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桥艺测试第三辑-(全四册)
定价:76.00元
作者: 大卫·伯德, 蒂姆·伯克;彭立新,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46414973
字数:44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桥艺测试第三辑 简明挤牌测试(9)》:
《桥艺测试第三辑 简明挤牌测试(9)》是桥牌进阶丛书第九册一一《简明挤牌》的配套练习册。它将使你有机会演练包含简单挤牌技巧的做庄。
“简单挤牌”(单挤)作为术语,是指只有一位对手将会遭到紧逼。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一打法的实施非常简单!《桥艺测试第三辑 简明挤牌测试(9)》初期的题目相对简单,但我们必须告诉读者,临近结束时书中的题目将有相当大的难度,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复杂多变的“单挤”。你一定会发现阅读《桥艺测试第三辑 简明挤牌测试(9)》是一场值得的旅行。挤牌不仅仅是非常实用的桥牌技巧,它也是我们所热爱的这项不可思议的运动中美的一面。
《桥艺测试第三辑 读牌测试(10)》:
《桥艺测试第三辑 读牌测试(10)》是桥牌进阶丛书第十册-《读牌》的配套练习册。
有时候看起来专家牌手好像能够透视牌张一样神奇!他们的飞牌成功的次数多,他们在选择不同做庄路线时总是准确无误。原因非常简单:专家牌手更擅长于分析对手的叫牌与每一墩出牌,从而推理描绘出对方手中的持牌。只要付出一点努力,你也能够学习做到同样的事。
读牌的基本原则非常简明,但应用起来却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在《桥艺测试第三辑 读牌测试(10)》中你肯定会遇到局势严峻的挑战!
《桥艺测试第三辑 防守无将定约测试(11)》:
《桥艺测试第三辑 防守无将定约测试(11)》是桥牌进阶丛书第十一册-《防守计划》的配套练习册。
为什么要熟练掌握防守技巧?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防守是桥牌难的部分,即便是专家级的防守人也需要在每一副牌中都付出努力。你练习得越多,水平就会提升得越多。其次,在每一次桥牌比赛中,相比成为庄家,你会有两倍的机会成为防守人。因而掌握这种技巧必将得到丰硕的回报。
防守无将定约的基本原则非常简明,但应用起来却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在《桥艺测试第三辑 防守无将定约测试(11)》中你肯定会遇到局势严峻的挑战!
《桥艺测试第三辑 规避打法测试(12)》:
《桥艺测试第三辑 规避打法测试(12)》是桥牌进阶丛书的配套练习册。
规避打法这一术语看起来有些高深,但实际上它仅仅是指阻止某一特定的防守人获得进手。也许你认为这一技巧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的确,每一件事在你真正掌握它之后都会变得容易起来。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牌手在面对《桥艺测试第三辑 规避打法测试(12)》中的问题时,败在大部分定约脚下。
规避打法的基本原则非常简明,但应用起来却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在《桥艺测试第三辑 规避打法测试(12)》中你肯定会遇到局势严峻的挑战!
