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吃货食堂 HELLO好吃家常菜
定价:22.80元
作者:美食生活工作室,作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52402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书精选了寻常生活中广受欢迎的百余款菜品,绝大部分菜品带有分解步骤图,好吃不难做。针对不同烹饪水平的读者,设定了不同的难易度,让您吃得开心,吃得精彩。
目录
章 快乐下厨一点通
8 你要掌握的烹调技法
你能学会的烹饪妙招 11
第二章 清清爽爽凉拌菜
清拌黄瓜 16
凉拌什锦 18
炝炒油菜 19
炝炒茭白 20
生拌菜篮子 21
椒油芹菜 23
糖醋彩椒 25
清拌莲藕 26
拌洋葱圈 27
糖醋萝卜丝 28
老醋木耳 29
难易度 29
海米拌菠菜 31
虾皮拌香菜 32
尖椒虾皮 33
葱拌牛肉 34
姜汁松花蛋 35
西芹拌百合 36
芥末金针菇 37
椒香土豆丝 38
一清二白 39
猪耳拌黄瓜 40
红油腰片 41
红油肚丝 43
口水鸡 45
鱿鱼拌豆腐皮 47
怪味鸡 48
家常拌鲍鱼 49
川式墨斗鱼 51
椒蓉螺片 52
香菜毛蛤蜊 53
难易度 53
四川泡菜 55
卤水牛展 56
怪味牛肉 57
酱凤爪 59
卤水鸡胗 61
糟香小黄花鱼 62
第三章 煎炒烹炸我都爱
醋熘海米白菜 64
酸辣白菜 65
木耳白菜 67
麻辣娃娃菜 68
炒卷心菜 69
韭菜炒豆腐 70
清炒山药 71
红烧茄子 72
蒜蓉凉瓜 73
蒜蓉西葫芦 74
番茄炒蛋 75
菠菜炒鸡蛋 76
油焖大虾 77
海米冬瓜 78
椒盐排骨 79
软炸虾仁 80
清蒸芦笋 81
农家蒸带鱼 82
松仁玉米 83
山药炒番茄 85
皮蛋炒山药 86
豆腐干炒蒜薹 87
拔丝苹果 89
蜜汁莲藕 91
海带豆腐 92
雪菜炒千张 93
风味五花肉 94
湖南小炒肉 95
红焖干豆角 97
木须肉 99
回锅肉 101
鱼香肉丝 102
冬笋肉丝 103
香菠咕肉 105
红烧肉 107
四喜丸子 109
粉蒸排骨 111
福禄肘子 112
豌豆炒肉末 113
糖醋排骨 114
红烧猪蹄 115
麻辣猪手 116
胡萝卜炒猪肝 117
香辣大肠 118
野山椒炒腰花 119
香葱牛柳 120
家常炒羊肉 121
葱爆羊肉 123
酱爆鸡丁 124
菠萝鸡丁 125
宫保鸡丁 126
贵妃鸡翅 127
滑炒鸡丝 128
歌乐山辣子鸡 129
炸炒刀鱼 131
芥末鱼尾 132
银鱼煎蛋 133
糖醋鲤鱼 135
红烧鲤鱼 136
剁椒鱼头 137
炸黄花鱼 138
清蒸加吉鱼 139
干烧鲳鱼 141
油泼鲈鱼 142
蒜子烧鳝鱼 143
家常烧鲅鱼 144
炒虾仁 145
葱姜蟹 147
翡翠虾仁 148
蛤蜊炒豆腐 149
五花肉炒花蛤 150
鸡蛋炒蛎子 151
油爆海螺 152
第四章 煲养全家元气汤
蘑菇炖豆腐 154
雪梨银耳百合汤 155
番茄蛋汤 156
冰糖炖木瓜 157
瓜丝金针汤 158
红白豆腐汤 159
五彩紫菜汤 160
山药素汤 161
百合煮香芋 162
酸辣粉 163
清汤萝卜煲牛腩 164
茄汁黄豆牛腩 165
羊肉丸子萝卜汤 166
番茄牛腩煲 167
水煮牛肉 169
难易度 171
毛血旺 171
莲藕排骨汤 172
水汆肉丸 173
酸辣丸子汤 174
白菜红枣烧肉煲 175
丸子黄瓜汤 176
鸡肝汤 177
笋干鸭 178
马蹄玉米煲老鸭 179
翠玉鸡丝汤 180
瓦罐鸡汤 181
酸菜鱼 182
清汤鱼丸 183
汆鱼丸 184
砂锅鱼头豆腐 185
海米紫菜蛋汤 186
鱼片香汤 187
老板鱼炖豆腐 188
白菜大虾煲 189
海鳗汤 191
香菇干贝汤 192
作者介绍
美食生活工作室,的美食创作团队,曾策划出版了《新编家常菜谱》《精选家常菜全集》等多部全国超级美食畅销书。
文摘
序言
哇,最近刚读完一本叫《舌尖上的中国味》的书,简直是烹饪爱好者的福音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每一道菜的步骤都图文并茂,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我尤其喜欢它对食材选择的独到见解,作者似乎对每一味调料背后的故事都了如指掌,让做饭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而更像是一场充满探索的文化之旅。特别是里面讲到如何在家自制传统酱料的那一章节,详细到让人惊叹,我试着做了几款,那味道,真不是超市里那些工业化产品能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食谱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它教会你如何慢下来,用心去对待每一顿饭,去感受食物带来的最本真的满足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由内而外的舒展和愉悦,是任何米其林餐厅都无法比拟的,那是一种扎根于生活的踏实和幸福。这本书的作者对于火候的掌控描述得极其精准,那种“恰到好处”的境界,光是阅读时想象着锅中翻腾的热气,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
