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宏观经济学(原书第2版)

国际宏观经济学(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E.马丁森(John E.Marthinsen) 著,汪洋 译
图书标签:
  • 宏观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国际金融
  • 经济发展
  • 货币政策
  • 汇率
  • 全球化
  • 经济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539
版次:2
商品编码:1224084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教材经典译丛(清明上河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MBA学生专门写作的,书中涵盖了大量的商务应用,具体企业案例,以及运用国际金融理论解释市场的方法。作者意在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学会如何运用国际金融理论来帮助自己进行商务的有效决策。本书概念清晰,精炼,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作者简介

  Dr. John E. Marthinsen 是百森商学院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的教授,也是全球创业领导力Glavin中心的瑞士经济学主任, Marthinsen 本科毕业于莱康明学院 ( Lycoming College ),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 他有广泛的咨询经历,一直为美国国内和国际公司做咨询,同时也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家经济政策委员会的咨询顾问。Marthinsen 也是德国纽伦堡大学和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教授。

目录

简明目录 Brief Contents
前言
第1章 国际宏观经济学导论 1
第一部分 理解宏观经济的基础
第2章 把握经济的脉动:国民收入核算 10
第3章 理解并关注劳动力市场状况 31
第4章 通胀、实际GDP和经济周期 59
第5章 通货膨胀:谁得谁失 82
第二部分 实际可贷资金市场
第6章 货币总量:货币供给的度量 100
第7章 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15
第8章 金融中介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 132
第9章 谁控制了货币供给及如何控制 150
第10章 虚拟货币经济学 197
第11章 利率及其变动原因 224
第三部分 商品市场
第12章 价格与产出波动 256
第13章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机制:管理者需要了解的知识 288
第四部分 外汇市场
第14章 外汇市场基础知识 322
第15章 汇率:为什么变化 346
第16章 国际收支基础 378
第五部分 短期经济分析
第17章 综合运用 410
第18章 经济冲击对弹性汇率制国家的影响 421
第19章 经济冲击对固定汇率制国家的影响 448
第20章 大衰退的起因、治理与结果 485
第六部分 长期经济分析
第21章 经济长期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522
第22章 长期汇率波动与比较优势 548
缩略语 567
重要模型及宏观经济关系表 570
译后记 573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第1章 国际宏观经济学导论 1
1.1 宏观经济分析的商业运用 /2
1.2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宏观经济分析 /4
1.3 三部门模型 /5
1.4 当现实与预期背离 /7
1.5 预测经济前景 /7
1.6 学习起步 /7
第一部分 理解宏观经济的基础
第2章 把握经济的脉动:国民收入核算 10
2.1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10
2.2 循环流程图 /12
2.3 关注宏观经济支出 /15
2.4 宏观经济均衡(1):意愿供给量=意愿需求量 /18
2.5 GDP和GNP衡量经济健康的不足之处 /19
2.6 漏出、注入与宏观经济均衡 /21
2.7 GDP和GNP的另一种区分方法 /26
附录2-1 一国的总需求能否只包括出口,为什么我们要从中减去进口 /29
第3章 理解并关注劳动力市场状况 31
3.1 谁在使用劳动力市场数据 /32
3.2 就业和失业水平的衡量 /33
3.3 四种类型的失业 /36
3.4 就业率还是失业率:哪一个能更准确地衡量经济健康状况 /38
3.5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41
3.6 其他劳动力市场状况指标 /42
3.7 全球劳动力状况 /43
3.8 地下经济和失业 /46
3.9 离岸外包及其对GDP、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47
3.10 美国劳动力市场问题 /51
附录3-1 美国失业率历史回顾 /57
第4章 通胀、实际GDP和经济周期 59
4.1 什么是通胀 /59
4.2 通胀的度量 /60
4.3 什么是价格稳定 /62
4.4 实际GDP与名义GDP /62
4.5 GDP价格指数的计算 /63
4.6 经济周期 /65
4.7 什么导致了经济周期 /67
4.8 通胀专题 /69
4.9 美国经济周期专题 /75
第5章 通货膨胀:谁得谁失 82
5.1 通货膨胀削弱购买力 /83
5.2 引出通胀问题 /84
5.3 面对通胀,债务人和债权人谁将受益 /85
5.4 通胀是否会牺牲工人利益而使企业受益 /87
5.5 通胀是否会牺牲纳税人利益而使政府受益 /89
5.6 通胀是否会损害退休者的经济利益 /89
5.7 通胀是否会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 /90
5.8 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胀率:精确公式 /92
5.9 如何确定未来通胀的“市场”预期 /92
5.10 什么决定了通胀预期 /94
5.11 指数化 /95
5.12 吉布逊谜团 /96
5.13 通胀与高等教育成本 /97
第二部分 实际可贷资金市场
第6章 货币总量:货币供给的度量 100
6.1 商品货币与法令货币 /101
6.2 货币的职能 /102
6.3 一国为何要统计货币供应量 /103
6.4 一国为何存在多个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104
6.5 美国货币总量 /109
6.6 美国货币供应量指标M1和M2中所包含的金融资产 /111
第7章 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15
7.1 金融中介机构 /115
7.2 金融市场 /119
7.3 银行资产负债表概述 /119
7.4 支票清算 /124
第8章 金融中介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 132
8.1 单一银行的货币创造 /132
8.2 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货币乘数 /138
第9章 谁控制了货币供给及如何控制 150
9.1 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 /151
9.2 经验法则:线上和线下 /151
9.3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55
9.4 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运用 /162
9.5 货币政策的时滞 /163
9.6 小结 /164
9.7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角度 /165
9.8 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效应 /171
9.9 调整再贴现率和再贴现贷款的货币效应 /176
9.10 保证金比例:可选的货币政策工具 /177
附录9-1 谁在管理美国的银行 /181
附录9-2 美联储的结构 /184
附录9-3 谁控制美联储 /188
附录9-4 美联储简史 /190
附录9-5 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 /193
附录9-6 美元趣闻 /195
第10章 虚拟货币经济学 197
10.1 虚拟货币体系 /199
10.2 虚拟货币是不是货币 /203
10.3 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征税及监管 /204
10.4 虚拟货

