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宏杰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060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981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经典作品重装再现,莫言、柴静、章诒和等联袂推荐!

2.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七个人,七个侧面,组成一幅大明王朝专制集权制度与中国人精神奴化的完整图像。

3.了解大明王朝276年历史的经典图书,带您还原一个被过度粉饰的王朝的真实场景!

4.张宏杰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在历史场景中做出深度还原,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让读者能够在现实中读懂历史的兴亡进退。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

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已出版作品目录:

《千年悖论》

《坐天下》(第一版名为《坐天下很累》)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饥饿的盛世》(第一版名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

《给曾国藩算算账》(湘军及总督时期)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精彩书评

我认识宏杰,是他写《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写朱元璋,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柴 静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
  ——莫 言

这“七张面孔”是皇帝朱元璋、篡位者朱棣、太监魏忠贤、清官海瑞、叛臣吴三桂、忠臣郑成功和造反者张献忠。七个人,七个侧面。这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明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完整图像。我想,这样的组合就很有意味,足够爱历史、爱思考的人去看、去想了。
  ——章诒和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贼子乱臣,在张宏杰笔下,都由冰冷的史料,变成了鲜活的形象,让我们直接感受古人的智慧、权谋、无奈、残暴和血腥。吴思和我是一代人,他读史不论多么深刻与老辣,我都不会惊讶。而张宏杰如此年轻,品读历史的目光却如此老到,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丁 东

在张宏杰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政治符号。
在张宏杰的笔下,我看到了吴三桂的犹豫,朱厚照的苦恼,魏忠贤的恐惧,那些历史上的所谓完人、坏人都展现出了他们的另一面。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没有长期的历史修养功底,以及对历史的深刻领悟力,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他的书在优美的文字中将那段历史完整地表述出来,并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当年明月


目录

目 录


章诒和序(原版序言)—— 001

丁东序(原版序言)—— 001


历史的惯性:朱元璋 —— 001

龙爪上的泥土/ 002

初生鳞甲 / 010

练就帝王心 / 019

龙椅上的农民 / 040

一、均平天下 / 040

二、构建乌托邦 / 054

三、结网的蜘蛛 / 061

四、思维格式化 / 081

甲、禁止奇装异服 / 081

乙、化民成俗 / 085

丙、学《大诰》运动 / 093

权力的奥秘:朱棣 —— 113

偏执症患者:海瑞 —— 141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 181

在劫难逃:张献忠 —— 213

无处收留:吴三桂 —— 285

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 329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原版后记)—— 362


精彩书摘

炼就帝王心



清人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被许多人认为十分准确:“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朱元璋是一个流氓化了的农民。“农民”为体,“流氓”为用。骨子里,他永远是一个克勤克俭、谨小慎微的农民。江湖经历又给他的血液里注入了流氓的泼辣。他的流氓手段帮助他在与群雄周旋时,长袖善舞,纵横禆阖,而令他笑到最后的,却因为他比别人多了一份农民式的谨慎、持重。

史称朱元璋“地主阶级化”前是一个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是率领汉人推翻蒙古人统治的民族英雄。岂知他走上英雄领袖生涯,实是迫不得已。

虽然在大元统治下朱氏一家经常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但朱元璋对蒙古皇帝缺乏痛恨之情,甚至充满感戴之意。草民一食一饭,都是朝廷所赐,这种观念在世代安善良民的朱家根深蒂固。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曾对臣下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终其一生,朱元璋始终把元朝入主中国、享受汉人膏血视为“奉天承运”,“顺天应人”,理所当然。他说:“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由于后代皇帝“驭下过宽”,不能自己独揽大权,才不幸失去天下。元朝被推翻后,他说“元祖宗功德在天”,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世祭祀。这并不仅是为重建纲常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对他来说,报大元生养之恩,尽前朝良民之责任,乃是理所当然。

因此,朱元璋一开始没有“积极投身革命”就可以理解了。在他流浪江湖的几年中,大元天下已经是烽烟处处,而史料并没有留下朱元璋“向往革命”的蛛丝马迹。那时,白莲教遍布乡野,朱元璋不可能不有所耳闻目睹,但是没有任何他参加白莲教的记载。为了生存,他可以偷可以抢,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造反”。在结束流浪生涯,回到皇觉寺后,虽然已经身受目睹了元朝的反动统治之残酷暴虐,或多或少受到白莲教革命思想的影响,朱元璋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做一个前途暗淡的和尚,并且在冷冷清清的庙里一呆就是三年,他认认真真地跟老和尚学念经,吹法螺。《剑桥中国明代史》说:“在这时他似乎开始学习认字并简单地研修佛教经文。他的理解力很好,记忆力也很强。”

