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
定价:69.00元
作者:阮伟钟秉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继承和沿袭前两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年度热点话题的探讨和剖析。对国人关注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发展问题,青少年国民体质问题,于年度盛会全运会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蓝皮书的实时性、前瞻性、性以及可读性。在立足于事实、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视角和理性解读,给出前沿的体育产业深度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3~2014年中国体育竞赛产业分析与展望
一 体育竞赛产业的市场分析
二 中国特色的体育竞赛产业生产模式
三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 结论
Ⅱ 分报告
2 2011年我国运动竞赛业格局分析
3 2014年体育健身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4 体育用品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5 体育场馆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6 媒介融合对中国体育电视业的影响
——以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例
Ⅲ 热点篇
7 中国三大球产业发展分析
8 全运会场馆探析
9 新形势下对全运会几个问题的分析
10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Ⅳ 经典案例篇
11 中国马术赛事产业发展报告
12 山东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空间构建及对策研究
13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新星
——华江特许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Abstract
Contents
作者介绍
阮伟,男,博士。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创建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体育理论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0年——1994年从事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等工作。1994年——2004年从事十年制片人的岗位工作。2005年任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至今。中国本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牵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体育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负责人、广电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的负责人,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亲历体育、体育电视、体育电视经营、体育赛事经营及管理、体育赛事品牌营销等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与报道了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多项国际、单项和综合性体育赛事,从记者、编辑到责任编辑、制片人,参与并见证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成立。七年间,制造了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业绩平均每年以几乎100%的速度递增发展的奇迹,同时也是“央视·IMG”合资公司的创建人、央视《第五频道》杂志的创建人。。钟秉枢,男,1959年1月出生。教授、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体育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专家。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截至2012年出版和发表了《我国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我国综合型体育赛事改革的研究》、《执教成功之道》、《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等著作和译著20余部,论文30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内容深度方面,这本书成功地在宏观经济背景与微观产业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对“体育IP”价值链的重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罗列了哪些赛事很火爆,而是深入剖析了从内容制作到衍生品开发,再到用户粘性维持的每一个环节中,价值是如何被捕获和放大的。这种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将体育的“非标”属性,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思想武器库”,里面的分析模型和论证逻辑,都可以被提炼出来,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的商业分析中去,可见其普适性和前瞻性。
评分读完这本报告的整体感受,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攀登。它的叙事风格非常老练,不像有些学术报告那样晦涩难懂,反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层层递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数据和错综的市场关系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数据时的严谨态度,那些图表和模型的构建,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绝非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充满了洞察力。记得有几个章节专门探讨了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侧的改革困境,分析得极其到位,直击了当前我们基层体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核心矛盾。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深入挖掘的专业精神,让这本书的价值立刻凸显出来。它不是在唱赞歌,而是在做一次冷静、客观的“体检”,指出哪里需要加强营养,哪里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进行长期投资或制定商业策略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或缺的“行业气象图”。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入佳境的,越往后读,越能感受到作者团队深厚的行业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它的语言风格虽然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但在关键论述处却能迸发出富有感染力的见解,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例如,在讨论体育消费升级时,报告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量提升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体验经济”对体育消费行为的重塑作用,特别是“参与式”消费对“观赏式”消费的潜在替代效应,这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察视角。这本书的论证过程清晰有力,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被新的知识点冲击。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给人固定框架,而更像是一位资深的行业导师,在你面前铺开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地图,指引你识别出那些隐藏在迷雾中的“金矿”和“暗礁”。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这种“蓝皮书”式的年终报告抱有一丝疑虑,担心它会因为追求全面性而牺牲了深度,沦为一部事无巨细的流水账。然而,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结构布局极其精妙,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深入的研究报告,但它们又通过一个共同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画像。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时所采用的对比研究方法,清晰地展示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上的巨大鸿沟,并探讨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如何试图弥合这些差距。这种对比分析不仅增强了报告的可信度,也让人对“均衡发展”这一宏大命题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它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并预判了“未来可能如何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蕴含了多少真知灼见。我个人对体育产业这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总觉得它不仅仅是赛场上的激情碰撞,背后更是庞大的经济运作和社会现象的缩影。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光是掂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信息量之大,绝非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对过去一年中国体育产业宏观趋势的剖析,比如政策导向如何影响了新兴体育业态的成长,以及资本市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那些关于市场细分领域,比如体育赞助、场馆运营、或是新兴的数字体育媒体的发展数据和案例分析,才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好的报告应该能提供清晰的逻辑脉络和扎实的调研基础,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这个行业运行的底层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希望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现状,暴露出关键的痛点和未来的增长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