前言/序言

  Preface前言导论宏观经济学通常以复杂的数理方程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似乎不懂数学问题,想要理解经济发展的不同动力就遥不可及。宏观经济学的这种展示方法问题在于,经济理论与大多数公司的实际决策过程脱节,使得最可能将经济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人士与经济学失之交臂,比如企业家、公司高管、政治家、新闻记者和其他想要了解这个日益复杂世界的人们。

  本书从常识出发来阐述宏观经济学,这样做是想传达一个理念:宏观经济学中的大多数规律不仅符合逻辑,而且是合理的、直观的。如果不是这样,通常是解释方法出了问题。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以便读者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这些市场如何影响公司业绩,进而分析这些市场对于商业、金融和政治决策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经济因果关系的解释必须符合逻辑,并且符合读者的常识与直觉。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深刻领会和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念。如果这些有用的概念、工具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艰深晦涩的纯理论形式出现的话,显然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虽然书中的经济理论历史久远且内涵丰富,但是却一点也不过时,未来也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失去价值。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依然对现实世界发挥着作用,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本书的经济应用、案例分析和各种例子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供求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国际宏观经济学为分析商业、金融、政治以及社会活动提供了框架。其逻辑与思路有助于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各种经济事件,其运用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还有什么比宏观经济变量(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更重要呢?然而,这些变量的变动完全由市场力量而非企业管理者决定。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决策者不会试图去控制这些变量的原因。相反,他们会试图预测这些变化,顺应宏观经济的起伏,正如优秀的水手努力预测并及时应对变幻莫测的海上天气一样。

  扎实掌握宏观经济学框架将使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能力:

  创新、批判性地评价并有效利用宏观经济报告,来改善对公司财务报表(例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测;将预期的经济变化和政府政策调整纳入公司决策过程,从而增强公司竞争力、改善公司业绩;理性分析一国长期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理解带有政治意图的立法的可持续性及其经济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仍有争议,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普遍接受的基本经济事实、经济概念和经济规律。本书着重介绍了那些没有争议的基础知识。像搭积木一样,本书的第一部分至第五部分逐步建立了一个框架,读者可以运用该框架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经济关系。这些章节着眼于短期经济决策的决策方法、交互影响和理论构架,比如,1~2年期的预算计划和3~5年期的商业计划。

  显然,公司决策时间越短,公司在改变业务方向,进行生产规模调整、招募或裁撤员工、投融资决策方面的灵活性就越小。然而,即使在短期内,企业也需要对未来现金流进行合理的预测。否则,企业既可能在现金流短缺时,因为没有足够的信用额度而面临困境;又可能在拥有剩余资金后,因为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而遭受损失。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能帮助企业优化现金流的使用,改进决策过程。

  企业的长期规划通常比短期规划更需要战略眼光,因为在长期决策中,企业的选择余地更大,可供选择的方案更多。因此,本书的最后两章着眼于帮助读者理解长期内宏观经济变量改变的原因,如通胀、产出和汇率,这对于企业制定10~20年期的规划至关重要。

