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
定价:59.00元
售价:43.1元,便宜15.9元,折扣73
作者:刘世松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9601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专家学者、企业家的学术报告和论文集锦。
全书围绕“国际化与中国风”主题,纵论中国葡萄酒面临的新常态、新趋势和新挑战,谋划中国葡萄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推动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融合中塑造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全书集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中国葡萄酒论坛每年一个主题,是目前中国葡萄酒行业出席人员层次*、深度讨论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思想高地之一。
全书分为四个篇章:*篇章收录了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主旨演讲文稿;第二篇章收录了部分专家学者提交的与主题相符、有一定建树的学术论文;第三篇章是论坛的两场主题对话实录;第四篇章是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联合易知数据共同发布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论文集》内容围绕“国际化与中国风”主题纵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基本代表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研究成果。
目录
目录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贺信?/?001
王祖明在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003
于爱军在2016年中国葡萄酒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005
王滨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007
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烟台共识》?/?010
篇?主题报告
推进国际化,重塑中国风努力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
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015
全球葡萄酒发展趋势及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启示?尼古拉?/?023
个性、文化、品牌铸就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和中国风?王祖明?/?026
全球葡萄与葡萄酒学术前沿及发展趋势?卢?江?/?030
中国主要产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特点研究?李记明?/?042
中国葡萄酒教育与人才培养?王?华?/?089
葡萄酒国际化与中国风要有法定产区制度保障?朱济义?/?103
国际化下中国葡萄酒品种品质品牌?胡文效?/?110
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多酚及其作用?孙宝山?/?123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可持续栽培探讨?张军翔?/?133
国际化下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王珍海?/?141
张裕在品牌创新上的做法和想法?孙?健?/?143
全产业链创新驱动,打造长城葡萄酒好产品?仲惟明?/?151
中国如何与世界葡萄酒产业融合?大卫·杜克霍恩?/?154
国际化下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建设?李瑞琴?/?158
互联网 中国葡萄酒生态圈构建与发展趋势?张建生?/?163
互联网时代葡萄酒企业的未来之路?王德惠?/?175
金融与葡萄酒互联网的融合?王玉光?/?186
葡萄酒产业数据与精准农业?曾秋朋?/?190
葡商汇B2B电子商务平台?陈泰宇?/?195
第二篇?学术论文
甘露糖蛋白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
张方方,许引虎,邬善远,卢新军?/?201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新疆产区葡萄酒微生物多样性
薛洁,魏玉洁,闫寅卓,邹湾 ,武运?/?212
中国葡萄酒的特性和文化性:产品、品牌和市场?热拉尔·高林?/?232
宁夏葡萄酒产业从土地到餐桌产业链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张存智,任全录?/?243
喜马拉雅东麓区域高山葡萄酒产业集群创新与治理研究?刘加强?/?252
“品牌及其文化差距”带给葡萄酒业的深度危机?董树国?/?270
第三篇?对话交流
主题一:铸造中国葡萄酒产区特色?/?281
主题二:国际融合下的葡萄酒与互联网?/?301
第四篇?调查报告
中国葡萄酒消费者行为数据报告?张?议?刘世松?/?321
易知数据简介?/?392
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简介?/?393
作者介绍
刘世松,副教授,中业观察家,知名葡萄酒文化和经济研究学者。现任职于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葡萄酒文化与经济。从事过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和机关工作;参与和主持过国家与地方酒类发展规划起草编制工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葡萄酒学术文章近百篇,获市级社科一等奖1次;成功策划具影响力行业活动10余项;作为国际葡萄酒评委多次参加国内外评酒大赛。
主要社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副会长、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副会长。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能否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对于《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这本书,我尤其看重它可能提供的关于“中国风”在葡萄酒领域的具体实践与理论探讨。在中国,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近代以来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影响,但我们本土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都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中国的酿酒师们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运用现代科技和国际视野,去发掘和展现这种“中国风”的。例如,在葡萄品种的选择上,是否有可能发掘和复兴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古老葡萄品种?在酿造工艺上,是否能融入中国传统的发酵技术或对风味有独特影响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在葡萄酒的品鉴和消费文化上,如何将中国的待客之道、餐桌礼仪等融入其中,让中国葡萄酒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这本书的文集形式,也意味着它可能包含多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对于我这样渴望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读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评分我购买《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中国葡萄酒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中所扮演角色的好奇。我们都知道,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葡萄酒强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成熟的市场体系,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寻求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这本书所讨论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国葡萄酒需要与世界对话,理解国际通行的标准和品鉴习惯,同时也要有自信地展现自身的特质。而“中国风”则更像是一种战略定位,试图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能够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独特卖点。我非常想了解,在2016年,专家们是如何定义和理解这两个概念的?他们是否讨论了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或“文化溢价”?有没有关于如何建立和传播“中国葡萄酒”品牌形象的深度探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的葡萄酒爱好者,我总是希望能通过阅读,更深入地理解我所喜爱的事物。《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行业交流的记录,更是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角逐的宏大叙事。我好奇的是,在“国际化”的语境下,中国葡萄酒的生产者们,是如何理解和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和标准?他们是否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符合国际主流的审美和口感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风”这个概念,又让我看到了中国葡萄酒独特的发展潜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将中国本土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甚至是传统哲学和艺术理念,巧妙地转化为葡萄酒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内涵的讨论。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品鉴葡萄酒时,不仅仅是品尝液体本身,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故事和地域情感的读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这本书的文集形式,也预示着它可能包含来自不同背景、不同角度的观点,这会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
评分我对于《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的期待,还来自于它所代表的“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时隔多年,回溯当年的行业讨论,对于理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脉络至关重要。2016年,正值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经历了一系列市场洗礼后,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时期。国际化浪潮汹涌,国内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变化,这个时候的论坛,很可能汇聚了对这些议题最有洞察力的思想者。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个时间点,行业内的专家们是如何看待国际市场对中国葡萄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他们又是如何描绘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路径?是否存在一些成功的国际合作案例,可以为后来的企业提供借鉴?同时,对于“中国风”的理解,是停留在表面的营销口号,还是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和实践?这本书的文集形式,或许能捕捉到当年讨论的真实语境和前沿思考,让我得以“穿越”回那个关键时刻,去感受行业的脉搏和决策者的智慧。
评分《国际化与中国风:2016中国葡萄酒论坛文集》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作为一个对葡萄酒有着浓厚兴趣,同时又对中国文化颇为着迷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去探索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领域。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首先来自于它所聚焦的“国际化”和“中国风”这两个关键词。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何在保留自身独特文化韵味的同时,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魅力的课题。这本书作为2016年中国葡萄酒论坛的文集,很可能汇集了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从业者们的智慧和见解,他们或许会从产区发展、葡萄品种选择、酿造工艺、品牌营销、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葡萄酒走向国际舞台的机遇与挑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哲学思想、艺术审美、饮食习惯等,巧妙地融入到葡萄酒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中,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和认可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嫁接,更需要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和创新性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