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豆類傢常菜這樣做*好吃
:29.80元
作者:尚雲青 於雅婷
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3742441
字數: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1、7 種常見豆類,搭配齣360種豆類菜,讓你吃得美味,吃得舒暢。名廚打造,多樣美食、均衡營養,震撼低價、超值迴饋。
2、精選數百道豆類蔬菜,拌炒燒蒸,任你挑選。豆類菜清爽脆嫩、豆製品嫩滑軟爛,滋味誘人,天天享口福。
3、本書菜品簡單易學,步驟清晰詳盡,更清楚標示飲食宜忌,讓您閤理搭配,吃得健康。
介紹瞭黃豆、青豆、豌豆的的營養成分、養生功效、選購保存、搭配宜忌;數百道豆類佳肴的製作方法,並提供瞭豆腐、豆豉、豆乾、豆芽等豆類製品的品種介紹、保健功效、食用宜忌等,結閤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中國人的體質因素,精選數百款豆類佳肴,在傢就能嘗遍各種豆製品的美味。
尚雲青
雲南中醫學院教授,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營養藥膳專傢分會常務理事、雲南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與營養工作專傢、世界健康促進聯閤會常務理事、雲南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雲南省營養學會理事、雲南省預防醫學第二屆食品安全分會委員。
於雅婷
主任醫師、高級藥膳食療師、北京世健聯首席養生專傢、中國特效醫術專業委員會首席
專傢,現任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理事兼飲食健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世界中醫藥聯閤會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2008 年、2012 年國傢舉重隊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成員,參加營養與恢復研究相關課題9 項,其中兩項分獲第29 屆及第30 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項目貢獻一等奬;組織創新現代化中醫食療技術123 項;榮獲“科苑人物”“2008 ~ 2009 年中華健康管理傑齣人物”“亞健康事業開拓者”“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特彆貢獻人物”“中華百業功勛人物”“中國創新人物”等稱號。
我是一個對中餐裏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考驗功力的“傢常小炒”情有獨鍾的人,市麵上很多菜譜都偏愛那些高大上、耗時長、食材難尋的“大菜”,這本倒是難得地聚焦在瞭日常餐桌的升級上。我嘗試做瞭裏麵的幾道“快手拌菜”,那些調味比例的描述精準得像是廚房裏的精密儀器,尤其是對於醋和醬油那種微妙的酸甜平衡,作者給齣的建議簡直是醍醐灌頂。但說實話,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讀者來說,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性調味品,比如特定的陳年老醋或者某種醃製的辣椒醬,可能不太容易買到,書裏如果能提供一些全球通用或者容易替代的“平替方案”,那就更完美瞭。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於“油溫”的細緻區分,這一點很多廚師都不願細說,但它卻用非常直觀的文字描述瞭不同油溫下食材變化的狀態,讓我終於理解瞭為什麼我的炸物總是差那麼一點點酥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取非常考究,即便是處理油膩的菜譜時,也不易被弄髒,而且色彩還原度極高,那些誘人的菜肴圖片簡直是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讓人光是看著口水都要流下來瞭。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劃分上的用心,它並沒有簡單粗暴地按照食材分類,而是融入瞭一些烹飪技巧的精髓,比如“火候的藝術”、“調味的哲學”等小欄目,雖然不是主打菜譜,但對於提升我的傢常烹飪水平助益良多。而且,排版設計非常清晰明瞭,步驟圖的選取角度都很到位,即便是廚房新手,也能快速抓住要領。不過,我希望在後續的版本中,能在部分經典菜式旁邊增加一些曆史典故或者營養學的小知識,讓這本工具書不僅是操作手冊,更能成為一本賞心悅目的烹飪藝術品。整體而言,從硬件到軟件的細節處理,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美食愛好者的尊重與專業。
評分從烹飪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對傳統中式烹飪精神的迴歸,強調“不時不食”和“食材本味”的挖掘。它不像某些現代食譜那樣過度依賴復雜的化學調料來彌補食材的不足,而是專注於如何通過正確的火候控製和基礎調味,最大限度地激發食材本身蘊含的香氣。例如,它對薑、蒜、蔥這些基礎香料的運用,有著極其深入的解析,不同食材搭配不同香料的時機和用量都有詳細的講解,這對於我這種追求“鍋氣”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寶藏。不過,對於那些習慣瞭西式計量單位的年輕讀者,如果能在圖文旁邊增加剋拉(g)或毫升(ml)的對照參考,而不是僅僅依賴“適量”、“少許”這樣的描述,將有助於他們更精確地掌握調味尺度,降低入門的門檻。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創新性錶示贊賞,它沒有拘泥於某一個菜係的傳統,而是將全國各地關於豆類烹飪的精華進行瞭整閤和提煉,形成瞭一套獨特的“豆製品處理係統”。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豆製品(比如乾豆腐、豆腐泡、腐竹等)在不同烹飪手法下的“性格差異”的分析,這直接解決瞭我在實踐中遇到的很多睏惑,比如為什麼同樣的紅燒方法,用在豆腐上和用在豆皮上效果天差地彆。唯一讓我覺得可以加強的地方在於,這本書在“宴客”場閤的應用展示略顯不足。目前的菜譜大多適閤日常三口之傢食用,如果能加入幾道“壓軸”級彆的豆製品大菜,比如如何用豆製品做齣足以撐起一桌大席的創意菜肴,那麼它的價值將不僅僅停留在“傢常”層麵,而是可以成為更全麵的宴會菜單的有力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菜譜集閤,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廚房裏手把手地教你做菜。作者在介紹每道菜的時候,總會穿插一些自己失敗的經曆或者成功的“小竅門”,這讓讀者在學習新菜的同時,也建立瞭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感,不會因為害怕做砸瞭而産生畏難情緒。比如有一道關於豆腐燒製的菜,作者就詳細描述瞭豆腐如何預處理纔能更好地吸收湯汁,那種耐心和細緻讓人感動。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於素食者或者有特定飲食禁忌的人群,書中的分類略顯單一,如果能有一個專門的“無肉低脂”章節,或者明確標注齣哪些菜可以方便地進行素食改造,那這本書的適用範圍會更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