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論
I.
II.
III.
文本說明
1 柏拉圖的生平和時代
I. 公元前5 世紀—公元前4 世紀的雅典生活
城邦
戰爭
希臘的教育: 詭辯取代瞭傳統價值觀念
修辭學(上)
宗教
2 哲學
I. 死亡
II. 生命
III. 修辭學(下)
3 對話的媒介
I. 文學背景
II. 背景與場麵
III. 對話
IV. 故事與神話
V. 蘇格拉底的諷刺
參考書目
修辭學(上)
演說是希臘生活,特彆是雅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以“行為果敢和能言善辯”著稱。強大的殺人者阿基裏斯與迂迴麯摺的講故事者奧德修斯相對應,就是鮮明的例證。在《奧德賽》中,奧德修斯屢屢喬裝打扮,編造履曆,而且獻齣聞名韆古的“木馬記”,這些都說明瞭荷馬史詩迂迴麯摺的特徵。因此有諺語說:希臘人送禮,沒安好心。但是這個諺語很容易被修改為:希臘人講故事,沒安好心。
希羅多德在描述其冒險經曆和波斯戰爭的進程時,再現瞭人們在演說、辯論或討論中曾使用過的語言。修西底德斯在其所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更詳細地記載瞭當時的語言,重現瞭在政治性問題的討論中辯論雙方各抒己見的情景,敘事部分則記錄結果和政治性事件的重要意義。他還記錄瞭個彆的示範性演說,例如伯利剋裏曾經為陣亡的雅典將士緻悼詞;在這篇文獻中,他贊美瞭雅典以及雅典的生活方式。
所有這些演說的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可信性及其與真理的關係。對可信性問題的關注引發修辭學的研究,對真理的關注引發哲學研究。二者都在公元前5世紀發展起來。我們將在這一章討論修辭學的發展背景及其社會意義。這裏討論的結果將使我們在下一章的結尾處,即在我們考察完哲學之後,返迴這個論題。然後,我們纔能確定,修辭學與哲學是否真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如何發生的。
希臘政治生活的現實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像傳說中的或曆史上的英雄人物那樣,能夠發錶演說。在雅典以及其他城邦的民主政體中,規模較大的公共集會往往圍繞某些問題舉行辯論,然後投票決定他們的解決方案。有效的演說者能夠引導其同胞形成一種討論方法,以贊成或反對政府關於戰爭、貿易、公共建築以及外交的提案,與我們現在的做法相差無幾。政治權力依賴於有效的演說。好的思想固然有益,但是如果不能用簡潔的語言把它們錶述齣來,那麼參加集會的群眾不可能受過專門訓練或具有很大的耐心。更重要的是,一個有效的演說者可能提齣一種普普通通的思想,卻能使它聽起來非同一般。政治權力取決於贏得公眾支持的能力,而不是取決於最好的思想。例如,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成功地說服雅典議會否決瞭馬其頓國王菲利普的建議,結果為雅典帶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和失敗。
傳統希臘思想對個人成就的定義是過一種高尚而滿意的生活。政治成就也在於創造一種滿意的市民生活。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說明,這種幸福既脆弱,又復雜。然而,讓人們聽起來覺得,某人知道他在談論什麼,而且知道如何纔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許僅僅要求這個人做一項簡單的研究,看看聽眾對某一問題知道些什麼,希望聽什麼。美諾在其對話中已經認識到:“對於人們可能請教你的任何問題,都要像專傢那樣,做齣大膽的自信的迴答。”如果他信心百倍,聽起來像一個專傢,人們就會相信,他知道他在談論什麼。這使他得以兌現智者們對聽眾通常所做的那種許願,因為聽眾是他們百般逢迎的衣食父母。“他本人願意為任何一個希望請教他的希臘人答疑解難,而且他能夠迴答任何問題”(70b-c)。
現在的民意測驗引導我們社會的討論,幫助政治傢們“聽起來像一個專傢”,因為民意測驗能夠確定聽眾願意聽的那些名詞,無論這些名詞所提供的信息是什麼。一個聰明的政治傢會利用民意測驗來騙取公眾的希望和恐懼,與其說他試圖理解某個問題,毋寜說他是在為自己撈取功名。這些有政治前途的希臘青年熱衷於學習修辭法,因為修辭法講的是演說風格與聽眾的具體信念如何吻閤的技巧。
雅典生活中另一個有關的事實是法律製度。無論是作為原告或被告,個人必須在法院自己提齣訴訟。與現在不同,那時還沒有法律機關,也沒有政府官員去捉拿犯罪嫌疑人,然後到法院起訴他們。刑事訴訟在兩個公民之間進行。有效的演說者可能侵擾對方,他會首先提齣虛假訴訟,然後提齣有力的論證;他也可能故意犯罪,以為他能在辯論中勝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起訴人。這是凱裏剋利(Callicles)在《高爾吉亞篇》中所做的描述,以說服蘇格拉底放棄哲學,教授修辭學:
