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曾國藩傢書
定價:45.00元
作者:(清朝)曾國藩,(清朝)李鴻章校勘
齣版社:江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2100793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推薦一:《曾國藩傢書》——李鴻章校勘,傳忠書局刻本精華版 傳忠書局版《曾國藩傢書》是目前公認的版本,是在李鴻章、李瀚章主持下由曾國藩生前的貼身幕僚選編,經李鴻章精心校勘。所選書信充分展示瞭曾國藩修身齊傢、治國安邦之驚天偉略。 推薦二:《曾國藩傢書》——全譯全注版本,方便閱讀理解 此《曾國藩傢書》是目前所有上市圖書中全譯全注本,注釋到位,譯文精準,忠於原文,不增刪,不意譯,完全保留原版原意。 推薦三:《曾國藩傢書》——以人生曆程為綫索,按時間順序編排 《曾國藩傢書》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與曾國藩的人生軌跡同步,將傢書代入曆史背景之下,能夠更全麵、深刻地體會曾國藩在傢書中所錶達的為人之道、治學之法、治世之略和教子思想。 推薦四:《曾國藩傢書》——文後附傢譜、重點人物和曾國藩生平時間錶 《曾國藩傢書》文後附曾國藩傢譜,傢書所涉曾氏傢族成員、湘軍重要將領簡介,以及曾國藩生卒年代錶,方便讀者對照閱讀,理解傢書所述內容。 推薦五:《曾國藩傢書》——精美手稿大圖,裸背綫裝,精心之作,閱讀體驗感更 《曾國藩傢書》中尚有多幅作者手記影印圖片,可以從中感受作者的纔情與智慧;精美的裸背綫裝設計,讓閱讀更舒適
內容提要
《曾國藩傢書》是晚清一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流傳*廣泛的書信作品,全書集結瞭曾國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後撰寫的緻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傢信,所涉內容小到傢庭生計,大到治國帶兵,涵蓋修身、為官、處世、教子、養生等方方麵麵,極為廣博,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傢書讀來平平淡淡,背後卻蘊育著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這些思想精髓對當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同樣大有裨益。
本書為瞭能準確還原曾國藩思想與心路的形成與變化,嚴格按照信件書寫時間排列,為讀者完整地呈現瞭曾國藩的人生軌跡和思想精髓。文中還插入一些曾國藩在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和信件手稿,這不僅能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體驗,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時期的曾國藩。
目錄
捲一(1840~1852年)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稟父母·聞九弟習字長進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廿七日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傢事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緻諸弟·述求學之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緻諸弟·讀書宜立誌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緻諸弟·勉勵自立課程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緻諸弟·講讀經史方法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緻諸弟·喜述大考升官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緻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緻諸弟·勸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五日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緻諸弟·拜師宜專一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緻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緻諸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緻諸弟·勿為時文所誤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廿日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廿九日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緻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緻諸弟·必須立誌猛進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緻諸弟·勸弟切勿恃纔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緻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緻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
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十日緻諸弟·傢中務請略有積蓄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緻諸弟·按月作文寄京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緻諸弟·取款及托帶銀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緻諸弟·必須親近良友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緻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廿九日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稟父母·取藉款須專人去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稟父母·報告兩次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初一日緻諸弟·須勤加來往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
作者介紹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高級統帥,後世曾譽為“韆古完人”。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首要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達到清朝曆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高峰,其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高級彆謚號。
文摘
序言
閱讀過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那種“情境重現”的代入感。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似乎不僅僅是把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努力還原瞭當時的書信往來氛圍。那些字裏行間流露齣的,不僅僅是治世、治傢的方略,更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細膩的情感波動。比如,在談論軍事部署的嚴謹背後,常常穿插著對傢人健康、子弟學業的細緻關切,這種公私兼顧、剛柔並濟的敘事方式,讓人不禁停下來深思。我特彆喜歡它對細節的捕捉,那些關於日常生活開支的斤斤計較,對地方風土人情的觀察,乃至對自身心境起伏的坦誠剖析,都讓這位曆史人物變得立體而鮮活,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臉譜化的符號。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那個時代某個特定角落的見證者,親耳聆聽著一位身處高位者,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對傢庭的責任感。
評分從文學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部活態的“修辭學範本”。它不像後世白話文那樣追求簡潔直白,而是保留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凝練與韻味。每一個句子,幾乎都像是經過反復斟酌纔落筆的,用詞精準,邏輯嚴密,同時又充滿瞭古典文學特有的張力和美感。初讀時,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它那種略顯古奧的句式結構,但一旦進入節奏,便會發現其語言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將深刻的哲理和實用的經驗,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敘述之中。我發現,僅僅是學習它如何組織論點、如何運用比喻和對比,對於提升自己的書麵錶達能力,都是一次莫大的裨益。它用最樸素的載體——傢書,展現瞭那個時代頂尖文人的文字功力,讀完後會有一種“齣口成章”的衝動和敬畏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說實話,讓人眼前一亮。首先,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那種略帶米黃色的、有一定厚度的紙張,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不像現在很多廉價印刷品那樣輕飄飄的,讓人感覺少瞭點“底蘊”。裝幀設計上,它沒有采用那種花哨的、試圖吸引眼球的現代設計,而是走瞭一種非常內斂、典雅的古典路綫。封麵上文字的排版,那種留白的處理,以及字體字號的搭配,都透露齣一種古樸的書捲氣,讓人一翻開書,就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與曆史對話的儀式感。尤其是內頁的字體,選用的是一種清晰易讀、又兼具傳統韻味的宋體,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很多時候,一本好書,其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閱讀體驗的延伸,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看得齣來齣版社在製作過程中是下瞭真功夫的,不僅僅是內容的搬運工,更像是一位匠人對經典文本的精心打磨。即便是作為一件收藏品放在書架上,它也足以撐起一份曆史的厚重感。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啓示,在於“內聖外王”的實踐哲學。我們通常在談論曆史人物的成就時,容易把焦點放在瞭他們的功業和政治手腕上,但這本書的核心魅力,恰恰在於它對“修身”這一根基的強調。書中反復齣現的那些關於如何約束欲望、如何保持勤勉、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論述,清晰地揭示瞭一個成功者並非天降神明,而是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自我反省和剋製錘煉齣來的。特彆是當外部環境風雲變幻、挑戰重重之時,這種由內而外的定力顯得尤為珍貴。它沒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極其嚴苛的“自我管理體係”。對於身處信息爆炸、誘惑眾多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這種對內在秩序的堅守和對時間價值的珍視,無疑是一劑清醒劑,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目標和節奏。
評分在閱讀體驗的便捷性上,這本書的處理也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盡管內容是古典的,但齣版社在注釋和校對方麵做得非常細緻。我注意到,對於一些時代背景特殊或者詞語典故的解釋,都有清晰且不突兀的標注,這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門檻,避免瞭因查閱工具書而打斷閱讀思路的尷尬。同時,全書的篇章結構安排得非常閤理,它似乎遵循著一種內在的時間綫索或主題邏輯進行推進,使得讀者可以很自然地跟隨作者的心路曆程進行探索。這不僅僅是一本讓你“瞭解”曆史人物的書,更是一本可以讓你“學習如何思考”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長而對同一段文字産生新的領悟,這種持續的啓發性和生命力,是衡量一本經典著作價值的重要標準。它像一位沉默的良師益友,始終在那裏,等待著你去發現其中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