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介紹瞭唐卡藝術及其承載的文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傢庭必備唐卡收藏經典書籍。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曆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作為一種展現西藏文化曆史及藏傳佛教的繪畫藝術,唐卡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書分彆從雪域高原的珍寶、唐卡的製作方法、唐卡的收藏與鑒賞、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觀、唐卡中的曆史傳說、藏傳佛教中的祖師、唐卡中的諸尊、唐卡中的曼荼羅、唐卡中的建築物、唐卡中的藏醫藥等10個方麵介紹唐卡藝術及其承載的文化。《唐卡藝術彩圖館》精選數百幅精美的唐卡作品,逐一詳細分析和解說,用繽紛的色彩、流暢的綫條展示雪域高原的神奇魅力。
宛華,本名楊君,畢業於北京聯閤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曆史係文物博物專業,從事齣版編輯工作多年,編有《圖說天下之中國曆史係列》、《世界通史》(引進版)、《世界曆史百科》(引進版)、《聖經故事》(引進版)、《世界上下五韆年》等書。通過齣版編輯中級資格考試,曾與友人閤著齣版《錦衣衛秘事》,並發錶過多篇書評。
唐卡精粹概覽
唐卡的起源、發展和繁榮1
唐卡的內容與題材3
唐卡的分類5
第一章雪域高原的珍寶
什麼是唐卡繪畫藝術的珍品32
唐卡的起源和發展藏族文化的百科全書34
唐卡藝術的流派六大派彆36
唐卡的內容與題材包羅萬象40
唐卡的構圖形式豐富多彩42
唐卡的構圖原則宗教原則44
唐卡的功能四大功能46
第二章唐卡的製作方法
唐卡的繪製準備工作主要工具50
唐卡的繪製過程起稿和綫描54
唐卡的上色過程顔料和上色56
唐卡的後續技藝勾綫、磨金和開眼58
唐卡的裝裱過程莊嚴完整60
唐卡的開光程序賦以神聖性62
第三章唐卡的收藏與鑒賞
怎樣鑒賞唐卡四個要點66
購買唐卡的注意事項三大事項68
唐卡的價格四大因素70
怎樣收藏唐卡四大要點72
怎樣辨彆唐卡識破造假手段74
第四章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觀
佛教的宇宙觀無極大宇宙78
佛教的世界觀三韆大韆世界82
佛教的人生觀諸行無常88
佛教的苦難觀一切皆苦92
藏傳佛教的理想世界香格裏拉98
第五章唐卡中的曆史傳說
流傳韆年的起源傳說曆史傳說與神話故事104
高原英雄格薩爾王的傳說不朽的史詩110
藏王鬆贊乾布的曆史一代英豪126
藏王赤鬆德贊的曆史一代法王134
朗達瑪滅佛的曆史百年黑暗144
第六章藏傳佛教中的祖師
傳奇人物蓮花生152
噶當派祖師阿底峽156
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160
噶舉派塔布噶舉支派奠基人瑪爾巴162
格魯派創立者宗喀巴164
薩迦派祖師薩迦五祖174
第七章唐卡中的諸尊
唐卡中的佛最高果位成就者182
唐卡中的菩薩自覺覺他之人196
唐卡中的金剛佛法的守護神206
唐卡中的護法護衛佛法之神218
唐卡中的諸天與人類最接近的護法神228
唐卡中的女性諸尊度母和空行母238
第八章唐卡中的曼荼羅
時輪金剛曼荼羅具德空有聖殿250
十六羅漢曼荼羅十六羅漢的聖殿252
無量光佛曼荼羅無量光佛的聖殿254
靜息觀音曼荼羅普度三惡趣觀音的聖殿256
朗久旺丹曼荼羅十相自在258
第九章唐卡中的建築物
高原明珠布達拉宮和大昭寺262
著名寺廟桑耶寺、紮什倫布寺和色拉寺266
著名的佛塔多吉丹佛塔和善逝八佛塔272
傳說中的古寺十二鎮魔寺282
其他建築溫鄉石頭宮殿和桑噶古托284
第十章唐卡中的藏醫藥
藏醫藥的曆史溯源兩韆年的積纍和傳承290
藏醫對生命的認識生命的形成與結構292
藏醫對人體的認識三大元素和脈絡294
藏醫對治療的認識問診、望診、觸診296
藏藥的基本概況祖國醫藥史上的重要成果298
什麼是唐卡
繪畫藝術的珍品
“唐卡”的含義
“唐卡”是藏語的譯音,也叫唐嘎、唐喀。翻譯成漢語,有幾種說法:一稱“捲軸畫”,因為唐卡有畫軸,也就是藏語所說的“唐薪”,它便於懸掛膜拜瞻仰和收藏攜帶;二稱“布畫”,三稱“平麵繪畫”,還有一種說法是用彩緞裝裱的宗教美術品。根據唐卡的特點和功能作用,漢譯為“捲軸畫”較為確切。
唐卡的材質
唐卡類似於漢族地區的捲軸畫,多繪畫或刺綉於布、綢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麵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綉、貼花及珍珠唐卡等,其材質比較豐富。如刺綉唐卡是用各色絲綫綉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颱、樓閣等均可刺綉。而織錦唐卡是以緞紋為經,用數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粘貼在織物上,故又稱“堆綉”。
唐卡的繪製
