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药膳食谱书 家用药食养生速查手册 中医学药膳保养养生书籍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 药膳食谱书 家用药食养生速查手册 中医学药膳保养养生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剑坤 著
图书标签:
  • 药膳
  • 养生
  • 中医学
  • 食谱
  • 保健
  • 健康
  • 烹饪
  • 家常菜
  • 中医养生
  • 膳食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彩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2670
商品编码:13853090317
包装:平裝
丛书名: 健康大学堂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3
套装数量:1
字数: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家用药食养生速查手册
作者: 吴剑坤,于雅婷
市场价:  88.00元
ISBN号:  9787553742670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6-03-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6-03-01   印次:1


   主编推荐
药食相济,科学饮食保全家健康,中医膳食养生专家为你提供、详实的药食补养建议,爱吃不如会吃,千种营养药膳任你选。
1.科学配比,药食兼备每一种药膳的配料、用量皆经过专家审定,科学严谨,养生防病更安心。2.功效多样,易学易做多种功效的药膳分类清晰,便于查阅,烹饪步骤、制作方法细致入微,快速上手零失败。

 

   目录
1 揭开膳的神秘面纱

18 食物的五色与五味

22 膳的烹饪方法

24 女膳的选用

25 男膳的选用

26 四季膳的选用

28 膳材料的保存与使用



2 养生看体质,吃对保健康

均衡饮食,保持平和体质

30 玉竹枸杞粥

30 枸杞鲫鱼粥

31 黄芪枸杞茶

31 银丝煮鲫鱼

温和进补,改善气虚体质

32 黄芪豌豆粥

32 鳝鱼党参当归粥

33 参果炖瘦肉

33 山鳝鱼汤

温补阳气,调理阳虚体质

34 鹿茸枸杞蒸虾

34 猪肠核桃仁汤

35 当归生姜羊肉粥

35 核桃仁枸杞蒸糕

滋阴潜阳,调养阴虚体质

36 冬瓜干贝汤

36 雪梨猪腱汤

37 合莲藕炖梨

37 合扣南瓜

清热利湿,纠正湿热体质

38 金银花饮

38 兔肉薏煲

39 红豆炖鲫鱼

39 薏瘦肉冬瓜粥

化痰祛湿,调治痰湿体质

40 白扁豆鸡汤

40 白术茯苓牛蛙汤

41 陈皮山楂麦芽茶

41 茯苓家常面

活血化淤,保养血淤体质

42 三七薤白鸡肉汤

42 蛇舌草红豆汤

43 蜂蜜红花茶

43 益母草蛋花汤

疏肝理气,化解气郁体质

44 山楂陈皮菊花茶

44 蒜味银花茶

45 玫瑰枸杞茶

45 玫瑰蜜奶茶

增强体质,改变特禀体质

46 鲜人参炖乌鸡

46 山糯粥

47 葱白乌鸡糯粥

47 冰糖参枣汁



3 膳调养五脏六腑

调养心脏

50 人参山鸡汤

50 鲜人参乳鸽汤

51 莲子大枣花生汤

51 五味子炖肉

52 当归党参大枣鸡汤

52 当归龙眼猪腰汤

53 阿胶枸杞炖甲鱼

53 生地煲排骨

54 龙眼花生汤

54 龙眼山大枣汤

55 益智仁鸭汤

55 益智仁猪骨汤

56 党参茯苓鸡汤

56 莲子猪心汤

57 茯苓菊花猪瘦肉汤

57 酸枣仁黄豆炖鸭

58 苦参茶

58 当归苦参饮

59 生地木棉花瘦肉汤

59 黄连甘草汁

60 猪骨黄豆丹参汤

60 酸枣仁莲子炖鸭

61 柏子仁粥

61 大枣柏子仁小粥

62 灵芝黄芪猪蹄汤

62 灵芝肉片汤

63 苦瓜黄豆排骨汤

63 红豆牛奶

64 红豆薏汤

64 红豆煲乳鸽

65 菖蒲猪心汤

65 双枣莲藕炖排骨

66 桂枝大枣猪心汤

66 大枣莲藕猪蹄汤

67 莲子桂花饮

67 苦瓜菊花猪瘦肉汤

调养肝脏

68 猪肝黄豆粥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中医辩证施膳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了1000多种养生药膳的做法。全书分为6个部分。*部分讲述药膳养生的基础知识,详解药膳中食材的选取、药材的挑选,以及制作方法。第二部分选取中国人常见的9种体质,有针对性地选取调养体质的药膳。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心脏、肝脏、脾胃、肺腑、肾脏的调理药膳方,让健康由内而生。第四部分重点讲解了多种病症的理疗药膳,按照身体不适症、常见疾病、五官科疾病等逐一展开。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从四季养生和人群养生两方面出发,介绍了相关辨证养生的多种药膳。本书所选取的全部药膳功效明确,便于读者对症选择,从而吃得明白,吃得健康。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一份融合古今智慧的家庭健康指南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踏上一段关于健康与美味的探索之旅,为您精心呈现一份融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知识的养生药膳宝典——《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这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份全面的家庭健康管理手册,旨在帮助您通过日常饮食,实现由内而外的健康调养与身心平衡。 一、 源远流长的药膳智慧,历久弥新的养生之道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古人深谙“药食同源”的道理,认为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承载着温和的药用价值,能够通过日常的烹饪与食用,悄然滋养身体,预防疾病,调和阴阳。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正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与发扬。我们深研历代本草、医方文献,结合现代医学对食材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深入解析,筛选出最适合家庭日常应用的药膳方。本书收录的1000种药膳,涵盖了从食材的选择、药材的配伍、烹饪的技巧到食用的宜忌等各个环节,力求将复杂的养生理论化繁为简,让寻常百姓也能轻松掌握,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 精挑细选,重磅呈现——1000种药膳的深度解析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庞大的药膳数量和精细的分类。