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美味又养生系列

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美味又养生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倪小康 编
图书标签:
  • 美食
  • 养生
  • 食谱
  • 家常菜
  • 健康饮食
  • 烹饪
  • 营养
  • 美食教程
  • 下厨房
  • 美食分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技
ISBN:9787539049151
商品编码:3014573662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美味又养生系列
  • 作者:倪小康
  • 定价:39.9
  • 出版社:江西科技
  • ISBN号:978753904915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1-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04
  • 字数:9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临床营养界泰斗、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中国烹饪协会会长**。 **演员、主持人方青卓、房子斌、伍洲彤、梁永斌等名人联袂**。 陈允斌、范志红等多位**食疗、营养学家为本书作者之一。 独享中国各路**私房菜主的传家烹饪美味。 《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作者倪小康)一书由北京电视台《食全食美》栏目组策划,集合了该栏目的十年精华内容,是一本帮助我们选对食材,正确烹饪出食材的美昧和营养的居家生活**书,由中国**医学专家、**营养师、私家大厨联袂奉献,让不爱做饭的人渴望回家做饭、给*在乎的人做饭,享受美昧,吃出健康,吃得“食全食美”。如是,人生方能十全十美。

内容提要

《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内容介绍:吃 什么,怎样吃,才能美昧又健康,让生活十全十美呢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空气、水、食品污染等日益 严重。选对食材,回家吃饭,并且用*安全的方法烹 饪出营养美昧来呵护自己和一家老小的健康,就是我 们人生的一个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要小看每天进入我们嘴里的每一种食材,尊重 它们的本性,与它们相濡以沫,它们就会给我们强壮 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反之,吃错了,吃偏了,我们 就会生病,一步步走向早衰,离十全十美的生活越来 越远。
     《食全食美(给*在乎的人做饭)》(作者倪小康) 一书由北京电视台《食全食美》栏目组策划,集合了 该栏目的十年精华内容,是一本帮助我们选对食材, 正确烹饪出食材的美昧和营养的居家生活**书,由 中国**医学专家、**营养师、私家大厨联袂奉献 ,让不爱做饭的人渴望回家做饭、给*在乎的人做饭 ,享受美昧,吃出健康,吃得“食全食美”。如是, 人生方能十全十美。
    

目录

第一篇 会吃的人活得美
吃什么可以祛斑去皱/ 16
吃什么样的早餐补肾养颜:薏米海参粥 19
让皮肤水水弹弹的:七附荷香美容蹄 21
吃什么护肤*好/ 22
吃紫薯,皮肤会越来越光滑 25
皮肤应该多吃“番茄红素”:番茄牛肉丸 27
我的享“瘦”秘诀:每天必吃半斤绿叶菜/ 28
让眼睛亮亮的:焯拌紫背天葵 30
把蔬菜和水果打成汁喝*好吸收 31
吃什么防治失眠*快/ 32
“火”去掉了才能睡得香:枣仁莲子黑豆沙 35
缓解精神紧张的美味菜:合欢粟米焗鸭脯 37
吃什么可以摆脱颈椎病的困扰/ 38
头重脚轻,吃鲜天麻糟溜鱼片 39
头晕心跳快,吃宣木瓜黄豆炖猪手 41
养好了胃,人才活得有精神/ 42
食物中的鲜美“胃舒平”:附姜肚丝 43
吃什么胃才舒服:汗蒸参术鸡 45
吃什么防治肩周炎/ 46
用美味甩掉肩周炎:透骨草肥牛 49
祛湿清毒,吃桑枝鸡 51
吃什么缓解考生压力/ 52
考试前要帮孩子除烦躁:黄精玉竹烧春笋牛腩 53
考试前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免疫力:虫草花石斛走地鸡 55
“天使的食物”——各色豆类/ 56
保证**精神充足:金芒豆香糯米卷 59
献给糖尿病朋友的美味/ 60
降糖补肾还清心:苦荞山药粥 63
含糖低又特滋补:脆瓜炒海蜇 65
打开“钙库”来补钙:杂粮煎饼 67
养护肝脏还能减肥:三瓜炖排骨 68
养胃清热:石斛苦瓜茶 68
强效去火:麦冬黄连茶 68
吃什么美味调痛风/ 70
防治痛风的养生菜:干锅焗萝卜南瓜 73
让关节不再痛:薏米木瓜捞饭 75
简简单单治痛风:柠檬蜂蜜苏打水 75
春季吃什么*健康/ 76
让血管畅通无阻:香芹炒洋葱 79
女人越吃越漂亮:香椿拌豆腐 81
让人充满阳光和活力:炒五芽 83
春季如何养肝柔肝/ 84
让心情像花蕾般舒展:菊花麦冬枸杞茶 85
吃后从内到外都暖暖的:归芍摔萝卜炖羊排 87
夏天会吃,再热都不怕/ 88
保护心脏,大开胃口:鲫鱼煲凉瓜(苦瓜) 89
夏天身体容易虚怎么办,吃绿豆海带煲乳鸽 91
夏天再热都能精力充沛:乡村豆腐 92
心情烦躁时,来一杯山楂玫瑰乌梅茶 93
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金汤五子羹 93
“冬天一条参,夏天一条鳝”:椒瓜鳝鱼 95
让容貌变年轻/ 96
鲫鱼炖萝卜丝 97
防癌的美味上汤/ 98
米汤浸萝卜丝 99
清血开胃的温暖补汤/ 100
酸辣羹 101
吃盐是一门艺术/ 102
美味的低盐菜品:百花香菌豆腐 103
牛奶如何吃好吸收/ 104
补充精力心情好:奶汁南瓜素烩 105
让*挑食的孩子都大块朵颐:奶酪焗大虾 106

