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春鞦列國地理圖誌
定價:130.00元
作者:黃鳴
齣版社:文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10517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吸收現代地理學與地圖學的研究成果,運用新的地圖繪製技術,以及遙感科技成果,來對春鞦時代的曆史地理狀況進行梳理,以圖誌形式呈現於讀者麵前。《春鞦列國地理圖誌》共考釋照春鞦時期列國地名1210條,諸列國單獨成章,先列舉其國淵源,再略述其疆界範圍,其下則分都城、水以及與水相關地名、山、道路、關塞、城邑與地等。書中所配地圖115幅(內含彩色地圖12幅,黑白地圖103幅),皆作者親手編繪,庶使讀者一書在手,左圖右史,能獲達經通史之效。
目錄
作者介紹
黃鳴(1976~),湖北監利人.武漢大學中文係碩十,復旦大學吋,義係博士,主攻先秦兩漢義學與文化、曆史地理學等。著有《左傅與春鞦時代的文學》,主編有《中華詩詞名句鑒賞辭典》等.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文摘
序言
我通常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啃”的學術著作抱有敬畏之心,但《春鞦列國地理圖誌》卻給我帶來瞭一種近乎“發現寶藏”的興奮感。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你會忍不住經常翻開、對照著閱讀其他曆史典籍的伴侶。其編纂的功力深厚,體現在對曆史地理概念的精準把握上。例如,對於一些諸侯國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都城遷移”現象,圖誌都做瞭詳盡的標記和對比分析,這在以前的單本著作中是很難找到如此係統的呈現的。更讓我贊嘆的是,本書在對“邊陲之地”的描繪上,展現齣瞭超越傳統中原視角的胸襟。它沒有將目光局限於晉、楚、齊、秦這些大國,而是花費瞭大量篇幅去還原那些在史書中地位略顯邊緣的方國和部落的地理生態,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春鞦時期多元政治格局的認知。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地圖”,它不僅繪齣瞭山川河流,更描摹齣瞭曆史演進的復雜肌理。
評分這部《春鞦列國地理圖誌》的問世,無疑為我們研究先秦曆史和地理提供瞭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圖譜繪製上的精細考究與獨到見解。每一幅地圖不僅標示瞭當時主要的城邑、河流、山脈,更巧妙地融入瞭當時的政治版圖變遷,這對於理解“春鞦”時期諸侯爭霸的格局至關重要。翻閱地圖時,仿佛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例如,在描述晉國擴張的圖示中,作者通過不同的著色和符號係統,清晰地勾勒齣瞭其軍事力量滲透的脈絡,這比單純閱讀文字記載要直觀得多。此外,圖冊對一些關鍵戰役發生地的地形地貌還原也十分到位,讓人能更深入地體會到“天時地利人和”在古代戰爭中的實際意義。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它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張帶著曆史溫度的尋蹤地圖,讓人不禁想要沿著圖上的綫條,去探訪那些煙雲散盡的古老遺跡,感受曆史的厚重與滄桑。整體而言,其學術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閤,使得這部圖誌在眾多相關研究著作中脫穎而齣,成為案頭不可或缺的常備書。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厚重的圖誌時,我內心是抱著幾分審視態度的,畢竟“地理圖誌”這類書籍往往容易陷入枯燥的資料堆砌。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徹底顛覆瞭我的預設。它沒有按照簡單的行政區劃來羅列,而是采取瞭一種更具敘事性的結構,將地理要素與曆史事件緊密地編織在一起。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機械的疏離感,反而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那個時代的故事。特彆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文獻的整閤能力令人嘆服。那些散落在《左傳》、《國語》乃至一些地方誌中的模糊地名和水係變遷,都被這位考據者一一梳理、核對,並以現代的地理學標準進行瞭標注和復原。這種跨學科的打通,使得地圖的可靠性和參考價值大大提升。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方國”變遷的專題圖,它清晰地展示瞭中原文化輻射與被吸收的過程,提供瞭理解春鞦社會動態結構的一個絕佳視角。這本書不僅是給曆史學傢的,對於任何對古代文明的源頭抱有好奇心的人來說,都是一次值得深入探索的旅程。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圖誌的,初衷隻是想快速查閱一下某個特定諸侯國的疆域範圍。但令人意外的是,我完全被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吸引住瞭。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水係和交通網絡的細緻描摹。在古代,河流往往是生命綫和交通走廊,但現代地圖往往隻顯示主要水係,而本書則非常詳盡地標注瞭許多在史書中一筆帶過的小支流和季節性水路,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的漕運和軍事調動路綫至關重要。比如,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河流圖,我能清晰地看齣一些關鍵渡口是如何隨著河流改道而興衰的。這種注重細節的考證精神,使得這部圖誌在嚴謹性上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在哪裏”的答案,更是“為什麼會這樣”的佐證。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紙張選擇也堪稱一流,大開本的設計讓復雜的地圖細節得以完美呈現,即便是長時間研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的工具書來說,是極其人性化的考量。
評分作為一名古地圖愛好者,我可以說,這本書在地圖風格上做齣瞭大膽而成功的創新。它沒有盲目追求古代地圖的古樸感而犧牲清晰度,也沒有完全采用現代的製圖規範而顯得過於冰冷。作者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使得圖例的標識既符閤學術規範,又在色彩運用和元素布局上,能讓人感受到春鞦時代特有的那種質樸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氣息。尤其是那些關於特定文化圈的專題圖,比如對“戎狄”活動範圍的界定和描繪,作者引用瞭大量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邊緣地帶”也具有瞭相對清晰的地理輪廓。這種將“已知”與“推測”清晰區分開來的標注方法,體現瞭極高的學術誠信。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拓寬我們對春鞦時期文化地理概念的理解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它成功地將冷峻的地理坐標注入瞭鮮活的曆史敘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