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版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前者共选出近50种近代以来面世的我国边疆研究学术著述,在实施点校的基础上,作出导读性与研究性的解题,予以重新出版。后者选择近50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边疆研究的老一代知名学者、中年有为学者、年轻后起学者的著述,汇集出版;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基本代表了目前我国边疆学研究的至高水平。它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西北边疆卷】全系精彩图书:
海报:
作为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王朝,唐王朝无论是在边疆的开拓、经营与管理,还是在与域外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些领域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对象,并且成果颇丰。
《唐代边疆民族与对外交流》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唐代北方民族源流、唐代对周边民族的经营与管理、周边移民对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周边民族与中原政局的演变以及唐王朝与东、西方的交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除了重点对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之外,还对一些被学界忽视的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深入探讨,以加深对唐代历史特征的整体认识。
王义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民族关系史、唐代经济史、隋唐考古与中外文化交流。在《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日本国史学会主办《国史学》、日本国际中国史研究学术年刊《中国史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四十篇。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我得说,这本书的观点和论据,无疑是站在了当代史学研究的前沿。它对于传统“天朝上国”叙事的批判性继承和颠覆,非常引人注目。书中挑战了一些被长期奉为圭臬的定论,比如对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实际效力的再评估,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新见解。这些新论点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文献基础上,通过交叉印证,构建起了全新的解释框架。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中古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Aha moment”,让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认知偏差。它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展示如何研究历史”,这种方法论上的启示价值,或许比具体结论本身更为深远,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能就某些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驳。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场”,那一定是“雄浑”。它没有小家子气的纠缠于某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唐代作为一个开放性、多中心性帝国,如何处理其辽阔边界上的多元文化实体。书中对于“外藩”的定义,其包容性和动态性,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唐帝国疆域认知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的视野是跨越地理和时间限制的,他似乎能同时看到长安的朝堂决策与遥远西域的市井喧嚣。这种宏大叙事的能力,在保持细节真实的前提下,展现了极高的学术驾驭力。整本书读完后,留下的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种对唐代作为一个世界性政权运行机制的整体把握,让人对那个伟大时代的复杂面向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和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练,完全不像许多学术专著那样枯燥乏味,充满了生硬的术语堆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故事性”来串联那些看似零散的史料。他不是简单罗列政策变化,而是通过描述具体的边疆官员的升迁、一次成功的(或失败的)和亲活动、或者仅仅是某次商队抵达长安的记载,来折射出宏大的时代背景。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唐代边疆的复杂性被解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侧面。读起来,你不会觉得在啃石头,而是在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层次分明,回味悠长。尤其是一些关于民族融合的章节,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既肯定了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没有回避冲突与张力,保持了一种历史的辩证性与克制感,这在许多带有理想化色彩的边疆研究中,是十分难得的品质。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下功夫,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古典 scholarly 的气息。尤其是封面那几笔淡雅的墨痕,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地图和卷轴,瞬间就有了深入研究的欲望。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选择古朴又不失清晰度,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实体书的用心,在如今这个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实属难得。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这份学术成果的尊重。不过,如果能增加一些高清的拓片或者历史地图的彩插,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研究边疆问题,视觉辅助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特别欣赏它那种沉稳、内敛的风格,仿佛在告诉我,这里面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和严肃的考证,让人不敢有丝毫轻慢。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次需要全神贯注的学术旅程。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作者在史料搜集上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平衡点。他似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忽略的敦煌文书、吐鲁番残卷,甚至是对外藩国使节往来的零散记载。这种地毯式的搜索能力,使得他对唐代边疆动态的描绘,远超一般教科书的平面化叙述。书中对于某一特定族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迁徙路线的推演,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论证。比如,书中对粟特人在中亚丝路上商业活动的精细梳理,就展现出一种“显微镜式”的考察功力。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而是在作者的引导下,一步步跟随线索去“重构”那些早已消逝的社会结构与族群互动。这种研究方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思想的活跃度。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唐代边疆民族与对外交流
评分这次京东活动很好,买了好多想买的,很喜欢。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内容精练而且专业,买来慢慢看,仔细的读,好书。
评分这是爱的夏天,也是躁动的夏天,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评分可以。
评分书品不错。书正在看,不敢妄评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唐代边疆民族与对外交流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唐代边疆民族与对外交流
评分好书推荐,值得拥有,值得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