第二篇 不能丢弃的营养美味
吃豆渣皮肤好,常吃能抗癌/ 108
陈氏**豆渣绿茶饮 110
糊塌子 111
美味豆渣的别样做法 111
雪里蕻炒雪花渣 111
京城秘制农家小炒豆渣 112
茼蒿懒豆腐 112
豆渣珍珠丸子 113
香煎豆渣饼 113
降血压、血糖,芹菜的根和叶才是宝/ 114
芹菜的别样做法 117
香蒸芹菜尖,想瘦身又不饿 117
芹根嫩牛肉 118
金钩芹菜叶 118
奇效芹根陈皮茶:调理慢性小咳嗽 119
泡菜炒粉条 121
中医食疗中有名的补品/ 122
泡椒鸡杂 123
吃茄子不能扔茄子皮/ 124
茄皮小炒肉 125
西兰花的营养大部分都在根上/ 126
西兰花根炒虾仁 126

第三篇 有营养吃不胖的素斋
让身体通畅起来的美味/ 128
焖葱 129
清热排毒,还有故乡的味道/ 130
家乡炒凉粉 131
健脾消肿,开胃消食/ 132
雪菜炒山药 133
净化血液抗辐射/ 134
油菜炒木耳 135
春季清肠毒/ 136
油焖春笋 137
吃不胖,香得让人想哭/ 138
干烂豆腐 138

第四篇 内脏会吃*补人
会做猪肝,补肝养眼/ 140
补肾壮阴祛湿寒:韭香肝丝 142
养肝开胃口口香:腊八蒜溜肝尖 143
会吃腰子才补肾/ 144
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壮腰健肾菜:温拌腰丝 146
好吃不臊特补肾:**腰片 147
会吃猪肚脾胃壮/ 148
健脾开胃的家常菜:葱爆猪肚 150

第五篇 好好吃饭 胜过锻炼
给儿童的美味成长菜/ 152
蒜香炒小排 153
强筋壮骨抗癌菜/ 154
芦笋炒鸡丁 155
以后吃饭不怕没胃口/ 156
莴笋溜里脊 157
下饭菜里的抗癌明星/ 158
香菜肉丁烧长茄 159
越吃越馋的提神菜/ 160
榄菜炒肥牛 161
补血不用吃保健品/ 162
菠菜肥牛 163
多吃口蘑不显老/ 164
酱香蘑菇炒肉丁 165
既滋补又不长胖/ 166
鲜椒鱿鱼 167
三高人群放心吃/ 168
淮山药滑鸡片 169
太美味了,一碗饭不够吃/ 170
鸡哈豆腐 170

