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学史

春秋公羊学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曾亦,郭晓东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48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2895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16
套装数量:3
字数:10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 《春秋公羊學史》是公羊學研究的通史性原創著作,從整個《春秋》學的脈絡來展開具體人物與著作的論述,是一部通貫深刻的經學力作。
2.不同于一般的經學史著作,亦不同于對經學人物與著作的專門研究,而是力圖做到微觀與宏觀的結合。簡言之,本書對基本問題、具體人物或著述的梳理更爲細緻和深入;又立足于扣緊三傳關係的維度,把握《公羊》學的基本脈絡,以求更整體、更貫通的學術史論述。

内容简介

春秋有三傳,公羊谷梁傳經,左氏傳史。左氏豔麗豐腴,詳盡本末,然無關大義微旨。蓋春秋有大義,有微言,大義在誅亂臣賊子,微言在改制立法作新王。谷梁得正大之義,失之也短,唯公羊微言大義俱傳。
今《公羊學史》述一家傳,志在梳理公羊家法之流變,薪火相傳之統緒,大義闡述之理路,微言傳心之要旨。年分先秦兩漢,迄至民國,推舉兩漢,于隋唐明代尤有發明;人物繁多,一反舊例,尤重北人,致意于家法之涇渭,三傳之兼具,士風之轉變,人心之代際。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准衡三傳,雖猶循舊例,是不敢偏廢大道,淆亂聖經,以彰公羊傳世之不絶,用世之大有也。

作者简介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先秦儒學、宋明理學、清代經學與社會理論的研究。已出版《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春秋公羊何氏釋例 春秋公羊釋例後錄》(點校)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郭曉東,1970年3月生,福建霞浦人。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宋明理學、儒家經學、先秦儒學,已出版著作有《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戴氏注論語小疏》等數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精彩书评

《春秋公羊學史》一書,卷帙浩繁,歷時七八年才得以完成。曾亦、郭曉東兩位教授,多年來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已有不少重要的學術成果。本書雖屬於通論性著作,但是,此書涉及許多重要人物和著作的研究,如何休、徐彥、劉逢?、孔廣森、戴望、蘇與等人物,還有《公羊傳》、《春秋繁露》、《春秋公羊釋例》等著作,其專門性的研究,目前尚屬填補空白的工作。總的來說,此書在許多內容方面都具有突破性。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徐洪興

曾亦、郭曉東教授撰寫的《春秋公羊學史》一書,共約100余萬字,上自先秦,下至清末明初,對《公羊傳》兩千多年的學術發展,作了非常系統的梳理。可以說,此書對目前經學及《春秋》學的研究,有着極重要的意義。
——北京大學哲學系 干春松

目录

序言1

上 冊

第一章 《春秋》經與傳7
第一節 《春秋》經7
第二節 公羊傳40
第三節 穀梁傳125
第四節 左氏傳149

第二章 《春秋》學與兩漢今古之爭189
第一節 師法與家法:五經博士及其增設189
第二節 今古文與今古學201
第三節 四次今古之爭208
附 《白虎通》223

第三章 董仲舒與漢代《公羊》學229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229
第二節 《春秋》之義及其天人思想235
第三節 孔子改制與《春秋》微言252
第四節 《春秋》決獄272
附 《春秋緯》275

第四章 何休與《公羊傳》注290
第一節 通三統295
第二節 張三世346
第三節 異外內353
第四節 時月日例375
第五節 名例403
第六節 褒譏貶絕例419
第七節 宋均説“三科九旨”445
第八節 五始、七等、六輔、二類、七缺448

中 冊

第五章 《左氏》興盛與六朝隋唐之《春秋》學455
第一節 賈逵論《左氏》長義457
第二節 杜預與《左氏傳》之成立468
第三節 六朝隋唐之《春秋》學511

第六章 徐彥與《公羊傳》疏577
第一節 述何:何注之總結與闡釋580
第二節 申何:據何注而引申推衍以成例588
第三節 規何:對何注之修正與彌縫593
第四節 漢晉南北朝《公羊》遺説之保存600

第七章 啖、趙、陸之新《春秋》學607
第一節 范甯《集解》與兼採三傳之風611
第二節 啖、趙、陸之生平與著述617
第三節 論三傳得失629
第四節 兼綜三傳與《春秋》新例633
第五節 趙匡“左氏非丘明”説636