朱元璋一生为人做事的特点是认真敬业。登基后,从他仍然对佛教保持了浓厚的兴趣这一事实看,说明在三年和尚生涯中,他对佛教经典确实是下了点工夫的。后半生他有几种可能的选择:也许是继续做和尚,也许积点钱买几亩地还俗做农民,也许会学门技艺,做个木匠或者瓦匠,只有军人不在选择之列。“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军人是风险最大的职业,实在不符合他谨慎的本性。

然而,身在乱世,人的命运就是如此离奇,你越怕什么,什么就偏偏会来到你身边。朱元璋重做和尚的第三年头上,农民起义的烈火烧到了皇觉寺边。至正十二年(1352)正月十一,安徽定远的大地主郭子兴等五人起兵于定远,试图与元一争天下。附近农民几万人,“弃农业,执刀刃器”,纷纷前往投奔。二月二十七,郭子兴等率领这支队伍,一举攻占了濠州,皇觉寺所在地区被纳入起义军的势力范围。

乱世里没有清静之地。起义军三天两头来庙里搜粮食,找吃的。不几天,元军又驻扎附近。他们不敢与起义军正面交锋,每天到各村抢劫,见人就抓,当作“乱民”送到长官那里报功领赏。和尚们在庙里成天提心吊胆,看这样子,保不起哪天就被官兵抓去充当“乱民”,被砍掉脑袋。没办法,白天只好揣个饼子,躲到山里,等太阳下山了,再回来睡觉。

岂料在两军夹缝间,如此苟且偷生都不可能。那天和尚们下山,庙已经没了。原来起义军来庙里找吃的,一粒粮食也没找着,一生气,一把火把庙给烧了个精光。

朱元璋彻底走投无路了。再出去流浪吧,烽烟处处,天下已经没有安静的地方。兵为刀殂,民为鱼肉。看来在这个武力决定一切的时候,只有拿起武器,才有可能活下来。可是,当什么兵,也是个问题:“出为元兵,扐红巾至,欲入红巾,畏元兵至,两难莫敢前。”

在残垣断壁里忍饥挨饿躲藏了几天,他意外地收到了同村的一个哥们给他捎来的音讯。原来这个哥们已经加入红巾军了,说如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活得很,劝他也快快参加。

他并没有欣然往赴。谨慎的天性让他一次次拖延。这时,命运给了他又一次推动力。大师兄告诉他,红巾给他捎信的消息已经被人知道了,有人想向官军举报他呢。

事已至此,他还是没下定决心。他找到了一尊没被烧坏的菩萨像,想让神佛给出出主意。点上香,磕了头,拿起神案前的两块木片,按老和尚教给他的卜卦法卜算起来。第一卦问:应该去当兵还是继续当和尚?答案是应该当兵。那么,当红巾好还是当官军好?答案是当红巾。

一个伟大农民起义领袖的命运就这样被两块木片确定下来了。革命与反动之间就这样一念之隔。不过,这个一念之差一直让朱元璋感觉不好意思。后来,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他说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与元臣秃鲁书》)他又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忽至,误入其中。”(《明太祖实录》卷三七)在《皇陵碑》中,朱元璋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那些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 登基即位后,这固然是维护皇朝统治而不得不以造反为非,也未尝不是朱元璋参加革命大业时的部分真实思想。



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一个穿着破烂袈裟的年轻和尚来到濠州城下,向守门的士兵要求进城去,参加红巾军。这和尚身材高大,黑长脸,大鼻子大耳朵大下巴,双目炯炯有神。守兵觉得他身上有点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面对雪亮的大刀,这个人沉得住气,并不害怕。鉴于城外元军密布,守兵认为面前这个人有可能是元军的奸细,发一声喊,几个人按住年轻和尚,五花大绑,拉到护城河边准备砍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是形势的需要。在这些初级阶段的革命者看来,可以随便杀人也是起义者的一种特权。

选择了当兵就是选择了风险,朱元璋早有心理准备。没有想到的,还没当成兵就可能先成了刀下鬼。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惊慌失措,他的第一反应是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吸引更多的军人来围观,也许会有人出来制止这几个守兵的野蛮行径。

这个做法救了他。正在城外巡视的起义军元帅郭子兴听到了他的呼喊,驰马赶到,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个二十四岁的小和尚眼里,郭子兴看到了一点与众不同的内容。冰凉的刀片贴在脖子上,这小和尚的眼睛里,却看不到慌乱。从这个心灵的窗口,你能看到是他的大脑在紧张地运转,迅速地做着各种判断,以求拯救自己于危局。他沉着地回答着郭子兴的问话,神态恭敬,语言流利,逻辑周密,三言两语就使郭子兴确信他不是间谍。

否极泰来。护城河边这意外的一遇,开启了朱元璋成功的序幕。郭子兴对这个机智勇敢的年轻人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不久,他就把朱元璋调到元帅府做了自己的亲兵。

