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定莲、王义骅编著的《曹全碑隶书集字作品精粹》主要收录了对月寄托孔谏议、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山中、画、永嘉、乐游原、渡汉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寻隐者不遇、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秋思、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落花、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等内容。
紫荆
清风
长乐
如意
高山流水
天马行空
金石为开
学以致用
太白遗风
开天辟地
政通人和
修身养性
宁静致远
万紫千红
义贯金石
清风万里春
江清月*明天是鹤家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家居好山好水地人在不夷不惠间
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自悲风生易水千秋白日贯长虹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鹿柴
春晓
送王司直
对月寄托孔谏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山中
画
永嘉
乐游原
渡汉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寻隐者不遇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
秋思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落花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我必须承认,最初我对“集字作品精粹”这类标题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总觉得会是东拼西凑的产物。然而,这本册子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高明之处在于,编者似乎为每一个集成的作品设定了一个内在的“逻辑线”,使得原本来自不同原帖的字,在新的篇章中展现出惊人的和谐统一性。这种“一脉相承”的感觉,绝非偶然,而是深厚的学养和极强的驾驭能力才能达成的效果。它巧妙地避开了不同碑帖在笔势上的巨大差异,找到了那个共通的美学支点。对于有一定基础,但苦于难以形成个人面貌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模仿对象——不是模仿某一个字,而是学习其背后的“组织能力”和“风格统一性”。
评分这本关于书法艺术的精选集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汇编了一些优秀作品,更像是一本深入解读碑帖精神的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那种留白得当、墨色层次分明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临摹的体验。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创新精神的结合。对于那些渴望从海量碑帖中提炼出核心精髓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没有过度冗余的理论阐述,而是用最直观的“集字”方式,展示了如何将一个字体的神韵在不同的组合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这对于我们理解“意合”比“形似”更重要的书法境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装帧的质感也相当高级,即便是日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伤,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传统书法作品的审美标准是相当挑剔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新意”却失了“古意”的作品。但读完这本精粹集后,我的顾虑被彻底打消了。它没有刻意去追求那种哗众取宠的怪异笔法,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对经典碑帖的“精准提炼”和“巧妙重构”上。那种内敛而沉稳的风格,仿佛能让人听见历史的回响。比如其中对某些转折处的处理,既保留了汉隶特有的波磔,又融入了现代人对线条张力的理解,使得整体观感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对于想要进入更深层次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范本,更是一份可以深入剖析的“案例库”,关于结体、章法、笔势的微妙变化,都值得反复推敲。
评分我是一个对汉隶情有独钟的业余爱好者,市面上那么多碑帖选本,很多都停留在字迹清晰的层面,但缺少了对“气韵”的捕捉。然而,这本集子却成功地在这一点上超越了我的预期。它似乎懂得隶书那种端庄中蕴含的洒脱,方折之中流露出的圆润。最让我赞叹的是,编者在选择例字时,显然是经过了极其审慎的考量,每一个被选中的单字,都像是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独立存在时已是完美的个体,组合在一起时又自然地构建出一种宏大的章法结构。这使得我不再需要费力去想象如何将零散的字帖片段拼凑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而是可以直接学习这种成熟的布局理念。这种由点及面、由微观到宏观的编排思路,是其他许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像我这样常年在电脑前工作、手部精细动作退化的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拿到书的瞬间,那种纸张特有的微涩感和油墨的清香,立刻就将我从屏幕前拉回到了书案旁。相较于那些只关注黑白灰关系的图谱,这本选集更注重展现的是墨与纸张在物理接触时产生的微妙肌理。无论是细如发丝的线条,还是饱满厚重的点画,都能清晰地被捕捉和再现。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书家是如何控制笔端的墨量和速度至关重要。如果说学习书法是与古人对话,那么这本精粹集就是最清晰、最无失真的“扩音器”,让那些细微的、容易被忽略的技巧细节,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