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關於書畫的文章,很好的。
評分在文明進化的綫路裏,我們的這套倫理製度,是聖人製作的,還是自然形成的,聖人至多隻是自覺者和整理者,可說是今、古學之爭的焦點,某種意義上也遙遠地迴應著孟、荀之爭的老問題。當然,隨著時代的推進,把廣泛實踐的社會製度歸於某個人格化主體的學說越來越顯得難解接受瞭,所以在近代還是古文學站一點上峰。
評分不錯不錯很不錯,喜歡喜歡很喜歡
評分康有為的關於書畫的文章,很好的。
評分今天在朋友書店撿漏,驀然在書架頂層看到這本。我是從錢穆的書裏知道這書的。錢先生的《學龠》裏,有一篇《近代年諸儒論讀書》,我覺得可以和《近三百年學術史》對觀,但因為文章用白話寫,話題也更小,很多著作裏蘊而未齣的褒貶,這裏講得更坦率。眾所周知,錢穆看不起康有為孔子改製那套說法,有點意外的倒是對康氏早年的《長興學記》和《萬木草堂口說》頗緻嘉賞,許他簡易著實,明古人之大體。
評分站在書店翻,很覺有些新鮮的說法,比如“莊子日經營天下,乃熱人,非冷人也”,次明莊子諸篇指要(p174),隱隱讓我想起章太炎。諸子學的興起,當然可以追到晚明的方以智、傅山,以及清中葉的汪中、俞樾這些人,但晚清民國的諸子熱,還是彆有因緣。《史記 五帝本紀》雲,上古茫昧之世,“其言不雅馴,縉紳先生難言之。”百年前的那些學者,恰恰是要在不雅馴的百傢言裏,尋找齣文明進化的綫路,奠定倫理的根基,無論是以民族主義的,還是普世主義的方式。這種學問的錶麵,是訓詁學、諸子學、經學,背後則有深刻的19世紀歐洲學術的烙印,他們想做的,其實是和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恩格斯的《傢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類似的工作。
評分不過,反過來想想,又時常驚異於倫理製度的美備,隱隱呼喚一個偉大的人格,所以又覺得今文學的一些說法,也有它的道理。我對今文傢的瞭解不多,去年至今,在讀李源澄的書。再加上康有為這本,我覺得在他們的描述裏,在文明早期的某個階段,一定有一個突越期,文明的樣貌發生瞭某種根本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一套完備的製度(“經”)。這個變化的結點就是聖人。比如康有為說“古俗淫佚,如衛靈公、衛宣公等,皆孔子未改製也。必知舊俗之亂,乃知孔子之功。”(p 92)李源澄的思路更現代學術一點,他把這個變化往下拉,經學變成瞭為麵對帝國新局麵的體係化的學問,而製造者變成瞭漢代的儒者群。
評分不過,反過來想想,又時常驚異於倫理製度的美備,隱隱呼喚一個偉大的人格,所以又覺得今文學的一些說法,也有它的道理。我對今文傢的瞭解不多,去年至今,在讀李源澄的書。再加上康有為這本,我覺得在他們的描述裏,在文明早期的某個階段,一定有一個突越期,文明的樣貌發生瞭某種根本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一套完備的製度(“經”)。這個變化的結點就是聖人。比如康有為說“古俗淫佚,如衛靈公、衛宣公等,皆孔子未改製也。必知舊俗之亂,乃知孔子之功。”(p 92)李源澄的思路更現代學術一點,他把這個變化往下拉,經學變成瞭為麵對帝國新局麵的體係化的學問,而製造者變成瞭漢代的儒者群。
評分買瞭很多這個非常滿意謝謝 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