第八章 兩宋《春秋》學研究643
第一節 孫復645
第二節 劉敞651
第三節 孫覺667
第四節 程頤671
第五節 胡安國675
第六節 朱熹論《春秋》710
第七節 其餘治《春秋》之學者725

第九章 黃澤、趙汸與元代之《春秋》學754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756
第二節 回歸三傳764
第三節 史法與書法777
第四節 屬辭比事與《春秋》之例787
第五節 吳澄、程端學之《春秋》學794

第十章 明代及清前期之《春秋》學807
第一節 明代《春秋》學811
第二節 清人之攻駁《胡傳》820
第三節 清人期《左傳》研究與對杜注之補正830

第十一章 莊存與:清《公羊》學之濫觴861
第一節 乾嘉經學之別流862
第二節 微言大義與通經致用865
第三節 《春秋五辭》及其公羊思想875

第十二章 孔廣森與《春秋公羊通義》906
第一節 《春秋》重義不重事907
第二節 以《左傳》、《穀梁》通《公羊》914
第三節 以群經通《公羊》925
第四節 別設三科九旨937
第五節 對何休《解詁》之修正943

下 冊

第十三章 劉逢祿:清《公羊》學之大宗959
第一節 生平與學述959
第二節 何休“三闕”與劉氏“申何難鄭”966
第三節 《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969
第四節 《春秋公羊解詁箋》之“匡何”與“從《穀》”989
第五節 《左氏春秋考證》與《後證》1004
第六節 《論語述何》1037

第十四 章宋翔鳳與戴望:以《公羊》釋《論語》1056
第一節 宋翔鳳《論語説義》1056
第二節 戴望:述《公羊》以赞《論語》1086

第十五章 凌曙与陈立:清《公羊》學之別傳1110
第一節 凌曙1110
第二節 陳立1124

第十六章 龔自珍與魏源:《公羊》學之轉向與拓展1156
第一節 龔自珍1156
第二節 魏源1189

第十七章 廖平:以禮説經與今古學之判分1226
第一節 經學六變1230
第二節 平分今古1235
第三節 尊今抑古1245
第四節 大統小統1251
第五節 天學人學1256
第六節 《春秋》學研究1259
附 王闓運1273

第十八章 康有爲:遍疑群經與託古改制1281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1281
第二節 《新學偽經考》1286
第三節 《孔子改制考》1312
第四節 《春秋董氏學》1347
第五節 《公羊》三世説及其重新闡釋1361
附一 蘇輿1443
附二 皮錫瑞1480
附三 章太炎1490
附四 劉師培1529
附五 崔適1544

後記1555
參考書目1557
一公羊類1557
二春秋類1559
三專集類1562
四重要古籍1563
五研究著述1564

索引1571

精彩书摘

孔子改制與六經之作

六經本上古之遺籍,其後經孔子改訂,遂成後世之“經”也。然古文家欲抑博士,乃上託六經於周公,而孔子則不過“述而不作”之先師,如此,“孔子僅爲後世之賢士大夫,比之康成、朱子尚未及也,豈足爲生民未有範圍萬世之至聖哉?”蓋古文家於出門戶之見,竟貶孔子如此,至於今文家亦據門戶立場,必欲尊孔子爲教主,爲“生民未有之大成至聖”,故必以六經出於孔子也。誠如今文家説,周公不過爲上古茫昧時代之神王,純出於後世所託,又焉能造作六經而施化於後世哉?
其先,廖平已謂孔子作六經矣。其曰:“六經者,孔子一人之書。”又曰:“孔子繙經以後,真正周制,實無可考。後世傳習,皆孔子之言。”至南海,則以孔子作六經,乃先秦舊説,曰:

六經皆孔子所作也,漢以前之説莫不然也。學者知六經爲孔子所作,然後孔子之爲大聖,爲教主,範圍萬世而獨稱尊者,乃可明也。知孔子爲教主,六經爲孔子所作,然後知孔子撥亂世,致太平之功,凡有血氣者,皆日被其殊功大德,而不可忘也。

蓋自南海視之,上古茫昧無稽,周末諸子紛紛創教,各爲改制之事,不獨孔子然也。而孔子改制之跡,則見於六經。孔子本爲諸子,然出乎其類,撥乎其萃,所作六經亦獨能範圍後世矣。
南海論《詩》曰:

《春秋》之爲孔子作,經皆知之。《詩》亦爲孔子作,人不知也。儒者多以二學爲教,蓋《詩》與《春秋》尤爲表裏也。儒者乃循之,以教導於世,則老、墨諸子不循之以教可知也。《詩》作於文、武、周公、成、康之盛,又有商湯、伊尹、高宗,而以爲衰世之造,非三代之盛,故以爲非古,非孔子所作而何?

