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解三国

商解三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光斗 著
图书标签:
  • 三国演义
  • 历史
  • 军事
  • 策略
  • 小说
  • 古典
  • 中国历史
  • 战争
  • 人物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82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755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1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极为津津乐道的权谋之书。从现代商业角度看,魏、蜀、吴分别对应什么类型的公司?它们的商业行为有怎样的特性,在企业文化、管理、市场竞争方面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本书以第一财经强档热播、新浪财经隆重推荐的电视节目《商解三国》为底本,从商战的视角,为你解读《三国演义》中蕴含的商业智慧。

作者简介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SD乳业营销大战,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李光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1988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荣获冠军。
李光斗著作甚丰,包括:《仅次于总统的职业》、《商战兵法新36计全书》、《品牌秘笈:广告策划基本原理》、《卓越品牌7项修炼》、《解密创意》、《扩张:跨国公司凭什么?》、《品牌竞争力》、《如何让品牌快速崛起一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完全解密》、《插位:颠覆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品牌战: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情感营销:如何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升位:中国品牌革命》等。

目录

序言 从庙堂到草根:《三国演义》是中国人的智慧全书/001
第1章 企业战略
曹氏企业形成的过程/002
曹氏企业的烦心事——所有权问题/003
曹氏企业的市场开拓策略:抢人抢粮抢地盘/004
草根刘备的插位:先做品牌,再打市场/009
刘备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012
刘备如何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014
刘备:整合资源的高手,搞股份制/016
刘备的市场开拓策略/017
刘备的软性并购策略/022
孙氏家族企业,成员都是亲戚/024
孙权打造的学习型组织/028
孙氏企业的市场策略——渠道下沉/029

第2章 企业文化
曹操的价值观/032
曹操爱才但又妒才/035
曹操:后台有多大,实力就有多大/036
刘氏企业是一流的“三无”企业/037
刘备的眼泪最值钱/038
刘备的竞争力是睡出来的/039
刘备的“榜样”文化/041
孙吴:从黑社会到学习型组织/042
孙权:以身作则的力量/045
孙权将企业分权化做得最好/045

第3章 职场风云
诸葛亮是自我营销的高手/049
诸葛亮的相亲历程/050
诸葛亮的求职观/052
刘备为什么要顾茅庐三次?/054
诸葛亮营销自己的三次机会/055
诸葛亮的面试秘诀:隆中对/056
哪种人升职快?/058
如何才能升职?/059
跳槽的类型/061
跳稽有风险,跳者需谨慎/066
跳亦有道/067
不跳槽,但也别跳楼/068

第4章 管理艺术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070
以电影类型解读三国管理艺术/072
管理风格/075
情商管理/079
智商管理/084
不拘一格降人才/086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087
愿景管理/089

第6章 继承人
曹操25选1的非常难题/097
曹操选曹丕的理由:一样够无赖/100
曹丕把“汉贼”的帽子给曹操扣结实了/102
曹操是没选好人,还是故意为之?/104
刘蜀失败的双接班制度/106
不爱江山爱玩乐的阿斗/109
刘禅乐不思蜀,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111
孙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117
孙权:成功的继任者/118
司马家族步步为营,收魏买蜀又吞吴/119
刘氏企业是游击型竞争者/127
刘备借无形资产上位,兄弟之间也有“潜规则”/128
刘备两大自主品牌在手,竞争力直线上升/129
隆中对制订企业战略,提升刘蜀竞争力/130
根据地型竞争者孙吴,凭贷款获得竞争力/132
孙策只顾拼命融资,忽视了市场竞争节律/134
孙刘联盟快速提高两家竞争力/136

第7章 公关
一次有意义的新闻发布会/139
失败公关令品牌受损/141
曹操:这个杀手有点冷/143
诸葛亮:公关高手/144
孔明弹的不是琴,是淡定/147
刘备的特色公关/148
关羽的忠义公关/152
周瑜的反公关/153
公关创意:追求与众不同/155
公关魄力:敢于先声夺人/155
公关里的美女效应/156