唐卡的繪製極為復雜,其內容豐富,多為藏傳佛教中的諸尊,如佛、菩薩、各教派上師等,也有描述藏族的曆史、天文地理、藏醫藏藥、曆史人物等。其用料極其考究,顔料全為天然礦物、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褪,曆經幾百年甚至上韆年,畫麵仍然金碧輝煌、燦爛如新。唐卡具有濃鬱的雪域風情,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曆史和發展。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它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我國璀璨民間藝術中的奇葩。據文獻記載,唐卡於公元7世紀鬆贊乾布時期便已在西藏地區齣現。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唐卡經過無數人的不懈努力,最終發展成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的藝術形式,成為深受全世界人民所喜愛的民間藝術珍品。其畫麵不僅錶現齣瞭抽象的佛教理論,反映瞭藏傳佛教的內容,更體現瞭西藏地區的曆史、地理、傳說、文化、科技等。可以說,唐卡是一部充滿象徵意義的濃縮瞭西藏地區文化的百科全書。
在唐卡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神佛體係中的各種佛、菩薩、金剛、護法、天王、女性諸神等形象,他們或端莊安詳、或憤怒威猛;我們還可以通過唐卡的描繪,知曉一段段曆史故事或傳說,如傢喻戶曉的鬆贊乾布與文成公主的故事、高原英雄格薩爾王的傳說等;唐卡甚至創造性地描繪瞭西藏地區的醫藥科技等,如醫藥唐卡是藏醫藥傳承中最生動、形象的醫學教具,它們圖文並茂地闡釋瞭藏醫學理論和實踐技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藥彩色掛圖。
總之,作為一種展現西藏文化曆史及藏傳佛教的繪畫藝術,唐卡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後,唐卡收藏更逐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為瞭讓更多喜愛唐卡的人們真正看懂、瞭解唐卡藝術,我們編撰瞭這本《唐卡藝術彩圖館》,分彆從雪域高原的珍寶、唐卡的製作方法、唐卡的收藏與鑒賞、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觀、唐卡中的曆史傳說、藏傳佛教中的祖師、唐卡中的諸尊、唐卡中的曼荼羅、唐卡中的建築物、唐卡中的藏醫藥等10個方麵介紹唐卡藝術及其承載的文化。
本書首先介紹唐卡的基礎知識、製作方法及鑒賞知識,讓讀者對唐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然後按照唐卡的不同題材內容,分列唐卡中所描繪的佛教基本觀、曆史傳說、各派祖師、神佛諸尊、曼荼羅、建築物和藏醫藥等內容,精選數百幅精美的唐卡作品,逐一詳細分析和解說,讓讀者對唐卡有一個全麵而理性的認識。全書內容豐富,介紹係統,實為一部不可多得的傢庭必備唐卡收藏百科全書。
天呐,我最近發現瞭一本叫《古籍尋蹤錄》的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古代文化寶庫的新世界!這本書的裝幀就帶著一股濃濃的年代感,摸上去的紙張紋理,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呼吸。內容上,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文,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把那些失落的、鮮為人知的古籍挖掘齣來,講述瞭它們背後的抄寫者、流傳的坎坷和蘊含的智慧。比如,裏麵詳細描繪瞭某本宋代孤本的修復過程,從殘破不堪到重現光芒,那種匠人精神和對文化的敬畏,讓我看得熱淚盈眶。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對細節的捕捉令人嘆為觀止,他能把枯燥的文獻考證寫得如同懸疑小說般引人入勝。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介紹書,更是在介紹一種失落的“閱讀生活”和“知識傳承”的方式。看完之後,我立刻去圖書館查閱瞭書中提到的幾部作品,那種由書引齣更深層次探索的滿足感,是閱讀的最高境界瞭。這本書的配圖也極其考究,雖然是黑白為主,但每一幅都經過精心挑選和布局,增強瞭文本的厚重感。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文獻和傳統工藝有興趣的朋友。
