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貧血飲食宜忌全書
定價:39.80元
作者:吳劍坤, 於雅婷 鳳凰含章 齣品
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7667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跟著營養專傢學補血食法,有章法,不盲目。
2. 吃對瞭,事半功倍,補過瞭,事倍功半。
3. 吃健體菜、喝元氣湯、飲補血茶,早日做個暖美人
內容提要
改善貧血癥狀,除瞭有的放矢的藥物治療外,飲食的調養也是非常重要。說到貧血,人們通常簡單地理解為'血少''缺血',對於如何通過食療來輔助調理貧血的知識更是少之又少。貧血癥覆蓋不同人群,又分為不同類型,《貧血飲食宜忌全書》專傢編者因人、因病製宜地製定瞭不同的飲食方案,幫助讀者更科學、智慧地進補。此外,編者還精心收集瞭103種補血佳品,推薦瞭100多道健體菜肴,羅列瞭78種慎吃食物,讓讀者更好地預防或改善貧血癥的狀況。
目錄
Part1貧血的基礎知識
12 血液的功能
16 貧血的易發人群與癥狀
20 貧血的發病機理與病因
23 貧血的對癥用藥方法
Part2貧血患者的黃金飲食調理法
26 貧血患者的健康飲食原則
32 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飲食原則
38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飲食原則
44 溶血性貧血患者的飲食原則
47 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的飲食原則
50 貧血患者的飲食調理方案
62 貧血患者的飲食調理宜忌
Part3貧血患者的103種補血佳品
74 當歸
75 阿膠
76 熟地黃
77 何首烏
78 白芍
79 桂圓肉
80 人參
81 黨參
82 西洋參
83 丹參
84 靈芝
85 鹿茸
86 鼕蟲夏草
87 紅棗
88 黃芪
89 枸杞子
90 紅花
91 天門鼕
92 山楂
93 紅糖
94 燕麥
95 小麥
96 黑米
97 糯米
98 黑芝麻
99 花生
100 黃豆
101 黑豆
102 紅豆
103 油菜
104 菠菜
105 薺菜
106 萵筍
107 茄子
108 芹菜
109 莧菜
110 紫甘藍
111 鬍蘿蔔
112 木耳菜
113 蓮藕
114 西紅柿
115 蘆筍
116 黃豆芽
117 茼蒿
118 白蘿蔔
119 南瓜
120 紅薯
121 鞦葵
122 黃花菜
123 銀耳
124 黑木耳
125 香菇
126 口蘑
127 牛肝菌
128 雞腿菇
129 豬肉
130 豬肝
131 豬心
132 豬皮
133 豬血
134 牛肉
135 鴿肉
136 鵪鶉
137 驢肉
138 烏雞
139 雞肝
140 鴨肉
141 甲魚
142 魷魚
143 鰻魚
144 黃魚
145 平魚
146 鱸魚
147 鯧魚
148 鱔魚
149 黑魚
150 三文魚
151 泥鰍
152 海參
153 牡蠣
154 淡菜
155 海帶
156 紫菜
157 桑葚
158 蘋果
159 獼猴桃
160 荔枝
161 桃
162 櫻桃
163 葡萄
164 甘蔗
165 荸薺
166 木瓜
167 哈密瓜
168 草莓
169 金橘
170 李子
171 開心果
172 荔枝乾
173 藕粉
174 芝麻醬
175 花生醬
176 檸檬
Part4 貧血患者的78種慎吃食物
178 榨菜
178 鹹菜
179 醬菜
179 柿子
180 竹筍
180 韭菜
181 蒜苗
181 蒜薹
182 蕨菜
182 洋蔥
183 醃火腿
183 蘿蔔乾
184 鹹魚
184 鹹肉
185 雞皮
185 螃蟹
186 肥肉
186 田螺
187 臘肉
187 五花肉
188 培根
188 熏肉
189 臘腸
189 烤羊肉串
190 炸雞
190 烤鴨
191 蟹黃
191 魚子
192 牛腦
192 乾豆角
193 油餅
193 油條
194 茶葉蛋
194 雞蛋黃
195 鬆花蛋
195 鹹蛋
196 豆瓣醬
196 大蒜
197 辣椒
197 鬍椒
198 芥末
198 咖喱粉
199 桂皮
199 花椒
200 丁香
200 茴香
201 風吹肉
201 豬油
202 羊油
202 魚肝油
203 魚露
203 奶油
204 啤酒
204 麥乳精
205 濃牛奶
205 咖啡
206 豆奶
206 苦丁茶
207 紅茶
207 冰激淩
208 冷飲
208 可樂
209 巧剋力
209 白酒
210 葡萄酒
210 黃酒
211 堿性饅頭
211 綠茶
212 蕎麥麵
212 酒釀
213 臭豆腐
213 年糕
214 薯片
214 豆腐乳
215 方便麵
215 爆米花
216 漢堡
216 炸麻花
Part5貧血患者的109道補血營養湯
Part6 貧血患者的17道補血養生粥
Part7 貧血患者的67道補血健體菜
Part8 貧血患者的15道補血藥茶
Part9 特殊貧血人群的調補膳食
作者介紹
吳劍坤
中醫治未病科主任、體檢中心主任,北京市中醫醫院副主任藥師、執業藥師、高級健康管理師。榮獲2004 年度、2005 年度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先進個人。2006 ~ 2009 年擔任中藥房主任,齣版《醫院製劑手冊》《藥品手冊-中藥分冊》,內容包325種中成藥、600種常用中藥飲片、醫院製劑品種、協定處方等內容的介紹,頗受歡迎。
於雅婷
主任醫師、高級藥膳食療師。2008 年、2012 年國傢舉重隊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成員,領導創新的現代化中醫食療技術獲“2008~2009 年*投資價值健康管理新技術”“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品牌”,榮獲“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華健康管理傑齣人物”“亞健康事業開拓者”“十一五中國健康管理特彆貢獻人物”“中華百業功勛人物”“中國創新人物”等稱號。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中年人,平時工作壓力大,但又不想讓身體成為拖後腿的纍贅。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係統性”。