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念念不忘的80道经典家常菜
定价:35.00元
作者:郭继东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52511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锅包肉、水煮鱼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地三鲜、麻油鸡……这些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的经典中式菜,你全部都会做吗?你做的够正宗吗?想不想只看一本书,就能学到80道经典的中式菜呢?本书就是为了满足大家的这一期待,把全国各地好吃、经典、不容错过的美味菜式一一搜罗起来。啥时候想吃,自己就能做!
作者简介
郭继东,国家特级烹调师,从1994年开始走上了从师学艺之路,擅长川、湘菜等多种菜系。年轻时抄起锅铲从南到北,从学徒到副厨师长、厨师长、总厨,历经20余年,现任平安银行总行厨师长。郭师傅坚持用心寻觅中华饮食本真的味道,在厨房的烟火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艺。
精彩书评
因为介绍得详细,因为实在是太实用了,我必须推荐它!每道菜都有叩人心扉的小语,让人穿越到儿时,想起那久违的妈妈的味道。
——蜜糖
目录
di1章
烹饪有道,复苏美好味蕾记忆
010 把握好用量,就是味道的保证
012 不得不收藏,菜肴味道的补救妙招
014 自制酱料与小菜,更有家的味道
016 告别厨具污垢,不再为打扫厨房发愁
第2章
离家之后,魂牵梦绕的肉滋味
020 东坡肉(红烧肉)
023 回锅肉
024 梅菜扣肉
027 京酱肉丝
028 菠萝咕噜肉
031 锅包肉
032 红烧狮子头
035 苦瓜酿肉
036 糖醋排骨
039 萝卜炖牛腩
040 土豆烧牛肉
043 孜然羊排
044 葱爆羊肉
047 黄焖鸡
048 板栗烧鸡
051 可乐鸡翅
052 啤酒鸭
第3章
在蔬食间,追忆最本真的味道
056 上汤娃娃菜
059 手撕包菜
060 香菇油菜
063 西芹百合
064 蒜蓉西蓝花
067 干锅花菜
068 荷塘小炒
071 苦瓜炒蛋
072 松仁玉米
075 干煸豆角
076 鱼香茄子
079 地三鲜
第4章
至鲜至美,引无数老饕竞折腰
082 水煮鱼
085 酸菜鱼
086 剁椒鱼头
089 清蒸鲈鱼
090 豆瓣鲫鱼
093 麻辣香锅
094 盐水虾
097 油焖虾
098 芹菜鱿鱼卷
101 清蒸大闸蟹
102 香辣蟹
105 葱油花蛤
106 蒜蓉粉丝蒸扇贝
109 蒜蓉烤生蚝
第5章
相濡以沫,与米饭的不解之缘
112 鱼香肉丝
115 农家小炒肉
116 蒜薹炒肉
119 酱爆腰花
120 歌乐山辣子鸡
123 宫保鸡丁
124 红烧小黄鱼
127 香酥椒盐虾
128 麻婆豆腐
131 干锅土豆片
132 酸辣藕丁
第6章
小菜一碟,独酌细品五味人生
136 蒜泥白肉
139 酱牛肉
140 川香口水鸡
143 泡椒凤爪
144 盐水鸭肝
147 拍黄瓜
148 皮蛋拌豆腐
151 手撕茄子
152 老醋花生
155 辣拌土豆丝
156 凉拌三丝
第7章
味至浓时,初寒乍暖的汤问候
160 玉米排骨汤
163 莲藕花生猪骨汤
164 山药乌鸡汤
167 冬瓜薏米老鸭汤
168 鸭血粉丝汤
171 鱼头豆腐汤
172 萝卜丝鲫鱼汤
175 雪菜黄鱼汤
176 木瓜银耳汤
第8章
留住手艺,寻味经典怀旧小食
180 炸春卷
183 白糖发糕
184 绿豆糕
187 糖栗子
188 酒酿圆子
191 桂花糯米枣
精彩书摘
东坡肉(红烧肉)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提起红烧肉,免不了想到它与苏东坡的难解之缘。 
苏东坡喜食红烧肉,还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创作出了肥而不腻、酥香味美的“东坡肉”。 
材料 
带皮猪五花肉500 克,八角5 克,桂皮6 克,大葱、姜、蒜头各20 克 
调料 
生抽30 毫升,老抽3 毫升,冰糖5 克,盐3 克,料酒20 毫升,食用油15 毫升 
做法 
1. 姜洗净去皮,切成片;大葱洗净,切成段;蒜头入油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捞出,待用。 
2. 五花肉刮毛洗净,切成方块,放入沸水锅中,汆去杂质,捞出,沥干水。 
3. 锅烧热,倒入适量食用油,放入姜片,爆香。 
4. 放入五花肉,慢慢煸炒至五花肉熟透、出油。 
5. 锅中放入八角、桂皮,大火迅速煸炒。 
6. 淋入生抽、老抽、料酒,加入一碗清水,搅拌均匀。 
7. 放入冰糖,拌匀,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 小时。 
8. 揭开锅盖,调入盐,炒匀,放入大葱段、炸好的蒜头,炒匀,大火收汁后盛出即可。
……
前言/序言
在滴水成冰的寒冬里,最惬意的事, 
莫过于捧一碗热食,看一部喜欢的电影。 
下班之后,为你驱散疲惫的是一桌热腾腾的晚餐, 
是家人洋溢幸福的笑脸。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山珍海味早已入口乏味。 
我们开始怀念一些最简单的幸福,那些关于酸甜苦辣咸的味觉记忆。 
昏黄灯光下,妈妈炒菜的身影交织在一起, 
从锅里散发的香气,萦绕在厨房中, 
最后变成了家的气息,令人迷恋,令人珍视。 
所以,无论身处何处,家常菜的味道都会带我们回家! 
