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热菜制作教与学 第2版
:22.00元
售价:16.1元,便宜5.9元,折扣73
作者:陈怡君
出版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6371681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热菜制作教与学(附光盘第2版)/创新教学书系》以“篇”进行总体划分,每篇中以“模块”形式串联起各知识点,每个模块均设有知识要点、技能训练、拓展空间、温馨提示、友好建议、考核标准六个部分。知识要点部分,主要介绍必备知识和工具准备;技能训练部分,按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分步骤阐述技能操作的先后顺次、标准及要点;拓展空间部分,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准备了小技能、小窍门、小知识、小故事、小幽默等相关知识和拓展技能,教师和学生可自主掌握;温馨提示部分,是写给学生的学习建议,包括观察的方法、课内外练习的重点、安全与卫生等注意事项,以及为降低学习成本而建议采用的替换原料;友好建议部分,是一个与同行交流的平台,陈述的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时间安排等。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它在传授烹饪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书中对于一些菜品的制作,提供了多种变化的可能性,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现有食材进行调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味型创新”的章节,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提供了一些非常新颖的味型组合思路,这为我今后的烹饪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此外,这本书在排版设计上也十分人性化,字体清晰,图片精美,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它让我觉得,学习烹饪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差事,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将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掌握热菜制作的精髓,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家庭厨师。
评分这本《热菜制作教与学 第2版》的封面设计就颇具匠心,大胆的配色和富有动感的插图,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菜肴的热气腾腾和制作过程的活力。我一直对手工烹饪充满热情,尤其是那些能够瞬间点燃味蕾的热菜,总觉得它们是厨房里最能带来幸福感的艺术品。市面上关于烹饪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如此融洽,并且照顾到初学者到进阶者的需求的,实在不多。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系统学习热菜制作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它在食材选择、火候掌握、调味技巧以及菜品创新的部分,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指导。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家中也能复刻餐厅级美味的爱好者来说,一本能够讲解透彻、操作性强的参考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第二版,想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完善的更新和优化,相信内容会更加贴合当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烹饪需求,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掌握那些看似复杂的烹饪秘诀,为家人朋友带来惊喜。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系统性的结构所吸引。从基础的刀工技法、食材预处理,到各种烹饪方式(如炒、爆、煸、炸、溜、烧、焖、煨、扒、烩、蒸、煮、炖、卤等)的原理和操作要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尤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种烹饪方式都配有详细的图文步骤,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火候”这个概念感到模糊,总是在关键时刻把握不好。这本书似乎专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详细解释了不同火力大小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进行调整。此外,书中对经典热菜的案例分析也相当详尽,不仅仅是给出菜谱,更重要的是剖析了每一道菜背后的烹饪逻辑和味型搭配,这能帮助我举一反三,理解更深层次的烹饪奥秘。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更自信地走进厨房,创作出更多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厚实,涵盖的菜品种类繁多,从家常小炒到宴客大菜,几乎无所不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菜系的解读,比如川菜的麻辣鲜香、粤菜的清淡鲜甜,以及湘菜的香辣浓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菜名和步骤,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每个菜系独特的烹饪理念和风味特点。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菜肴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也为我今后尝试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菜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的知识,这对于我这样关注家人健康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一直相信,烹饪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关爱和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希望能将这份关爱通过更加科学和美味的方式传递给我的家人。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我近期对提升厨房技能有了强烈的愿望。我总觉得,一道好的热菜,不仅仅是食材的堆砌,更是温度、时间、调味和情感的完美融合。我过去常常凭着感觉和经验在厨房里摸索,虽然也做出过一些不错的菜,但总觉得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偶尔会遇到瓶颈,无法突破。而《热菜制作教与学 第2版》似乎正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在食材的选用上,不仅强调了新鲜度,更深入讲解了不同食材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菜品的需求进行搭配和处理。我在阅读中,对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有了新的认识,比如一些食材的焯水时间和方法,如何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口感。最让我兴奋的是,书中关于调味技巧的部分,详细阐述了各种调味品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精准的配比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味觉层次。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