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卷)
定价:30.00元
作者:钱惕明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0934165
字数: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了全面、求新、详细地写内功心法,也为了便于学术性探索,《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卷)在写作体例及写作方法上作了革新。
内容提要
《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卷)写作体例从两方面着手创新。一是在纵的方面,设置哲源篇、心法篇、松静篇、行气篇、内劲篇、套路篇及源流篇等篇章。一是从横的方面,设章列节横向展开,并对每一拳式进行剖析,分置“拳招释义”“行功口诀”“动作分解”“呼吸行气”“内功心法”“实用举例”等栏目。这种纵横交错、篇目别致的结构,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目录
第七篇 拳术套路篇
章 武当太极拳大架之特点
第二章 武当太极拳大架五十六式动作名称
第三章 五十六式拳招心法全解及动作图解
第四章 太极实用发劲示例
第八篇 源流篇
章 武当丹派的由来
第二章 丹派武功的传承
节 代至第八代传承
第二节 扩大传授范围
第三节 当代传承简况
第三章 丹派武功的内容
节 剑术
第二节 拳术
第三节 器械
第四节 内功及基础功法
第五节 个人掌握的武功
第四章 武当丹派传承表
后记
作者介绍
髦耋之年,依然能黏手即发,可见其太极内功之精湛。
英姿勃发,多种体检指标与年轻人一般,令医生咋舌,可见其深谙太极养生之道。
作为近代武林宗师李景林的再传弟子,钱惕明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中华武术。现为武术家,在西雅图任国际武当武术协会会长,并任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在武当丹派列为第十二代传人。
近年来,钱先生领导美国西雅图国际武当武术协会发扬中国武术,收受入室弟子,举办培训班,先后任西雅图BCC大学、华盛顿大学太极拳教授,从学者已逾千人。
钱先生可谓能武能文,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武术论文,颇具影响。在美国,《太极》杂志特约其撰稿,已发表《太极之魂——阴阳中和之道》《武当剑真谛》等4篇论文,并被推为2005年2月美国《太极》杂志封面人物。当地媒体对他作了专门报道。 数十年来,钱先生用我国古代的太极哲学观及传统的人文思想,探索太极拳的宏观心法与微观心法,对以往秘不外传的太极拳内功心法有独到的体悟与描述,而且破译《易经》八卦与太极八劲八法相互对应的心法奥秘,明确了修炼太极内气、内劲的途径与具体方法,可谓明珠在握。
钱惕明先生192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自幼习武,后1952年得缘入室武当丹派近代宗师李景林的衣钵传人杨奎山(林甫)门下,修炼武当剑、武当太极拳、太极阴符棍、八卦掌、形意拳及太极静坐法、易筋经等武艺功法,得师真传,已臻佳境。曾于1986年获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赛雄狮奖、1991年获武当山首届武术文化节大奖。从1980年起,钱先生与几位同门在市体委领导下联手组建常州市武术协会,历任副主席、主席等职19年,后又任常州市武术协终身会名誉主席,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群众性武术运动。 钱先生1949年5月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新闻媒体工作45年。钱先生的事迹,入编《中国武术名人辞典》,又入传《中华武林人物传》,为世人瞩目。
文摘
序言
第七篇 拳术套路篇
章 武当太极拳大架之特点
第二章 武当太极拳大架五十六式动作名称
第三章 五十六式拳招心法全解及动作图解
第四章 太极实用发劲示例
第八篇 源流篇
章 武当丹派的由来
第二章 丹派武功的传承
节 代至第八代传承
第二节 扩大传授范围
第三节 当代传承简况
第三章 丹派武功的内容
节 剑术
第二节 拳术
第三节 器械
第四节 内功及基础功法
第五节 个人掌握的武功
第四章 武当丹派传承表
后记
我对内功心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口诀和模糊的描述上,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指导实践。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它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玄乎的“神效”,而是从最基础的呼吸法门、经络的认知乃至意念的引导,都做了极其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气沉丹田”的描述,作者用了好几页的篇幅,结合人体解剖学和气血运行的图示,将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示调整了几次呼吸节奏,虽然进步微乎其微,但那种身体内部微妙的震动感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要做到”的书,而是手把手地带你理解“为什么能做到”以及“怎样才能做到”的全过程,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后续复杂功法的信心。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这类传统典籍时,我最怕遇到的是文言文的晦涩难懂,或是术语的过度神秘化,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平衡艺术。它保留了传统武学典籍应有的庄重和韵味,行文古雅,读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但同时,对于那些关键的、晦涩的专业名词,作者似乎都非常体贴地附上了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注解或者比喻。比如,在讲解“周天运行”时,并非简单地抛出概念,而是巧妙地引入了自然界的循环现象作为参照,使得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多次揣摩才能领会的意境,瞬间变得清晰明了。这种“古为今用”的翻译哲学,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武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普及和有效吸收。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心性修持”的重视程度,这往往是很多侧重于招式和外在形体的武学著作所忽略的。书中反复强调,内功的精进,首在心性,外功强于技艺,内功则关乎修为。它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如何通过特定的冥想和静坐,来磨砺一个人的心性,去除杂念,培养“空”与“定”的境界。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单纯地研读其中关于“观照”的部分,那段文字仿佛有种魔力,引导我的思绪不再向外奔腾,而是回归到自身最核心的存在。这不仅仅是武学指导,更像是一部深刻的东方哲学著作,它教导的不是如何打败对手,而是如何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躁和不确定性。这种将武道提升到人生哲理高度的做法,使得全书的立意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评分与其他武学书籍相比,这本书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让我感到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文集而非单纯的武功秘笈。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步骤,再到进阶的调理与防范,层层递进,绝无跳跃和断裂之处。例如,它会详细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群在初期练习时需要注意的细微差别,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临床经验和对个体差异的深刻洞察。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读者在实践过程中能更有安全感,深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被科学、谨慎地规划过的。翻阅到最后几章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一种被引导者带入正轨的踏实感,这套心法体系的完整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武功书”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而又不失古朴的质感,初拿到手时就感觉它绝非等闲之作。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深山古庙中默默修行多年的前辈高人。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墨色浓郁,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我特别欣赏排版上的用心之处,行距和字号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复杂的术语和精妙的图解,也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钻研传统武学理论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光是这份对细节的尊重,就足以看出编纂者对这门学问的敬畏之心。拿到手后,我甚至小心翼翼地把新书用专用的书套包了起来,生怕任何一点污损会破坏这份对经典的敬意。这样的物理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它提醒着我,即将翻开的,是沉淀了无数岁月智慧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