蓋《淮南子?汜論訓》謂“《詩》、《春秋》,學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導於世”,南海本此,因謂孔子作《詩》也。且古詩本有三千餘篇,若孔子之作者,蓋“孔子間有採取之者,然《清廟》、《生民》皆經塗改,《堯典》、《舜典》僅備點竄,既經聖學陶鑄,亦爲聖作”。此南海論孔子作《詩》也。

南海又曰:

《堯典》、《皋陶謨》、《棄稷謨》、《禹貢》、《洪範》,皆孔子大經大法所存。……其殷《盤》、周《誥》、《呂刑》聱牙之字句,容據舊文爲底草,而大道皆同,全經孔子點竄,故亦爲孔子之作。

其先,王充已謂《尚書》爲孔子所作,南海稱許是説“有非常之大功”。不獨孔子作《書》,至於墨子,南海亦謂有《書》之作,曰:

考墨子動稱三代聖王、文、武,動引《書》,則《康誥》亦墨者公有之物。……以此推之,二十八篇皆儒書,皆孔子所作至明。若夫墨子所引之《書》,乃墨子所刪定,與孔子雖同名而選本各殊,即有篇章、辭句、取材偶同,而各明其道,亦自大相反。……要孔、墨之各因舊文剪裁爲《書》可見矣。……可知孔、墨之引《書》雖同,其各自選材成篇,絕不相同。知墨子之自作定一《書》,則知孔子之自作定一《書》矣,對勘可明。

蓋《書》本爲上古聖王治世之遺跡,猶今之官方政典,非獨孔子一家所能寶也。孔子既能刪而爲《書》,則其他諸子固亦能刪也。南海所論,殊屬近理。
南海又謂《儀禮》十七篇,亦孔子所作。《禮記?雜記》謂“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據此,《士喪禮》本非大周通禮,待孔子制作,而哀公使孺悲來學,遂有士喪之禮。且觀《墨子》一書,既屢稱道禹、湯、文、武,又肆意攻擊喪禮,可見喪禮本非禹、湯、文、武之制,乃孔子私作也。
不獨《禮》也,至於《樂》,墨子亦肆其“輕薄詆誹”,以爲儒家所病,可見,《樂》亦孔子所作也。
至於《易》,南海以爲伏羲畫八卦,文王演爲六十四卦,至於卦、彖、爻、象之辭,實全出於孔子,則孔子作《易》經也。然劉歆造“十翼”之説,而託於孔子,則孔子不過爲《易》作傳而已,此亦其抑孔子之智術耳。
若孔子作《春秋》,素無疑義。南海曰:

《春秋》爲孔子作,古今更無異論。但偽古學出,力攻改制,並鏟削筆削之義,以爲赴告策書,孔子據而書之,而善惡自見。杜預倡之,朱子力主之。若此,則聖人爲一謄録書手,何得謂之作乎?

今人莫不夷《春秋》爲史,實可遠紹杜預、朱熹也。
可見,南海謂孔子作六經,其旨則在尊孔子也。南海曰:

自古尊孔子、論孔子,未有若莊生者。……後世以《論語》見孔子,僅見其庸行;以《春秋》見孔子,僅見其據亂之制;以心學家論孔子,僅見其本數之端倪;以考據家論孔子,僅見其末度之一、二。有莊生之説,乃知孔子本數、末度、小大、精粗無乎不在。……六經之大義,六經之次序,皆賴莊生傳之。……古之人所爲《詩》、《書》、《禮》、《樂》,非孔子而何?能明莊子此篇,可明當時諸子紛紛創教,益可明孔子創儒,其道最大,而六經爲孔子所作,可爲鐵案。