第8章 智囊
刘备为何大器晚成/158
三个阵营的纳贤之道/160
中国古代的人才流动体制/163
现代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63
现代咨询公司与企业的关系/164

第9章 领导力
曹操前瞻性的战略洞察力/167
曹操人品虽差,但领导力最强/168
刘备的价值观带来向心力/171
自信成就霸业/172
心字头上一把刀/173
事必躬亲非领导/174
领导力最差的领导/177
孙吴:和谐管理的典范/178
领导力的提升/180
化解危机的对外合作能力/181
曹操、刘备、孙权的形象塑造/182
曹操的大胸怀和小心眼/185

第10章 市场拓展
抢市场,三国圈地竞标/187
孔明提案分天下/189
善经营,曹操乱世不乱心/192
竞争心经:进攻是最好的防御/194
刘阿斗,乐不思蜀贻笑千古/195

第11章 用人
一副好面相,“出门便告捷”/200
团结力量大/203
善待他人,会有好报/204
我相信你,一切交给你了/205
我的地盘听我的,不听者不要/206
成见误事害人/208
慧眼识才,面相大师/209
只要你有才,我就要/210
三国里谁最爱才/211
知人善任,合理调配/213
忍辱惜才,不拘小节/215
喜欢崇拜爱VS羡慕嫉妒恨/216