雖然你沒有做任何壞事,但是,如果有人想把你或任何彆的人抓起來,投進監獄,說你觸犯瞭法律,那麼你一定非常明白,你不可能保護自己。你站在那裏,頭昏腦脹,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齣來。盡管那個傢夥的指控並非純粹捏造,也不完全虛假,但是,如果他硬是把你拽上法庭,要求把你判處死刑,你就得去死。(486b)
毫無疑問,這裏迴響著《申辯篇》中的情景,在這篇文獻中,蘇格拉底由於政治原因而被起訴。蘇格拉底確實迴應瞭凱裏剋利:如果是真理的法庭進行判決,那麼啞口無言的應該是他,被判處死刑的也應該是他。蘇格拉底是否為自己及其使命做瞭充分的辯護,我們將在下一章詳細討論。
我們已經看到,智者們教授許多學科,但是任何學科都不像修辭學那樣受歡迎。在《普羅泰格拉篇》中,當蘇格拉底和他的青年學生希波剋拉底來到智者們的住所時,他們發現希比亞正在談論物理學和天文學,普羅狄柯(Prodicus)正在解釋同義詞的細微區彆,普羅泰格拉正在迴答任何學科的任何問題。可是當話題轉嚮政治的藝術和修辭的作用時,他們都參加進來,為這個中心論題辯護。這是他們的命根子。為瞭聽起來有說服力,一個人必須對許多事物都有所瞭解,因此智者們都很博學,他們的詞匯量以及他們做齣的理論概括幾乎涵蓋瞭人類經驗的所有領域。他們不是要教會一個人應該如何與將軍、造船工程師或醫生交談,更不是要教會他應該如何去從事這些工作;毋寜說,他們的目的是教會他應該如何與聽眾討論這些話題,盡管聽眾對這些專傢們的實際方法和做法基本上是一無所知。
某人必須做齣明智的選擇,而且至少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搜集更多信息,應該請教哪些專傢;對這個人來說,政治傢應當對許多事物都有所瞭解的論點似乎是有益的。這裏,智者的現代支持者們公正地捍衛瞭他們所起的作用,因為他們培養瞭民主製度所必需的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適應能力的公民。然而,正是這種廣博但膚淺的知識可能被用來操縱那些知識有限的聽眾,使他們永遠處於無知的狀態。哲學與修辭學的主要區彆在於,哲學旨在研究探索,拓寬知識,而修辭學的目的是阻礙研究,限製知識,以便使多數人處於無知狀態,使他們成為可靠的、順服的聽眾。
說服的藝術包含這樣一個問題:它與真理沒有必然聯係。人們所談論的東西取決於他們所相信的東西。有權使用謊言的修辭學一旦進入一場對話或一種文化,發現或消除它則非常睏難。隻有在一個期望真理的體係中,謊言纔可能騙人。如果謊言是可以預見的,人們就會對語言持懷疑態度,甚至拋棄語言。因此,隻有通過掩蓋它正在做的事情,修辭學纔得以繼續存在。例如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說,決不要做一個好的演說傢;保薩尼阿斯(Pausanias)在《會飲篇》中說,他的發言不過是臨時準備的;當蘇格拉底在《斐德羅篇》中發錶帶有修辭色彩的講話時,頭都不敢抬。修辭學必須在其他學科麵前隱蔽自己;如果我們對自己也隱瞞這一事實,那麼這個要求可能變得更具危害性。有時我們自己的謊言會進入意識領域,我們卻寜願忽視它,正如伊俄卡斯特(Jocasta)勸告俄狄浦斯,不要再到牧羊人那裏去打聽被遺棄在山坡上的嬰兒。她說服自己不要去思想過去的事情所造成的後果。俄狄浦斯執意要追問,於是伊俄卡斯特的修辭法暴露無遺。她再也無法掩蓋的奇恥大辱——亂倫,將她逼上絕路。欺騙彆人與自我欺騙的問題是我們以後將要討論的內容,我們將從哲學上為修辭學恢復名譽。
……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難度係數絕對不低,它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和耐心,但這種“挑戰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作者的行文風格相當凝練,沒有過多的贅述,很多時候,一個精確的詞語就承載瞭巨大的信息量。我發現自己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查閱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或者詞源學解釋,纔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某些微妙的語境。但正是這種需要“用力去啃”的過程,讓最終理解的甘甜變得格外珍貴。它拒絕瞭膚淺的迎閤,堅持瞭對思想深度應有的尊重。對於那些渴望真正深入探索而非停留在錶麵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紮實、不打摺扣的起點,它給予的知識迴報是巨大且持久的,它塑造的思維框架將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朝聖。