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思考 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应用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思考 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稻垣公夫(Kimio Inagaki),成沢俊子(Toshiko Narusawa) 著,刘诚,罗伟,江南 等 译
图书标签:
  • 精益开发
  • A3思维
  • 产品开发
  • 敏捷开发
  • 流程改进
  • 问题解决
  • 持续改进
  • 实践指南
  • 管理
  • 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781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0885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精益实践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所有对精益产品开发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精益生产领域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相关咨询和研究机构从业者
  美国精益企业研究院(LEI)总裁约翰·舒克,霍尼韦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余锋推荐
  日经Biz-Tech Book Award获得者稻垣公夫*新力作
  揭示精益产品开发体系的真正价值和核心秘密
  在本质思考道场中不断练习套路,运用A3报告、因果图、权衡曲线等工具,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升思考能力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决定产品盈利能力的关键是设计的质量,而非制造的效率。而产品开发的核心不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培养工程师与组织的开发能力。
  本书描述了精益产品开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A3 流程和基于集合的开发。作者追古溯今,回顾了丰田产品开发团队是如何引进、应用A3 流程的,介绍了A3 思维对丰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及其重要性,解释了A3 报告作为一种重要工具是如何将你的思维框架标准化的。此外,作者基于一个故事,阐述了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如何应用A3 流程、撰写A3 报告、绘制因果关系图,以及培养工程师的思考能力,从而引领企业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人才、强化A3 思维。本书包含大量的因果关系图和A3 报告实例,用来佐证上述工具的可行性。
  本书适合所有对精益产品开发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精益生产领域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咨询和研究机构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稻垣公夫((Kimio Inagaki),Globaling精益产品开发咨询公司代表董事。
  2012年,稻垣先生在日本设立了**家精益产品开发咨询公司。至今,他已经或正在为超过10家日本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涉及行业包括航空航天、照明系统、陶瓷晶圆、软件和工业电器。
  至今,稻垣先生已经出版了20本书,其中11本是关于管理和精益产品开发的著作,另外9本著作是与精益管理相关的英文书籍的日文译著。稻垣先生的著作《EMS战略》(EMS Strateg)(日文版)在2001年获得了Nikkei BP’s Biz-Tech Book奖,该奖项旨在奖励联结技术与管理的年度*佳书籍。

  成沢俊子(Toshiko Narusawa),日本P-Cube公司代表董事,为日本、中国、东南亚等地的诸多企业提供现场Kaizen支持。她曾服务于日本电气公司(NEC)、日本金融厅、Personal Education Center咨询公司。成沢俊子与约翰·舒克(John Shook)合著了《改善快车》(Kaizen Express),并翻译了了三本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丰田如何开展A3流程 001
新车进度会议以及50页A3报告 002
聚焦1979年丰田公司第四号政策——提高管理能力和特定的技术能力 012
新的圣地——发现之旅,心灵之旅 017
通过本书加深思考 021

第二章 某公司完成产品开发流程转型的同时开发出革命性产品的故事 023
主要人物角色 024
会议中心 025
开端 028
开始理解客户价值 033
拜访客户 037
分析客户价值的因果关系 039
理解产品的因果关系 049
建立因果链 059
隧道尽头的亮光 064
突破 068
最后一次整合会议 075
DR1 082
管理重要的知识 085
知识再利用 087
定制设计的困境 090
提议模块化架构 096
改变销售流程 100
朝着销售增长十倍的目标前进 102

第三章 产品开发中的A3报告 105
A3报告的价值是什么 105
为什么A3报告会对产品设计有用 108
一家广泛应用A3报告的美国企业 109
提升A3报告价值的因素 110
用因果图可视化本质关系 116
通过量化曲线展示可视化因果关系 119
A3报告的类型 123
知识再利用 130
电子化A3报告 133

