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成拳-科学站桩功-第六辑
定价:23.00元
作者:曾广骅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37745956
字数:
页码:25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来站桩养生的话题很热,站桩的人多了起来,但深究其中理论的人却不多,随之在站桩的时候出现的种种现象而产生许多疑问。《国术丛书·大成拳:科学站桩功》通过作者多年亲身实践感悟,对站桩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本《国术丛书·大成拳:科学站桩功》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养身之道。
目录
总介 人体需要大修
章 氧的利用与深呼吸
节 增强人体耗氧能力
第二节 大脑入静
第三节 站桩的逆腹式呼吸法
第四节 站桩的各种姿势
第五节 逆腹式及进一步的呼吸训练
第六节 热身功与收功
第二章 站桩功的肌肉训练
节 神经肌肉训练原理(站式)
第二节 神经肌肉训练原理(卧式)
第三节 神经肌肉训练法(站式)
第四节 神经肌肉训练法(卧式)
第五节 增强性功能
第六节 五种变式、五禽戏及交叉训练
第三章 及体重控制
节 解决之方——科学饮食与锻炼
第二节 身体精神灵魂之融合
结论
附录 效用篇
作者介绍
文摘
3.有效——六大收获;
4.安全——跑步安全吗?除了摔断骨头扭伤脚以外,美国每年被狗咬的有一百多万人(包括跑步时),其中四千人需进医院;
5.经济——现在医药费飞涨,请算算如果你少看大夫少吃药会节省多少钱;
6.易于融入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肌肉锻炼,更是如此;
7.乐在其中——初练站桩功,难免腰酸背痛,毫无乐趣可言,等练到恬静忘我的程度时,那就乐在其中矣!
这就是站桩功,这就是我们认为今日世界上好的健身法,从此中老年人有了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保健长命术。我们不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本书共三章十四节,章六节,谈增氧及深呼吸,包括理论及实务两方面;第二章六节,介绍肌肉锻炼、卧式功及锁精功、培元功,也分理论及实务;第三章二节,谈体重控制。希望读者诸君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培育耐心,发挥爱心,步上健康长寿的康庄大道吧!
……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改变我对“气感”的理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过去,我一听到“气感”、“丹田发热”这些词,脑子里就一片空白,觉得那是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概念,但它给出了非常朴素的解释:气感可能就是深层肌肉放松后血液循环加快带来的温热感,是神经系统恢复到平衡状态后的轻微麻痒感。这种“去神秘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传统功法与现代人的距离。 我开始带着“验证生理反应”的心态去练习,而不是“祈求奇迹发生”。当我不再执着于一定要感觉到“气流”时,身体反而更容易进入放松状态。这种放下执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开始自发地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在某个姿势保持得当的时候,身体会有一种轻微的“找中垂”的倾向,会自然地往最省力、最稳固的点上靠拢。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让我可以对照自己的体验,一步步地去探索身体的潜能,而不是被前人的经验框死。它更像是一个可靠的地图,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
评分我以前练武术,总觉得内功心法就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直到我开始尝试站桩,才对“内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本书给出的指导非常注重实操性,它不像很多传统武术书籍那样藏着掖着,而是尽可能地把每个阶段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摊开来讲。比如在谈到“意念的运用”时,它没有要求你凭空想象什么“气感奔涌”,而是用具体的场景来引导,比如想象身体像灌满了水一样沉重,或者想象自己是一棵被风吹拂的柳树。这种具象化的引导,大大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 我在练习中发现,很多时候自己总是“用力”去维持姿势,结果导致肌肉紧张,效率反而降低。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这种误区,并提供了松开“死力”的方法,比如通过反复的微调和呼吸的配合,让身体的支撑点自然地建立起来。这种从“主动用力”到“被动支撑”的转变,非常微妙,需要反复体会。每一次成功的体会,都感觉像是在身体里打开了一个新的开关,一股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感油然而生。这套功法更像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了身体内部的精密结构,让你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协作,而不是单纯地对抗它。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习练者来说,时间往往是最大的奢侈品。我白天工作很忙,只有晚上和周末能挤出时间来练习。这本书的编排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不像有些功法要求你必须长时间静坐不动,而是更注重“质量高于数量”。它提供了一些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调整方法,比如在排队、等车时如何进行微调,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保持状态”。这种实用性让我觉得,站桩不再是需要专门开辟出一大块时间才能进行的“大动作”,而是一种可以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在修炼。 特别是在描述“心静”与“体松”的关系时,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强调,心不静,体难松,而体不松,心就容易浮躁。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循环。为了打破这个循环,他给出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呼吸练习,比如深长、匀细的腹式呼吸配合特定的意念引导。我尝试着在午休时进行十分钟的练习,效果出奇地好,不仅缓解了工作带来的疲劳,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功夫不是为了逃离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的运作效率上。
评分这部功法我练了一段时间了,感觉身体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刚开始接触站桩的时候,总是觉得浑身别扭,时间一长就心烦意乱,总想着是不是方法不对,是不是我根骨太差。看了不少网上的资料和视频,讲的都是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听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真正练起来却收效甚微。直到偶然接触到这套路子,才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它把一些看似复杂的概念用很直白的语言描述出来,比如“松沉”、“蓄力”这些,不再是那种云里雾里,而是能感受到具体的身体变化。 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强调,很多以前被忽略的小地方,比如手指的微张、脚底的着力点,在这里都被反复提及和校正。刚开始练习时,我总是追求站得时间长,觉得站得越久效果越好,结果就是腰酸背痛,第二天浑身没劲。这本书里却说,关键不在于“站多久”,而在于“站对了没有”。这个观念对我启发很大,让我从盲目追求时长转向了注重质量。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意念的引导,都像是在雕刻一块璞玉,需要耐心和精准。练习久了,身体不再是僵硬的一块木头,而像是一棵扎根很深的树,风吹过时,枝叶会自然地摇曳,但根基却稳如磐石。这种从外在的僵硬到内在的松柔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非常讲究逻辑性,从基础的准备工作到深层次的功法讲解,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很有条理,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理论中。我特别欣赏它对“科学性”的强调,虽然是传统功法,但它会用现代解剖学或生理学的角度去解释一些现象,比如关节的锁死、肌肉的拉伸与放松,这对我这种偏好理性分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像很多“秘籍”那样故作高深,而是坦诚地告诉你,练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符合身体运作规律的过程。 我记得以前练拳架子时,总是纠结于某个角度是不是标准,为此没少和师兄们争论。这本书里明确提出,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基线,最终的目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身体结构的发力点和稳定状态。它鼓励你用自己的身体去验证,去感受,而不是盲目地模仿一个固定的模板。这种“以我为主”的练习态度,极大地激发了我练习的积极性。每当我感到困惑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对应阶段的解析和调整方向,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准确的指引,让人感觉脚下很踏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