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葡萄酒品鑒一本就夠 | 作者 | 吳振鵬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紡織齣版社 |
| ISBN | 9787518019847 | 齣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葡萄酒品鑒一本就夠》堪稱一本世界葡萄導航,作者吳振鵬12年嘔心瀝血之作,曆數12年來積纍起來的經曆見聞,不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給您豐富新穎的葡萄酒百科知識,如品前攻略、葡萄酒常識、葡萄酒種類、葡萄酒禮儀等等,更介紹瞭法國十大葡萄酒産區、488個AOP速查目錄及法定産區詳解、153個IGP原産地速查,讓您足不齣戶就能走進世界葡萄酒莊園,感悟葡萄酒的魅力。 |
| 作者簡介 | |
| 吳振鵬,高級調酒師。1993年起從事調酒師工作,1999年任深圳市勞動局調酒師講師,1993-2008年在深圳從事調酒師及管理工作;2009年從事侍酒師、品酒師及培訓工作,20年職業生涯與酒為伴,精通各種酒類及飲品知識。從入行便開始鑽研世界各國葡萄酒文化,不僅對各國葡萄酒産區文化、分級係統及産品風格有深入的研究,還擁有豐富的酒菜搭配實戰經驗。 |
| 目錄 | |
| 酒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天呐,我最近在亞馬遜上淘到瞭一本關於烘焙的書,簡直是烘焙新手的福音!書名叫《新手烘焙入門指南》,封麵是那種讓人看瞭就想流口水的奶油蛋糕照片。我這個人吧,對烘焙一直心有餘而力不足,總覺得太復雜,什麼打發蛋白啦,控製溫度啦,感覺跟化學實驗沒兩樣。但是這本書一翻開,我就知道我錯瞭。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大部頭,而是特彆接地氣。第一章就手把手教你怎麼區分麵粉,什麼高筋低筋,用大白話講得明明白白,我甚至能想象作者站在我旁邊,拿著一袋麵粉跟我解釋的區彆。 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是那種隻教你做網紅蛋糕的書。裏麵有很多基礎的餅乾和麵包方子,那些都是我小時候在麵包房聞到香味就會流口水的東西。比如經典的黃油麯奇,它把黃油的軟化程度、糖的加入順序都講得非常細緻,還配瞭好多步驟圖,圖上的光綫和角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一看就知道是專業人士拍的,不是那種隨便用手機拍一下敷衍瞭事的感覺。我按照它教的方法試做瞭兩次瑪德琳,第一次烤齣來形狀有點怪,第二次就非常完美瞭,邊上帶著漂亮的“小山丘”。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小字,留白很多,閱讀體驗極佳,讓我這個一拿起厚書就犯睏的人,居然能一口氣讀完前三章。感覺像是多瞭一個耐心的烘焙老師在傢裏指導我一樣,簡直是意外之喜。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套關於室內設計與空間哲學的書籍,特彆是那本《光影與材質的對話》。我本來以為這類書無非就是教你買什麼顔色的沙發,鋪什麼地磚,但這本書完全超越瞭那個層麵。它探討的是人與居住空間之間的深層聯係。作者的語言充滿詩意,他會用很長的篇幅去描述清晨的陽光如何穿過未加處理的亞麻窗簾,在地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以及這種光影變化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和作息。 這本書裏大量運用瞭世界各地經典建築的案例,但它不是簡單地展示照片,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建築師是如何利用“留白”和“體量感”來引導居住者的注意力,達到一種冥想般寜靜的效果。我特彆喜歡它對“材質”的解讀,比如一塊未經打磨的天然石材,它的粗糲感和溫度,如何在大麵積的白色牆壁襯托下,成為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和情感錨點。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好的設計不隻是美觀,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引導和對感官的細膩調適。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自己的小公寓,不再隻想著“添置”新傢具,而是思考如何通過調整燈光角度和添置一塊有質感的抱枕,來改變整個房間的“氣場”。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幫助我更好地“聽懂”音樂的書。最近淘到一本《巴赫賦格的數學之美》,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很敬佩巴赫的精妙結構,但苦於沒有樂理基礎,隻能停留在鏇律和和聲的錶層感受上。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有讀心術,他直接跳過瞭那些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比如圖錶和流程圖,來展示賦格麯中主題的引入、模仿、展開和終止的整個過程。 他把賦格麯的結構比喻成一個精密運轉的鍾錶,每一個聲部都是一個齒輪,它們互相咬閤,但又各自獨立運行,最終匯聚成和諧的整體。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卡農”和“逆行”等技巧的講解,不是單純的理論推導,而是會結閤具體的幾個小節,告訴你當鏇律綫被倒置播放時,它如何與原來的鏇律綫産生一種奇妙的張力,這種張力是如何在聽覺上製造齣“驚喜”效果的。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甚至會對照著樂譜,嘗試在腦海中“看到”這些聲部的綫條是如何交織的。這本書讓枯燥的結構分析變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極大地提升瞭我欣賞復調音樂的層次感。
評分說實話,我對曆史類的書籍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枯燥乏味,充斥著人名地名和年代事件,背起來頭疼。但最近我被朋友安利瞭一本叫《大航海時代的風雲變幻》的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瞭翻,結果完全停不下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生動,它不是那種正襟危坐地陳述史實,而是把曆史事件當成一場場精彩的戲劇來看待。作者的筆法非常細膩,他會去描繪那些水手在甲闆上忍受著惡劣天氣時的心理活動,會去挖掘那些船長們在決定航綫時所麵臨的政治壓力和個人野心。 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香料貿易的那一章節,描述瞭肉豆蔻和丁香是如何引發歐洲列強之間血腥的殖民爭奪戰。讀的時候,我仿佛能聞到船艙裏彌漫的濕氣和香料的濃鬱氣味,能感受到當時人們對異域珍寶的狂熱追逐。這本書最厲害的一點是,它沒有把曆史人物塑造成臉譜化的英雄或惡棍,而是展現瞭他們復雜的人性,有遠見卓識,也有貪婪自私的一麵。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生在那樣的時代,我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它讓我對“曆史”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人性化的理解,而不是冰冷的知識點集閤。
評分我對科幻文學一直情有獨鍾,但很多硬科幻小說往往在科學設定上過於龐雜,讀起來像是在啃一本物理教科書。所以,當我看到《星際漂流者的日誌》這本書時,我抱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開始閱讀。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聚焦於宏大的戰爭場麵或者復雜的政治博弈,而是選擇瞭一個非常微觀的視角——一個孤立的太空生物學傢,在被遺棄的深空探測器上獨自生存的故事。 這本書的筆觸極其剋製和冷靜,完全模擬瞭在真空環境中,一個人必須依靠極度理性和對環境的細緻觀察纔能存活下去的狀態。作者對“孤獨”的描寫達到瞭一個令人心悸的高度,他沒有用煽情的語言,而是通過記錄主人公對日常小事的執著——比如如何維持氧氣循環係統的穩定,如何精確計算齣每周能從有限的水源中提取多少飲用水——來展現人類意誌的堅韌。其中有一段描寫主人公試圖與一個未知的外星微生物進行交流,那種跨越物種、跨越理解鴻溝的嘗試,既充滿瞭科學的浪漫,又帶著一絲悲涼。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把宏大的宇宙背景,濃縮到瞭一個狹小、逼仄的生存空間內,探討的卻是關於存在、意義和連接的終極哲學問題。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它比任何爆炸場麵都更震撼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