枯柴炉火,双耳铁锅,那是一个时代; 
田园几亩,青菜油油,那是一份回忆; 
家常美味,简单烹制,那是一种深深的眷恋!
最近心血来潮,想重拾厨房里的乐趣,就翻了翻家里的旧书架,意外翻到了这本《暖暖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这本书名听着就让人感到温馨,封面也设计得很朴实,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翻开来,里面好多都是我小时候吃过的菜,比如奶奶做的红烧肉,还有妈妈经常做的西红柿炒鸡蛋,那些味道仿佛一下子就回来了。书里的菜谱写得非常详细,从食材的准备到每一步的烹饪技巧,都讲得清清楚楚, even for a novice cook like me, it’s not intimidating at all. 每一道菜的旁边还配有精美的图片,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材选择和处理的小贴士,这些细节对于做出美味的家常菜非常重要。比如,书中讲到如何挑选新鲜的猪肉,如何处理容易发苦的苦瓜,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经验。我打算周末就试试书里的宫保鸡丁,感觉会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厨房冒险。这本书真的不愧是“妈妈的味道”,充满了家的味道和爱的味道。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寻味:从田间到餐桌》的烹饪书籍。我一直对食物的来源和生长过程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它不光是提供菜谱,更是带我走进食材的世界,了解各种蔬菜、肉类、海鲜是如何在大自然中孕育,又是如何经过农民的辛勤耕耘,最终来到我们的餐桌上的。书中对每一个主要食材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从它的生长环境、季节性特点,到不同的品种和最佳食用方法,都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豆腐的章节,我一直以为豆腐只是普通的豆制品,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不同产地的豆腐,不同制作方法的豆腐,风味和口感都有如此大的差异。书中介绍的每一道菜,也都是围绕着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设计的,力求展现食材最本真的味道。我尝试了书中用时令蔬菜做的几道素菜,味道真的比以往做的要鲜美得多。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食物,也让我对烹饪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评分偶然间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一本《舌尖上的年味》,被它的标题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家常菜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回忆。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里面收录的很多菜肴都与传统节日和家庭聚会紧密相连。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制作一道地道的年夜饭的狮子头,从选肉、剁肉到最后的炖煮,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传统习俗和菜肴背后故事的挖掘,这让烹饪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充满了文化底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热气腾腾的菜肴,那种温暖和喜悦的感觉又回来了。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如何营造节日氛围的建议,比如餐桌的布置,如何调制应景的饮品等等,非常贴心。我想,这本书不只是一本菜谱,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美食传承和维系家庭情感的指南。
评分《厨房里的百变星君:解锁你的味蕾》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在家烹饪的“秘密武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十足,将很多我们熟悉的家常菜进行了一些巧妙的改良和创新,让普通的菜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书中有一道“创意版”的麻婆豆腐,在传统的麻辣风味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香料,味道层次感非常丰富,我第一次吃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而且,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活泼有趣,语言也不像其他的菜谱那么刻板,读起来很有轻松感。书中还提供了一些“万能酱料”的制作方法,学会了这些,再配上基础的烹饪技巧,就能变化出很多不同的菜肴。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鼓励读者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失败,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厨房的无限可能。现在,家里的晚餐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充满了各种新奇的尝试和惊喜,这本《厨房里的百变星君》功不可没。
评分我最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厨房里的幸福魔法》这本书,它的封面设计非常简约,但却散发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点进去看了一下介绍,发现它主打的都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家常菜,而且非常注重食材的健康搭配和烹饪的便捷性。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准备复杂的菜肴,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里面的食谱,很多都是我之前想做却觉得麻烦的,但这本书把它简化了很多,并且提供了很多替代食材的建议,非常实用。比如,书中有一道“懒人版”的蒸鱼,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味道却一点不打折。另外,我还很喜欢书里关于“一人食”的章节,对于我这种经常一个人吃饭的人来说,提供了很多新颖又美味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觉得,做饭这件事,真的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和幸福感的事情,而且不需要很高的门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