它不像一本普通的食療手冊,而更像一本基礎的營養學入門教材,隻不過主題緊緊圍繞著如何通過飲食來對抗貧血。內容組織非常有邏輯性,從基礎的生理知識講起,逐步過渡到不同人群(如女性、老年人、素食者)的特殊需求,最後纔是具體的飲食方案設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隱性貧血”的討論,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達到臨床診斷的貧血標準,但身體已經發齣瞭亞健康的信號,這本書提前預警瞭這些風險,並給齣瞭預防性的飲食建議。這種前瞻性的指導,對於追求健康管理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防病於未然”。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常年與各種“小毛病”作鬥爭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及時雨。我一直以為貧血就是麵色蒼白、稍微動一下就氣喘籲籲,但這本書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貧血背後的復雜成因,從缺鐵性貧血到巨幼細胞性貧血,甚至連一些不常見的類型都有涉及。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多吃紅棗枸杞”這種淺顯的建議上,而是從營養學的角度,細緻地分析瞭不同食物中鐵元素的吸收率、維生素B12和葉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膳食搭配來最大化營養的攝入。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體的關注點都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是盲目地嘗試各種偏方,而是有理有據地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特彆是書中關於食物的“相剋”與“相輔”的討論,非常實用,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吃瞭所謂的補血食物,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清晰,圖文並茂,即便是初次接觸營養學知識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懷疑,市麵上關於健康的指南太多瞭,大多都是華而不實的空話。但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很快就打消瞭我的疑慮。它沒有那種誇張的宣傳語,而是用一種非常冷靜、科學的筆調,闡述瞭貧血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嚴格規避的“雷區”。我尤其欣賞它對“宜”與“忌”的平衡處理。很多食譜書隻會告訴你什麼該吃,但這本書會告訴你為什麼某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在特定情況下反而會阻礙鐵的吸收,比如某些鞣酸含量高的飲品。我根據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早餐習慣,比如不再在吃完富含鐵質的食物後立刻飲用濃茶,堅持瞭一段時間後,我原先午後常有的那種疲憊感明顯減輕瞭。這種細微但持久的改善,讓我對作者的專業知識深信不疑。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種花哨的菜譜,而在於它賦予瞭讀者“辨彆”和“選擇”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我非常喜歡的類型——樸實、直接,充滿瞭生活氣息,但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我不是醫學背景齣身,很多專業術語一開始讀起來會有些吃力,但作者總能找到非常貼切的比喻或者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比如講解血紅蛋白閤成時,那種生動形象的描述,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關鍵環節。我把這本書推薦給瞭我身邊的幾位朋友,他們反饋說,以前買的那些“速成指南”都沒能堅持看完,但這本書他們願意一頁一頁地翻閱,因為它讀起來就像是傢裏長輩在認真地為你叮囑注意事項,親切又實在。特彆是書中穿插的一些“廚房小竅門”,比如如何用簡單的烹飪方式提高特定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這些都是教科書上看不到的“乾貨”。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養生愛好者”,我可以說閱盡瞭市麵上各種關於飲食調理的書籍,但多數都流於錶麵,或者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強調瞭個體化的差異和長期堅持的重要性。作者反復提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吸收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食療”需要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書中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框架,幫助讀者根據自己的身體反饋來微調食譜,而不是死闆地套用一個“萬能公式”。例如,它對不同種類的豆類和榖物在補鐵方麵的優劣勢進行瞭詳細對比,這讓我這個素食者能更精細地規劃每日的蛋白質和鐵的攝入,避免瞭以往的“一鍋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操作性”極強,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讀物,更是一份可以長期伴隨的、個性化的健康夥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