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政学私言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政学私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钱穆
  • 政学
  • 史学
  • 中国思想史
  • 传统文化
  • 文化史
  • 学术著作
  • 简体中文
  • 名家名著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427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13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九州书系: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1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政学私言》结集初版干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收钱穆先生时政论文诸篇。作者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出发,为理想中国的建立与复兴进行探索,范围包括政冶、社会、经济、法律、教育等诸方面。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精彩书评

  该图可以证明中国人早于欧洲人发现美洲并首先完成环球航行。
  ——英国《经济学家》
  欧洲人要承认荣誉应该归于伟大的中国海军将领和他们的船队。葡萄牙人领导整个欧洲掀起了探险和殖民的浪潮。在这么多国家里,他们是中国人辛苦追寻新天地与新海洋的受益者。
  ——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
  无懈可击的学术背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希瑟.泰洛尔的《蛹之生》与《盗图贼》,值得我们为它们竖起大拇指。
  ——美国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里沙姆
  《盗图贼》集宗教、地理、历史、建筑等各种元素于一体,与其说是一部惊悚小说,毋宁说是给我们的一场文化盛宴。
  ——《第十七洞果岭的奇迹》的作者詹姆斯?帕特森

目录

上卷
一、中国传统政治与五权宪法
二、选举与考试
三、论元首制度
四、地方自治
五、论首都
六、道统与治统
七、人治与法治
八、变更省区制度私议

下卷
一、中国传统政治与儒家思想
二、中国社会之剖视及其展望
三、农业国防刍议
四、战后新首都问题
五、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与教育制度
六、中国人之法律观念
七、法治新诠
八、政治家与政治风度
*九、中国之前途
*十、建国信望

精彩书摘

  作者草为此文,先有一甚深之信念。窃谓政治乃社会人生事业之一支,断不能脱离全部社会人生而孤立,故任何一国之政治,必与其国家自己传统文化民族哲学相诉合,始可达于深根宁极长治久安之境地。
  民主政治为今日中国惟一所需,此毋烦论,盖惟有民主政治,既为世界潮流所归趋,抑亦中国传统政治最高理论与终极目标之所依向,故亦惟有民主政治,始可适应现势,符合国情。
  然民主政治仅一大题目,而非一死格式。英美同属民主,苏维埃亦同称民主,而英美之间复有不同,可见民主政治尽可有种种异相。中国所要者,乃为一种自适国情之民主政治,重在精神,不重在格式。苟非中国人能摆脱模仿抄袭,有勇气,有聪明,能自创自造,自适国情,则或主步趋英、美,或主追随苏联,国内之政争,将以国外之政情为分野,并将随国外之势力为消长,国家政治基础将永远在外不在内,在人不在我,以此立国,何有宁日。

