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聚焦於早期中國電影和城市文化,並將上海電影納入民國文化史的視野中加以討論,力圖呈現一個豐富的、多維度的早期中國電影文化史。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一、電影羅曼史:茶館、影院、觀眾,二、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三、身份的建構:民族主義、都市主義、泛亞洲主義,從不同角度討論瞭民國時期中國電影的豐富麵嚮,以及上海的電影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質,從中既可以看到民國時期上海的摩登消費方式和獨特市井現象,也可以一窺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紛繁復雜的文化和光怪陸離的社會風氣。
《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具有紮實的史料基礎,厘清並深入探討瞭早期中國電影的多個重要命題,其中不少論題是此前的中國電影史寫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亦對當下的中國電影研究具有啓示和藉鑒意義。自齣版以來,《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曾多次再版,在歐美學術界産生瞭廣泛的影響,並被很多大學的電影研究和中國現代史課程列為必讀書目。
作者簡介
張英進,美國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聖地亞哥加州大學文學係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訪問講席教授,曾任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英文書籍包括專著《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1996,中文版2007)、《中國電影百科全書》(1998)、Ⅸ影像中國》(2002,中文版2008)、《中國電影史》(2004)、《全球化中國的電影,空間與多地性》(2010),編輯論文集《中國比較文學論文集》(1998)、《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1999,中文版201 1)、《當代中國的另類電影文化》(2006)、《華語電影明星研究》(2010,中文版即齣)、《中國電影指南》(即齣)。另齣版中文書籍《審視中國》(2006)、《電影的世紀末懷舊》(2006)、《多元中國》(2011)等,以及在中英文的學術期刊與論文集中發錶的大量文章。
蘇濤,1981年生,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
精彩書評
此書對中國電影研究以及對20。世紀中國都市文化的更廣泛的理解做齣瞭深遠的貢獻。十篇文章的範圍遠遠超齣1922-1943的年限.並探討瞭電影以外的議題。這本書是不斷發展的上海研究中受人歡迎的新作,它引導我們跨越有關1949年前上海和中國通俗文化的錶麵化的理解。
--康浩(Paul Clark),美國《中國研究書評》雜誌
目錄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 電影羅曼史:茶館、影院、觀眾
第一章 導言: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
第二章 茶館、影戲、組裝:《勞工之愛情》與中國早期電影
第三章 《西廂記》與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古裝劇
第四章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的都市氛圍
電影觀眾、電影文化及敘事傳統管見
第二部分 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
第五章 在罪惡之城齣賣靈魂:1920-1949年問印刷品
電影和政治中的上海歌女和舞女
第六章 善良、墮落、美麗: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女明星和上海公共話語
第七章 娼妓文化與都市想象: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中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協商
第三部分 身份的構造:民族主義、都市主義、泛亞洲主義
第八章 南京時期的電影審查與文化重建:方言、迷信與色情
第九章 都市之聲: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
第十章 "她的芳蹤無處不在":
上海、李香蘭與"大東亞電影圈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盡管這部電影長期被人遺忘,但它對電影史産生的影響卻不容否認。正是因為它並未獲得主流電影史的青睞,這部電影生動的細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實際上為我們提供瞭早期上海電影及其復雜性的具有說服力的一瞥。
《勞工之愛情》是一部愛情喜劇,很明顯,它諷刺瞭傳統包辦婚姻。而五四運動倡導將個人從封建桎梏中解放齣來,自由戀愛是它的核心主題之一。由此可以看齣,早期中國電影並非完全與五四新文化運動脫節。這部電影創造齣瞭中國電影史上“勞工”的第一個銀幕形象(“勞工”是用來描述正在浮現的城市勞動階層的摩登名詞)。@它實際上是20年代上半葉湧現的一大批電影的先驅,這些電影大多以“鴛鴦蝴蝶派”的都市小說為藍本,關注一個急劇現代化的社會中的愛情、傢庭和倫理道德等主題。這部早期的敘事電影在一些相關問題上與五四話題相重閤,它有著情節劇誇張和聳動的外觀,並追求以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講述方式來闡釋城市現代性的重大影響。
以前,關注非西方電影的西方電影學者尤其偏好日本電影。這種研究熱情似乎主要是由於非西方電影--在這裏即日本電影--可以提供反好萊塢的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電影話語。諾埃爾·伯奇(Noel Burch)的“緻遠方的觀察者:日本電影的形式與意義》一書是這一學術激進主義的典型代錶。伯奇意在證明,戰前的日本電影是“唯一發源於非歐洲文化的民族電影”,因而它也是唯一與“歐洲、美國,以及其他殖民地國傢電影工業扶持之下的‘好萊塢模式’的拍攝和剪輯”大異其趣的電影模式。④換言之,日本僅僅變成瞭挑戰好萊塢電影霸權的政治工程中一個順手拈來的譬喻。日本電影之所以具備原創性和純粹性的第二個理由,根據伯奇的分析,則在於19世紀晚期,它跳過瞭所謂的“殖民地階段”。老牌的文明國度,如印度、中國和希臘,都沒有擺脫西方殖民勢力對它們的滲透,伯奇惋惜它們沒有充分發展齣本~4t、原創性的電影錶現方式。於是他指齣,上述國傢沒有像日本一樣創作齣“傑作”。對於伯奇而言,那些並非絕然不同於好萊塢的本土電影混沌不清的麵目,會使他試圖通過非好萊塢電影實踐來鞏固西方理論的努力變得不夠清晰有力。通過引用陳立(Jay Leyda)《好萊塢前史:美國資料館館藏的世紀之交的電影》中的一些數據,伯奇發現,早期中國電影從使用的膠片到攝影師再到視覺風格,都是美國電影奴役下的一個雜糅性的存在。⑧換句話說,早期中國電影的形成期是一個缺乏獨立性的模仿時期。
前言/序言
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信息載體的可變換性。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因此,一方麵,它必須藉助某種符號纔能錶現齣來,而這些符號又必須寄載於某種物體上;另一方麵,同一信息的載體是可以變換的。例如,某一信息可以用語言符號錶述,這個語言符號既可以是漢語,也可以是英語或其他語言;而這些語言既可以載荷於聲波、電磁波,也可以轉換成相應的文字載荷於紙張。脫離這些具體的符號及其物質載體,信息及其傳遞是不可想象的,而信息載體及信息本身形式的變換,構成瞭信息處理的主要內容。
評分
☆☆☆☆☆
西方學人的觀點,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評分
☆☆☆☆☆
nice
評分
☆☆☆☆☆
西方學人的觀點,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評分
☆☆☆☆☆
《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具有紮實的史料基礎,厘清並深入探討瞭早期中國電影的多個重要命題,其中不少論題是此前的中國電影史寫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亦對當下的中國電影研究具有啓示和藉鑒意義。自齣版以來,《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曾多次再版,在歐美學術界産生瞭廣泛的影響,並被很多大學的電影研究和中國現代史課程列為必讀書目。
評分
☆☆☆☆☆
對於瞭解解放前的中國電影是很有幫助的。
評分
☆☆☆☆☆
很好~書很棒!!!!
評分
☆☆☆☆☆
民國時代東方巴黎的榮華
評分
☆☆☆☆☆
電影學方麵的佳作!實惠,正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