精彩书摘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字伯符。孙坚阵亡,除了一个传国玉玺,并没有给孙策留下什么,连其生前的兵马也被袁术扣留。十七岁的孙策只身挑起了孙家的大梁,可惜刚到手的人马又被骗子强盗抢了去,自己也差点送命,悲剧地投奔袁术。孙策在袁术手下遭人白眼,私下伤心落泪。然而,他痛定思痛,靠抵押玉玺贷款,从袁术处借得“兵千余人、骑数十匹”杀回江东。贷到这笔款,小霸王孙策就有了底气,他既做统帅,又做先锋,带兵冲锋陷阵,东征西杀,所向披靡,一时威镇三江,地连六郡,夺得大片江东土地,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曹操当时正和袁绍抢夺市场,虽然知道这孙策厉害,也是无暇顾及,长叹一声:“狮儿难与争锋也!”
孙策声势大振,自霸江东,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派人到许都求汉献帝封自己为大司马,曹操怎么能同意这样的要求呢,就没答应。孙策怀恨在心,调兵遣将,准备攻袭许都。有一个名叫许贡的吴郡太守,与曹操有旧交,派人给曹操送信,要曹操早做准备。送信人在渡江时被孙策的防江将士抓获,孙策看到这封信后就把许贡杀掉了。但是许贡的党羽还在,有一次他们与孙策相遇,一箭射中了孙策的脸部。孙策虽然破了相,但还没有生命危险,如果能够遵从医嘱,静养百日可望痊愈。但他依旧雄心勃勃地做着征讨曹操的各项准备。这时又出现了一个蛊惑人心的道士于吉,他力排众议,怒斩于吉,但因心急气躁,脸上的伤口让他痛苦不堪,当他看到镜子里自己的形象惨不忍睹时,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进裂,不治而亡。他当时年仅26岁,真是英年早逝。
孙策只顾拼命融资,忽视了市场竞争节律
霸业初成的孙策竟死于情绪失控,着实令人叹息。首先,他纵横江东,归附者甚众,即使要一鼓作气,与曹操一决雌雄,也应当顺应民意,做好政治动员,仅仅因为没有得到大司马的虚位就兴师动众,师出无名。其次,他对许贡的处置有失周全。他在初战江东的时候,还是能够礼贤下士的,例如义释太史慈,但是在所向披靡后就自我膨胀起来。他的母亲曾劝过他:“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再次,斩杀于吉不得人心。于吉只不过是一个道士,平日能够看些病,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孙策却认定人家是妖言惑众,没有把他这个当世英雄放在眼里,于是把于吉杀了,心胸过于狭窄。
如果说孙策命陨一箭是偶然因素所致,那么其盛怒伤身而亡则是人格畸变的结果。孙策的主治医生是华佗的弟子,他曾明确告诉孙策“箭头有药,毒已入骨。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如果孙策能够安心养伤,再派人找到华佗,就可以药到病除。但是孙策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痊愈,休息了二十余日就坐不住了。这时候,他又听到曹操的谋士郭嘉说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这是否属于曹操的心理战不得而知,却正好击中了孙策的要害。孙策按捺不住,不待疮愈就再议出兵:“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许昌!”然而此时他已心力交瘁,他的母亲看到他后就流下了眼泪:“儿失形矣!”他啊,本来挺帅气一小伙子,现在他妈妈都快认不出他了!一向自负的孙策竞无法面对现实,精神上的崩溃使他再也无力战胜箭伤,一命呜呼。
孙策之死其实更像现在人们所说的猝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工作过劳,缺少必要的休息,很有可能埋下猝死的隐患。与市场环境变化有周期一样,竞争主体的生存也有自己的节律。
任何事业的成就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对事业发展周期律的自觉利用就是把事业波浪式地向前推进,张弛有度。也就是说,在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之后,不妨稍作整顿,养精蓄锐,以便取得新的成功。这并非裹足不前,而是为了避免急于求成的各种弊端。孙策之所以过劳死,是因为他有好高骛远之嫌。孙策在江东的崛起,除了他的骁勇善战之外,客观上是由于当时市场上的主要力量都在逐鹿中原,无暇顾及江东。孙策可以说是钻了大家混战的空子,他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鼎中原的实力,毕竟立足未稳,公司成立才没几年呢,怎么就着急海外并购呢?连年战事不断,需要休养生息。时年又遇大旱,在这个时候想与曹操决战,达到“迎汉帝”的目标,显然过于草率仓促,难免诸事不顺。P133-135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商解三国》作品相关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权谋之书。从现代商业角度看,魏、蜀、吴分别对应什么类型的公司?它们的商业行为有怎样的特性,在企业文化、管理、市场竞争方面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千年烽烟》 ——乱世洪流中的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 浩荡千年,风起云涌,烽火连天。这是一个被无数次吟咏、重塑的时代,一个由英雄辈出、谋略迭起、血肉横飞构筑的壮丽画卷。然而,在那些被歌颂的战功、被传颂的智谋背后,掩藏着无数凡人的挣扎与悲欢,他们的命运如同乱世洪流中的孤舟,随波逐流,却又拼命想要抓住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岸。 《千年烽烟》并非仅仅是又一部关于那个辉煌而残酷年代的记述。它所要触及的,是历史宏大叙事下,那些被忽略的细枝末节,是那些在史书墨迹未干之前,便已消散在风中的个体生命。本书试图剥离那些被传奇色彩笼罩的英雄光环,深入挖掘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他们面对家国破碎时的痛苦抉择,以及他们对太平盛世最朴素的渴望。 故事从一个偏远村落的视角展开,在那里,战乱的阴影如同瘟疫般缓慢而坚定地蔓延。我们跟随主人公,一个名叫“无名”的年轻人,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他并非名门之后,也非身怀绝技,他只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用最原始的生命本能,在这片焦土上寻找一线生机。他的旅程,是一场对乱世最真实的映照。 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无名”的家园,曾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然而,军阀的铁蹄踏碎了这份宁静。他亲眼目睹了村庄的焚毁,目睹了亲人的离散,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这份刻骨铭心的伤痛,成为了他一生逃亡的起点,也让他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最直接的体会。 本书中,我们将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宏大的战役,而是将镜头对准战争带来的具体影响。那些被征兵的老农,在战场上茫然不知所措;那些被迫迁徙的妇孺,在逃亡路上饥寒交迫,沦为野兽的猎物;那些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寸草不生,饥荒成为比刀剑更可怕的敌人。