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 | 作者 |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 |
| 定价 | 126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101087116 | 出版日期 | 2012-07-01 |
| 字数 | 页码 | 3904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8.367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古籍总目》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是由古籍小组主持,国图、北大、上海、南京、天津、湖北、复旦等家图书馆参与编纂的大型古籍图书目录。该书包括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全面反映了中国古籍图书的存世情况,是古籍整理研究的基础工程。《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套装共7册)》是《中国古籍总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六大类,为中国古代集部图书目录之集大成者,必将成为古代文史研究者案头必备工具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光是这套书的份量和装帧,就已经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拥有并研习它,代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与探索的决心。我常常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耗费巨大成本和时间的“集大成”之作,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浮躁的抵抗。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知识积累需要耐心、需要体系、需要宏大的视野。这部总目汇集了历代“集”部文典,其意义在于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得零散的阅读得以串联成系统性的理解。我期待着,能够通过对这部书目的梳理,构建起自己心目中一座由历代文人共同搭建的文学殿堂,而这部总目,便是那座殿堂的总平面图,宏大而精确。
评分这本《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的问世,对于任何一位沉浸在古典文学海洋中的求知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尽管我手头并没有直接翻阅到其具体内容,但光是其宏大的体量和严谨的编纂背景,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想象一下,历经无数文人墨客心血凝结的诗词歌赋、散文骈文,被如此系统地梳理和汇集,这绝非易事。它不仅是对历代“集”这一文学体裁的全面收录与检视,更像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审美情趣与思想变迁的活化石。我所期待的,是那种翻开书页时,扑面而来的墨香与历史的厚重感,那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终于找到清晰脉络的豁然开朗。这部总目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书目信息,更是对文化传承责任的庄严承诺,它为后学者省去了多少在故纸堆中摸索的时间,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照系。从这个角度看,它的价值已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简直可以视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一把金钥匙,开启的将是无尽的学术宝藏。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文献整理工作怀有敬意的读者,我深切理解《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在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样权威机构主导下,其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心力与学术规范。我们常常感叹古人著述之丰,却也常常为寻找某一特定版本或流传有序的文集而感到焦头烂额。这部总目,想必正是要解决这个“如何找”的问题。它必然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对每一部入录的文集进行了版本考证和内容甄别,这才是真正的“聚沙成塔”。我设想,当我在查阅某个宋代大家的作品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不同抄本、刻本之间的异同,甚至可以追溯到原书的缺失与增补情况。这种层层递进、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构建坚实学术大厦的基石。没有这样的总目作为基础,任何深入的研究都可能建立在沙滩之上,而有它在,研究的可靠性和深度便得到了根本的保障。
评分说实话,我对“集部”这个范畴的广博性感到既兴奋又有些敬畏。它涵盖了从个人诗文集到各种主题性文录,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具有独立成书性质的个人或群体的文字结晶。我期待着能通过这部总目,重新审视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得近乎湮灭的边缘化文人,看看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是否能为我们今日的文化视野带来新的启发。这部汇编工作,绝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华文脉的细致“CT扫描”,旨在将那些零散的、潜藏的文化基因重新激活。每一次对总目的翻阅,都应当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深度对话。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索视角,不再是按朝代或作者来划分,而是从“集合体”的角度去观察知识和情感的流变,这对于跨学科的研究者来说,无疑具有难以估量的引导作用。
评分这部巨著的出版,标志着当代古籍整理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其由“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这一国家级的专业团队操刀,让人对其权威性深信不疑。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总目”二字的体现——即收录的全面性与描述的精确性。我希望它能清晰地界定哪些是“正宗”的文集,哪些是后人辑录的附庸,甚至能够标明某些文集在流传过程中所经历的增删易辙。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对于研究文献的源流演变至关重要。如果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代的文化标杆,那么这部汇集了现代学术成果的《集部总目》,则必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新的灯塔。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让迷失在浩瀚古籍中的探险者,能够迅速定位目标,从而更高效地投入到文本细读与阐释的真正工作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