蓋南海以莊子爲子夏再傳,則孔子後學也,其種種荒誕寓言,亦爲推明孔子之辭也。
孔子作六經,欲以改制也。然孔子有德無位,欲其制之可行,則必託古也。南海曰:

子思曰: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欲徵信莫如先王。……巽辭託先王,俾民信從,以行權救患。……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
南海此説,本出於《中庸》與《春秋緯》,實屬近理。蓋古人言事,好託古,“必則古昔,稱先王”(《禮記?曲禮》),遑論孔子“與先王以託權”(《孝經緯?鉤命訣》、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孟子?滕文公上》)耶?近世以來,吾國凡言變革者,莫不挾洋自重,其術正同。
孔子生當周世,天命猶未改,此其所以“從周”也;然周人治世以文,其郁其煩,莫不以此,故孔子以爲當“稍損周之文致”,而益以夏、殷之法。《春秋》有三統之説,有文質之説,而南海悉以爲託古。
桓三年何休注云:“明《春秋》之道亦通於三王,非主假周,以爲漢制而已。”對此,南海曰:

夏、殷、周三統,皆孔子所託,故曰“非主假周”也。

又,隱元年何注云:“質家親親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姪。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其雙生也,質家據見立先生,文家據本意立後生。”南海曰:

質家、文家,孔子所託三統之別號。《春秋》詭辭詭實,故不必言夏、殷、周,而曰質家、文家也。

又,隱三年何注云:“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之正月也;三月,夏之正月也。王者存二王之後,使統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禮樂,所以尊先聖,通三統,師法之義,恭讓之禮,於是可得而觀之。”南海曰:

《春秋》於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皆書王,餘則無之。蓋三正皆孔子特立,而託之三王。其實秦、漢皆用十月,疑古亦當有因,未必用三正也。

諸如此類,《公羊》凡言三統、文質之説,南海俱以爲孔子所託。是説雖出《公羊》之外,然亦屬近理也。
南海倡爲孔子改制之説,本欲尊孔,然其餘波所及,則不免夷孔子於諸子矣。故梁啟超論曰:“《改制考》復以真經之全部分爲孔子托古之作,則數千年共認爲神聖不可侵犯之經典,根本發生疑問,引起學者懷疑批評的態度。”又曰:“雖極國推挹孔子,然既謂孔子之創學派與諸子之創學派,同一動機,同一目的,同一手段,則已夷孔子於諸子之列。”蓋南海勇於開拓,至其後果則常常弗有慮及焉。
民國時,太炎嘗有《致柳翼謀書》,其中謂胡適以“六籍皆儒家託古,則直竊康長素之唾餘。此種議論,但可嘩世,本無實證。……長素之爲是説,本以成立孔教;胡適之爲是説,則在抹殺歷史。……此其流弊,恐更甚於長素矣”,則胡適所論,又等而下之矣。

