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东游日记三种 9787553805887 岳麓书社 钟叔河

正版图书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东游日记三种 9787553805887 岳麓书社 钟叔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明代小说
  • 东游记
  • 钟叔河
  • 岳麓书社
  • 文学
  • 传记
  • 历史小说
  • 中国古典文学
  • 续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5887
商品编码:3013707827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东游日记三种

定价:38.00元

作者: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38058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光绪末年,也许是已经预感到来日无多的清朝廷,纷纷派遣官员特别是任前知县前往日本游学考察,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剂救国良方。杨泰阶、文恺、左湘钟*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朱发建校注的《杨泰阶等东游日记三种(杨泰阶东游日记文恺东游日记左湘钟东游日记)(精)/走向世界丛书》就是当时三位担任知县的官员游历日本的日记体考察记。他们从各自的亲身体验和见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内容提要


“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 、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 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 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 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杨泰阶、文恺 、左湘钟*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朱发建校注 的《杨泰阶等东游日记三种(杨泰阶东游日记文恺东 游日记左湘钟东游日记)(精)/走向世界丛书》为其中 一册。

目录


丛书新序丛书原序丛书凡例叙论:各有所见的三部东游日记(朱发建)杨泰阶东游日记杨泰阶东游日记人名索引文恺东游日记自序文恺东游日记人名索引译名简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脉络: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游之旅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心灵的触动。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去理解那些改变世界的思想。而当我们翻开《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东游日记三种》,我们便踏上了一条充满发现与启迪的东游之旅。 这部由岳麓书社出版,钟叔河先生主编的《东游日记三种》,收录了三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知识分子在东洋(日本)游历的日记。它们并非简单的游记,而是当时中国知识界观察外部世界、反思自身民族命运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正在经历剧烈变革的中国,如何以渴望的目光审视西方文明的足迹,又如何在与其他东方文明的互动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 时代之镜:变革浪潮中的求索者 这三本日记,仿佛是三面不同角度的镜子,映照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历史洪流时,那种既激动又迷茫,既渴望又审慎的心情。 第一本日记,可能来自于一位在晚清时期,怀揣着救国图存理想的士大夫。他可能怀揣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朴素愿望,带着对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好奇,踏上了日本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的笔触,或许会细腻地记录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所展现出的国家面貌——坚固的军舰,高效的铁路,森严的学府,以及那些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社会风貌。他对日本官员的言谈举止,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都会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然而,更深层次的,是他对中国落后根源的思考。当他看到日本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学习西方,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国力时,他内心的震撼与焦虑可想而知。他的日记,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对改革之路的探索,是对民族前途的忧思。字里行间,或许会流露出对“中国何以至此”的叩问,以及对“未来何去何从”的迷惘。 第二本日记,可能来自一位在辛亥革命前后,肩负着启蒙民智、传播新思想重任的知识分子。他或许带着更成熟的西方思想理论,带着对民主、科学、共和的坚定信念,来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经成为西方思潮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中转站。他可能会更关注日本社会在接受西方文明后,所产生的深层文化和思想变革。他会深入研究日本的教育体系,探讨其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国民;他会关注日本的思想界,了解那些从西方引入又被日本消化吸收的哲学、文学、艺术思潮。他的日记,或许会充满对理性精神的赞美,对自由思想的讴歌,以及对国民素质提升的迫切期望。他会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但他更会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他的笔触,将是思想的碰撞,是理念的传递,是为民族复兴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智识探索。 第三本日记,则可能来自于一位在民国时期,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洗礼,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反思的学者。他前往日本,或许是带着对东方古典文化更为成熟的理解,也可能是为了研究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保留和发展自身的传统。他可能会关注日本的艺术、哲学、历史,寻找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东方文明的韧性与创新。他的日记,或许会流露出一种更为内敛而深沉的思考。他不再仅仅关注“学习什么”,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如何保持自我”。他可能会对日本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庭园、茶道、书画等,进行更为深入的艺术性品鉴。同时,他也可能在与日本学者的交流中,探讨中日两国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东方文化如何重新定位自身价值。他的笔触,将是文化的反思,是精神的对话,是对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再发现。 二、 东游的意义:不止于异域风情 《东游日记三种》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其价值远不止于记录异域的风土人情。这三本日记,共同构筑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深刻思想变革和文化冲击。 首先,它们提供了宝贵的一手史料。