第四章 强化A3思维的本质思考道场训练 137
本质思考道场的背景 137
什么是本质思考道场 154
本质思考练习举例 158
本质思考道场的效果 171

附录 173
后记 175

精彩书摘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思考 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应用》:
  起初,有一些人抱怨:“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费力的事情?”但这是公司总裁丰田英二的决定,当时的主席花井正八(Shyouhachi Hanai)也支持这个项目,高级执行副总裁丰田章一郎参加了所有汇报会议。“要做就把它做到最好”这条准则被贯彻执行得非常到位,使用A3报告进行政策部署的做法在全公司得到了普及。
  为什么在再培训中要用到‘再’字?这是因为往前倒退14年,也就是1965年,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的时候,丰田的每个人都至少接受过一次政策部署培训,因此每个人都很熟悉TOC的概念和行为准则:在流程中建立质量体系。这一概念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根深蒂固。这里的“流程”并不仅限于生产部门,它也包括每个部门的工作。在行政和产品开发部门,“建立质量体系”是一个很常见的关键词。作为质量控制提升部门的副总经理,丰田章一郎(戴明奖评审的时候,他是高级副总裁,到了1979年,他已经是丰田的高级执行副总裁了)一直致力于从概念、计划和执行三个方面来实现TQC的目标。政策部署也融入到了每一年的工作流程中。
  我想问:“这样难道还不够吗?”但是丰田公司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距离丰田荣获戴明奖已经过去了14年,丰田生产系统的员工满腔热情地做着质量控制循环(QC Circle)工作,而且不断地取得成果。虽然产品开发部门成功地克服了严格的排放限制问题,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其他问题。虽然行政管理部门有不少生产力改善空间,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强制推行“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案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善。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根本正夫和他的员工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然而,被认为“无法被他人复制”的丰田生产系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问题。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生产系统)的创始人大野耐一(Taichi Ohno)在前一年已经退休了。现在的教学方式遇到了瓶颈,除非接到命令去做,否则人们不会自己行动。丰田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每个人能主动参与进来。生产部门的危机感非常强烈。
  尽管丰田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挺过来了,并且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此时面临着来自美国更大的压力,丰田的出口开始变得停滞不前。虽然还没有告知一线员工,但丰田的销售公司和生产公司即将合并,同时海外的产能将大幅提升,这些都迫在眉睫。提升丰田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否则公司将面临生存危机。丰田的管理团队通常都谨言慎行,不会挥舞旗帜煽动大家的情绪。但危机感在员工中悄悄地蔓延开来,并且逐渐扩散到了每个部门。
  ……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思考: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应用 产品开发,一场精益的旅程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产品开发不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对“价值”的极致追求。精益产品开发,正是这场追求的战略核心。它倡导在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从概念萌芽到最终交付,都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持续优化流程,并快速响应变化。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模式,一种对“做什么”和“如何做”的深刻反思。 理解精益的核心:价值、浪费与持续改进 精益产品开发的精髓,在于对“价值”的敏锐洞察。价值,并非由开发者单方面定义,而是由客户在他们的使用场景中体验到的收益。产品需要解决客户的痛点,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而“浪费”,则是精益思维的首要打击对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浪费体现在方方面面:无效的会议、不必要的文档、过度开发的功能、返工修改、等待时间、以及那些从未被使用的功能。识别并消除这些浪费,才能让有限的资源聚焦于创造真正的价值。 持续改进,则是精益精神的生命线。产品开发并非一次性的冲刺,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反馈、调整的迭代过程。每一次的尝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构建反馈闭环,快速验证假设,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和流程,才能确保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开发前期:精益思维的决胜之地 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尤其是概念提出到原型验证的这段时期,是奠定产品成败基石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一次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后续大量的资源投入付诸东流。因此,将精益思维深入应用到开发前期,显得尤为重要。开发前期,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哪些功能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在哪里?市场是否真的存在我们设想的那个机会? 在不确定性面前,盲目地投入开发资源,如同在浓雾中前行,极易迷失方向。精益开发前期,要求我们采取一种更加审慎、更加聚焦的方式,去探索和验证。这包括深入理解客户,细致分析市场,以及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主张。目标是在投入实质性的开发资源之前,就对产品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有一个高度确信的判断。 A3思维:让思考与行动清晰可见 在开发前期,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复杂的问题,并需要将这些问题、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行动计划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时,A3思维就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梳理思路,聚焦重点。 A3思维,源自丰田的精益管理体系,它是一种以纸张(通常是A3尺寸)为载体,将问题、分析、对策、执行计划等要素结构化、可视化地呈现出来的思考和沟通工具。A3报告不仅仅是一份文档,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它强制要求使用者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以简洁、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表达出来。 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核心应用 1. 问题界定与现状分析: 在产品开发的萌芽阶段,A3报告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清晰地定义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或抓住的“机会”。这个“问题”必须是客户的痛点,或是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紧接着,我们需要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客观、数据驱动的分析。这可能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用户行为、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考察。A3报告鼓励我们用数据说话,避免主观臆断。 2. 根本原因分析(Why-Why分析): 识别了问题和现状后,A3思维引导我们去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通过层层深入的“为什么”(Why-Why分析),我们可以追溯到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驱动因素。例如,如果一个产品功能用户使用率低,我们不会仅仅认为是设计不够吸引人,而是会追问“为什么用户不使用它?”,然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直到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源,可能是产品没有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也可能是功能在用户场景中根本不适用。 3. 对策构思与评估: 在理解了根本原因之后,A3报告的重点就转向了“对策”。在这个环节,团队需要集思广益,提出能够有效解决根本原因的解决方案。A3思维鼓励提出多种可能的对策,并对这些对策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不仅包括方案的可行性、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以及是否符合产品的战略方向和客户价值。 4. 方案确定与执行计划: 在评估了各种对策后,A3报告会明确地“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具体、可操作,并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所需资源以及衡量成功的关键指标。这使得原本可能模糊的开发思路,变得具体而可行。 5. 