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

正版书籍 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宗懋,杨亚军 著
图书标签:
  • 茶叶
  •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茶叶品种
  • 茶艺
  • 茶叶鉴赏
  • 茶叶历史
  • 中国茶
  • 精装
  • 词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0294
商品编码:2569153774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
作者 陈宗懋,杨亚军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 9787553500294
出版日期 2013-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763Kg

   内容简介

  当前,现代茶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茶叶新产品日新月异,茶叶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十分需要一本集茶叶科技、文化、经贸等知识于一体的工具书,为此,我们与上海文化出版社合作,编纂了这部茶叶词典——《中国茶叶词典》。
  《中国茶叶词典》是为广大茶叶工作者、爱好者和茶文化人士服务的茶叶专业词典,共收录3400多个条目,按词条的性质,分为茶性、茶技、茶类、茶饮、茶文史、茶叶经济贸易等六大部分,基本上涵盖了有关茶和茶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东方茶韵:中国茶文化史话》 内容简介 一、绪论:茶,一片跨越千年的东方嫩芽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华茶文化的浩瀚历史长河。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渗透入哲学、艺术、礼仪和日常生活的复杂文化符号。我们将从地理起源入手,追溯茶树在西南山地的萌发,考察其如何从药用到饮品,再到成为支撑起一个庞大产业和精神体系的文化核心。本书不拘泥于简单的年代罗列,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叙事框架,理解“茶之为物”如何与“人”和“时代”发生深刻的互动。 二、起源与早期流传:从神农尝百草到汉唐气象 1. 茶的远古足迹: 详细考证关于神农氏尝茶的传说,并结合考古学和植物学的证据,界定中国茶树的驯化时间与地理区域。探讨早期茶的形态——是作为野菜、药材还是单纯的解渴之物? 2. 魏晋南北朝的蜕变: 重点剖析“饮茶风尚”如何由巴蜀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扩展。这一时期,饮茶从地方习俗转变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新宠。我们将细致梳理陆羽《茶经》问世前,民间和上层社会对茶的不同认知与处理方式。 3. 盛唐气象与茶道的雏形: 深入解析陆羽《茶经》的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奠定中国茶文化审美基础的“文化宣言”。我们将分析“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如何在唐代融入儒释道思想,以及唐代茶器的演变(如团饼茶的流行和炙茶技艺)。探讨茶如何通过丝绸之路和遣唐使传播到邻国,影响东亚文明格局。 三、宋代的精致化与士大夫的审美:斗茶、点茶与文人雅集 1. 点茶技艺的鼎盛: 宋代是茶文化审美达到顶峰的时期。本书将详细介绍点茶法的操作流程、所需的“水与火的艺术”,以及如何通过击拂技巧形成“沫饽”(茶汤表面的泡沫)。分析宋人对茶汤色泽、香气和击拂后“咬盏”时间的要求,展现其极高的技术标准。 2. 斗茶文化的盛行: 探讨斗茶(品鉴茶汤色泽与泡沫持久度的竞赛)在宋代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它不仅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折射出宋代社会对精致生活、物质享受和个人修养的推崇。 3. 茶与宋代艺术的交融: 考察宋代著名的茶器——建盏(天目釉)的烧制工艺及其在茶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宋代绘画(如《萧翼赚兰亭图》中对茶器的描绘)和诗词中对茶的赞颂,展示茶如何成为连接文人精神世界的媒介。 四、元明的转型与散茶的崛起:从“饼”到“叶”的革命 1. 政治变动与饮茶习惯的断层: 蒙古统治下,原有的团饼茶制作体系受到冲击,为新的饮茶方式腾出了空间。 2. 散茶的胜利: 重点阐述明代朱元璋“罢造龙团”的政策对中国茶史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散茶(叶茶)的兴起带来了制茶技术的根本性变革——炒青工艺的成熟。分析炒青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自然风味,并为后世绿茶的品类奠定基础。 3. 饮茶方式的简化与普及: 随着点茶法的复杂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直截了当的“泡饮法”成为主流。这种转变使得饮茶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真正走向了寻常百姓家,极大地推动了茶的种植和贸易。 五、清代的品类大观与商业化浪潮 1. 工艺的精细化与新茶类的诞生: 清代是中国茶叶品类大爆发的时期。本书将系统梳理红茶(如祁门、正山小种)、乌龙茶(武夷岩茶、铁观音)、花茶(茉莉花茶)等主要茶类的起源、命名由来和核心工艺。 2. 地方茶帮与国际贸易: 考察清代茶帮(如徽商、晋商)在茶叶产销网络中的组织结构和商业策略。深入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如何成为西方世界追逐的战略商品,以及福建立分、通商口岸对中国茶产业的全球化影响。 3. 文人对清茶的品鉴: 尽管商业化程度加深,清代文人对茶的品鉴并未松懈。收录清代茶学著作(如《茶说》、《茶学拾遗》)中的精辟论述,展现不同地域茶人对自身特有茶品的文化自豪感。 六、近现代的挑战、复兴与未来展望 1. 近现代的冲击与坚守: 20世纪以来,战争、技术革新和西方饮品文化的输入对中国传统茶业构成了严峻挑战。本书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地方茶人如何努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现代制茶业的工业化与标准化: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和工业标准如何被引入茶叶生产,对传统手工技艺带来的机遇与冲突。 3. 当代茶文化的全球语境: 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茶如何在全球健康养生、慢生活理念的推动下,重新焕发生机。分析当前茶饮市场中新式茶饮的崛起与传统茶道的再诠释。 七、结语:永恒的茶道精神 本书最终将回归到“茶”的精神内核:平衡、和谐、内省与自然。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试图揭示:无论制茶技术如何演变,茶始终是中国人安顿心灵、连接自然的独特方式。本书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生活哲学——东方茶韵的深情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平时喜欢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次偶然看到《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这本书,被它的名字和精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购买它,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对中国茶这种独特饮品的喜爱。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更能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展现中国茶的美学意境。例如,书中是否会描绘不同茶叶的冲泡场景,那些清晨的茶香、午后的悠闲、夜晚的静谧,是否都能通过文字唤醒读者的感官?我也期待书中能讲述一些关于茶叶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让我在品味茶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韵味。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它,去欣赏中国茶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