第六篇 巧吃主食 平平安安
妈妈的味道/ 172
扁豆焖面 173
凡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174
肉臊干拌面 175
常吃豌豆,皮肤真好/ 176
豌豆香米饭 177
吃紫薯,抗疲劳、抗衰老/ 178
紫薯糕 178

第七篇 自己做的点心才有营养
补钙又经饿/ 180
虾皮酥 181
医生送给女性的美容美味早餐/ 182
点心渣儿窝头 183


饕餮盛宴:探寻世界美食的奥秘与文化之旅 作者: 李明 著 出版社: 华夏文化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附赠精美菜谱插页 页数: 520页 定价: 188.00元 --- 内容简介 《饕餮盛宴:探寻世界美食的奥秘与文化之旅》并非一本聚焦于家庭日常烹饪或养生食谱的指南,而是一部宏大、深入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美食文化人类学著作。本书以全球视角为经,以历史纵深为纬,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世界各地餐桌背后的故事、仪式、哲学与变迁。它旨在揭示食物如何塑造文明、定义身份,并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土地最古老而深刻的纽带。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史前狩猎采集的饮食起源,到古代文明的农业革命对味觉图谱的重塑,再到近现代全球化浪潮对地方菜系的冲击与融合。它不仅仅记录“吃什么”,更着重探讨“为什么吃”、“如何吃”以及“吃代表什么”。 第一部分:舌尖上的起源——食物与文明的共舞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类早期饮食结构的变化如何驱动社会结构的演进。 一、火的驯服与味觉的觉醒: 探讨烹饪的起源,分析热处理(火)在营养吸收效率提升和社交仪式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书中细致描绘了早期人类如何通过分享食物建立等级制度和社会协作。 二、谷物的帝国:小麦、稻米与玉米的权力版图: 分析了三大主食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如何催生出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例如,水稻的精耕细作如何塑造了东方严谨的集体主义文化,而小麦的播种与收割则如何与地中海地区的个人主义和贸易网络紧密相连。作者引用考古学证据和早期文献,重构了这些“文明基石”的传播路径。 三、香料之路的兴衰:气味背后的全球贸易史: 本章聚焦于香料——不仅仅是调味品,更是财富、战争与殖民的驱动力。从胡椒、肉桂到丁香,解析它们如何从遥远的东方成为欧洲贵族追逐的奢侈品,进而引发大航海时代的探险与冲突。书中详述了威尼斯、里斯本和阿姆斯特丹围绕香料贸易建立的金融和政治体系。 第二部分:餐桌上的哲学——文化、仪式与禁忌 本书超越了食谱本身,深入探究了食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象征意义和行为规范。 一、神圣的餐盘:宗教与饮食禁忌的构建: 详细比较了犹太教的洁食(Kosher)、伊斯兰教的清真(Halal)以及印度教对牛的崇拜。这些禁忌并非简单的营养学选择,而是维护群体边界、确立身份认同的强大工具。作者剖析了在极端环境下,这些规则如何保障群体的生存,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它们如何演变为文化表达的标志。 二、宴会的艺术:从权力展示到身份认同: 考察了不同社会阶层如何利用宴会进行政治联络和炫耀财富。从古罗马的盛大晚宴到中世纪贵族的“多道菜呈现”,再到现代外交场合的“国宴外交”,每一道菜的上桌顺序、食材的选择和餐桌礼仪都暗含着复杂的权力博弈和信息传递。 三、地域的印记:风土人情与地方风味: 本章是地理与美食结合的典范。它不提供菜谱,而是解释为什么法国的勃艮第需要特定的黑皮诺(Pinot Noir),为什么日本的本州岛中部能产出最鲜美的海藻。书中强调了“风土”(Terroir)概念,即气候、土壤、水源共同作用于作物,最终在味觉上形成独特的地域烙印。 第三部分:全球化的冲击与美食的未来 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食物供应链正在重塑地方饮食习惯,本书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审视。 一、快餐的蔓延与“味觉的标准化”: 分析了工业化食品生产和跨国连锁餐饮品牌如何将口味推向“平均值”,以及这种标准化对地方传统烹饪技艺和本地食材多样性的威胁。书中探讨了“怀旧”饮食的兴起,作为对机械化生产的一种潜意识反抗。 二、新移民的厨房:融合与创造: 记录了移民群体如何携带他们的食材、技术和记忆,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开辟新的美食领域。例如,分析了美墨边境的融合菜(Tex-Mex)和伦敦的咖喱屋,这些“混血”食物如何成为新的文化表达形式,展示了冲突、适应与创新的动态过程。 三、可持续性与餐桌的伦理转向: 探讨了当代对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关注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本书关注的不是如何“吃得健康”,而是如何“吃得负责”。内容涉及从农场到餐桌的透明度、食物里程的概念,以及新兴的植物基蛋白质研究,这些都预示着未来餐桌伦理的重大转变。 --- 读者定位 《饕餮盛宴》适合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以及所有热爱探索食物背后深层文化含义的美食爱好者。它为那些厌倦了单纯的烹饪指南,渴望理解“我们为什么吃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读者提供了一部权威而引人入胜的读物。本书文笔流畅,论据扎实,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是了解人类饮食文明的必读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食全食美》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是个对吃很有要求的人,但又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不得不敷衍了事。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简直像是找到了一个厨房里的秘密武器。它不仅仅是食谱的集合,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对待每一餐的哲学指南。