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历代传世碑帖精粹彩色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法帖,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专业底本,高清彩色印刷,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本系列的特点是对原作或拓本高度精细还原,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碑额三行十二字,正文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后附立碑官吏姓名及捐款者题名若干,碑中未署书丹者姓名。碑连额高2.26米,宽0.9米,现藏山东曲阜孔庙中。现存拓本中,尤以明代的一冬温夏清冬撇不损、盖魏二字不连拓本为佳。
该碑始见于宋代赵明诚《金石录》及郑樵的《通志略》,明代赵蛹《石墨镌华》、郭宗昌《金石史》亦有收录。以上文献虽收录此碑'重在金石文字考据,而未对其书法做进一步研究,故未引起书坛太多注意。清代碑学兴起后,此碑经康有为等书家的大力推崇而备受书坛重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将其列为精品上,并称其作字工夫,斯为di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
《张猛龙碑》书法以方笔为主、方圆兼施,线条刚健、淳朴凝重,极具视觉冲击力;结字巾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疏密奇巧、收放有度,笔画之间常以粘连、化并来营造字之精神挽结处,偏旁部首之间常以斜正、起伏,大小、错落来求得奇趣;字形变化万千而不失法度于险绝之中求平正,于浑融之中加生动,通篇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在魏碑书法之中,《张猛龙碑》以其独特书风而堪称典范。
张猛龙,南阳白水人,汉初名臣张耳之后。其祖上名人辈出,史书多有载录,实为名门望族。北魏时,张猛龙以其德望官拜鲁郡太守,在其任上建学校、行教化、正人伦,治民以礼、移风以乐。为颂其功德,其属下及民众刊石题咏,以旌盛美。
作为一名长期浸淫于传统书法多年的老学究,我深知碑帖的“真”与“清”是学习的生命线。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一座碑,学的是它的气韵,而气韵的来源,恰恰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笔法边缘和墨色变化之中。这本《张猛龙碑》的彩色高清处理,让我看到了许多以往忽略的细节。它的高光处理非常得当,既保持了碑刻的沧桑感,又确保了笔画的清晰度。尤其是那些重笔和轻笔的对比,在彩色印刷下显得尤为鲜明。张猛龙碑的特点之一就是笔画中蕴含着强烈的动势,看似方正,实则内敛着一种向外张扬的力量。以前我总觉得这种力量感主要靠“写”出来,现在对照这本影印本,我才明白,很多力量的来源,其实是碑刻本身的“形”——那些收笔处锐利的转折,那些折笔处干净利落的方折,都要求书写者必须以极高的准确性去摹仿。这本书提供的就是这种高精度的视觉参考。
评分我买过不少碑帖,但大多停留在“能看”的阶段,而这本《华夏万卷》的彩色本,直接将学习体验提升到了“可品鉴”的层次。它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在案头展开临摹,但其内涵的丰富程度,完全可以媲美那些厚重的拓片集。张猛龙碑本身的气度恢宏,笔法雄健,尤其适合想摆脱甜俗、追求刚健书风的书友。这套书的印刷技术令人赞叹,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复制,更像是对原碑刻面进行了一种数字化的“修复”,将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细节尽可能地还原了出来。翻阅时,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魏碑那种“欧体未成,颜体未现”的过渡期特有的古朴与稚拙之美,但又不失法度森严的架子。对于想深入研究魏碑中“力度”与“速度”关系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的彩色层次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因为它直观地展示了刻工如何通过改变力度,在石材上形成了深浅不一的笔画效果。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套“华夏万卷”系列的用心程度,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是挑选的这本《张猛龙碑》,本身就是魏碑中的一座高峰,它的结构严谨、笔画瘦硬挺拔,是学习楷书转折、方笔运用的典范。然而,市场上许多版本的张猛龙碑,要么是放大过度失真,要么是简化了原貌,反而误导了初学者。这本彩色精粹版,真正做到了“精粹”二字。它的色彩还原度极高,能清晰区分出碑文在不同部位的凿刻深度和笔画的力度变化,这对于体会其“铁画银钩”的质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对比了几个不同版本的拓片图录,这本的细节信息量是最大的。比如,横画的起笔处,往往有微微的顿挫和提按,用黑白版看总觉得模糊不清,但在彩色本中,那种用锋的微妙变化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对于想从结构入手,精进到笔法细节的进阶学习者来说,它无疑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摹本。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简约大气,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购买这本《张猛龙碑》完全是一次充满惊喜的体验。我之前临摹的是普通影印本,总感觉自己的字写得像“水泥块”,缺乏灵动和笔锋的穿透力。入手这本彩色精粹本后,我才恍然大悟,问题出在哪里——我没有真正理解那些笔画边缘的微妙处理。这本碑帖的彩色印刷,使得那些看似平直的横画,其边缘的“锋芒”和“钝感”都表现得非常清楚。例如,在一些转折处,原碑的笔画边缘会因为刻凿的走向而产生自然的虚实变化,这在黑白本中常常被抹平。而这本彩色本则清晰地展示了这种虚实对比,让我明白了,写魏碑不是一味地僵硬,它需要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和清晰的用笔导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张猛龙碑“方整”背后的“活力”,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我书法技艺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近年来收到的最棒的礼物之一。
评分这本《华夏万卷·历代传世碑帖精粹彩色本07:张猛龙碑》的出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雪中送炭!装帧精美,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让人心生喜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厚重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彩色的影印效果真是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以往临摹碑帖,常常因为影印的黑白灰层次不清晰,导致对原碑的笔法细节,特别是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只能靠想象来弥补。而这本,通过高清的彩色印刷,连碑刻的肌理、风化侵蚀的痕迹,乃至细微的飞白和枯笔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深入理解张猛龙碑这种雄强峻峭、结体方正的魏碑风格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对“蚕头燕尾”的刻画,那些起笔的回锋和收笔的捺脚,在彩色呈现下,仿佛能触摸到北魏时期书法家的刀法力量。这不再是简单的字帖,而是一份近乎原件的视觉档案,对于研究魏碑的审美取向和刻工技艺,提供了极佳的实物参照。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雄浑气势,让人忍不住想立刻铺开宣纸,一试身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