评分

最近我对茶道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品茶本身,更希望能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朋友推荐了《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我立刻下单了。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从拿到手的那一刻就给了我一种庄重感,仿佛它里面承载了无数关于茶的故事和智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中国茶的发展历程,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唐代的茶马古道,再到宋代的点茶文化,以及现代的茶叶出口贸易。我对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饮茶习俗非常感兴趣,比如唐代的煎茶法和宋代的点茶,与我们现在泡茶的方式有什么本质区别?书中是否会配有相关的插图或历史文献资料的引用,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另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重要的茶文化符号,比如茶具、茶艺表演等进行深入的解读,这对我理解茶道精神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对茶有着多年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心中疑惑,并且足够权威的参考书。这次《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愿望。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茶叶的科学分类以及不同茶叶在冲泡和品鉴上的细微差别。书中对于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六大基本茶类的划分,是否能给出更细致、更科学的标准?对于一些介于不同类别之间的茶,比如半发酵茶的细分,书中是否有清晰的界定和举例?我尤其想了解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茶叶,其内含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的差异如何影响其口感和香气,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通过制作工艺来体现和保留的。这本书的精装版,也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收藏价值,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茶事知识体系中一块坚实的地基,引领我进入更专业的领域。

评分

终于等到这本书了!《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的到来,让我的书架瞬间增添了一抹文化底蕴。我一直对中国茶文化情有独钟,从最初的好奇品饮,到如今渴望深入了解其背后复杂的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拿到手里,厚实的精装本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值得细细品读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暗纹的中国传统纹饰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中国茶叶”的主题,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文化性。迫不及待地翻开,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温润不刺眼,印刷清晰,排版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茶叶分类、产地、制作工艺以及历史渊源的详细阐述。虽然还没有来得及逐字逐句地阅读,但仅仅是目录和部分抽样浏览,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信心。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探索中国茶世界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品味舌尖上的甘甜,更能触碰到那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匠心。

评分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接触到关于中国茶的各种信息,从市场分析到产品介绍,都需要有扎实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当《中国茶叶词典(精装版)》上市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前沿性。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茶叶品种,包括它们的特点、市场定位、以及主要的品牌和生产商。对于新兴的茶叶品类或加工技术,比如一些新型发酵茶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茶叶,书中是否有收录?另外,作为一本“词典”,我期望它能涵盖更广泛的茶叶相关词汇,不仅仅是茶叶本身的名称,还包括茶具、冲泡术语、品鉴术语、茶区地名、以及与茶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事件等。我需要一本能够快速查找、信息全面、且具有一定专业深度的工具书,来帮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游刃有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