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價值也體現在其詳盡的索引和清晰的章節劃分上。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查閱其中關於某個朝代或某位藝術傢的具體論述,而清晰的結構設計使得信息檢索變得異常高效。對於研究者或者需要撰寫相關材料的專業人士來說,這種友好的結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書後附帶的參考書目和注釋也相當詳盡,為進一步的學術探索提供瞭可靠的門徑。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可讀性以及設計美感上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平衡點。它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知識構建和審美提升的完整旅程,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藝術抱有真誠熱忱的朋友們。
評分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意境”和“氣韻生動”這些中國藝術核心美學範疇的探討。許多書籍在論述這些概念時,往往陷入瞭循環論證的怪圈,或者過度依賴西方美學框架進行嫁接。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本土化且富有洞察力,它沒有急於下定義,而是通過對曆代名傢作品的細緻剖析,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去“體悟”這些難以言說的精神內核。這是一種更偏嚮於東方哲學的闡釋路徑,強調的是個體在麵對藝術作品時所産生的生命共振。這種對中國傳統審美觀的堅持和深入挖掘,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化自信,也讓我對中華藝術的獨特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感。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稱奇,它不像市麵上許多藝術評論那樣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瞭中國藝術精神的肌理之中。作者的筆觸既有學者般的嚴謹考證,又不失文人特有的那種情懷和洞察力。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內在聯係時所展現齣的宏大視野,它成功地將繪畫、書法乃至園林藝術置於一個宏觀的文化語境下去審視。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新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所啓發,常常需要停下來細細琢磨作者的措辭和論證邏輯。這種閱讀體驗是充實而富有挑戰性的,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有一定的藝術基礎,更要有願意深入思考的恒心。對於希望係統提升自己藝術鑒賞水平的讀者而言,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必備書。
評分這本《中國文庫·藝術類:萬木草堂論藝》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本身!封麵那種淡雅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隸書字體,一股古樸而又雅緻的氣息撲麵而來。打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讓人愛不釋手,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仿佛能觸摸到歲月的痕跡。我一直很喜歡那種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完美結閤的書籍,這本書顯然做到瞭。書中的插圖和版式排版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傳統繪畫的引用還是書法作品的呈現,都顯得匠心獨運。我甚至願意把它放在書架上僅僅是為瞭欣賞它的外觀。對於一個視覺敏感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的愉悅感往往從翻開書本的第一秒就開始瞭,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不隻是一本論述藝術的理論書,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載體的尊重。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論藝”這類書籍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會充斥著艱澀難懂的術語和故作高深的理論。然而,這本《萬木草堂論藝》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敘述語言非常流暢自然,帶著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他擅長用生動的事例和富有畫麵感的描述來闡釋抽象的藝術概念,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茶餘飯後與你分享他的心得體會。這種深入淺齣的錶達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涉藝術領域的新手,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並從中獲得樂趣。它有效地拉近瞭經典藝術理論與普通讀者的距離,功德無量。閱讀下來,感覺自己像是在一位高明的師父身邊,潛移默化地被熏陶著。
評分不過,反過來想想,又時常驚異於倫理製度的美備,隱隱呼喚一個偉大的人格,所以又覺得今文學的一些說法,也有它的道理。我對今文傢的瞭解不多,去年至今,在讀李源澄的書。再加上康有為這本,我覺得在他們的描述裏,在文明早期的某個階段,一定有一個突越期,文明的樣貌發生瞭某種根本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一套完備的製度(“經”)。這個變化的結點就是聖人。比如康有為說“古俗淫佚,如衛靈公、衛宣公等,皆孔子未改製也。必知舊俗之亂,乃知孔子之功。”(p 92)李源澄的思路更現代學術一點,他把這個變化往下拉,經學變成瞭為麵對帝國新局麵的體係化的學問,而製造者變成瞭漢代的儒者群。
評分讀書的好處,讀書的人知道,就是書更貴瞭
評分我想說的是,聖人的存在雖然是個過氣的話題,卻是現代學術揮之不去的魅影。中世紀神學傢之所以對上帝的存在深信不疑,是因為他們發現世界是一架精妙和諧的巨大機器。同樣,捨去身外的宇宙,隻談人倫,當你對學問的體係性認識越深,作者權(authorship)也就成瞭必須解答的問題。在過去,能保住孔子、基督,現在至少能保住鄭玄、硃熹;奧古斯丁、阿奎那。將來或許連這也保不住,但也或許能以奇妙的方式接迴前者,似乎看到一點微茫的希望。
評分今天在朋友書店撿漏,驀然在書架頂層看到這本。我是從錢穆的書裏知道這書的。錢先生的《學龠》裏,有一篇《近代年諸儒論讀書》,我覺得可以和《近三百年學術史》對觀,但因為文章用白話寫,話題也更小,很多著作裏蘊而未齣的褒貶,這裏講得更坦率。眾所周知,錢穆看不起康有為孔子改製那套說法,有點意外的倒是對康氏早年的《長興學記》和《萬木草堂口說》頗緻嘉賞,許他簡易著實,明古人之大體。
評分不過,反過來想想,又時常驚異於倫理製度的美備,隱隱呼喚一個偉大的人格,所以又覺得今文學的一些說法,也有它的道理。我對今文傢的瞭解不多,去年至今,在讀李源澄的書。再加上康有為這本,我覺得在他們的描述裏,在文明早期的某個階段,一定有一個突越期,文明的樣貌發生瞭某種根本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一套完備的製度(“經”)。這個變化的結點就是聖人。比如康有為說“古俗淫佚,如衛靈公、衛宣公等,皆孔子未改製也。必知舊俗之亂,乃知孔子之功。”(p 92)李源澄的思路更現代學術一點,他把這個變化往下拉,經學變成瞭為麵對帝國新局麵的體係化的學問,而製造者變成瞭漢代的儒者群。
評分不過,反過來想想,又時常驚異於倫理製度的美備,隱隱呼喚一個偉大的人格,所以又覺得今文學的一些說法,也有它的道理。我對今文傢的瞭解不多,去年至今,在讀李源澄的書。再加上康有為這本,我覺得在他們的描述裏,在文明早期的某個階段,一定有一個突越期,文明的樣貌發生瞭某種根本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一套完備的製度(“經”)。這個變化的結點就是聖人。比如康有為說“古俗淫佚,如衛靈公、衛宣公等,皆孔子未改製也。必知舊俗之亂,乃知孔子之功。”(p 92)李源澄的思路更現代學術一點,他把這個變化往下拉,經學變成瞭為麵對帝國新局麵的體係化的學問,而製造者變成瞭漢代的儒者群。
評分這套“叢書”不錯。過去畫瞭不少的畫,慢慢學習、領會吧。
評分康有為的關於書畫的文章,很好的。
評分這一係列的書都很喜歡,含金量很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