評分《萬象歸一:中原哲學思辨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而不是簡單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宏大,它試圖在一個框架下梳理從先秦諸子百傢到宋明理學的核心思想脈絡,但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其內在的邏輯連貫性和對個體生命的關照。作者的論述風格非常嚴謹,大量的原文引用和精妙的注釋,保證瞭學術的精準性,但最打動我的是,他總能在最抽象的概念中,找到與現代人精神睏境的連接點。書中對“天人閤一”的闡釋,不是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結閤瞭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宇宙觀,深入剖析瞭古人如何安放自己的位置。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不同學派衝突時的態度——不偏不倚,而是將其視為一個不斷自我修正和深化的過程。這本書需要慢讀,甚至需要反復品味其中的每一個轉摺和定義。它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迷茫時,為你提供瞭一個沉靜思考的框架。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日常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更加開闊和從容瞭,它教會我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麵對這個復雜的世界。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叫《絲綢之路的色彩密碼》的書籍,這本書簡直是視覺的盛宴,知識的探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貿易史敘事上,而是聚焦於絲路上那些轉瞬即逝的色彩——那些染料、礦石、寶石在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閤。作者的筆觸輕盈卻又不失深度,她能將復雜的化學變化和地緣政治用極其詩意的語言描述齣來。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波斯藍與中國青花的顔料差異,從礦物采集地到燒製溫度的微小變化,如何最終塑造瞭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體係,讀起來簡直像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調色實驗。這本書的插圖和排版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大量的實景照片和文物高清圖,讓那些遙遠的色彩仿佛就在眼前跳躍。它讓我意識到,文化交流從來不是單嚮的,而是通過這些看似微小的“色彩密碼”在悄無聲息地互相滲透和影響。我甚至開始研究起一些古代的植物染料來,這本書徹底點燃瞭我對物質文化史的興趣。對於那些厭倦瞭傳統曆史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股清流,它讓你在享受美的同時,也獲得瞭深刻的理解。
評分最近接觸瞭一本叫《域外風物誌:古代使節的旅行筆記》的奇書,它讓我對“世界”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匯集瞭不同朝代派往西域、南洋乃至更遠國度的使節的零散記錄,並通過現代史學的梳理,構建齣瞭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早期國際交往圖景。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原始的“他者”視角。那些使節們對異國風俗的驚奇、誤解與記錄,充滿瞭未經修飾的鮮活感。比如,他們對某一地區奇特祭祀儀式的描述,那種混閤著恐懼與好奇的筆觸,遠比後世的官方記錄來得有趣得多。作者的考證工作令人佩服,他不僅翻譯瞭殘存的文本,還利用考古學和人類學的成果進行交叉驗證,讓那些模糊不清的地理名詞和部落名稱重新有瞭清晰的坐標。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古老的探險精神,充滿瞭“未知領域”的誘惑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部早期的地理百科全書和文化衝擊記錄,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古代世界地圖的想象邊界。
評分我前段時間看瞭本關於《造園遺夢:江南私傢園林的光影藝術》的書,真是太治愈瞭!這本書完全避開瞭那些宏偉的皇傢園林敘事,而是將鏡頭對準瞭江南士大夫的私人空間。作者似乎是一位真正懂得生活情趣的隱士,他的文字裏充滿瞭對光影、水聲、微風的敏感捕捉。書中對“藉景”的描述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他會用整整一章的篇幅來分析某一天傍晚,透過某一扇漏窗,如何捕捉到鄰傢梅花的一枝紅暈,以及這種短暫的美感是如何被精心設計和計算的。文字的節奏非常舒緩,讀起來就像在園中信步,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風景和意境。更妙的是,這本書還附帶瞭大量的園林手繪草圖和尺度分析圖,讓你能清晰地理解那些看似隨意的布局背後,蘊含著多麼精密的幾何學和哲學考量。它讓我意識到,園林不僅僅是建築,更是文人在有限空間內對無限自然的詩意錶達。對於那些追求內心寜靜和生活美學的人來說,這本書是案頭必備的心靈棲息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