前言/序言

  客岁,胃痛时剧,经春历冬,每发愈厉。医嘱入院检验,谢事静摄。值寇氛嚣张,独山沦陷。后方惶扰,讹言日兴。床褥无聊,惟对报纸;或有朋徒相访,言思所涉,郁结百端。开岁小痊,颇能兴起,时尚仅饮汤液,一日七餐,每历两时,即复进食。一餐之前后,例作小憩。其间偶得数十分钟闲,握笔排闷,隔越旬日,亦成篇幅。春尽花落,病乃向已。检点成稿,凡获七章。其所论刊,皆涉时政,此为平生所疏,又不隶党籍,暗於实事。洛阳少年,见讥绛灌,老不知休,更可惭耻。抑时论所尚,必有典据,或尊英美,或师马列,蜾赢之祝,惟曰肖我。其有回就国情,则以党义为限断,区区所论,三俱无当,谥日“私言”,亦识其实。风林之下,难觅静枝,急湍所泻,无遇止水,率本所学,吐其胸臆,邦有君子,当不悯笑。蒙东方杂志社代为刊载,又承王君云五允作单本印行,用广流传,私衷感激,未可名状。别有为《思想与时代》撰文数篇,此乃三年前旧作,附诸下卷,取相证发,要之为一家之私言云尔。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体版):政学私言 本书并非《政学私言》的简体中文版。 《政学私言》是钱穆先生晚年关于政治学与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本书集结了钱穆先生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制度演变以及现代国家建构的深刻洞察与反思。本书并非对既有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钱穆先生以其广博的学识、深邃的智慧,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体悟,所构建的一套融会贯通的政治学说。 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学”与“政”的相互依存与融合。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并非仅仅是权力的运作或利益的分配,更是一种关乎社会秩序、民生福祉,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学问”。他强调,政治的实践应当建立在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而这种理解,恰恰源自对历史的审视和对文化的涵养。因此,本书的“政学”二字,蕴含着一种将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理想,即以深厚的学术根基为现代政治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 本书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梳理与批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钱穆先生并非全然肯定或否定传统,而是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精髓。他着重探讨了儒家政治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如“王道”与“霸道”的辨析,礼制在维系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以及“民本”思想的真谛。他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对于现代国家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遗产,例如强调道德修养在政治人物中的重要性,重视社会和谐与群体利益,以及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 然而,钱穆先生也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政治的局限性。他批评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存在的“人治”色彩过浓,制度化程度不足,以及缺乏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充分保障等问题。他认为,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给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本书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传统,旨在从中汲取营养,并与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对话,以期构建一种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模式。 本书对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演变的考察,为理解现代政治提供了历史纵深。 钱穆先生对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从中央集权到地方治理,从选官制度到法律体系,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他关注这些制度的形成、运作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他认为,理解中国的历史,就是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轨迹,而这种理解,对于我们认识当下所面临的政治挑战,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国家建构方面,本书提出了钱穆先生独到的见解。 他深刻反思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指出照搬照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强调,现代国家的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吸取中华文明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他提出的“中国化的现代化”理念,并非是对西方模式的拒绝,而是强调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书的“私言”之意,也值得深思。 “私言”二字,暗示了本书并非官方的学术宣言,而是作者在个人思考与实践中形成的独立见解。这其中既包含了他对政治学的深刻探索,也融入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切关怀。这种“私言”,恰恰展现了学者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前瞻性以及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钱穆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理论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理解中国政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阅读本书,不仅能够提升我们对政治学的认识,更能加深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思考。 尽管本书内容丰富,但其精髓在于对“学”与“政”的辩证统一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挖掘与批判性继承,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钱穆先生的著述,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殷切期望。本书正是这种情感与期望的集中体现。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 它不仅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们不可错过的经典,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思考国家未来的人们来说,本书都将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现代化的征程中,如何传承中华文明的智慧,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政学私言》之前,我对于古代的政治思想,总觉得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仿佛它们是属于过去的、已经不再适用的陈旧理论。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钱穆先生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娓娓道来,让我惊叹于这些思想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他关于“政”的论述,并非止于统治者的权力,而是深入到“民之所忧,政之所归”的层面。他用大量的历史案例,阐释了“民心向背”对于一个政权的决定性作用。读到他分析历代王朝的兴衰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那些忽视民意的统治者,最终都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过。而他对于“学”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认为,“学”并非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实践中的智慧,是道德的修养,是服务社会的担当。他强调,“学”是为了“用”,是为了“治”,是为了“安”。书中的许多观点,例如关于“权力监督”的论述,关于“领导者的品德”的重要性,对于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智慧的书。它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古代的智慧,去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社会。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总觉得有些隔阂,仿佛那些古老的思想离我们太过遥远。直到我读了《政学私言》,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生命力。钱穆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以一种极其朴实、极其真诚的态度,向我们展现了他对“政”和“学”的深刻理解。他写到,政治的根本,在于“立国”与“治民”。“立国”需要智慧与远见,而“治民”则需要仁爱与德行。他并没有回避历史上那些王朝的兴衰,而是从中汲取教训,为后人指明方向。读到他关于“权力的运用与制约”的论述时,我仿佛看到了历代君王们在权力漩涡中的挣扎,也看到了那些智慧的政治家们如何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维护国家的稳定。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对“民本思想”的阐释。他认为,一切政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民。如果一个政权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那么它就如同无源之水,迟早会枯竭。书中的许多观点,虽然出自古代,但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例如,他对于“官员的品德修养”的强调,对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视,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之光,它不仅让我对中国的政治传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

初识《政学私言》,是在一个雨后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也仿佛是历史沉淀的独特味道。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颇感兴趣,但市面上大多是枯燥的学术论述,充斥着生涩的词汇和晦涩的逻辑,总让人望而却步。直到偶然翻开这本《政学私言》,我才发现,原来治国安邦的道理,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贴近人心。钱穆先生的文字,如同是一位温厚的长者,娓娓道来,将深奥的政治智慧融入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生活场景之中。他没有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读者一同思考“政”的本质,“学”的意义。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阅读一本政治学著作,不如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关于“政”的论述,并非局限于某个朝代的具体制度,而是深入探讨了政治之所以为政治的根本,例如民心所向、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以及如何在动荡中寻求稳定。而“学”,在他看来,绝非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实践中的智慧,是经验的总结,是德行的修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思考。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引子,激发了我无穷的思考。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身处的社会,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思考历史的演进规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蕴含的宝贵财富,也让我对“何以为政”、“何以治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本能让你立刻成为政治家的书,但它绝对是一本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深度的人的书。

