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教育名家论教育 贾馥茗教授教育基金会 9787811195132

正版 教育名家论教育 贾馥茗教授教育基金会 97878111951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馥茗教授教育基金会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教育理论
  • 贾馥茗
  • 教育名家
  • 教育基金会
  • 名师
  • 教育改革
  • 高等教育
  • 学术著作
  • 正版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95132
商品编码:301003875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名家论教育

定价:22.00元

作者:贾馥茗教授教育基金会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811195132

字数:93000

页码:1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由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等单位共同筹办的“教育名家讲座”系列,先后邀请六位名家主讲,《教育名家论教育》汇整了六场演讲的精华,有关内容不只是六位教授个人长期学术研究的心得,更融入了数十年献身教育界的宝贵经验,使得理论与实务自然结合。
  贾馥茗、伍振鷟、欧阳教、黄昆辉、郭为藩及黄光雄等六位教授,是当今教育学界的名家,他们学养深邃,学术专长涵盖了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与历史、教育哲学、道德教育、教育行政、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及课程等领域,此外更有主持教育行政或学校行政的丰富经验。

内容提要


《教育名家论教育》为师道书系丛书之一。每场演讲会举办时,参与者相当踊跃,反应热烈。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教育资料与研究》双月刊曾陆续刊载演讲内容及讲者生平小传。然有鉴于它的呈献方式有些分散,无法完全凸显此次名家讲座的特色与集体贡献.因此,本基金会特别征得主办单位同意及六位讲者授权,将讲演内容集结成册出版,书名定为《教育名家论教育》,以飨后学。由于出版计划是事后着手的,因此,每篇文稿呈现的体例无法一致,部分是现场讲演记录(含问题讨论)的修正稿,部分是讲者讲后修订的文稿,但是这些丝毫不减全书的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章 教育的真谛——教人成人
  一、从认识人开始
   人的生物性
  在教育方面,我相信各位知道的应该比我还多,只是根据个人长久以来的经验发现,或者有些地方还需要我们重新再探讨一下,再商榷一下,因为教育跟历史和人生一样,都是沿着一个进步的历程进行,所以,没有哪一个时候、哪一件事,能够说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因而我们要自已有这个心理准备,希望越做越好,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的独特禀赋
  人这一类,各位知道,我们都在这一类之中,要自命不凡地说:“人为万物之灵。”没错,跟地球上的物种比较起来,哪有比人更聪明的?有吗?哪一位承认自己不如一个动物聪明?没有喔!是啊,人是聪明的。
  个体人的需要
  就因为人太聪明,所以离开了原来生存的大自然,自己创造了一个人伦环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头,人的确有了数不胜数的进步。可是,也有一些方面,就是我们自己也感觉到不满意,因为在人类社会里面的生活,跟大自然的生活完全不同。

序言



《教育思潮的碰撞与融合——来自教育先驱们的深刻洞见》 本书并非对某一本具体著作的流水账式梳理,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人类教育事业发展脉络的深度回溯与前瞻。它汇集了诸多教育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学者、实践家以及思想家们的核心观点,旨在揭示教育本质的多维视角,探讨教育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 教育的永恒追问:为何而教?为何而学? 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教育的种子便已播撒。从古老的智慧传承,到现代科学体系的构建,教育始终承载着传递知识、塑造人格、启迪智慧的重任。然而,“为何而教”与“为何而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新审视和阐释。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古今,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因材施教”,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再到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全人教育”与“终身学习”,呈现不同教育哲学家对于教育目的的多元解读。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价值观的引导、品格的塑造,以及个体潜能的激发。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螺丝钉”,还是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创造者”?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并在其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本书将通过对不同教育流派的深入剖析,引发读者对教育目的的深刻反思。 二、 知识的边界与传承:是信息的堆砌,还是智慧的启迪?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渠道前所未有地多元化,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却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本质是否仅仅是向学生传递海量的信息?知识的传承,是简单的复制与粘贴,还是包含着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应用以及深刻的理解? 本书将深入探讨知识的本质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我们将审视那些对教育理念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例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理论如何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与传播?它们又如何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非被知识所淹没?我们关注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学习的技能内化为终身受益的能力。从“知道什么”到“如何知道”,再到“为何而知道”,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 三、 学习的艺术与科学: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建构?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载体。然而,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学习的过程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接受知识的灌输,就能够有效地学习吗?还是说,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我建构的过程? 本书将深入研究各种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联结,到人本主义强调的学习动机与自我实现,再到认知主义对信息加工过程的细致分析。我们将重点关注建构主义如何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如何揭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四、 教师的角色与使命: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深刻的演变。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如今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使命愈发多元和复杂。 本书将深入探讨教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职能。我们将回顾不同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的“教育者、研究者、反思者”。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素养,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与人文关怀。我们还将探讨,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如何利用新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他们探索未知、实现梦想的坚实后盾。 五、 教育的公平与包容:为每一个梦想插上翅膀 教育的理想,在于为社会注入活力,为个体提供发展的可能。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常常面临着公平与包容的挑战。如何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其出身、背景、能力如何,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如何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教育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关爱与发展? 本书将深入探讨教育公平与包容的理念及其实现路径。我们将分析不同社会经济背景、文化差异、学习障碍等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本书将重点关注那些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与理论,例如差异化教学、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以及教育扶贫等。我们探讨的,是如何打破教育的壁垒,弥合教育的鸿沟,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流动、实现个人价值的有力工具。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探索自身潜能的机会,为他们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石。 六、 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变迁、回应时代发展中寻求创新的生命体。从传统课堂到线上学习,从标准化评价到多元化评估,教育的每一次革新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本书将审视教育领域内涌现出的各种创新思潮与实践。我们将探讨技术如何赋能教育,例如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将关注课程改革的趋势,例如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兴起;我们还将探讨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及如何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评价机制。本书旨在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前沿,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七、 教育的未来展望:智慧、责任与共同体的构建 当我们回望教育的历史,展望教育的未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教育的未来,将是更加注重个体发展、更加强调社会责任、更加追求普惠与公平的未来。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带领读者共同思考教育的未来走向。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具有适应性、创造性、协作性的新一代人才。我们将关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利用技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强调人文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具责任感的学习型社会。这本书,是一次思想的启航,它希望引领每一位关注教育的人,在深刻的思考中,发现教育的无限可能,并在共同的努力中,为人类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和力量。它没有提供“万能钥匙”,却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教育更深层次的窗户。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而非仅仅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的引领,一种人格的塑造,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评分

这本书的气息,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朴实无华地分享着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他并非空谈,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个个深刻的洞察,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他的话语不多,但字字珠玑,能直击人心,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每一章节都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关于教育的璀璨项链。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再到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即便是初涉教育领域的新手,也能从中找到清晰的指引;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新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会飞速变革的时代,如何引导下一代健康成长,如何构建更具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教育体系,是每个教育从业者乃至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深思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当下喧嚣理论的视角,仿佛一股清流,让人得以冷静下来,去审视教育的初心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与厚重感,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字体苍劲有力,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经过沉淀、值得细细品读的书。书的装帧也相当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触感温润,翻阅时不易产生静电,而且印刷清晰,字迹工整,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拿到手里,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书本的物理重量,更是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智慧的重量。光是这份质感,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