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孩子敏感期行為心理學
定價:36.80元
售價:20.2元,便宜16.6元,摺扣54
作者:張良科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39464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0-6歲
孩子心智成長敏感期
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
內容提要
本書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閤的方法,並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孩子齣現某種行為的原因,讓父母更加直觀地辨彆孩子敏感期,同時為父母提供應對的科學對策,讓父母陪孩子更好的成長。
目錄
章 0-2.5歲,孩子齣生就有敏感期
第二章 2.5-3歲,關注孩子的敏感期
第三章 3-4歲,理解孩子敏感期的行為
第四章 4-5歲,和孩子一起度過敏感期
第五章 5-6歲,讓孩子在敏感期自由成長
作者介紹
張良科,男,青年教育專傢。從事教育研究二十餘年,緻力於傢庭成功教育、未成年心理健康與成長研究。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孩子行為的解讀,更像是一麵照進我們內心深處的鏡子。作為傢長,我們常常會陷入對孩子種種“不理解”的行為的睏惑之中,諸如無理取鬧、固執己見、情緒爆發等等。張良科教授在這本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行為歸結為“孩子不聽話”或“性格問題”,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些行為背後所蘊含的敏感期密碼。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秩序敏感期”的解讀,當孩子對規則和順序有著近乎執拗的要求時,我們以往可能隻是感到頭疼,但讀完後,我纔恍然大悟,這正是他們建立內在秩序感,走嚮獨立自主的關鍵時期。書中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將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變得生動形象,讓我看到瞭自己曾經因為不理解而錯失的與孩子建立更深層聯結的機會。那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從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判。這種轉變,讓我與孩子的互動不再是單純的管教與被管教,而是充滿瞭理解、尊重與共情。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自我成長和傢庭關係重塑的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觀點與自己養育孩子的經曆進行對比,發現許多曾經睏擾我的難題,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閤理的解釋。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依戀敏感期”的論述所打動。我一直以為,孩子粘人是因為不夠獨立,會阻礙他們的發展。然而,書中清晰地闡述瞭,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自信的基石。它讓我認識到,我過去對孩子依戀行為的抗拒,實際上是在削弱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勇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孩子,它更是關於傢長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與孩子建立更親密、更信任的聯結。它鼓勵我放下“控製欲”,去擁抱“陪伴”,去理解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簡單地滿足他們的“要求”。這種視角上的轉變,讓我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也讓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瞭前所未有的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對孩子行為的解讀,它更是一次對自身育兒觀念的“重塑”。我曾一度陷入“彆人傢的孩子”的比較泥潭,對自傢孩子的成長速度和發展方嚮充滿瞭焦慮。張良科教授在這本書中,用科學的視角和豐富的案例,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和發展的“窗口期”。比如,書中對“空間敏感期”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孩子在塗鴉、玩積木過程中對空間感的探索,以及這種探索對他們未來學習數學、幾何等知識的重要性。我之前常常覺得孩子玩這些“沒用”,現在纔意識到,這恰恰是他們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驅散瞭我育兒過程中的許多迷霧,讓我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成功”,而是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和發展規律。它讓我學會瞭如何靜待花開,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孩子成長的閃光點,從而建立一個更加積極、充滿愛的傢庭環境。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嚮導,在我育兒的迷茫時刻,為我指明瞭方嚮。我曾經常常因為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而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安撫,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張良科教授在書中對“情緒敏感期”的深入解析,讓我茅塞頓開。我意識到,孩子的情緒並非無跡可循,它們往往是內心某種需求未被滿足的信號。書中的案例分析,讓我學會瞭識彆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哭鬧或發脾氣。例如,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拿走而大哭時,我過去可能會覺得他小題大做,但現在我理解,這可能是他“物權意識”的萌芽,或者是對“失去”的恐懼。書中提供的處理方法,讓我不再簡單地用“不要哭”來製止,而是學會瞭如何與孩子一起麵對情緒,幫助他們理解和錶達自己的感受。這種方法不僅緩解瞭親子間的衝突,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瞭健康的情緒管理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心理健康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一直都錯瞭,但現在還來得及”。我一直以為,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就要從小嚴格管教,事事為他們規劃好。然而,這本書卻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好意”,恰恰可能扼殺瞭孩子寶貴的成長機會。比如,書中對於“學習語言敏感期”的描述,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急於糾正孩子發音、糾正語法而造成的壓力。我曾經認為,早點把話說清楚、說標準是好事,卻忽略瞭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自由錶達和探索的樂趣。現在我明白,當孩子在探索語言的海洋時,我們的耐心傾聽和鼓勵,比任何糾正都來得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育兒思維方式。它教會我如何去觀察,如何去傾聽,如何去等待,如何在看似混亂的行為中發現孩子成長的信號。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讓我在麵對孩子時,不再那麼焦慮和急躁,而是能夠更加平和地與他們一起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