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提琴考级曲集一册(附3CD) | ||
| 定价 | 60.00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1年04月 | |
| 开本 | 大16开 | |
| 作者 | 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考级委员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806926154 | |
| 重量 | 343 | |
启蒙级(一)音阶
1.G大调
2.D大调
3.A大调
(二)练习曲
1.法尔多娜朵娃曲
2.轻轻地划船
(三)乐曲
指定曲目1.大公鸡
2.集体舞
3.儿童舞
4.摇篮曲
5.蜜蜂做工
6.小猫钓鱼
7.排排坐,吃果果
8.樱 花
自选曲目9.生日快乐
10.卖报歌
基础级(一)音阶
1.A大调
2.E大调
3.B大调
(二)练习曲
1.巴克拉诺娃曲
2.杨辛诺夫曲
3.上音附小教材
(三)乐曲
指定曲目1.小星星变奏曲
2.很久以前
3.土拨鼠
4.劳动zui光荣
5.大红花
自选曲目6.摇篮曲
……
第壹级
第2级
第三级
《小提琴考级曲集(第壹册)》是小提琴曲集,上海的小提琴考级从2006年起将按2005年版本的新章程进行考试,新章程的主要精神是:增加了启蒙与基础两个预备级,这是为了幼儿学习小提琴演奏有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进程,也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注重孩子们的基本演奏方法与音乐语言的积累。我们规定了每一级的学习数量,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完报考级别中的全部曲目,我们在考试前三个月公布当年考试内容,以此保证每位考生基本达到所考级别的真正程序与演奏能力,防止拔苗助长的不良倾向。
我一直对小提琴的音色美学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也尝试过更换不同的琴弦、调整琴码位置,但总感觉无法达到自己心中的那种“温暖”和“穿透力”。于是,我找到了这本《小提琴的声学与制作艺术入门》。这本书彻底拓宽了我的视野,它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音色的奥秘。它详细介绍了小提琴的构造,比如音柱的位置对共鸣的影响,虎口张开度对高音区亮度的作用等等。虽然有些公式和图表看起来有点烧脑,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那些复杂的声波振动原理。我甚至开始理解为什么不同产地的木材会造就不同的音色,这让我对我的乐器产生了更深的感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追求极致的音色,不能只停留在手指和弓的层面,更要理解乐器本身是如何“唱歌”的。对于想要了解制琴工艺、或者想要对自己的乐器有更深层理解的演奏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20世纪初的印象派和现代主义小提琴作品,所以淘了这本《德彪西与拉威尔小提琴作品研究》。这本书的学术性非常强,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手稿对比,看得我大呼过瘾。它不是教你具体怎么拉,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那样拉。比如,书中对德彪西《G大调奏鸣曲》中那些看似随性的滑音和泛音的解释,简直是文学性的解读,将音乐的色彩感与当时法国的绘画艺术思潮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佩服作者对音色控制的描述,比如如何通过弓根、弓尖的不同施力,去模拟水波的荡漾或者光线的散射。这本书的排版稍微偏学术化一些,注释很多,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啃读,但每当你攻克一个难点,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那些对音乐史和作曲家创作意图有深度探究欲望的进阶学习者,这本书是绝对的必备藏书,它让你不仅是演奏者,更是音乐的诠释者。
评分我作为一名业余的小提琴爱好者,平时练习时间有限,非常需要那种能快速提升演奏效率的工具书。因此,我对这本《小提琴常见演奏技术疑难解析与对策》爱不释手。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实用,直接以“换把困难”、“双音不准”、“颤音僵硬”这些实际问题为导向,然后给出详细的分解训练步骤。它没有那些长篇大论的理论,每一页都是干货。我前段时间被换把时的小噪音困扰得很厉害,按照书里的“渐进式手指抬起练习法”,坚持了两个星期,效果立竿见影。书里还配有一些非常清晰的示意图,告诉你手掌、手腕应该如何调整角度,这比听别人说“放松”要具体得多。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倡导的是科学训练,而不是盲目重复,强调肌肉记忆的建立和正确发力点的重要性。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常在练习中遇到瓶颈,这本书绝对是你工具箱里最可靠的“维修手册”。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室内乐合奏的技巧,无意中翻到了这本《室内乐演奏的奥秘:从海顿到德彪西》。说实话,我之前一直觉得室内乐就是把几个独奏乐器凑在一起拉拉琴,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直接给乐谱,而是深入探讨了“对话”的艺术。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解如何倾听,如何用音量、音色和节奏的微妙变化来回应同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声部完美。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声部平衡”的章节,里面详细分析了钢琴、弦乐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相对位置和重要性,比如在莫扎特时期,第一小提琴需要像一个领唱者,而在勃拉姆斯那里,则需要更多地融入背景的织体中。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充满了实践案例,比如它会提到某个著名四重奏乐团在某个乐句上的处理差异,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场高级的音乐大师课。对于那些想走出独奏舒适区,真正融入团队合作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宝典,它教会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评分这套《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简直是小提琴学习者心中的圣经,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对于我这种常年与古典音乐为伴的人来说,巴赫的作品是绕不过去的鸿沟,也是最能体现演奏者技术和音乐理解深度的试金石。这本曲集,排版清晰到令人发指,每一个指法标注、揉弦的细节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仿佛作者就是手把手地在指导你练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乐谱堆砌,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巴赫时代背景、乐曲结构分析的深度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对慢板乐章的处理建议,那种如何将线条拉长、如何把握呼吸的细腻指导,让我原本有些僵硬的演绎瞬间有了生命力。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对着其中的几段进行反复推敲,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音符时值的调整,都能感受到音色的巨大变化。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本身的定价,它更像是一部哲学著作,引导你思考音乐的本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将小提琴演奏提升到艺术层面,而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琴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