我们不只是简单地罗列食谱,而是对每一种药膳进行了深度挖掘与解析: 食材的精选与药材的鉴别: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类常用食材的性味归经、营养价值以及在药膳中的作用。同时,对于药膳中常用的药材,我们提供了清晰的图文识别指南,并强调了药材的质量选择标准,确保您能辨别真伪,选用道地药材,发挥其最佳功效。 药膳的科学配伍与功效详解: 每道药膳都遵循中医的君臣佐使原则,将食材与药材进行科学配伍,使其功效相辅相成,避免副作用。对于每一种药膳,我们都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的食疗功效,例如: 滋补强身类: 针对体虚乏力、病后康复、产后调理等情况,推荐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虫草炖鸡、黄芪枸杞粥等,帮助您迅速恢复元气,提升身体机能。 五脏调理类: 细分为肝、心、脾、肺、肾等五脏的养护。例如,针对肝气郁结,推荐逍遥散相关的药膳;针对肺虚咳嗽,则有川贝炖梨、杏仁粥等;针对脾胃虚弱,有山药薏米粥、陈皮茯苓糕等,助您调和脏腑,维持身体平衡。 四季养生类: 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提供春季祛风、夏季清暑、秋季润燥、冬季温补等不同季节的特色药膳,让您顺应天时,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常见病症防治类: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失眠、便秘、胃痛、关节疼痛等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药膳方案。例如,针对三高人群,有芹菜玉米须饮、黑木耳山楂饮等;针对失眠,有莲子百合饮、龙眼肉粥等。 美容养颜类: 强调“内外兼修”的美容理念,提供具有养血活血、滋润肌肤、淡斑美白功效的药膳,如桃仁红花粥、玫瑰花茶、珍珠面膜(食疗版)等,让您由内而外散发健康光彩。 儿童与老年人专享: 关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药膳,以及有助于老年人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药膳。 详细的烹饪指南与操作技巧: 我们深知,再好的食谱也需要美味的呈现。因此,书中为每道药膳都提供了清晰、易懂的烹饪步骤,并配有精美的图片。同时,我们还总结了许多实用的烹饪技巧,如如何掌握火候、如何处理药材、如何搭配调味料等,即使是烹饪新手,也能轻松做出美味又健康的药膳。 宜忌人群与注意事项的特别提示: 药膳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本书在介绍每种药膳时,都注明了适合的人群和不适合的人群,以及食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某些药材的禁忌、食用量、最佳食用时间等,确保您的食用安全与效果最大化。 三、 “速查手册”的设计理念,让养生触手可及 本书秉持“实用、便捷、易懂”的理念,借鉴了“速查手册”的设计思路,力求将养生知识以最直观、最高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清晰的分类与索引: 书中采用多维度分类,如按功效分类、按食材分类、按病症分类、按季节分类等,并配有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方便您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查找所需的药膳。 简洁的语言风格: 我们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药膳背后的原理和功效。 直观的图文结合: 精美的实物图片和清晰的步骤图,不仅增强了本书的观赏性,更能帮助读者准确识别食材、药材,并准确掌握烹饪过程。 四、 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学会几道养生菜肴,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鼓励您: 从源头抓起: 关注食材的天然与新鲜,选择绿色、健康的食材,这是健康饮食的基石。 细品生活: 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享受烹饪的过程,感受食物带来的温暖与疗愈。 关注身体信号: 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了解自己的体质,根据身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药膳进行调养。 科学养生: 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避免盲目跟风,走出误区,科学有效地提升健康水平。 五、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所有关注健康、希望通过饮食改善身体状况的人群: 家庭主妇/主夫: 为家人准备健康美味的日常饮食。 亚健康人群: 通过食疗调理,改善身体不适,提升生活质量。 慢性病患者: 在医生指导下,辅助调理,改善症状。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士: 将药膳融入日常,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对中医药膳感兴趣的初学者: 提供入门的指引和实用的方法。 《精编1000种养生药膳》是一本陪伴您健康生活的得力助手,它将古老的养生智慧与现代便捷的生活方式完美结合,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理想。翻开本书,开启您的养生之旅,让健康与美味,从此触手可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所谓的“养生药膳”大全,我拿到手后真是大失所望。首先,从装帧设计上看,就透露着一股廉价感,封面设计毫无新意,色彩搭配也显得有些过时,仿佛是上世纪末期的出版物。内页纸张的手感粗糙,油墨味很重,翻阅起来体验极差。更要命的是,书中的内容组织结构简直是一团乱麻。它声称是“速查手册”,但实际上查找起来极为不便,分类逻辑混乱不清,很多食材和药材的功效描述极其笼统,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比如,针对某种常见的小毛病,我期望能找到几款快速易行的食谱,结果翻遍了索引,找到的食谱步骤繁琐,所需材料在国内普通超市基本找不到,要么需要去特定药材市场,这对于忙碌的现代家庭来说根本不切实际。这本书似乎停留在一种传统的、过于理想化的药膳模式,完全没有考虑到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食材的可获取性。如果说养生需要便捷和效率,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彻底失败了。