结果确认与后续行动: A3思维强调“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在开发前期,A3报告的最后部分还会预设“结果确认”的环节,即如何衡量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在方案实施后,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实际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A3思维的价值:聚焦、沟通与协同 A3思维在产品开发前期的应用,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聚焦核心价值: A3报告的结构化要求我们剥离冗余信息,将注意力聚焦于产品最重要的价值主张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有助于团队避免陷入“功能蔓 বিলম্ব”,而是始终围绕客户价值进行思考。 清晰的沟通平台: A3报告以简洁、直观的方式呈现复杂信息,极大地提升了团队内部以及与跨部门(如市场、销售、管理层)沟通的效率。它就像一张“通用语言”的图纸,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产品的方向和理由。 驱动深度思考: A3报告的格式要求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强制要求思考者从现象走向本质。这种结构化的思考过程,能够有效避免浅尝辄止,发现隐藏的风险和机会。 促进协同与共识: A3报告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团队协作的绝佳机会。在共同讨论、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建立更深的理解和共识,为后续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减少开发浪费: 通过在开发前期就进行充分的论证和验证,A3思维能够极大地降低因误判、需求不明确或产品定位错误而导致的开发浪费。它帮助团队在投入大量资源之前,就找到正确的方向。 A3思维与精益开发前期的完美结合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在于高效地创造客户价值。而开发前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起点。A3思维,作为一种结构化的思考和沟通工具,恰恰能够为精益开发前期提供强大的支撑。它帮助团队: 清晰定义“什么”是价值: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市场分析,A3报告能够明确产品要创造的核心价值。 识别“为什么”要这样做: A3思维的根本原因分析,确保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东西”,而是在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 规划“如何”高效地做: 明确的对策和执行计划,指导团队以最精益的方式推进开发。 持续验证和学习: A3报告中的结果确认环节,为持续改进提供了基础。 开启精益产品开发之旅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思考: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应用”,不仅仅是一本探讨方法论的书籍,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构建强大、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体系的实践指南。它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以精益的思维去探索,以A3的逻辑去思考,从而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前期阶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创造更卓越的价值。这趟精益的旅程,始于清晰的思考,终于客户的满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精益产品开发不仅仅是“快”,更是“准”和“稳”。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并以“本质思考”作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3思维在开发前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市场的快速变化所裹挟,急于推出产品,却忽略了前期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看到隐藏在快速迭代表象之下的根本逻辑。它不只是教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你进行深入的思考,去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去探究问题的本质。A3思维在这里的运用,让我看到了一个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视化、沟通化的有效途径。它能帮助团队在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建立起共同的认知,避免后期不必要的争论和返工,从而真正实现“用最小的代价,做最正确的事”。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思考”本身的强调。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有机会停下来,进行深入、系统性的思考。尤其是在产品开发领域,往往是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慢下来思考”。但这本书偏偏就是告诉你,这种“慢”恰恰是为了更快的“到达”。它通过A3思维这个载体,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考模式,逼迫你去审视问题的本质,去分析根本原因,去设想各种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我曾经也经历过产品开发过程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窘境,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出在执行层面,而是出在对问题的认知和定义不够清晰。它引导我去问“What if”,去思考“Why”,去构建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这对于前期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至关重要。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书。它没有给我灌输一堆标准化的流程,而是让我看到了精益产品开发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和智慧。特别是关于“本质思考”的探讨,触动了我一直以来对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什么”的追问。我常常会思考,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持续迭代并获得成功,而有些却昙花一现?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成功的背后,是前期扎实的思考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而不是盲目的跟随潮流。A3思维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帮助我们在开发前期就能够清晰地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学会用更系统、更深入的角度去审视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打磨一件精美的作品。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精益产品开发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将A3思维巧妙地融入了开发前期。我之前对A3思维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而这本书则将其升华为一种“本质思考”的工具,在产品概念萌芽、需求定义、风险评估等关键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A3图这种简洁直观的形式,将复杂的思考过程可视化,让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分析、解决方案以及预期结果。这种清晰的沟通和对齐,在产品开发的初期是多么的宝贵!我曾经参与过的项目,因为前期的信息不对称和理解偏差,导致后期返工和资源浪费,这本书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从源头上避免类似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一股清流,直击精益产品开发的核心痛点!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产品喊着“精益”的口号,最终却偏离了方向,成了“空中楼阁”。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解开了这个疑惑。它没有那些浮于表面的方法论堆砌,而是深入到“本质思考”这个层面,引导读者去审视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去问“为什么”,去探究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开发前期,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快速迭代、MVP这些概念冲昏了头脑,急于把想法变成产品,却忽略了前期充分的思考和验证。A3思维的应用,我之前只是在一些管理类的书籍中零星看到,但这本书将其与产品开发的前期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框架。它不仅仅是教你画一张A3图,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清晰的逻辑梳理,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对齐。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茫茫大海中的无头苍蝇,而是有了明确的航向和工具。

评分

搞活动物超所值

评分

物流快,书质量没问题!!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吧!

评分

下单方便,送货快,好的很。适合从事研发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仔细研读。。

评分

好书,划算,618真便宜,赞一个,佳

评分

好好看看吧!一切就会飞过去找工作吗……不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

评分

下单方便,送货快,好的很。适合从事研发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仔细研读。。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