我们将描绘饥饿的面孔,描绘绝望的眼神,描绘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每一个个体。 “无名”在逃亡途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身怀绝技却心如死灰的江湖客,有怀揣宏图却壮志难酬的落魄士子,有为了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的盗匪,更有心存善念却身处乱世而无能为力的普通百姓。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故事,都在这乱世中努力地活着,或者苟延残喘,或者奋力抗争。 乱世中的生存法则 生存,是那个时代最朴素也最沉重的命题。《千年烽烟》将细致地描绘个体在乱世中的生存法则。这其中,有智慧的闪光,有勇气的体现,但更多的是妥协与无奈。 “无名”最初只是想躲避战乱,寻找一个能让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然而,他很快发现,在这片土地上,所谓的“安身立命”是多么奢侈的愿望。他需要学会辨认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必须远离;他需要学会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搜集食物,如何在寒冷的夜晚找到避风的栖身之所;他甚至需要学会如何隐藏自己的身份,如何用谎言和伪装来保护自己。 我们还会深入探讨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是如何在乱世中被扭曲与重塑的。当生命本身都变得廉价时,所谓的仁义道德,是否还能作为行为的准则?为了生存,是否可以不择手段?书中将呈现一些残酷的场景,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但同时,也会在绝望中透出一丝希望,揭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人选择坚守内心的良善。 家国情怀的重量 “家”的概念,在乱世中被赋予了更沉重的意义。对于“无名”而言,他的家,是那片被焚毁的土地,是那离散的亲人,是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温情。他渴望重建家园,渴望与亲人团聚,这份对“家”的渴望,支撑着他在艰难的旅途中前行。 “国”的概念,则显得更加模糊而遥远。在百姓眼中,国家不过是权臣们争夺的棋盘,是军队往来的战场。他们不关心谁是皇帝,谁是诸侯,他们只关心今天是否有饭吃,明天是否还能活着。然而,当家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时,他们对“国”的感受,便从一种抽象的概念,转变为一种切肤之痛。 书中将通过“无名”的视角,以及他所遇到的人的故事,展现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于“家国”的理解。有的人为了报效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明知希望渺茫;有的人则对所谓的国家大义嗤之以鼻,只关心自己的温饱与安全;还有的人,在目睹了权力的腐败与人性的黑暗后,对曾经的信仰产生了动摇。 “无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那些致力于恢复秩序、重建家园的人。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超越个人恩怨、为了更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精神。这份精神,让他开始思考,在个体命运之外,是否存在着一种更宏大的意义? 个体命运的挣扎与选择 《千年烽烟》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对个体命运的细致描摹。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生命都是一颗微小的沙粒,但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重量和温度。 “无名”的命运,并非注定辉煌,也并非注定悲惨。他的选择,他的坚持,他的妥协,都将引领他走向不同的结局。他会遇到爱情吗?他会找到归宿吗?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随着他的脚步,一点点揭示。 书中将展现许多充满张力的情节,例如: 生与死的抉择: 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奋力一搏,还是曲意逢迎? 情感的羁绊: 在乱世中,爱情、亲情、友情还能否存在?它们将如何被战争的阴霾所考验? 信仰的动摇与重建: 当曾经坚守的信念被现实无情击碎,人们将如何寻找新的精神支柱? 对未来的迷茫与希冀: 在漫长的逃亡与挣扎中,他们是否还能对未来抱有希望?这份希望又会寄托在何处? 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英雄赞歌,也并非渲染无尽的绝望。它试图呈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充满人情味的时代。在那些刀光剑影之外,在那些权谋算计的背后,有无数普通人的血泪故事,有他们对生命的珍视,有他们对美好的向往。 《千年烽烟》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去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个体生命,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无奈,以及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最朴素也最动人的家国情怀。这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审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本《商解三国》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三国题材的书籍太多了,大多是历史演义,充斥着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读多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作者的笔触并没有直接切入波澜壮阔的战场,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务实的角度切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商界巨擘,在剖析一个巨大的商业案例。他没有回避乱世中的残酷与血腥,但更侧重于分析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那些决策者们是如何凭借对经济、资源、民心,甚至是“供需关系”的深刻理解,来布局、扩张、巩固甚至衰败的。这种将历史事件置于经济学原理下的解读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曹操能够迅速崛起?他的屯田制背后,是怎样的经济学逻辑?刘备的崛起,除了仁义,又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人才战略和商业网络的构建?孙权又如何利用江东的地理优势和资源,建立起稳固的霸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接地气”的三国,不再是单纯的英雄史诗,而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博弈的商业教科书。