评分有一本书,叫《食光慢煮:四季的馈赠》,给我的感觉是极其温柔和治愈的。这本书的重点完全不在于技巧的炫耀,而在于“慢”这个字上。它紧紧围绕着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安排菜谱,春天的嫩芽、夏日的清爽、秋季的丰收,以及冬日的温补,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字风格特别像散文,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我常常在忙碌了一天后,翻开它随便读上几页,那种宁静感就能渗透进来。作者在介绍每道菜时,都会穿插一些关于节气习俗的小故事,比如清明时节吃什么,端午节的讲究等等,让人在制作食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吃饭不应该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应该是一种与自然节奏保持同步的生活仪式感。这本书里很少有复杂的大菜,大部分都是家常小炒或者简单的汤羹,但正是这些最朴素的食物,被作者用最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人觉得即便是最简单的食材,也能烹饪出生活的诗意和温度。
评分近期读到的《异域风情:香料之路的秘密》这本书,完全刷新了我对“调味”这个概念的认知。它不是一本教你做菜的书,而更像是一部充满冒险精神的地理探险文学作品,只不过它的主角是香料。作者的笔触极具画面感,仿佛能闻到摩洛哥市场里孜然和姜黄混合的浓烈气味,或者感受到印度洋上胡椒贸易的波澜壮阔。书中详细追溯了每一种重要香料(比如肉桂、丁香、辣椒)是如何跨越大陆,如何影响了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格局。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香料会成为某个菜系的灵魂,这种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在一起,非常引人入胜。我特别佩服作者对细节的考据,为了追溯一味香料的源头,竟然能深入到如此偏远的村落进行采访,那种对知识的纯粹渴求令人敬佩。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厨房里的调味罐,那感觉完全不同了,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粉末或干燥的叶子,而是承载着千年贸易史和无数冒险故事的活化石,让人对“一勺”的重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寻味江湖录》这种名字听起来挺“玄乎”的书,内容会比较晦涩难懂,没想到它竟然意外地接地气,而且充满了烟火气。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美食评论,而是真正深入到民间烟火气里去的记录。作者似乎跑遍了大江南北,把那些藏在街头巷尾、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苍蝇馆子”的故事都挖掘了出来。我看得津津有味,那些关于老店主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某一道菜的坚守,读起来让人肃然起敬。书中对不同地域风俗与饮食习惯的结合分析得非常透彻,让你明白为什么川菜要麻辣,而粤菜要清淡,这背后的逻辑和历史变迁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这本书与其说是美食书,不如说是一本社会文化观察手记,它通过食物这条线索,串联起了中国社会的人情冷暖和时代变迁。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近乎人类学考察的严谨态度,但文字又保持着一种老友聊天般的亲切感,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越看越有味道,让人恨不得马上订机票去探访那些书里提到的地方。
评分最近翻阅的这本《厨房里的化学反应》,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原理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靠感觉做菜”的习惯,用严谨的科学原理来解释烹饪的每一个环节。比如,为什么煎牛排要高温锁住汁水,为什么打发蛋白需要特定的酸性物质,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分子层面解释。内容组织得非常有逻辑性,从蛋白质变性到淀粉糊化,再到美拉德反应,每一章都像是一堂精心设计的化学课,但绝对不是枯燥的教科书模式。作者善于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那些原本看似高深的化学名词变得易于理解。读完这本书后,我回去尝试重新做了一些基础菜肴,比如蒸蛋羹,严格按照书里说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结果那口感,细腻得简直像布丁一样,完全没有气孔。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给我的不仅仅是食谱,而是升级我烹饪思维的底层逻辑,让我开始像个科学家一样思考如何优化我的厨房操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