四季饮食特点巧设菜色,每日两菜一汤,间有创意主食、西式小点,让您的餐桌日日飘香,生活也从此“食全食美”!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走的是复古路线,封面那种粗粝的纸质感,加上泛黄的内页插图,让人感觉像是从旧货市场淘到了一本祖传的菜谱。我本来是冲着“1000”这个数字去的,心想哇,这得有多少种做法啊!结果翻开目录一看,才发现这1000道菜里,光是“面食”这个大类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且好多都是基于同一种面团的不同造型和馅料组合。比如,仅仅是包子,就有“褶子数从五褶到二十五褶的差异解析”这种细致到令人发指的描述。更让我抓狂的是,它的步骤描述完全是“文学化”的,充斥着“适度翻炒至闻到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用筷子轻轻拨弄,观察其气泡的均匀程度”这种玄乎的表述。这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简直是劝退利器。我尝试做了个简单的鸡蛋羹,严格按照书上说的“以七十二度水温倒入,搅拌三十下整”,结果出来的是一锅豆腐渣。我真希望作者能明白,对于很多厨房小白来说,“少许”、“适量”和“恰到好处”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克数、毫升数和明确的火候等级,而不是诗意的想象。
评分读完前几章后,我深刻感受到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某些地域菜系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和深入的研究,导致了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不平衡。比如,关于江浙菜系的介绍,详细到连某个特定村落特有的腌制手法都有提及,配图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这就是全书的重点。然而,当我们翻到西部的菜系部分时,篇幅骤减,很多菜名都只是一笔带过,配图模糊不清,甚至有些步骤缺失,看起来就像是匆忙赶出来凑数的。这让我这个本来对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感到有些失望。一本宣称收录了“千种”菜式的全集,理应在广度上做到相对均衡,而不是把精力过度倾斜到某个领域。如果我只是想学习一下西北地区的特色面食,这本书能提供的有效信息量,可能还不如我在网上随便搜的一个短视频教程来得快、来得清晰。这种详略失衡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阅读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指导性。
评分哇,最近入手了一本号称“包罗万象”的烹饪书,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充满期待——《舌尖上的寻味: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秘籍》。本来是想找点新奇的创意菜谱,结果这本书……嗯,怎么说呢,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烹饪史诗,而不是我预期的那种快节奏、教你迅速做出网红爆款的指南。首先,它的排版极其讲究,每一道菜的背后似乎都附带着一篇关于食材起源的历史小故事,比如讲到红烧肉,它能给你扯到宋朝的饮食习惯,这对于我这种只想晚上七点半开饭的“实干型”厨娘来说,简直是灾难。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试图理解一道“鱼香肉丝”中,姜蒜葱的比例是如何受到地域气候影响的,结果饿得去冰箱翻了半包薯片。而且,书中对“家常”的定义可能和我们理解的略有不同,很多所谓“家常”的食材,比如进口的特定品种的香料,或者需要提前预定的海鲜,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压根就找不到。我严重怀疑作者是不是住在一个遍布全球食材的秘密基地里。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是一位美食历史爱好者,热衷于钻研每一道菜肴背后的文化脉络,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呼过瘾,但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学会今晚吃什么,那可能得做好功课,带把放大镜来看配料表。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不在于“实用性”上,而更偏向于一种“理论百科全书”的风格。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各种刀工的流派——从淮扬菜的精细到川菜的奔放,甚至连一些已经失传的古代刀法都有图解。我对着那些图谱研究了一个下午,试着模仿“蓑衣刀法”切土豆片,结果切得我手腕酸痛,土豆片厚薄不均,勉强能看出是土豆的形状而已。而且,它的计量单位非常混乱,前一页还是公制克数,后一页突然就蹦出“一撮”、“一茶匙半”、“一豌”这种老式量法,让现代厨房里只有电子秤的我,简直无处下手。我猜测作者的初衷可能是想打造一本涵盖所有烹饪知识的“武林秘籍”,但对于想提高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需要研究生才能啃完的教科书。它对火候的描述达到了一个近乎哲学的境界,什么“文武火的交替运用”、“用蒸汽的温度去感受食物的灵魂”,我只想问一句,我家的燃气灶上没有“灵魂感应”档啊!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它对“创新”的抵触态度。它洋洋洒洒地写了上千种传统做法,但如果你想在某个菜里加入一点现代元素,比如用空气炸锅替代油炸,或者用低脂替代品来改良口感,这本书会非常“不耐烦”地警告你,这会“玷污”这道菜的纯正血统。我试着按照它最推崇的“传统油炸法”去炸春卷,结果油温控制不当,炸出来了一堆焦黑的、油腻的废品。我当时就想,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个“现代厨房应急方案”,比如“如果油温失控,请立刻转入烤箱预热至180度复烤五分钟”,那该多好啊!然而,书中对任何偏离传统烹饪器具和流程的建议都持保留态度,使得这本书虽然知识量巨大,但在应对现代厨房设备和时间限制方面,显得非常保守和脱节。它更像是一部博物馆里的展品,值得研究和欣赏,但不适合拿到日常的“战场”上去实战运用,让人感觉有些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