评分

评价四: 这本《商解三国》绝对是一股清流,在浩如烟海的三国读物中脱颖而出。我之前读三国,总是关注那些刀光剑影、谋略诡计,但这本书却带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它不是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去解读三国,而是从经济和商业的角度,去分析那些在乱世中起伏的人物和政权。我读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些现代商业的画面,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关于企业如何崛起、扩张、并购,甚至是破产的案例分析。书中对曹操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战略家,他如何通过“屯田制”这样的经济政策,解决了军粮问题,并发展了生产力。对刘备的分析,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懂得整合资源、善于利用人才的创业者,他的“仁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品牌营销,吸引了众多追随者。而对孙权,则看到了一个懂得守成、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经营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三国争霸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是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是个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尤其喜欢三国。市面上关于三国题材的书籍,我几乎看了个遍,从正史到野史,从演义到考据,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读到了《商解三国》。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与经济发展、商业运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像传统的历史演义那样,侧重于个人英雄主义或者神化某些人物,而是更关注那些驱动历史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经济基础。书中对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分析,不再仅仅是看他们的权谋和武力,而是深入挖掘他们是如何通过发展农业、开垦荒地、改革税制、鼓励商业来充实国库、稳定民心,从而为他们的扩张奠定基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富”和“强”的定义,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实力,而是强调了经济实力是军事实力最根本的支撑。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透过一层厚厚的迷雾,看到了隐藏在刀光剑影背后的经济规律。

评分

评价二: 最近读完《商解三国》,感觉脑袋里像是被搅动了一番,原本固有的一些三国观被彻底颠覆了。我一直以为三国故事无非就是君王将相的争霸,是血与火的较量。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太不一样了。它像是把三国时期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放在一个放大镜下,然后用经济学的角度去解剖。你会发现,那些我们以为是偶然的胜利,背后其实有着精密的经济布局;那些看似鲁莽的决策,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举个例子,书中对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分析,不再是单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深入剖析了他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农业、手工业,甚至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来支撑刘备政权的运转。还有对曹操的分析,不再是简单的“奸雄”,而是看到了他如何通过发展生产力,吸引人才,来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三国争霸背后,那条隐秘却又至关重要的经济脉络,以及商人、工匠、农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资源最大化,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研究报告。

评分

评价五: 自从读了《商解三国》,我对三国历史的理解,可以说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历史书读来读去,总是在强调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人物,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别致的切入点。它不再是以往那种热血沸腾的英雄史诗,而是像一位睿智的商人,在冷静地分析三国时期各方势力的“成本收益”,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经济杠杆来达成政治目标。书中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但更侧重于剖析那些在乱世中,经济运作是如何影响战争的走向,以及“民生”这个看似朴素的概念,在战略层面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个时期,不同经济政策的分析,比如曹操的屯田制,是如何在保证军粮供给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刘备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招揽人才和发展地方经济,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经济的力量也从未缺席,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塑造着那些伟大的决策和辉煌的成就。

评分

好好!

评分

超级喜欢。赞一个。。。。。

评分

有些见解,但有些凌乱

评分

评分

科迈罗敞篷版科迈罗敞篷版科迈罗敞篷版科迈罗敞篷版

评分

很耐人寻味,细细品读的一本书!收藏了!

评分

李光斗电视上的分析,书中剖析得也很有道理,值得一看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这是孩子指定购买的图书,据说是某人推荐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