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茶味初见
作 者:静清和 著
I S B N :9787510826542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4月第1次印刷
字 数:250千字
页 数:269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390克
原 价:39.00元
编辑推荐
★收录作者百余幅精美摄影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
★作者出生中医世家,为读者精心提供24节气里*贴心的饮茶建议;
★72款茶因缘遇合贯穿始终,贴近生活。体味茶文化的精髓,受益一生;
★畅销书《吃茶一水间》作者王迎新倾情作序。
目录
立春
迎春正启流霞席
九曲红畔梅花开
不在梅边在茶边
雨水
雨水始华胭脂红
樱花红时茶饮白
玉兰花开春渐暖
惊蛰
惊蛰过后茶脱壳
一树梨花一溪月
石头寨里罐罐茶
春分
攸乐易武问茶忙
布朗山茶味*酽
景迈茶有花蜜香
清明
梨花清明染春深
茶路漫漫在江南
红袖添香伴读书
谷雨
问茶湖州访大茶
曾从顾渚山前过
安吉茶山又逢君
立夏
桐木探香韭春窝
胜日寻芳建水陶
紫陌红尘初夏饮
小满
蜜脂泉瀹宝洪茶
桑葚红了有盈满
九华甘露境闲闲
芒种
碧螺春红饯花神
采艾端午奕清芳
含熏更有幽兰香
夏至
自笑禅心如枯木
夏至饮绿一阴生
虞美人映白牡丹
小暑
小暑听琴老茶香
凭海临风口噙香
教女学做荷花茶
大暑
一滴水中涅槃心
大暑随心闲吃茶
瀹饮千家寨古茶
立秋
立秋寂寂茶烟苍
一盏清茗知秋味
潇潇清秋暮说茶
处暑
对花啜茶亦清雅
处暑静秋怜香幽
茶中照见旧时颜
白露
一瓯新绿秋凉至
白露清风相思红
素心熏染在姑苏
秋分
花美果香茶苦涩
风清露冷秋期半
无我茶会聚岱岳
寒露
茶烟轻煦以熏月
中秋瀹大饮红袍
柿红桔绿寒露茶
霜降
秋读西厢伴美人
秋气之应说茶陈
霜降幽林沾惠若
立冬
荼蘼花开武夷茶
牛栏坑深岩骨香
流香涧里花静芳
小雪
清寒正是吃茶天
席中有茶真滋味
腊梅树下坐饮茶
大雪
大雪养藏莫饮凉
夜扫寒英煮绿尘
佳茗微吟齿颊香
冬至
冬至茶寻唐宋韵
品茗无味为至味
杯里璀璨盏妖娆
小寒
小寒夜静闲谈时
又照霏霏满碗花
老熟散喝脚丫暖
大寒
昆虫于茶有造化
破五开年说泡茶
唯水知道茶滋味
内容推荐
茶路无尽,他却似抛开了尘务,时刻在寻茶的“道”中漫游。西双版纳、武夷山、龙井,不同的季节,雨中、雪里,春日、秋阳,只见他初心不变地乐在其间。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偶尔喝着他分享的茶,一瓯色味俱全的茶汤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变的初心和朴实执着的茶人本分。
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是一直坚持不懈的“又一杯茶”。 “啜过始知真味永”茶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盏盏百味俱全的茶汤?