目录
作者介绍
大卫·伯德,著有超过50本桥牌书籍,其中包括获奖的(桥牌进阶丛书》(与马克·史密斯合著)。与此同时,他还是很多桥牌杂志的专栏作家。目前他居住在英格兰的南安普顿。
蒂姆·伯克,是世界闻名的趣味桥牌牌例收集者,他的著作包括《致胜桥牌倒计时>(与马克-史密斯合著)以及《圣徒与罪人》(与大卫·伯德合著)。目前他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
文摘
序言
《桥艺测试第三辑 简明挤牌测试(9)》:
前言
简单挤牌基础
后记
《桥艺测试第三辑 读牌测试(10)》:
如何读牌
后记
《桥艺测试第三辑 防守无将定约测试(11)》
《桥艺测试第三辑 规避打法测试(12)》
初次翻开这套书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想着无非是些常规的难局解析,无非是考考我什么平衡叫品或防御布局。结果,这套书的“野心”远超我的想象。它似乎不仅仅是测试你对规则的掌握程度,更在考察你的“桥牌心智”——即如何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最符合概率最优的决策。特别是那些涉及多轮限制性叫牌后,对最终定约的精确控制,简直是艺术。我记得有一局,双方叫牌结束后,我方只有一副中等强度的套张,但通过一套极其精妙的叫牌流程,最终锁定了那些对家最不希望我们拿到的花色定约。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魔术师,用最少的道具完成了最复杂的戏法。这本书的排版和案例的选取也很有意思,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更像是一种对话,或者说,是一种智力上的“交锋”。读完后,你不会觉得只是“学会”了什么,而是觉得自己的“桥牌直觉”被重塑和强化了。
评分这本关于桥牌艺术的测试集,着实让我这个老牌玩家也捏了一把汗。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设计得极其精巧的竞叫难题,简直像是在棋盘上玩“捉迷藏”。作者们显然对牌局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们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提示,只是抛出一个局面,让你自己去推敲牌力分配、花色限制以及对手的可能意图。有一次,我对着其中一个定约方案冥思苦想了足足半个小时,脑子里过了一遍所有已知的制约性竞叫和转移叫的规则变体,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关键在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先手优势。这种“顿悟”的感觉,比直接告诉你答案要畅快得多。它强迫你回到最基础的逻辑层面,重新审视那些你可能因为久经沙场而忽略的细节。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用来消磨时间的休闲读物,那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你,它更像是一份严苛的期末考试卷,要求你拿出真本事来应付。但如果你真的想把自己的牌技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且享受那种被挑战、然后成功破解的乐趣,那么这套书绝对是值得你投入时间的“磨刀石”。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如何“赢”下一副牌,而在于教会你如何“理解”一副牌的全部可能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被动防御”的案例分析。在很多时候,桥牌的胜利并不在于你叫得有多好,而在于你防御得有多稳。作者们对于如何通过“慢节奏”和“信息延迟”来迷惑对手,展示了令人叹服的深度。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如何识别对手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经过深思熟虑的弃墩(Discard),并利用这一点来引导他们的叫牌走向对我方有利的方向。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牌技层面,进入了一种心理博弈的领域。读这本书,就像是偷窥了职业牌手在进行高风险决策时的内心活动。它让你意识到,在顶尖的牌桌上,每张牌的出牌时机、每一次叫牌的停顿,都承载着比表面信息多得多的含义。这绝对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深度著作。
评分我习惯于将这些测试册子当作一种定期的“智力SPA”。与其说是在学习新知识,不如说是在维护和校准我大脑中关于概率和逻辑的运算模块。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很少给出直接的“你应该竞叫X墩”的结论,更多的是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例如,对于那些涉及到“控制”和“阻碍”对手完成大定约的局面,作者们会细致地拆解每一种可能行动的“成本效益比”。这种分析方式,对于那些追求“完美执行”的玩家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在牌局的后期,每一墩的价值都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波动的。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信息不对称交易”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不仅仅是桥牌,在商业谈判中,这种思维方式同样适用。它迫使你跳出自己的牌面,去构建一个更宏大的“博弈模型”。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高阶思维训练手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难度曲线有些陡峭,完全不是为新手准备的。我带了几个刚入门的朋友来看,他们看完前几章就彻底放弃了,直呼“看不懂”。但对我这种已经打了十几年牌,自认为对现代桥牌理论已经有所涉猎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认知盲区”排查工具。我发现自己有很多所谓的“惯例”其实只是基于经验的猜测,而不是严谨的逻辑推导。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总能找到你理论知识体系中的那个薄弱环节,然后用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刁钻的牌例来戳破它。比如,在关于如何处理同伴的强开叫后,你究竟应该做无将还是选择花色,这本书用一套非常细致的概率模型展示了在不同牌型分布下,哪种选择的长期获利更高。这对我后续在俱乐部比赛中的决策影响巨大,让我不再盲目遵循某个“权威”的说法,而是开始独立思考每一步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