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
定价:38.00元
作者:张承伟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44153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作者张承伟通过实战牌例分析、解读,解释错误发生的原因,揭示叫牌的规律,建立一般性原则,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那些未曾解决的问题。在做出原发性思考和分析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创新的理念、提炼了新生的概念、总结出合理的叫牌原则,构造了新颖的技法,以期有效地解决牌手叫牌的困惑和难题。精细叫牌方法寄希望于牌手的精打细算,为避免无谓失误、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提供分析计算的工具、逻辑推理的手段、约定叫牌的方法和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且,在正确的叫牌理念、原理和原则指引下,在精细方法的支持下,使牌手真正享受到智慧带来的快乐。
内容提要
《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是关于桥牌叫牌原理和叫牌方法的专著。叫牌是求证*定约可能性的现实性的过程。叫牌原理有助于探求定约的可能性,而叫牌方法则是论证定约现实性的工具。在构建桥牌叫牌概念体系和形式化描述方法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叫牌原理,提出了基于输墩理论的叫牌原则,设计了相对完善的精细叫牌方法。
本书在借鉴和继承外叫牌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阐明了叫牌的空间逻辑、时序逻辑,以及逻辑叫牌的思想;提出了大牌价值、牌型价值、牌阶数、满点、等效点等评价牌力的新指标;定义了诸如怪叫、异叫、靠叫、贴叫、对叫等新概念;评述了“总墩数定律”的缺陷,论证了“总赢墩定理(张氏定理)”,给出了总赢墩和总阶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104种配型的概率,揭示了联手配合的基本规律;阐述了九输墩法则、牺牲叫原则、二次逼叫进局逼叫等叫牌原则;设计了程序化、模块化、精细化的约定叫法。
叫牌与其说是搭档间的艺术,毋宁说是由桥牌竞技规则决定的叫牌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技术。叫牌规律的探索、叫牌原理的论述、叫牌原则的规范、叫牌方法的设计既是叫牌从艺术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初中级牌手步入叫牌大师行列的坚实阶梯。本书力图推陈出新,深化叫牌理论、丰富叫牌方法,使之成为桥牌叫牌理论和方法的经典著作,为竞技桥牌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叫牌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
1 叫牌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1.1 叫牌概述
1.2 叫牌的基本概念
1.3 牌力估价的基本方法
1.4 叫牌基本原则
1.5 控制叫牌进程
2 非竞争性叫牌
2.1 开叫方案
2.2 1M开叫后的发展
2.3 1◇开叫后的发展
2.4 均型无将之后的发展
2.5 弱二开叫后的发展
2.6 抢先开叫后的发展
2.7 1□开叫后的发展
2.8 高花靠叫模块
3 竞争性叫牌
3.1 竞争性叫牌概述
3.2 争叫方法
3.3 对抗抢先叫
3.4 竞叫方法
3.5 加倍和再加倍
3.6 高阶竞争性叫牌
4 试探性叫牌
4.1 低花配合后的试探叫
4.2 高花配合的试探叫
4.3 其他约定叫法
5 满贯叫牌
5.1 满贯叫牌概述
5.2 程序探贯
5.3 邀请满贯
5.4 进局逼叫后的满贯试探
5.5 精细问答叫
6 防守信号
6.1 防守信号概述
6.2 防守信号的运用
6.3 精细防守信号体系
附录一 桥牌专用术语和符号
附录二 精细叫牌法约定卡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即,但学习之后,至少知道山的高度了”。它对桥牌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做庄与防守”二元对立,而是将整个叫牌过程视为一个持续动态演化的信息场。书中对“信息熵”的隐性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叫牌来主动操纵这个熵值,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手册,更像是一本面向有志于提升到大师级别牌手的“进阶心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收尾部分对“灵活应变”的强调,他非常清醒地指出,任何精细的系统在面对非典型牌型或对手的干扰时,都需要依赖叫牌者深厚的直觉和对系统内在逻辑的把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桥牌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那些曾经困扰我的“模棱两可”的叫牌选择,现在似乎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叫牌的书籍已经够多了,无非就是那些“开叫、回应、再叫”的流程反复解读,但翻开这本书后,我立刻意识到自己以前学的很多都是“表面功夫”。作者似乎对“系统”这个词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不是为了让叫牌变得更死板,恰恰相反,是为了给牌手提供一个更灵活的框架。比如,书中对某些人工叫品的处理方式,展现了一种“反直觉的逻辑美”。它会告诉你,在某些特定的牌型中,一个听起来很“弱”的叫品,恰恰是向搭档发出最强烈的信号。这种对语言精确性的要求,让人不禁感叹,桥牌的叫牌与其说是数学,不如说是一种高度精炼的、无声的交流艺术。我特别喜欢它对“限制性叫品”的讨论,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你“加一阶表示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种限制在特定的牌力结构下是必要的,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限制方式来锁定最终的定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自己最近的实战录像,试图在自己的失误中找到书中理论的影子,那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这套关于桥牌叫牌的书籍,从我接触到的众多桥牌读物中脱颖而出,它似乎不再满足于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固定叫牌法,而是深入到了一个更微妙、更需要“领悟”的层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一些经典定约中,如何通过叫牌的“语调”和“节奏”来传达信息的方式。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地告诉你“这样叫就对了”,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特定花色组合下,我们需要稍微偏离常规的叫法?”。书中对一些模糊地带的讨论,比如如何区分同伴持有的牌力在“强弱”之间的细微差别,或者在竞叫中如何权衡进局和不进局的风险,都处理得非常细腻。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坐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阅读空气中的微妙变化,而不是简单地给你一张流程图。我发现自己开始在实战中,不自觉地去审视那些被我过去忽略的细节,比如第三轮叫牌时,主叫方一个看似无意义的“支持”叫,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深意。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精细”,它把那些顶尖牌手们在牌桌上不言自明的东西,努力用文字描绘出来,尽管这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但一旦领悟,收益绝对是颠覆性的。
评分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消化完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阻断”和“过渡叫品”的论述部分。作者似乎对“有效利用空间”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反复强调,桥牌的叫牌过程,就是在一张极其有限的资源(叫品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塞入有效信息。因此,每一个叫品都必须承担起最大的信息负荷。书中提出的某些“微调”技术,比如在特定情况下,用一个低级花色来替代高级花色的叫品,目的仅仅是为了“抢占时间”或者“迷惑对手的防守思路”,这种对叫牌策略的“战术化”处理,是我以前从未系统接触过的。它要求读者对自己的牌型有极其清晰的认知,并且能瞬间模拟出搭档可能有的几种反应。这种对“思维速度”和“逻辑深度”的训练,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不是教你学会一套叫法,而是教你如何像一个顶尖设计师那样,去“雕刻”你的每一个叫品,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教学文体”,更像是一篇篇深入的“案例解析报告”。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引用一些非常具体的、充满戏剧性的牌局片段作为支撑。这些片段的选取非常高明,往往不是那些“教科书式”的完美定约,而是充满了博弈、试探和误解的实战场景。通过对这些真实牌局的剖析,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双方理解的“精细度”存在差异时,叫牌如何从“信息传递”瞬间滑向“错误沟通”。我发现,作者在阐述“概率”与“人”之间的互动时,把握得恰到好处。他没有过度渲染AI的强大,而是聚焦于“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做的决策权衡。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书中的“精细方法”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深地扎根于牌桌的现实操作之中。读完后,我不再害怕复杂的叫牌系统,反而觉得那是一种可以掌控的工具,而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枷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