作者简介
静清和,原名张茂林,出生于中医世家。山东著名茶人,济南茶艺学校副校长,致力于茶道、香道、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的研习。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制茶做茶理念,数十年游走茶山,亲力亲为,遍访茶人,源头问茶,于茶史、茶类、茶器、茶席有深入的了解与探究。
总而言之,《茶味初见》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偏重于茶艺技巧的书籍,结果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之道”的散文集,只是以茶为线索。书中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解读,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让我在品味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韵律。它没有刻意去讲多么复杂的茶道,而是将茶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相结合。比如,书中在描述“小满”时,会提到:“此时节,雨水渐丰,万物日渐繁盛,不妨泡上一杯清淡的绿茶,搭配时令的瓜果,享受那份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将茶饮与饮食、与季节性的蔬果相结合的建议,非常实用,而且富有生活情趣。它让我觉得,饮茶,其实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丰富。它不仅仅是关于品味一杯茶的香醇,更是关于如何通过茶,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连接自然,去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本书的语言温和而有力量,读来让人心生暖意,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初识《茶味初见》,本以为是一本略带文艺情怀的茶书,没想到读来却像一位老友在耳边娓娓道来,将二十四节气的风物与茶饮巧妙地融合。每一节的开篇,总是先描绘一番当季的景致,或是细雨霏霏,或是烈日炎炎,亦或是秋高气爽,寥寥数语便将人带入那份时节的意境。紧接着,便是针对此情此景,量身打造的饮茶建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惊蛰”那一节,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推荐某款茶,而是从“春雷初响,万物复苏”的意象出发,引申出此时宜饮温和、助阳的茶品,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冲泡手法和水温的调整,来更好地激发茶的香气与滋味,以契合“生发”的节气特征。它不像许多茶艺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是繁琐的茶具介绍和复杂的冲泡步骤,而是更侧重于“人”与“茶”在特定时节下的互动,让饮茶不再是一项仪式,而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日常。书中的文字也颇有韵味,不会过于学术化,读起来轻松而有启发,仿佛在指导你,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与自然对话的宁静角落。
评分读《茶味初见》,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指南,而茶,只是其中一个绝妙的载体。我一直对广式茶点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份精致背后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这本书虽然名为“茶味初见”,但对于茶点的描绘也是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几样茶点,而是将茶点与茶的搭配,上升到了“味蕾的对话”的高度。书中提到了不少经典的广式茶点,比如香滑的虾饺、酥脆的蛋挞、以及风味独特的叉烧包,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口感、风味特点,以及与不同茶类的适配性。它告诉我,品尝茶点,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通过茶的清冽或醇厚,来中和茶点的油腻,或是烘托茶点的鲜美,达到一种味觉上的平衡与升华。书中关于“点心与茶的对话”这一章节,让我对之前的品茶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每一道点心,都像是为茶而生的伴侣,而每一杯茶,又像是在为点心注入灵魂。这种搭配的艺术,让饮茶和品点心,都变得更加富有情趣和深度,不仅仅是关于“吃”和“喝”,更是关于“品”和“悟”。
评分我一直觉得,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解渴的饮品,忽略了它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茶味初见》将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茶在不同时节下的不同“性格”和“使命”。它不仅仅是关于“喝什么茶”,更是关于“什么时候喝茶”、“为什么这样喝茶”。书中关于“立春”的描写,就非常有意思,它会提到“东风送暖,万物复苏,此时宜饮一杯温润的红茶,以助阳气生发,驱散冬日寒意。”这种将节气的自然变化与茶的功效、性味相结合的阐述,让我觉得非常科学且富有智慧。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茶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典故,这些都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更容易记住和理解。它让我看到了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茶文化抱有好奇心的初学者,《茶味初见》给了我一个非常友好的入门。我之前总觉得茶道太过高深,充满了各种规矩和礼仪,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灌输复杂的茶道理论,而是通过“节气”这个中国人最熟悉的自然韵律,来引导我们去感受茶的魅力。书中的语言非常生活化,读起来没有压力。例如,在讲解“大暑”的茶饮建议时,它会提到:“此时炎热难耐,不妨静坐于荫凉处,沏上一杯清凉解暑的绿茶,感受微风拂过,茶香弥漫,仿佛一扫夏日烦闷。”这种描述,让我很容易就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并且立刻想要尝试。它没有强调一定要用什么样的茶具,或者需要掌握多么复杂的冲泡技巧,而是更侧重于“心境”的营造。书中提到,一杯好茶,不仅仅在于它的品质,更在于品茶时的心境。这种贴心的建议,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明白,品茶,首先是放松,是与自然连接,是享受当下的宁静,而不是一项必须得“懂”的技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