注定朱元璋出类拔萃的品质是,不管做什么事,只要着了手,他都会全心全意地做好。既然选择了军人生涯,他就强迫自己竭尽全力,去做一个出色的士兵。

在这个年轻人身上,郭子兴不断发现珍贵的品质,头脑异常清楚,说话条理清晰,做事谨慎周密。在他身上,一点也没有年轻人常有的轻浮鲁莽,有的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缺乏的沉着老练。交给他几件事,都办得妥妥帖帖。出兵打仗,这个年轻人很勇敢,“从旁翼卫,跳荡无前,斩首捕生过当”,出色地履行了亲兵的职责。郭子兴尝试着叫他带小队出征,每次朱元璋都身先士卒,得到了战利品,从不独吞,总是和大家平分。时间不长,朱元璋就成功地在小队里树立了威信。

郭子兴知道他碰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渐渐地,他有些事,开始找朱元璋商量,让这个年轻人帮他拿拿主意。朱元璋的意见常常出他意料之外,然而经朱元璋分析解说之后,郭子兴又觉得确实很有道理。他对朱如此激赏,以至不久,他就把自己的干女儿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这个赤贫农民的儿子,前流浪汉与和尚,现在成了义军元帅的女婿,不久,又由小队长升为镇抚。大家改口称他为“朱公子”,有生以来,他开始有了地位,也有了可以看得见的前途。直到这时,他才确信,菩萨指给他的道路是正确的。军人生涯固然风险最大,可是也收益最高。如果不是参加义军,很难想像,以朱元璋的出身和素质,会如此迅速地出人头地,在社会阶层上获得令人炫目的晋升。

朱元璋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军人生活。朱元璋甚至发现自己原来天生就是一名军人。



这个“志意廓然,人莫能测”的农村青年,很快让人们领教了他的精明和老辣。

成为“朱公子”之后,朱元璋不断四出征伐,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郭子兴手下的其他总兵官却对朱元璋不服不忿。原因当然是他年纪轻,资历浅,蹿升太快。每次总兵官集体议事时,因朱元璋位列总兵官之首,所以理所当然坐在第一把交椅上,那些老资格的军官因此大为不惬,在背后飞短流长,说什么朱元璋是靠着“娇客”的身份蹿上去的,说什么出生入死不如娶个好老婆。

朱元璋以他极高的天分,树立了一个“以术驭人”的典型例子。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他叫小兵把会议大厅的椅子撤了,换上长凳。这样在开会时,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选自己的座位。第二天朱元璋有意迟到,进会场一看,诸将果然都老实不客气。那时以右为尊,他们把右手都坐满了,留给他最左面一个位置。朱元璋一句话没说就坐下了。开会了,讨论军事问题,排在右首的人先发言。这些大老粗坑哧半天,也说不出几句有水平的话。最后一个轮到朱元璋,他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大家听了,不得不点头称是,按朱元璋的意思去办了。这样的情景出现几次后,再开会时,大家都自觉把左手的位置给他留出来了。朱元璋的威信就这样逐步树立起来了。

至正十三年(1353)冬,朱元璋看到濠州的红巾军首领们只热衷于抢劫财物,没有远大计划,自觉和他们一起混下去没有前途。乃向郭子兴要求,带领二十四名亲信离开濠州,向南方去发展势力。

南下路上,朱元璋的流氓手段得以牛刀小试。出发不久,他听说定远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余人的地主武装,孤军乏粮,在元军与起义军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投向哪一方为好。朱元璋亲自前去招降,到了张家堡,巧舌如簧,封官许愿,这支武装的首领大为心动,答应三天后来投朱军。朱元璋大喜,回去等候。不料第二天,又有另一支起义军前去招降这支武装,条件比朱元璋开出的要好,使他们变了卦。朱元璋一听到消息,当机立断,骑马赶到张家堡外,派人去请首领,说有要事相商。首领一到,朱元璋立刻缴了他的械,派人把他押回朱军,然后又派人到张家堡,说首领又变计,转投朱军。手下不知是计,三千义军跟随而来。首领无法,只好承认了既成事实。就这样,三千地主武装被朱元璋招降成功。

除了招降成建制的武装,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灾荒赶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大军向南,一举攻下了滁州,队伍发展到了三万人。

不久,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义军队伍实际上的领袖,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十五年的战争风云,催使他的权术日趋精熟,心机日益深刻,推动和润滑着他绕过一个个危机,向权力的顶峰迂回前进。

他善于故作姿态,故作宽大,来收拢人心。韩林儿“大宋皇帝”龙凤二年(1356),朱元璋俘虏了陈兆先军三万六千人。朱元璋很欣赏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征服军心,朱从俘军中挑出五百名精壮,说要安排给他们特殊任务。这些人不知道朱给他们什么任务,惶惶不安。到了晚上,朱把自己的亲兵撤走,让这五百人做自己的大帐侍卫。自己钻进帐篷,脱下战甲,倒头就睡。这五百人感动不已,从此死心塌地效忠朱元璋,三万六千俘虏也由此军心安定,很快成了朱军的主力。