评分

这本《政学私言》,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古代政治哲学著作。钱穆先生的笔触,没有那些宏大叙事的空洞,也没有学究气的卖弄,而是充满了对现实政治和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他对“政”与“学”之间关系的阐述。他认为,政治并非单纯的权力斗争,而是一种“治事”与“育人”的结合。一个好的政治家,不仅要有治国的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而“学”,在他眼中,更是一种实践的智慧,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治理社会的经验总结。书中有不少关于历史事件的分析,但钱穆先生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经过,而是深入剖析了事件背后的人物动机、社会背景以及长远影响。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聊天,他能将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其中的真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制度的生命力”的讨论。他认为,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回应人民的需求,最终也会走向僵化和衰败。这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宝贵。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蕴含的深厚智慧,也让我对“如何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争权夺利的秘籍,而是一本帮助你理解政治本质、提升人生智慧的指南。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气”吸引来的。钱穆先生的名字,在学术界可谓如雷贯耳,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这次抱着“涨知识”的心态,选择了这本《政学私言》。然而,阅读过程却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艰涩难懂,反而充满了生活化的观察和精妙的比喻。钱穆先生善于从寻常百姓的视角出发,分析那些看似宏大复杂的政治问题。他写道,政治的根本在于“安民”,而安民的关键则在于“得民心”。这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千古不变的道理。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一个统治者如果脱离了百姓,只顾追求个人的权力和享受,那么他的政权必然岌岌可危。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关于“贤能政治”的探讨,让我深思。他并非简单地推崇某一种政治模式,而是强调了“因时而变,因地而异”的原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适合的政治制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外,他对“学”的理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提升人格,在于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老者坐而论道,他没有空泛的理论,只有深刻的洞察和真诚的分享。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借鉴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思想。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学习再学习。

评分

九十九买十本这个活动我很喜欢,买了很多次,花了已经过千了,不过还是想囤下去,哈哈哈⊙▽⊙商品基本都很好,没有太大的瑕疵,可以接受。我要把书架装满!

评分

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揭示文章行文脉络和命题规律是世纪高教编辑部自2002年成立以来历年工作的重心。《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一书是编辑部多年深入钻研的结晶——自出版15年来,已成为考研英语必备复习用书。“考研英语复习处,抬头尽是黄宝书”已成为考研复习教室的一道绮丽的风景。随着真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真题数量的不断累加、考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编辑部发现有必要对《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一书分册出版

评分

上月底活动时拍了先生的《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讲堂遗录》和《钱穆先生全集(繁体版):庄老通辨(新校本)》,大家笔法,喜欢。618活动陆续收先生其他作品。慢慢凑单收全吧。京东618活动太给力,一百元拍了十本书。

评分

书是正品,以后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当前的最大问题,仍在如何重建这一个“道”,即重新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重新提示出我们一向所看重的“人格尊严”和“道德精神”。这事并不需得我们来悲观。唐末藩镇割据,接着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宋初建国,未到百年,便出了两个大人物,范文正和胡安定。范文正是中国一伟大的政治家,胡安定是中国一伟大的教育家。范文正幼年丧父,其母再嫁,他借读僧寺,穷无以生,但仍毅然以天下为己任。其人格精神,可谓崇高伟大。胡安定江苏人,曾在泰山半山腰一个道士庙里读书,他每逢接到家书,上有“平安”二字,即弃投涧水,恐开读了乱其向学之心。他在寺读书十年,才从黑暗中获得了光明。范文正聘其办学,不数十年,中国新时代降临了。此下宋代的风气和人才,便由他两人提倡培植起来。这比西方中古黑暗时期的一辈基督教会的教士,所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贡献,是有胜无愧的。这是我们今天的榜样。好了,让我总结这一次的讲演吧!总之,一国家、一社会,必须具有一共同信仰、共同敬重的“道”,而此道又必是整个人生的“道”,既不偏政治,也不偏科学,也不是偏在人生中某一部分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555551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