  第2版中的新内容自2008年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甚至在那之前),我和百森商学院的同事们就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我要感谢我的许多学生,他们在阅读初稿后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我还要感谢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最佳阐述方式提出建议的同学们。

  读者对于本书的评价莫衷一是,有褒有贬。普遍的反馈意见是,对于百森商学院为国际宏观经济学课程安排的6周时间而言,本书的内容过多。外国留学生更受这个问题困扰,因为英语是他们的第二(或第三、第四,甚至更多)语言。对于这个问题,第2版将每个章节分为“基础知识”和“进阶知识”两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对于打下牢固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尤为重要。“进阶知识”部分为其他读者,尤其是任课老师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第3章就外包、离岸和新出现的回岸现象背后的驱动力进行了大幅拓展。这一章深入讨论了离岸生产或服务是否夺走了国内工人的工作机会,是否降低了生产规模,减少了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答案可能与你预期的不同。

  第5章的“进阶知识”部分加入了一个新话题——“如何确定未来通胀的‘市场’预期”。这部分讨论了“如何判断个人与市场对通胀率的预期是否有差异”。该问题是对“什么决定了通胀预期”一节的补充。

  本书的第二部分(即“实际可贷资金市场”)涵盖了第6章到第11章的内容,重点着眼于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本书的新版增加了有关此次大衰退(2007~2009年)的内容,主要包括:

  美



《全球经济浪潮:洞察现代国家间的经济脉搏》 概述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理解个体国家经济现象背后的宏观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交织碰撞,已成为洞察世界格局、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本书《全球经济浪潮:洞察现代国家间的经济脉搏》并非仅仅是对某个特定学术著作的复述,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引领读者深入探索影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机制和复杂互动。我们不局限于某部教材的框架,而是力求从更开放、更动态的角度,解读那些塑造着全球经济版图的关键要素,剖析经济周期、贸易格局、金融流动以及政策协调等一系列宏观议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和分析工具,帮助大家辨识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预测未来的趋势,并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原本复杂晦涩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转化为人人皆可理解和运用的知识,从而 empowering 每一位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朋友。 核心议题与深度探索 《全球经济浪潮》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索: 第一篇:经济增长的引擎与瓶颈 生产力革命与技术进步: 探讨技术创新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工业革命到数字经济时代,追溯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力。我们将分析技术扩散的模式、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以及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对未来生产力增长的潜力与挑战。 资本积累与投资: 深入研究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包括国内储蓄、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意义。我们将考察不同国家吸引和利用资本的策略,以及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平衡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塑造与发展: 强调教育、培训和健康对劳动者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书将分析教育体系改革、技能培训的有效性,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如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对劳动力供给和经济活力的长远影响。 制度与治理: 考察良好的法律框架、产权保护、腐败控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在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以及其对经济绩效的深远影响。 资源约束与环境可持续性: 审视自然资源禀赋、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限制。本书将探讨绿色经济的转型路径,以及各国在应对环境挑战中的合作与竞争。 第二篇:通货膨胀、失业与宏观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剖析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结构性因素如何引发通货膨胀。我们将深入研究货币政策(如利率调整、量化宽松)和财政政策(如减税、增加支出)在控制通胀中的作用,并分析不同国家的通胀历史经验。 失业的类型与经济周期: 区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并探讨其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本书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工会的作用,以及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 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与现实: 介绍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不同学派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我们将结合实际经济数据,分析不同国家在经济衰退和繁荣期的应对策略,以及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的“双刃剑”: 探讨政府支出、税收以及国债对短期经济稳定和长期增长的影响。本书将分析财政赤字与国债负担的风险,以及不同国家在财政政策运用上的审慎与激进。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局限: 深入研究央行如何通过利率、信贷供给等工具影响经济活动。我们将分析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中的角色,以及在“零利率下限”或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局限性。 第三篇: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比较优势与贸易利益: 阐释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为何国家之间进行贸易能够带来普遍的利益。我们将分析要素禀赋、技术差异和规模经济如何影响贸易模式。 贸易壁垒与保护主义: 考察关税、非关税壁垒(如配额、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兴起原因和潜在后果。本书将分析不同国家在贸易谈判中的策略,以及贸易争端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 解释汇率如何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资本流动以及国家间的竞争力。我们将分析不同汇率制度(固定、浮动、管理浮动)的优劣,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和调整机制。 全球价值链的演变与重塑: 深入分析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球化分工,以及跨国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书将探讨全球价值链的效率优势、韧性挑战,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导致其重塑。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贸易体系: 分析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的动因、影响以及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我们将探讨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维护全球贸易秩序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篇:国际金融与全球经济治理 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风险: 探讨资本跨境流动的机制、效益与风险,以及如何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以维护金融稳定。本书将分析金融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应对经验。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与潜在的改革方向。我们将探讨主要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地位与影响。 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审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提供金融援助、促进发展、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能与局限。 主权债务与国际融资: 分析国家政府发行债券、获得国际贷款的机制,以及主权债务违约的成因、后果与解决之道。 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与合作: 探讨在气候变化、流行病、数字经济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国家行为者如何进行协调与合作。本书将分析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与改革需求。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经济学专业学生: 为他们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深化对宏观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商界人士与管理者: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投资决策和战略规划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判断。 政策制定者与公务员: 为他们提供分析经济问题、制定有效政策的工具和知识,提升公共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对全球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公众: 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洞察国际经济动态,并理解个人生活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价值与创新 《全球经济浪潮》的价值在于其: 宏观视角与微观联系: 既提供全局性的宏观分析,又注重将宏观现象与个体经济行为、企业决策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动态分析与前瞻性: 强调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引导读者关注经济趋势,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跨学科整合: 借鉴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力求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洞察。 注重实际应用: 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为读者在个人财务管理、投资决策、职业发展以及公民参与等方面提供指导。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教科书的线性叙事模式,以问题导向、议题驱动的方式,将复杂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阐释。我们摒弃了繁琐的数学推导,而是侧重于概念的清晰阐释、逻辑的严谨构建以及现实案例的深入分析,让读者在理解“是什么”的同时,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办”。 结语 在全球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理解宏观经济的脉搏,洞察国家间的经济互动,已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而是每一个渴望理解世界、把握未来的个体所必需的知识。 《全球经济浪潮:洞察现代国家间的经济脉搏》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场知识探索之旅,拨开迷雾,看清全球经济发展的宏伟图景,为您的个人与职业生涯注入智慧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它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梳理,真的太精彩了!我一直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之后的金融动荡感到好奇,书中详细讲解了固定汇率制下的挑战,以及浮动汇率制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特别是关于“三元悖论”的讨论,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事件分析,展现了各国在不同时期如何权衡和取舍,以及这些选择对全球经济格局造成的深远影响。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联想到最近关于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书中对于货币发行、外汇管制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理解这些新兴事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书中关于国际金融监管的章节,也让我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复杂性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拨开迷雾,抓住问题的本质。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全球经济演进的精彩史诗,充满了智慧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想深入了解全球经济“幕后”运作机制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我一直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管制背后的逻辑感到困惑,本书详细阐述了不同汇率制度的优劣,以及资本管制在特定情况下的必要性。读完关于“不可能三角”的讨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都需要在这三个目标之间做出艰难的权衡。书中对于国际债务危机和金融传染的分析,也让我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为什么一个地区的金融动荡会迅速蔓延到全球。作者在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时,也提供了非常客观的视角,既肯定了它们在危机应对中的贡献,也指出了它们面临的挑战和争议。这本书的分析框架非常严谨,逻辑性强,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在进行一次智力上的探险,不断地发现新的关联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经济新闻,而是能够去探究更根本的原因。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最怕的就是枯燥的理论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作者在讲解诸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核心宏观经济模型时,总是会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国家的财政扩张政策是如何影响其国内产出和利率的,或者货币政策紧缩又会对通货膨胀造成怎样的抑制作用。这些案例的选择都非常贴合时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在讨论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时,书中通过具体的商品进出口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国家间的贸易如何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以及贸易壁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甚至能够尝试运用书中的模型来分析一些近期发生的国际贸易争端,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动因。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通俗易懂,即使是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太多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我来说,也能够轻松理解。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尤为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内容组织非常新颖,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读过一些经济学书籍,但往往过于侧重理论阐述,读起来有些枯燥。这本书却巧妙地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以一种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例如,在讲解国际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理论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抽象的定义,而是通过分析全球汽车行业或电子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来阐释这些理论是如何指导企业和国家制定竞争战略的。这种“由现象到理论”的讲解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书中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如“福利国家”的模式,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供了多种不同视角下的分析。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能够将书中的理论框架应用到理解一些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选择发展高端制造业,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资源出口。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更有效地去观察和分析这个世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世界经济运作方式的全新视角!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全球经济是个庞大而模糊的概念,新闻里充斥着各种术语,让人一头雾水。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宏观经济指标背后的逻辑。比如,关于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书中给出了非常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现实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贬值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以及美元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债务负担的压力。作者在解释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也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账户关系描绘得一目了然,我甚至能自己尝试分析一些国家近期的国际收支数据,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个小小经济分析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国家在经济政策制定上遇到的困境和选择,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以及全球化进程中南北方经济差距的问题。这些内容让我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而是有了一个内在的联系和逻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不断地被新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所启发,也让我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