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使是那些復雜的哲學概念,在這樣的呈現下也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封麵上對古希臘雕塑的簡化處理,那種力量感和沉思的氛圍一下子就把人拉進瞭那個充滿智慧火花的時代。作者在文字選擇上功力深厚,那些長句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仿佛能聽到思想在空氣中碰撞發齣的迴響。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長久珍藏的物品,每次把它放在書架上,都會散發齣一種低調而深沉的知性光芒,讓人忍不住想要再次拿起它,沉浸在那些跨越時空的對話之中。整體而言,從視覺到觸覺,這本書都提供瞭頂級的閱讀體驗,這份用心值得每一位愛書人細細品味。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邏輯構建嚴密得令人嘆服,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一步步引導讀者去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為每一個核心概念都打下瞭堅實的地基,然後小心翼翼地搭建起錯綜復雜的邏輯橋梁。在處理那些具有多重解讀性的段落時,作者展現瞭極大的剋製和精準,沒有貿然下結論,而是提供瞭充足的論據和不同的解讀路徑,鼓勵讀者自己去參與到“求真”的過程中。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在於,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提問,而不是急於尋找答案。這種對思維過程的細緻解構和對論證嚴謹性的堅持,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入門讀物,它更像是一套心智的訓練手冊,讓人在閱讀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瞭顯著的提升。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大膽和創新,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教科書式的講解,而是用瞭一種近乎文學小說的筆法來構建哲學傢的思想世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學術著作,而是在跟隨一位老朋友進行一場深度而漫長的午後漫談。作者對於背景環境的描繪極其生動,那些雅典的喧囂、學園裏的光影,都清晰地刻畫在腦海裏,使得抽象的理念有瞭具象的依托。這種代入感極強,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思辨過程,變得引人入勝,充滿瞭戲劇張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如何巧妙地編織生活細節與深刻洞察之間的聯係,使得那些宏大的理論不再高懸於空中,而是紮根於人類最真實的睏惑與追求之中,讀完後,心頭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於它所蘊含的對人類命運的深刻關懷,那種穿越兩韆多年依然熠熠生輝的普世價值感。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從那些古老的文本中提煉齣與我們當下社會、個人焦慮息息相關的共鳴點。他探討的關於正義、美德和理想國的問題,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是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剋利斯之劍。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於“洞穴比喻”或者“靈魂三分”的闡述,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悟。這種永恒性,正是區分優秀與卓越的關鍵。它沒有被時代的車輪碾壓,反而因時間的沉澱而愈發醇厚,讓人在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也對人類自我完善的無限可能充滿瞭希望與敬畏。
評分拆開買便宜瞭不少。。。
評分有印把子自己的一些想法纔能夠付諸實際,
評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書
評分京東一直很給力,配送快,售後佳,會繼續支持京東的
評分有活動就多買點,算上優惠捲基本也就是四摺,好多書缺貨
評分中華書局精裝本好,值得買。大愛京東,最近收不住手,一直在買。
評分很不錯的書,有助於閱讀原著。
評分拆開買便宜瞭不少。。。
評分思想傢買瞭好幾套,感覺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