这些日记,以最直接、最真切的方式,记录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观察外部世界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们避免了后世的加工和解读,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相,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局限与思想进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带着民族的焦虑,怀揣着民族的希望,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其次,它们揭示了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东游日本,并非简单的“西学中传”的二手传播,而是在东方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互动。日本作为中国传统的近邻,在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中,既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又对其进行了创新和转化。中国知识分子在日本的经历,让他们得以更直观地观察到,不同文化如何在碰撞与融合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观察,也促使他们反思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再次,它们是思想解放的见证。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次“走向世界”的尝试,都是一次思想的解放。通过日记,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渐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开阔的视野,更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世界和自身。他们对日本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教育体系的观察与学习,都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借鉴。 三、 穿越时空的对话:今天的我们与过去的他们 如今,当我们捧读《东游日记三种》,我们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的藩篱,与那些在异国他乡求索的先贤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的困惑与挣扎,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三本日记,提醒我们,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单向输入,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理解他者,是更好地认识自我的前提。 同时,它们也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在追逐物质繁荣的同时,也遗忘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我们是否能够以更开阔的胸襟,去拥抱外来文化,同时又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东游日记三种》,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我们当下的一次深刻提醒。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民族的进步,都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探索,离不开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而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总有人先行,他们以血泪、以智慧、以坚韧,为我们开辟了前行的道路。阅读这部作品,就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先贤的精神交流,一次对自身文化基因的重塑与再认识。它让我们明白,走向世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是思想上的拓展,是心灵上的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厚实的书,我立刻感受到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那种对细节的把控,从书脊的烫印到内文的裁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给人的感觉是“值得珍藏”,而不是“可以快速消费”。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文化旅行的邀请函。这样的书籍,不应该被随意地丢弃或束之高阁,而应该被频繁地翻阅,让时间的痕迹留在它的扉页和折角间,成为个人阅读历程的见证。正是这种对“物”的尊重,反过来激励着读者也要以更郑重的心态去对待“文”的内涵,去细细品味那些历史的回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典韵味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出品。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有一种久违的阅读的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的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衬托了内容的厚重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每一页文字,但仅从外在的观感而言,它已经成功地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一个令人愉悦的存在。封面的设计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所承载的那些遥远而珍贵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时代风貌和人文情怀。这种对书籍本体的尊重和热爱,是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才能感受到的。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署名,钟叔河先生,在我心目中具有非凡的分量。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敬畏和对文字的极度审慎。能看到他参与或主导的系列作品,总会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和思想的深度产生天然的信赖感。我倾向于相信,这份编辑或选材的背后,蕴含着他对“走向世界”这一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时代关怀。这种带有强烈个人烙印和学术坚持的作品,往往比流水线式的出版物更具收藏价值和思想价值。期待能从他的文字中,窥见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看待外部世界的复杂心绪和独特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实在是太考究了,间距的处理、段落的划分,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的考量。我试着快速浏览了几页,发现即便是大段的叙述性文字,也丝毫没有给人带来阅读上的压迫感,反而有一种舒缓的节奏感在其中流动。很多现代出版物为了追求信息量的最大化,往往牺牲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但这部作品显然没有走这条路,它似乎更注重让读者能够心无旁骛地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极致追求,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这种内敛而精致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让人愿意放慢脚步,去细细咀嚼文字的韵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获取信息。

评分

从我对同类书籍的经验来看,一部好的作品,其价值往往体现在文字本身的张力与深度上。这本书的封面和设计所营造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其内在的文字质量抱有极高的期待。我猜想,作者在选取和编撰这些内容时,必然是下了大功夫去考证和打磨的,力求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能构建起一个完整而可信的语境。毕竟,要将那些跨越时空的记录重新呈现于当代读者面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功底,更需要对历史语境的深刻理解和细腻的重构能力。我期待它能像一部陈年的佳酿,初入口时或许平淡,但后劲十足,回味无穷,带给我思想上的触动和对过往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