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场地设施(高等学校教材)
定价:26.30元
作者:王德炜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040293036
字数:330000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项现代体育设施综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本书介绍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造与工艺、体育场馆的信息环境与景观环境、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测与评价以及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本书是培养体育场地设施建造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理想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体育专业研究生的选修教材,还可作为体育专业人员进修的培训教材,同时本书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章 体育场地设施导论
节 体育场地设施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地设施的类型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第二章 体育场地建筑规划
节 体育场地建筑规划概述
第二节 公共体育场地的建筑规划
第三节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筑规划
第四节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筑规划
第三章 体育场地建筑设计
节 体育场地建筑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地平面设计
第三节 体育场地竖向设计
第四节 体育场地的画法
第四章 体育场地给水排水系统
节 体育场地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地给水系统设计
第三节 体育运动场地排水系统设计
第五章 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节 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概述
第二节 土渣类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第三节 混凝土类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第四节 塑胶类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第五节 草坪类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第六节 地板类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工艺
第六章 体育场地照明系统
节 体育场地照明系统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地照明的类型
第三节 体育场地照明标准和测量
第七章 体育场馆信息环境建设
节 体育场馆信息环境建设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馆竞赛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
第三节 体育场馆网络视频直播系统的建设
第四节 体育场馆电视转播系统的建设
第五节 体育场馆广播系统的建设
第八章 体育场馆景观环境策划
节 体育场馆景观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馆景观环境
第三节 体育景观色彩环境
第四节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方法与评价
第九章 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测与评价
节 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测与评价概述
第二节 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的评价
第十章 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节 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体育设施的维护
第三节 体育设施的管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这类偏向工程技术类的书籍,通常最怕的就是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出乎意料地流畅和富有条理。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纯粹的技术报告腔调,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耐心为你讲解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逻辑。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切换时的过渡自然流畅,不会让人有突兀感。比如,从讨论田径场的环形跑道设计,过渡到对球类场地(如篮球场、网球场)的功能分区要求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人流组织与安全疏散”这个通用性极强的概念,一下子就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部分联系了起来,体现了设施设计全局观的重要性。书中很多案例分析都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展开的,这为读者建立了一个坚实的规范框架,但更难得的是,它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会适当地探讨一些“标准之外”的优化策略,比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功能,或者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无障碍设计”的理解也深化了不少,它不仅仅是坡道和扶手的设置,更涉及到场地动线规划的合理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跟着一位大师进行深度访谈,你不仅学到了“是什么”,更领悟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那种带着一点历史厚重感的米黄色调,一下子就让人觉得内容肯定扎实可靠。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厚实而又不失细腻,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累。其实我本身对体育场地的建设规范了解不多,这次纯粹是出于对建筑设计的一些兴趣才翻开的。刚开始翻阅的时候,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稍微震慑了一下,感觉像是进入了一座知识的殿堂。书中的排版布局处理得相当到位,图文并茂的结合方式让那些复杂的结构图和尺寸标注变得直观易懂,不像有些专业书籍,图例和文字之间需要反复跳跃查找。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型运动场地的基础处理章节,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其中的关键技术点,那些关于地基承载力、排水坡度的细致要求,都描述得井井有条。这种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无缝衔接的处理手法,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而是能真正指导实践操作的工具书。我对其中的材料学部分特别感兴趣,比如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塑胶跑道和天然草坪的维护保养差异,讲解得非常到位,提供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维护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装帧和内页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学习者,这本书的“施工与验收”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很多理论书读起来很顺畅,一到实际施工环节就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措。但这本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它详细描述了从土方开挖、基础浇筑到面层铺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举个例子,关于天然草坪的“种植土层配比”那一节,它不仅给出了推荐的土壤颗粒大小比例,还特别强调了在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酸碱度和透水性进行微调,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外的“因地制宜”的指导,非常具有实操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站在工地上,对照书中的检查清单逐项核对。书里对“竣工验收标准”的阐述也极其细致,哪些是强制性的“一票否决项”,哪些是可以通过优化弥补的“可接受偏差”,界限划分得非常清晰。这让我明白,一个合格的体育设施,不仅要看起来美观,更要在看不见的地下和结构层面上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这种深入骨髓的严谨性,是我认为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理解仅停留在“一块平整的场地加上几条线”的层面。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现代体育建筑背后蕴含的声学、光学、流体力学乃至能源效率的复杂工程美学。尤其是关于照明设计的章节,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再仅仅讨论“照度要达到多少勒克斯”,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球类运动对光源闪烁频率和阴影控制的要求,特别是对电视转播高清画质的要求所带来的特殊照明布局。这种对“使用者体验”和“现代技术需求”的深度融合描述,非常具有前瞻性。此外,书中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比如雨水收集系统在草坪灌溉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自然通风来降低夏季运营的能耗。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设计一座体育场馆,实际上是在设计一个微型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格局之大,论述之精深,完全超越了一本普通教材应有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综合了建筑学、环境科学和运动科学的跨学科巨著,让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宏大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极其宏大,它不仅仅关注于“建一个场地的物理结构”,更深入探讨了“如何运营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体育设施集群”。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因为在当今社会,体育场馆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比赛场所,它承载着社区服务、全民健身和大型活动的举办能力。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研究关于“多功能性设计”的那几章。作者对可转换结构,比如可升降的看台、可伸缩的遮阳系统等,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不仅有原理图,还有实际应用中的维护成本分析,这点非常务实。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各种荷载计算和结构安全系数,这本书巧妙地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图表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同样是抗风等级的设计,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的设计侧重点有何不同,通过图表对比,视觉冲击力很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差异。另外,我对书后附带的参考资料和规范索引非常满意,这表明了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将书本知识进一步延伸到最新的行业标准中去,而不是将这本书当作终点。这种引导读者持续学习的姿态,在教材中是相当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