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科学理性之健康食谱,教您吃出健康正能量)
定价:39.80元
作者:谢静莉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2833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总策划,由华东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组编,强大的学科背景支持,专业的科学团队,教会您“量”与“搭配”的关键秘密!吃多少才合适,怎样吃才健康?《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倡导饮食需要科学的态度的理念,本书旨在向读者传达:科学理性之健康食谱,教您吃出健康正能量!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热爱生命的人!
《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特色:
**、科学量化食材和菜肴的能量和营养成分。
第二、计算饮食能量,关注饮食中生物和化学组成。
第三、倡导不过量饮食、不浪费食物的目的,实现健康饮食和低碳生活。
内容提要
吃多少才合适?怎样吃才健康?当今社会,高血压、痛风、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高发……,究其原因:不会吃!《舌尖上的营养与能量》倡导的饮食理念:均衡营养配比、合理能量摄入;掌握好“量”与“搭配”,远离富贵病。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营养能量之营养元素和食材,介绍七大营养素、五大类食物、160种食材,明确能量供给;第二部分:营养能量之菜肴:向读者讲述60道家常菜肴、80盘中华美馔,倡导健康烹饪;第三部分:营养能量之饮料,四类常用饮料、14种中外饮品,展现文化差异;第四部分:营养能量之食谱,向老中青三类人群提供一周健康食谱,建议合理搭配。
目录
营养与能量早知道
1 水
2 蛋白质
3 糖类
4 脂肪
5 膳食纤维
6 维生素
7 矿物质
营养与能量之食材
1 谷物
2 蔬果
叶菜类
根茎类
瓜茄类
鲜豆类
其它
3 菌菇
4 禽畜
5 水产
营养与能量之家常菜
1 凉拌菜
2 炒菜
3 炖菜
4 汤类
5 煎炸类
6 快餐
营养与能量之中国名肴
1 粤菜
2 川菜
3 湘菜
4 闽菜
5 浙菜
6 苏菜
7 徽菜
8 鲁菜
营养与能量之饮料
1 咖啡
2 茶
3 酒
4 可乐
作者介绍
总策划,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主编,谢静莉,博士,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充满了人文关怀。谢静莉女士的文字里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读者的真诚,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她很擅长将复杂的营养信息“翻译”成我们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用词精准但不晦涩,读起来非常顺畅,不知不觉就能读完一大章节。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食谱,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平共处、如何建立健康生活哲学的入门读物。它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压力,反而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指导了我“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积极、更科学、更放松的健康观,这份收获是无价的。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被各种“养生秘籍”困扰的普通人,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久违的清醒和理智。市面上太多鼓吹“排毒”、“断食”、“超级食物”的书籍,看完后只会让人更加焦虑。但这本书的基调非常冷静和客观,它完全基于科学证据来阐述观点,不夸大任何单一食物的功效,也不会过度渲染某些健康风险。它一直在强调的是“量”与“平衡”,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绝对化选择。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让我感觉这本书提供的建议是真正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生活指南”,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速解决方案”。书中的数据引用和解释都非常严谨,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和信服,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那些铺天盖地的健康信息。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了,我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营养学教科书,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的文笔非常活泼,把那些复杂的营养学概念讲得深入浅出,就像邻家大姐在跟你唠家常一样。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隐形糖分”的那一章,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我们日常吃的很多加工食品里都藏着大量的糖,读完之后我立马开始审视我的购物车了。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什么不能吃”,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吃得聪明”。它不是搞极端节食,而是强调平衡和可持续性,这一点我非常赞赏。里面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日常食谱调整建议,比如怎么用更健康的食材替换高油高盐的配料,这些小技巧立马就能用起来,感觉对我的生活质量有实实在在的提升。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健康饮食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吃得健康是一件充满探索和乐趣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关注。很多营养书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但这本书里大量的篇幅是用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怎么应对工作餐、如何在外就餐时做出相对健康的选择,甚至是如何安排一顿丰盛但又不会让人负担过重的家庭聚餐。作者似乎完全理解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提供的解决方案都不是那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准备的“网红食谱”。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食物搭配”的讨论,原来不同的食物放在一起吃,对营养的吸收率影响是巨大的。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每天的“米饭配菜”组合,尝试进行更科学的优化,效果立竿见影,感觉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逻辑性强到让我惊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是围绕着“能量的有效利用”这个核心主线展开,从宏观的膳食结构到微观的营养素吸收,层层递进。我特别喜欢它讨论人体代谢的那个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把那些复杂的生化过程描述得一清二楚,让我这个对生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致明白身体是如何处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的。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写作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非常高水平的私人营养讲座,而且还是那种非常人性化、没有压力的课程。读完之后,我对于“为什么有些人吃得多却不胖,有些人喝水都会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再是玄学,而是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