评分

作为一本声称是“1000种”的食谱书,这本书的重复率高得惊人,这一点让我非常恼火。我仔细比对了几十个不同的“药膳”方子,发现它们的基础骨架和核心药材搭配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在最后一步稍微调整了配菜或者烹饪时间,就硬生生地算作了一个新的食谱。这简直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如果这本书真的包含了1000种独特的、经过考证的药膳,那必然需要极其详尽的配料克数、精确的烹饪时间和火候控制,但这本书里绝大多数食谱的用量都是“适量”、“少许”,这在烹饪实践中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对于想通过食疗达到精准调理效果的人来说,这种模糊的指南毫无参考价值,很容易因为用量偏差而适得其反。我感觉作者的目的更像是为了凑数量来拉高书名上的数字,而非真正提供高质量的养生指导。

评分

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失败是全方位的。它缺乏必要的图文辅助,很多描述的药膳成品图要么是低质量的扫描图,要么干脆就是没有图片,这对于不熟悉中草药外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光靠文字描述去辨认和处理那些复杂的药材根茎和叶片,难度极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完全没有考虑到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久坐导致的代谢问题、工作压力导致的失眠焦虑等,反而将重点放在了那些需要长期、系统性调理的慢性病上,而这些调理又恰恰是普通家庭难以坚持的。一本好的速查手册,应该能在五分钟内帮我找到一个针对“今天加班后需要清肝火”的简单汤品,但这本厚重的书,我花了半小时也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快速上手的、且步骤清晰的方案。它更像是一本老旧的、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参考资料汇编,而非一本实用的“家用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中医学”背景也令人怀疑。它引用的许多说法,在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的交叉验证中都显得站不住脚。例如,它推荐的某个食疗方,声称可以“包治百病”,这种夸大的宣传口吻,即便在传统中医典籍中也属罕见,更别提在现代健康书籍中了。我更倾向于相信一些经过临床观察和科学验证的食疗方法,而不是这种充满神秘色彩和夸大疗效的描述。此外,书中对食材的“药性”划分非常武断,有时会互相矛盾。比如,对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章节里,它既被描述为“性寒凉”,又被说成可以“温补”,这让一个抱着学习态度去阅读的读者感到极度困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版本。这样的内容,不仅不能起到保养养生的作用,反而可能误导读者,让人对食疗养生本身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或错误的认知。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系统学习一些中医关于食疗的基础理论,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零散的、未经整理的笔记集合。它堆砌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却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这些理论是如何指导日常烹饪实践的。举个例子,书中反复提到“气血两虚”、“肝火旺盛”这类概念,但对于如何通过具体的膳食搭配来调理这些状态,描述得极其含糊。我试图找一些针对特定体质(比如湿热体质或阳虚体质)的推荐食谱,结果发现提供的食谱要么就是一些家常菜的简单改版,配方比例模糊,要么就是用了很多我从未听过的、难以获取的珍稀药材,完全不适合普通家庭日常使用。这本书对入门者极不友好,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提供的知识又显得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挖掘,简直是两头不讨好,让人感到知识的获取成本远高于其实际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