前言/序言

古人以《詩》、《書》、《禮》、《易》與《春秋》爲“五經”。五經者,本出於王官。春秋以降,王室不振,五經漸流播於民間,於是有諸子百家之學。五經誠爲吾國文明之源頭,而後世兩千餘年之學術,莫不濫觴於此。
然孔子以前,本無“經”名。唯經孔子之刪訂,《詩》、《書》、《禮》、《易》與《春秋》者,遂爲天地之常經,至於恆久至道之所凝焉。時孔子當周道疲弊之際,雖美周文之盛,猶假託殷道以損益之,此其改制之大旨,然唯《春秋》能發明之也。
《春秋》者,本魯之舊史也,或以諸國史記亦得名爲《春秋》,然俱孔子修《春秋》之所本。孔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此孔子所以託《春秋》而寄王法也。孔子有德而無位,危行而言遜,且以諱尊隆恩之故,雅不欲直斥當世大人,故假史事而寓褒貶焉,則“主人習其讀而問其傳,則未知己之有罪焉爾”,此亦《春秋》所以託王,而孔子所以筆削舊史也。
漢興,懲秦滅學之禍,立五經博士,於是好古稽文之士,乃彬彬以進於朝矣。諸儒鑒於嬴秦二世而亡,欲爲萬世立法,乃託孔子《春秋》爲漢制法,此《春秋》所以見尊於漢世矣。然《春秋》文辭簡奥,若不通以傳,則窅不可讀,又焉能求聖人筆削之旨哉!昔古人釋經之傳,不過公、穀及鄒、夾數家而已。然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穀梁則不過稍明大義耳。其後又有《左氏》,雖自廁於傳,然其所長,不過詳於記事而已。唯公羊子所傳,真得聖人之微言大義耶!
漢人治《公羊》者,立“三科九旨”,以爲通乎《春秋》之梯航也。所謂“三科九旨”者,即通三統、張三世與異外內也。通三統者,實處理新、舊王朝之關係,蓋以新王受命改制,猶當存二王之後,以備新王取法焉。若張三世之旨,則在處理一王之自我革新問題。蓋一王之中,恩有親疏,治有詳略,王者撥亂反正,其治法亦自不同。至於異外內者,實爲古代中國之國際關係學説也。蓋《春秋》分天下爲中國、諸夏與夷狄,而以王者居中國,引諸夏爲蕃衛,欲以御外敵、來遠人也。漢人承暴秦而興,懲贏政之不奉天,不法古,而自我作祖,尤重通三統之義,乃遠推五帝、三王,而近遵玄聖之制焉。
馴至清季,既有內憂,重以外患,《公羊》之學再興,其旨則欲保守一王之統,而思有以維新也。康長素張三世之説,以明變法之義,又獨標孔子改制之旨,以爲《春秋》微言所在,蓋欲效孔子損周文益殷質之意,而折衷於中西之間也。則長素所欲變法者,不止於變有清一代祖宗之法,實欲變中國數千年之法,乃推原尼山之本懷,思欲爲萬世重開太平也。
昔周公當殷周之際,立傳子之法,而有周一代之文物典章,莫不從此出。孔子繼其道,乃發明親親大旨,而於周人尊尊之義稍損益焉,而此後兩千餘年中國道路,遂由此開闢矣。晚清以降,西方之自由、平等與民權諸觀念傳入中國,傳統之家庭、宗族遂爲崩潰,個體從中解放,成爲純粹自由之存在。現代國家乃得在此自由個體之基礎上摶聚而成,而爲“自由人之聯合體”,此實爲現代中國建構之基本目標。蓋自周、孔以來,此誠吾國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也,而中國道路亦面臨一新抉擇矣。殷周之際,個體漸自氏族中解放出來,而組成個體家庭,而家庭遂成爲社會之基本單位。今則不然,個體再度得以解放,而爲國家之公民,然家庭不過若旅宅,其解體常在一線之間而已。周以前,個體不過因血緣而摶聚成氏族,今則藉地緣而摶聚成國家矣。三千年爲一大循環,長素所爲改制之事,不過發其端而已,其後繼其志者,或有其人焉。
是爲序。

曾亦、郭曉東序於滬上
春秋公羊学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春秋公羊学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春秋公羊学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春秋公羊学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差点断货。还好抢到了

评分

书中有些评断可商榷

评分

还是不错的,质量可以的~( ̄▽ ̄~)~

评分

还是不错的,质量可以的~( ̄▽ ̄~)~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一读。

评分

好书一本,繁体字,写作详实

评分

两位博士级别专家力作。如果说耗时8年之久,的确还是有待阐述。把春秋三传搞清楚,就要3-5年。再花个3-5年总结写书。所以说用时8年。没有前面的基础,后几年也是枉费心机。

评分

《春秋公羊學史》一書,卷帙浩繁,歷時七八年才得以完成。曾亦、郭曉東兩位教授,多年來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已有不少重要的學術成果。本書雖屬於通論性著作,但是,此書涉及許多重要人物和著作的研究,如何休、徐彥、劉逢?、孔廣森、戴望、蘇與等人物,還有《公羊傳》、《春秋繁露》、《春秋公羊釋例》等著作,其專門性的研究,目前尚屬填補空白的工作。總的來說,此書在許多內容方面都具有突破性。——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徐洪興曾亦、郭曉東教授撰寫的《春秋公羊學史》一書,共約100余萬字,上自先秦,下至清末明初,對《公羊傳》兩千多年的學術發展,作了非常系統的梳理。可以說,此書對目前經學及《春秋》學的研究,有着極重要的意義。

评分

学界新成果,编校有瑕疵。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春秋公羊学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