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游戏概论
定价:55.00元
作者:恽如伟,陈文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403219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游戏概论》以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数字游戏的概况为宗旨。介绍了数字游戏发展、市场运营及设计开发等方恧内容。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10章。部分主要让读者学习游戏的一些入门知识,包括游戏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并且简要介绍了游戏发展的历史及游戏的各种类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游戏产业现状、趋势及运营模式。让读者从市场的角度了解游戏产品赢利及管理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围绕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做了系统的介绍,使读者对游戏的生产及开发有更深入的了解,主要从策划、美术和音频制作及编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为读者之后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数字游戏概论》为了满足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课程使用需求,从学生及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对书中内容依据的学时分配进行安排,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章节设计。同时,为方便开展教学。还为授课老师设计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和实践案例。另外,对于游戏开发及制作流程方面的内容,在实践基础上,参考游戏公司的具体游戏开发过程,结合教学需求进行了编写。本教材由恽如伟主编。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坦白说,相当保守,充满了传统教材的影子,这让它在视觉上显得有些“老派”。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充满未来感、色彩斑斓的“酷炫”书籍,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然而,正是这种克制的风格,反而突显了其内容的严肃性。我花了好一番功夫去理解其中关于“状态机”和“概率模型”的部分,作者非常擅长用简洁的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决策树。我必须承认,我不是科班出身,初次接触这些内容时感到吃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学模型,正是构建任何复杂互动系统的基石。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试图美化学习过程,而是诚实地将那些必要的“苦功夫”摆在了你的面前。它不是为你铺路,而是给你一把镐头,让你自己去开山。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有点像攀登一座技术高峰,需要付出不少精力去适应它那严谨且不苟言笑的学术腔调。某些章节对早期电子娱乐史的梳理,虽然翔实可靠,但叙述节奏略显缓慢,对于追求即时反馈的现代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消化那些密集的历史节点和技术名词。不过,一旦熬过了那些相对晦涩的铺垫,进入到关于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论述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精准地指出了设计中的一些常见误区,特别是关于“心流”的构建与破坏机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快速解决方案,而在于建立一个稳固的理论框架,让你在面对任何新的技术迭代(比如VR/AR或者AI驱动的内容生成)时,都能迅速定位到其核心的互动逻辑问题。它教会我们如何“看穿”游戏的表面,直击其骨架。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文化载体”的关注,远超出了纯粹的技术分析层面。作者没有将电子游戏简单地视为一种娱乐消费品,而是将其放在一个更宏大的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审视。比如,书中探讨了不同代际的玩家如何通过游戏构建或解构身份认同,以及数字空间中的权力结构是如何通过游戏规则微妙地被复制和挑战的。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使得这本书即使对于非技术专业的读者,也具有相当的阅读价值。它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屏幕背后的复杂社会互动。遗憾的是,虽然理论框架非常扎实,但在实际案例的选取上,我个人更期待看到更多来自非欧美主流市场的具体分析,那样或许能使讨论更具全球化的视角。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将硬核理论与人文关怀结合得相当不错的作品,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这部书的视角实在太独特了,它不仅仅是关于某种具体游戏的介绍,更像是一堂深入剖析“游戏”这个概念本质的哲学课。作者显然花了大量心血去梳理那些隐藏在像素和代码背后的驱动力。我尤其欣赏它对“规则系统”的探讨,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逻辑迷宫中,每一步推导都严谨得像是数学证明。读完之后,再去审视那些市面上流行的热门作品,便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结构,哪些只是华丽外表下的重复。它没有急于给出“好游戏”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何种文化、技术和社会背景下,某种特定的游戏机制才得以产生并流行。这种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入门读物范畴,更像是一本为未来游戏设计师提供的“底层代码”手册。对于那些已经对游戏有一定了解,渴望从“玩家”身份跃升到“研究者”身份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要求读者调动的不只是记忆力,更是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逻辑性,它遵循了一条清晰的进阶路径: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到历史演变的回顾,再到核心机制的拆解,最后落脚于设计哲学与未来趋势的探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使是带着零基础的知识背景开始阅读,也能稳步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讨论“沉浸感”这一主观体验时,并没有陷入空泛的描述,而是引用了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来支撑其论点,使得整个分析显得扎实可信。这本书真正培养的,是一种“解构性思维”——不再仅仅是体验游戏,而是习惯性地去分析“这个体验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对于想要系统性提升游戏分析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几乎是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的分析工具箱,而不是一套现成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