对待自己欣赏的俘虏,朱元璋有时甚至宽大到没有原则的地步。猛将朱亮祖被俘后,朱元璋立刻委以重任。不料几个月后他又叛归元朝。后来,在战斗中又一次被朱元璋俘获。朱元璋爱其武勇,再次释放他,命他带大队兵马跟徐达等人去攻打宣城。朱亮祖由此倾心卖力,为朱元璋屡立战功。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朱的本性相当狭隘敏感,他的宽大仁慈并不是出于天性,而完全是出于理智的他考量。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必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高明的演员。

为了寻找生存空隙,朱元璋经常朝三暮四,虚与蛇委。朱元璋的军事生涯,主要是在与周围的汉人武装自相残杀,他不肯为抗元大业做多少贡献,在抗元战争的最关键时刻,他看到形势对义军不利,竟然两次派人送重礼给元军,准备投降元朝,夹击义军。元政府大喜,授他以“行省平章”的高官。幸亏此时义军势力又起,朱元璋这才打消了投降的念头。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还保持着骑墙态度,并不与元军交恶,给自己留有地步,万一元运复兴,他又可以倒在蒙古大汗脚下,不失富贵。(吴晗《朱元璋传》)

至于忘恩负义、斩草除根,这些中国权谋家惯用的伎俩,他也运用得十分出色。在北面,全靠韩林儿为主的红巾军抵抗元军,才能让他从容在南方发展。因此,他也一直奉韩林儿的“正朔”,上表称臣。当他实力壮大,韩林儿对他无用之后,他派人用船到北方去接韩林儿,说要迎他来坐天下。船到江心,却被他派人凿沉。从此之后,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经是韩林儿的臣下,连当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为曾经用了韩林儿的年号,也一律捶毁,文字史料,更是消灭得一干二净。



当然,朱元璋取天下,并不仅仅依靠厚黑手段。在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朱元璋表现出的勇气、眼光、魄力也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在军事生涯中,曾经制造过多个经典战例。

朱元璋一生成功,有三大关节点:一是离开江淮,渡江攻占集庆(今南京),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独立称雄的基础。二是东征西讨,次序正确地分别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三是南略北伐,稳扎稳打地消灭北元。在三个大关节点中,具体又各部署了若干战役,无论是通盘计划或具体战役,谁者宜先,谁者宜后,谁者轻,谁者重,朱元璋都能精确地作出计算,做到知己知彼,用力适分,有条不紊,稳操胜券。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朱元璋不但展示了他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展示了他杰出的分析人的能力。

在毛泽东最佩服的古代军事家中,朱元璋排名第二。毛泽东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因一念之转,这个投身军队的文盲,后来居然以最伟大军事家之一的身份载入了中国战争史。这一军事传奇的产生,离不开朱元璋脚下这片独特的土地。

中华民族似乎不是一个超群智慧的民族。西方世界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人才辈出,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没有取得过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中国的自然科学成就只是工匠们在千百年的劳作中偶然发现的积累,社会科学亦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语录式的片断式的灵感火花。

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民族。在这片人口拥挤的土地上,也许是因为生存异常艰难吧,中国人把所有的智慧都用在了“捉摸人”上。《老子》、《论语》、《菜根谭》、《增广贤文》、《厚黑学》,林林总总,无非是讲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中国人的谋略文化特别发达。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这些智谋大师历来是中国人崇拜的对象。而张仲景、张衡、祖冲之等自然科学家却不为普通人所知。到现在为止,谋略文化仍然在中国生机勃勃,随便找家书店一看,生存谋略类书籍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中国人谋略化的思维方式与军事思维非常接近。中国人不善坦诚合作,也不善公平竞争,而独善于破坏规则的恶性竞争。战场上,需要的正是随机应变,不择手段;战场上,必须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对方,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方的弱点;战场上,可以光明正大使用阴谋来欺骗对手,创造性地去示假隐真、欲擒故纵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满意的一次购物,物流超快,服务好,东西也很好上档次。

评分

还没看,先屯起来慢慢看,jd的书一直便宜,不过真正的好书都不搞活动

评分

京东618活动价格还是很实惠,存了不少书慢慢看,书还没看,看评价还不错!!

评分

非常好,看了好久了,不后悔购买

评分

听说了很久的一本书,喜欢明朝的历史

评分

比书店便宜好多,京东物流非常给力!

评分

非常好,看了好久了,不后悔购买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东西,谢谢非常不错的东西,谢谢

评分

买了好多书,一本满足。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