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把烹饪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比如,她讲述如何挑选当季最新鲜的食材,那种对食材的热爱和尊重,让我这个平时只看重“快”和“饱”的人,开始反思自己对待食物的态度。我试做了好几个菜谱,特别是那个用古法慢炖的排骨汤,味道醇厚,入口即化,那种被精心照料的感觉,透过食物都能传递过来。这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让你觉得你为那些“在乎的人”所做的一切都值得。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片精美,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绝对不是那种市面上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流水线产品。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厨房里轻声细语地分享心得,让人感觉温暖又踏实。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所营造出的一种生活氛围。它贩卖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种精致、充满爱意的慢生活态度。我注意到,在描述食材来源和处理过程中,作者流露出对土地、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读着读着,我甚至愿意放下手机,走到阳台上看看我那几盆香草植物,思考着周末是否该去农贸市场而不是超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有力。我记得书里提到过“做饭是与时间最好的对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在和时间赛跑,唯独在厨房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每一滴油、每一颗盐的投入,都带着我们对生活质量的期待。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慢下来”的渴望,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平凡日常中的美食诗篇。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对厨房工具和技巧有一定要求的人,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很多食谱书只告诉你“怎么做”,但很少有人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那样做。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精确的步骤,还深入解释了每一步背后的科学原理或者传统智慧。比如,关于火候的掌握,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而不是生硬的温度数字,这对于在炉灶前凭感觉操作的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留意了它介绍的几种基础酱料的自制方法,那些小小的技巧,比如发酵的时间控制,直接影响了菜肴的最终风味。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以前自己做菜味道总是不够“地道”,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现在,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通往专业水准的钥匙,每一次下厨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信心。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复制菜谱,而是在培养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适合不同烹饪水平的读者。我家里有一位长辈,她对新技术不敏感,但非常喜欢传统菜式,这本书的“经典重塑”那一章节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里面将一些看似复杂的传统大菜,拆解成了非常易于操作的小模块,既保留了原有的精髓,又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失败率。而对我这个追求效率的上班族来说,它提供的“十分钟快速美味”板块,更是救急良方。我发现即便是最快的菜肴,在作者的笔下,也充满了营养的考量和味道的层次感,完全没有敷衍的味道。这本书的包容性很强,它成功地架起了代沟和经验的鸿沟,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心仪菜谱,并且能够自信地把它端上餐桌。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烹饪百科全书,值得反复翻阅和收藏。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养生”这个词的刻板印象。以往我总觉得养生餐就是寡淡无味,需要忍耐和牺牲口感。但《美味又养生系列》这个副标题可真不是吹牛的。我通常对健康类的书籍敬而远之,因为它们总是把复杂的理论堆砌在那里,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极其巧妙,它把深奥的中医食疗理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的家常菜里。比如,书中提到如何根据节气调整膳食结构,我以前完全没概念,但看了书里的做法,我发现原来简单的食材搭配就能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平衡”的强调,既有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又不失对身体的关怀“养生”,两者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和谐统一。我尝试着做了一道“清润雪梨炖银耳”,不仅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轻微咳嗽,而且那份清甜的口感,比外面甜品店卖的还要令人愉悦。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轻松实践出有疗愈效果的美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